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歷時七載抄錄,塵封近40年,這部《錢鍾書選唐詩》——充滿文學...

2020-12-19 南報網

2020-12-04 07:3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收錄詩人308位、詩作1997首——由楊絳先生歷時七載抄錄而成,記錄錢楊夫婦詩書互動的唐詩選本《錢鍾書選唐詩》11月21日發布。這一天,是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紀念日。這段歷時七載的唐詩日課,呈現了品讀唐詩的獨特視野。 

被譽為「文化崑崙」的錢鍾書先生,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著述豐贍,其中《宋詩選注》一書出版發行六十餘年,是受到學術界讚譽和大眾讀者好評的經典選本。 

《錢鍾書選唐詩》的底本是1983年到1991年間,錢鍾書遴選、楊絳抄錄的一部唐詩選手稿,其後近四十年,這部手稿從未對外公布。這部唐詩選本充分體現了錢鍾書選唐詩的主觀立場和獨特視角,是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文獻。同時,近2000首作品的體量,比較全面地呈現了唐代詩歌的藝術特徵和風格樣貌,為讀者研讀欣賞唐詩提供了不一樣的選本。 

這是錢鍾書在五萬多首唐詩中無拘無束地取捨後得出的具有獨特視角的選本。

其中,白居易以184首作品超過被譽為古代詩歌「集大成」者的杜甫(選錄174首),位列第一。對照錢先生對白居易的評論來看,其用意十分微妙。他在《談藝錄》中評白居易時說:「香山才情,昭映古今。」 

《錢鍾書選唐詩》展示了活潑潑的唐詩的方方面面。它既選了大量以創作聞名的詩人的作品,也選了像唐明皇、宣宗皇帝、章懷太子等非詩人的作品;既選了思想性強的像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別」等詩作,也選了像韓愈的《嘲鼾睡》這類趣味性強的作品。 

對於在詩歌中抒寫前人所沒表達過的經驗,刻畫體物生動傳神,或在詩歌史上承上啟下、開風氣之先的作品,錢鍾書都給予了關注。如章懷太子李賢的《黃臺瓜辭》,對處在太子位上那種戰戰兢兢的心態的表達,過去是很少見的。有些詩人的殘句,因不成章,縱使表達的思理、經驗非常獨特,或取喻新穎而傳神,傳統的詩歌選本一般都不會關注,但錢鍾書認為有價值的,也予以收錄。如裴說的「讀書貧裡樂,搜句靜中忙」「苦吟僧入定,得句將成功」,薛濤的「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等等。 

這是一部由楊絳認真抄錄,並且偶爾將他們夫婦日常學術互動留在紙面的唐詩選本。 

《錢鍾書選唐詩》的原始手稿由楊絳題名為「《全唐詩》錄,楊絳日課」,對於楊絳而言,這部唐詩選錄也是她和錢先生詩書生活的一個縮影。在七年多漫長的時光中,除了近兩千首唐詩,楊絳在這部手稿上還留下了抄錄時間、隨想感悟、重要行程等點滴記錄。 

楊絳致力於外國文學的翻譯和研究,在抄錄唐詩時,也會從自己的學術興趣出發品評詩人詩作,如抄錄沈亞之《宿白馬津寄寇立》一詩時,她寫道:「沈亞之,小說家也。著有《尋夢記》(夢為秦弄玉婿)及《湘中怨》,皆有詩記其事。季識。」抄錄薛能《褒城驛有故元相公舊題詩因仰嘆而作》一詩時,她特意在「前過應無繼此詩」一句的「前」字旁標記:「future之意。」 

伴隨這些日期,有時會看見她特別註明的「除夕」「元旦」「立春」「清明」「重陽」「冬至」等重要節日節氣,仿佛四季悄悄在毛邊紙上流轉。 

手稿上有多處紅圈圈點,可以想像這是楊絳每抄完一首,請錢先生品評圈點,好字圈出,不好的地方也畫出。在孫光憲《採蓮》一詩中有多條記錄:「小姑貪戲採蓮遲」的「蓮遲」二字「捺太長」,「晚來弄水船頭溼」的「水」字「捺好,而鉤撇太輕不勻稱」……夫婦二人評論一筆一畫的場景宛然目前。

