玄武門之變李元吉原本可以不死,為啥他非要給李建成陪葬

2021-01-15 唐風宋月

小編今天以李元吉的角度解讀一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篡改後的史書把李元吉黑的很慘,其實李元吉能夠成為大唐開國的三號人物,並不是吹出來的。李淵太原起兵,讓李元吉留守大本營太原,讓李建成經營長安搞定關隴集團,讓李世民經略中原,讓李孝恭徵伐江南。結果李元吉沒守住太原,差點被劉武周活捉,幸虧跑得快,要不這百八十斤就擱在太原了。書上說李元吉荒淫殘暴欺壓百姓不愛護士兵導致兵敗,其實都不是主要原因。主因是李淵太原起兵把人都帶走了,太原就是一個空架子,給誰都守不住。李世民也幾乎在李元吉跑回來的同時徵伐薛舉慘敗,幸虧跑得快,要不也回不來。所以當時的李唐可謂危機四伏。所以李世民徵伐王世充的時候,李淵讓李元吉當他的副手。可以說李元吉的軍事水平還是不錯的。洛陽之戰到了最危急的關頭,竇建德帶了十幾萬人馬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圍點打援,繼續圍困王世充的就是李元吉。所以得勝還朝,李元吉功勞僅次於李世民,所以李淵給了他開齊王府鑄幣的特權。李元吉的江湖地位是打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李建成為了組建自己的軍事班底,親自帶兵平定劉黑闥,主要依靠的軍事將領就是李元吉和羅藝。武德七年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到了白熱化階段,李元吉毫不猶豫的站在了李建成一邊。雖然他也跟李世民並肩作戰過,但是他為何力挺李建成呢。拋開利益因素不談,李元吉對李建成還是信任的,依賴的,有感情的。李淵當年太原起兵,招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智雲回來共舉大業,李建成就把李元吉帶了回來,而把可憐的李智雲拋棄了,李智雲被送往長安處死。所以李建成對李元吉可謂長兄如父。所以李元吉多次向李建成進言要抽空殺死李世民,還說這個鍋我背,牽扯不到你身上。但是李建成顧全大局,希望能夠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不想採取極端手段,因此沒同意。急的李元吉上竄下跳,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對我有啥好處呢。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淵招李建成入宮議事,李建成對宮中情況不明,不敢貿然進去,就跟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說你不要進去,明天請個病假,把人馬準備好,等形勢明朗了再說。其實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李元吉的應對策略是正確的。如果他們不進去,李世民等到天亮,兵變陰謀敗露,就會死的要多慘有多慘。可惜李建成沒採納這個正確建議,覺得不進去的話李淵就會對自己下手,又感覺玄武門內外都是自己人,不至於有啥危險,於是冒險進去了,結果身名俱滅。

其實李元吉完全可以不跟李建成一起進去,因為一來李淵已經給了李元吉徵討突厥的命令,李元吉當務之急是集結兵馬出徵禦敵,李淵並沒有讓他第二天也入宮見駕,二來即使讓他入宮見駕,他正可以請假,比如正在積極備戰沒工夫等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李淵也不會怪罪他,李淵急需解決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問題,跟他毫不相干。可是李元吉為啥還要跟著李建成進去陪葬,就是因為不放心李建成,怕李建成進去有危險,自己跟著進去有個照應。事實上即使面對李世民的伏擊,李元吉依然可以立即投入戰鬥,還差點用弓弦將李世民勒死,只可惜功敗垂成。如果李元吉當天不進去,而是帶兵駐紮在外,李世民未必敢對李建成下殺手,因為投鼠忌器。他如果殺了李建成,就得馬上控制李淵,讓李淵下令李元吉放下武器入宮投降,如果李元吉拒不投降,而是傳檄勤王,或者一看打不過李世民一頭扎進頡利可汗的懷抱,以當時太子府和齊王府人馬對李世民的不滿和反對,李世民能否鎮住局面真成問題。到時候鹿死誰手確未可知。

