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普洱樹蛙:猜一猜「青蛙」能把卵產在...

2020-12-15 雲南網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普洱樹蛙。

普洱樹蛙

Zhangixalus puerensis

脊椎動物,兩棲綱,無尾目,樹蛙科,張氏樹蛙屬。棲息於氣候炎熱溼度較高,海拔1990—2000米,長有大量燈芯草及莎草科植物的林間沼澤草甸中。國內僅分布於雲南,因模式標本採集於普洱,故名「普洱樹蛙」。照片攝於高黎貢山。

普洱樹蛙是一種花紋較為漂亮的樹蛙。它的嘴巴吻部、頭部上面、背面以及四肢均為綠色或深綠色,身上規則分布著圓形或近於圓形的赭紅色斑點,斑點邊緣有一圈深褐色的環。一般情況下,雌蛙斑點密度大且更明顯,雄蛙斑點稀疏而不明顯。腹部顏色主要為灰白色,並分布有不甚規則的灰褐色斑紋。

和所有樹蛙一樣,普洱樹蛙的指、趾端都長有吸盤,指端的吸盤明顯大於趾端的吸盤,這樣的演化是為了方便其攀爬植物。雄蛙具有單咽下外聲囊,照片中的雄蛙正在鳴叫,下巴鼓鼓的半圓狀「球體」就是聲囊。

當然,普洱樹蛙也有和其他樹蛙不太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身上長有比其他樹蛙更多的「疙瘩」,學術上把這些「疙瘩」稱為疣粒。其頭頂、背面、體側、頜下部以及咽部分布有密集而細小的疣粒,腹部及股部下面有較大的疣粒。

通過前幾期的介紹,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蛙類為完全變態發育動物,生命周期會經歷卵、蝌蚪、成體蛙三個形態。那麼大家猜猜,普洱樹蛙的卵會產在那裡呢?是人們認知中的水潭裡嗎?自然界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不同的環境演化出了不同的物種。今天介紹的普洱樹蛙就是獨特的存在!

一般在水潭中產卵的蛙類,以卵團或者絲帶狀的卵粒連結在一起。而普洱樹蛙,卻是把卵產在樹上。每當抱對成功後,普洱樹蛙的雌蛙會在靠近水源的樹葉或者樹枝上產出一個乳白色卵泡。卵泡的體積約有成年人的拳頭大小,一般情況下每個卵泡直徑約為10釐米,高度為10—12釐米左右,也有個別的卵泡直徑可以達到13釐米左右。

在構造上,卵泡分為內、外兩層結構。卵泡的內部是規則排列的蛙卵,而外部是一層白色「泡沫」狀的物體,用來保持蛙卵孵化所需要的溼度和溫度。

更為神奇的是,相較於在水潭中孵化的蝌蚪而言,普洱樹蛙的蝌蚪更加耐旱,發育也更快。這主要是因為其「父母」任性地把卵產在了樹上,導致蝌蚪孵化後面臨著兩種情況:一部分「幸運兒」孵化後下面就是水潭,而另一部分「倒黴蛋」就會遇到孵化後下面只是一個隨時可能幹枯的小水窪。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蛙」,大家不用過於擔心那些「倒黴蛋」。為了適應環境,普洱樹蛙的蝌蚪可以短時間離開水面,這使得它有了一種移動能力,從即將乾枯的小水窪向水量充沛的水窪移動。其次,普洱樹蛙所生活的地方會不定時下雨,這使得地面可以不斷形成可供蝌蚪棲息的積水水窪。

除了比較耐旱,「倒黴蛋」的另一項「絕技」就是生長發育速度比一般的蝌蚪更快。卵變為蝌蚪後的第一個星期就能長出後腿,第二個星期就能長出前肢,再過四五天左右就可以離開水面。這使得大多數普洱樹蛙蝌蚪在時間上「跑贏了」水窪乾枯的速度。

普洱樹蛙所在的張氏樹蛙屬(Zhangixalus),該屬是以中科院院士張亞平的姓氏命名,致敬他在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生物學中做出的貢獻。

比較有趣的是,張氏樹蛙屬於蛙界「巨人國」,該屬目前包含36個種,其體型在樹蛙中較大,大部分種的個體都大於50毫米,雌蛙一般都在120毫米左右甚至更大。主要分布於東亞和中南半島北部。之前介紹的棕褶樹蛙和本期介紹的普洱樹蛙都是這群「巨蛙」成員之一。

範毅,生態攝影師。連續4年獲得國際花園攝影師年賽大獎,獲2018首屆中國生態攝影大賽野生動植物類一等獎。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戳圖進入專題《《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