相關焦點

  • 楊絳先生歷時七載抄錄,近40年從未對外公布的錢鍾書唐詩選本問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308位詩人,1997首作品,這本由楊絳先生歷時七載抄錄而成,記錄錢楊夫婦詩書互動的唐詩選本在11月21日正式發布。而這一天,也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被譽為「文化崑崙」的錢鍾書先生,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著述豐贍,其中《宋詩選注》一書出版發行六十餘年,是受到學術界讚譽和大眾讀者好評的經典選本。其實錢鍾書先生對於唐詩同樣有著濃厚興趣和精深研究,雖然他生前並未出版唐詩的選本,但曾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注《唐詩選》的工作。
  • 塵封數十載、歷時七年,錢鍾書楊絳伉儷合著,首度面世!|Chin@美物
    就有這麼一本書,書裡收錄了1997首精心挑選出來的唐詩,卻塵封數十載才與世人見面。其選詩之新穎,乃至背後不可輕易與人道的故事,與以往選本皆不相同,實屬罕見。更讓人矚目的是這部「唐詩選」的作者,正是我國著名文人伉儷:錢鍾書和楊絳。
  • 塵封數十年,錢鍾書選唐詩首面世
    錢鍾書選楊絳抄《全唐詩錄》稿本九冊書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11月21日,為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經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正式對外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40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的獨特唐詩選本。
  • 七年「唐詩日課」,掀開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書齋日常
    他已年屆七十,但朋友們一致認為其「年輕無老態」。1985年,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記者林湄採訪錢鍾書後寫道:「他中等身材,胖瘦適中,額頭很寬,黑邊眼鏡下,有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上著藍色中式棉襖,下穿黑色呢褲。看他的言談舉止,全然不像一位年過古稀的人。」但楊絳先生知道,錢鍾書「外表結實,其實是紅木家具,擺在那裡好看,就是不能搬動。」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與「最美的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與「最美的書」的評選,首先由我社各編輯部室從2020年出版的新書中提名得出參選書單,而後由九位專家、學者、媒體人組成的評委會對初選書目進行評選。2020年12月15日下午,經評委會投票,最終產生了「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及「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最美的書」。
  • 錢鍾書:李白以後,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先生被譽為「文化崑崙」,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成果豐碩,特別對於古代詩歌的研究十分精深。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王水照教授自1960年從北京大學畢業、進入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開始即跟隨錢鍾書先生,對錢先生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相識相交三十八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王水照教授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先生啟發。
  • 錢鍾書學術成果的經典性 需要不斷被闡釋、被發現
    十年來,我們高興地看到,在楊絳先生所謂「打掃戰場」的努力下,有關錢先生未刊手稿集及其他文獻資料,都已基本出版,最近又發行《錢鍾書選唐詩》一書,為研究「錢學」提供了新的材料。這十多年來,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尤其在錢先生生平事跡考證方面發掘甚多,也有助於「錢學」的發展。
  •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1)
    晚生有緣,因研究李健吾先生之故,曾與楊絳先生有過「一函之交」——楊絳先生手書並「錢鍾書同候」的一封書函至今珍藏在我的書篋中,倏忽之間已二十六年。緣起因研究李健吾而與楊絳通信那是1990年5月的事,楊絳先生年近耄耋(79歲),我26歲,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歲。
  • 楊絳與錢鍾書:世上最好的愛情,是一見鍾情與你相伴攜手共白頭
    一個是他喜愛的文學,一個是他喜愛的英語,一本英文小說,結合了以上兩點,錢鍾書因此愛不釋手。1929年,錢鍾書考入了清華大學,也成了校園裡最怪的學生。他總是一邊聽課一邊看閒書,或者是作圖畫,或者是練書法,只是從來不記筆記。但每一科考試,錢鍾書都是第一名,甚至有一年的成績還破了清華的記錄。
  • 懷念楊絳:且以「不爭」過一生
    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她是楊絳,一個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傳奇的女子。1980年攝於三裡河寓所。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幸有所愛:「我和他一樣」「我也一樣」1935年7月13日,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舉行了結婚儀式。
  • 享讀|楊絳擔得起「先生」二字
    求學清華時,一貫愛好文學的楊絳開始自己創作,備受任課教師朱自清的欣賞,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腳印》和第一篇小說《璐璐,不用愁!》都被朱自清推薦至《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錢鍾書從昆明回上海後想寫《圍城》,楊絳甘做「灶下婢」,輔佐夫君全力搞創作。閒時,楊絳嘗試寫了部四幕劇《稱心如意》。
  • 王水照:錢鍾書與陳寅恪的學術思想觀點交集
    楊絳先生與王水照先生(2006年4月)我在《唐詩選·前言》中,從士族、庶族的社會身份分野,論述唐代進士科「以詩取士」,進而探討唐代一般詩人的社會身份,以及唐詩繁榮原因,都深受陳先生論史的影響。他的反駁,論證細密,剖析毫芒,長達七八頁,足為「非處子說」定讞,「了卻此一重考據公案」。第三,陳先生明言,他辨明朱氏之誤,「於白氏之文學無大關涉」,表明他非常清楚自己是在文學之外討論此事。而且實際上與文學亦非毫無關係。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我們文學所的《唐詩選》在注釋《長恨歌》「楊家有女初長成」「一朝選在君王側」句,有一長註:「開元二十三年,冊封為壽王(玄宗的兒子李瑁)妃。
  • 【高訪之「大師的背影」】錢鍾書:被神化與被低估的
    1948年,學術專著《談藝錄》也在上海出版,這更讓錢鍾書名聲大噪。那時候,楊絳在上海很有名,她不僅教書還寫劇本,有三齣戲已經公演。以前別人介紹錢鍾書時,都會說這位是楊絳的先生。而這兩本書面世後,他們夫婦的社會地位就倒過來了,大家都會介紹楊絳是錢鍾書的太太。
  • 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今年(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很多出版社紛紛用出版或再版紀念錢鍾書。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錢鍾書選唐詩》,三聯書店再版《錢鍾書集》,中華書局推出了王水照的《錢鍾書的學術人生》等等。
  • 新書嘗鮮|《若無相欠 怎會相見》之錢鍾書致楊絳:你是我幸福的所有...
    錢鍾書一向笨手笨腳,為緩解楊絳的這種不適,慰藉楊絳的心,便在一天早上,趁楊絳還在睡夢中時,即起身到廚房去做早餐。這頓早餐很是豐盛,有煮雞蛋、烤麵包、熱牛奶,還有醇香的紅茶。錢鍾書也算是暖男,他不僅做了豐盛的早餐,還體貼至極地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了床上,並將美味的早餐放在上面,這才將楊絳叫醒。當楊絳坐在床上享用完這頓充滿愛意的早餐後,忍不住幸福地對錢鍾書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