相關焦點

  • 李世民為什麼能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兩個李建成的心腹至關重要
    公元 625 年7月2日,歷史上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發動政變,在玄武門設伏成功清除了太子李建成,成功地奪取了朝政大權,很快逼唐太祖退位,從而開啟了鼎盛繁榮的貞觀之治。
  •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建成是否還有後人存活於世?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期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這場血腥的政變徹底改變了唐朝的政治格局,皇室繼承人也因此而改變。原本應該繼承唐朝皇位的太子李建成,被秦王李世民誅殺。而且根據史書記載,玄武門事變結束以後,仍然有大量的太子東宮部隊集結於宮牆之外,但太子李建成一家卻幾乎被殺光。
  • 為什麼李元吉三箭沒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卻能一箭射中李建成?
    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看到李世民,知道情況不妙,立即連發三箭,結果全部未中,李世民反手一箭,李建成一命嗚呼。每次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總會有很多疑惑,為何不是李建成射殺李世民,而是李元吉搶先動手呢?更為主要的是,李元吉原本箭術精湛,為何在玄武門之變卻連發三箭均未射中李世民,而李世民一箭就將李建成射殺了?
  •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兒子被盡數殺害,他的妻女下場又是如何?
    談及唐朝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政變,相信大家都毫不猶豫地會選擇玄武門之變。畢竟李世民不僅將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殺害,對於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李世民也是一個都沒有留下。但是話又說話回來,李世民將李建成的兒子全部殺害後,李建成的妻女又是如何的下場?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是被迫無奈,還是早有預謀?
    文|書生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時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對唐朝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此有人認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無奈,也有人認為是早有預謀,目的就是為了奪權,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有人說唐太宗李世民是殘忍的,因為他弒兄殺弟、逼父退位,今天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看李世民是怎樣的人。玄武門功臣的兩種說法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帶著十名親信及士兵,埋伏在玄武門,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一天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 李淵22個兒子,為啥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李建成佔有先天優勢,那就是他比其他兒子生得早,於是李淵在建國後,很快就將李建成立為太子。 但凡皇權之爭,必定會涉及到太子,太子是下一任皇帝,如果要奪權,那就必須扳倒太子,大多數情況下,是其他兄弟想方設法廢掉太子,自己取而代之。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不殺了李淵?弒君、弒父別想當穩皇帝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死了之後並沒有滿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有一口氣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短時間內,李世民殺死了十二位親人,而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賭徒,李建成到底錯在哪
    對於歷史愛好者們來說,唐代眾多傳奇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這個朝代一直是不斷開創歷史的朝代,不僅產生了有史以來最為開明的君主之一,還產生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正式的女帝,此外,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玄武門之變的大變局……無一不令人久久回味,常憶常新。今天我們就來重新梳理一遍唐代開國以來第一件大事:玄武門之變。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 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玄武門兵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救駕軍隊來保護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是儲君,可以合法的直轄部分軍隊。據《大唐六典》記載:東宮領有親、勳、翊三府及廣濟等五府府兵,初步估算,常駐在東宮內的衛士多達千餘人,如果算上駐紮在城內各處的府兵和齊王府衛隊,李建成在事變當天可以直接調動的軍隊有數千人,事後也證實,當日攻打玄武門的太子軍隊在2000人左右。李建成之所以毫無還手之力,一方面是李世民在政變前,進行了充分準備。
  • 劉邦稱帶兵的功臣為功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這樣對他的功狗
    對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在玄武門之變中跟隨他剷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的那夥人無疑是他的最得力功狗。 這些人的結局都是什麼樣的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佔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拿起龜甲扔在地上,力主行大事當果斷立決。李世民深然其言。
  • 李世民率十名心腹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一、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玄武門事變」最重要的幕後策劃人之一。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唐太宗李世民。直到李世民去世,長孫無忌依舊受到重用。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長孫無忌被任命為輔政大臣,輔佐唐高宗李治,位高權重。可是後來他因為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成為了武則天的心腹大患。
  • 兩個版本隋唐演義的玄武門之變 哪個最悽慘?
    隋唐英雄傳——玄武門之變中,將秦王及手下將領分割包圍,正進行圍剿,此時,秦瓊匹馬殺入,形勢急轉直下,二王軍隊瞬間崩潰。李建成策馬逃跑,被秦瓊趕上,背部中鐧落馬,秦瓊正要殺之,被秦王喊住。諸將皆力勸秦王處決之。建成頑強不屈,聲言若放過他,必會報復。此番言論令一直求饒的元吉崩潰。
  • 李世民除掉李元吉和他的5個兒子後,為何還敢娶李元吉老婆楊氏?
    我們不妨一起看看唐朝時期李世民玄武門之後的善後工作,當時他殺掉李元吉以及李元吉的5個兒子,可是最後卻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難道他就不害怕楊氏會報復自己麼?事實上確實不害怕,因為在權力面前,兒女情長不足掛齒,更多考慮的就是利益關係。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相,史官不敢如實記載,王國維:李世民差點弒父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李世民向皇位發起最後衝鋒的日子,當天他在長安皇宮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再到李淵主動讓位,一切都太順利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玄武門發生激戰時,李淵在做啥?
  • 尉遲恭做了什麼,才獲得「玄武門之變」中的首功
    「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甚至是對於唐朝都是一次巨大的轉折,司馬光曾說過:「有了玄武門之變,才出現了一個千古明君,一個大唐盛世。」當然李世民的成功並不只因為他一個人的努力,尉遲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秦王麾下大臣也在這次事件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尉遲恭尤為突出。
  • 甘肅發現一碑文,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學者:李世民心機太重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並親手射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接著讓父親李淵「禪位」於他,就此,李世民登上帝位
  • 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的後人結局如何?有人活下來嗎?
    楊廣一死,隋朝舊部等於是徹底分崩離析。原本強大的隋王朝,就此土崩瓦解,再也談不上什麼威懾了。此時的楊侑,自然也就沒了價值。所以沒過多久,李淵就廢掉楊侑,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唐。 唐朝自此建立。這一年,李淵52歲,李建成29歲,李世民19歲。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公元627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將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斬首於玄武門,接著有軟禁了高祖李淵,一頓操作猛如虎,李世民成功上位,開啟盛唐。李世民堪稱是一個政治完人,從鼓勵父親李淵起兵造反到貞觀之治,李世民將自己的政治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他是一位十分合格甚至十分優秀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