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31日訊(通訊員 蘇麗君 陳佳偉)文化如根,凝魂聚氣。近日,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示範縣(市、區)、示範鄉鎮(街道)名單公布,大雲鎮成為嘉善縣唯一一個榜上有名的鎮。花香綠水之間,白牆黑瓦之下,在大雲,作為文旅融合「金名片」,文化禮堂這一文化符號正被賦予更富魅力更具實質的內涵,為美麗城鎮「人文美」建設注入澎湃新動力。
一個個老菜場、老建築通過擴建、改建,成為全新的文化禮堂;陳列於文化禮堂的村史軼事,承載著鄉情、抒發著鄉愁;伴隨著花香與綠野,節慶的歌聲奏響歡樂的樂章;每周開課的各式講堂,託起農民的夢想……
自2011年起,8個各具特色的文化禮堂形成禮堂八景(其中包含2個四星級文化禮堂、2個五星級文化禮堂和1個企業文化禮堂),在雲鄉大地綻放出奪目的光芒,它們凝聚起7個鄉村的精氣神,成為近三萬八千雲鄉人身有所憩、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園。2017年,大雲鎮在全縣率先實現文化禮堂全覆蓋,並成功創建為省級文化強鎮。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如今,先行先試的大雲又在全縣率先邁出了升級文化禮堂2.0版的步伐。打好「建、管、用、育」組合拳,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農村文化因子正被悄然拾起。大雲,正激活鄉村文化的一池春水。
一村一景 全域全景打造最美風景線
近日,繆家村文化禮堂廣場上,一場村民自導自演的文藝演出正熱鬧開演,村民和遊客看得好不歡樂。「住在國家4A級景區裡,文化禮堂又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服務,感覺太幸福了!」來自上海的遊客楊先生羨慕地感慨。「我們村歌曲演唱、小品表演、相聲表演、器樂演奏、文化傳承等節目應有盡有,展示了我們村不斷發展,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成果!」繆家村村民張愛英自豪地說。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日新月異,置身於快速城市化、工業化之中的農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如何為他們建起文化活動的陣地、精神生活的家園?一個村莊最鮮明的印記往往融於文化積澱。把握「文化塑魂」這一核心,大雲鎮積極整合各村(社區)文化資源,將政策宣講、技能培訓、非遺傳承、最美評選、活動展演等功能融入其中,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形成「全域全景式」文化禮堂,構建起鄉村振興「會客廳」。
往東,曹家村文化禮堂——東雲村拖鞋浜文化禮堂——雲瀾灣文化禮堂——碧雲花園杜鵑坊,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為主題打造美麗鄉村新亮點;中部,是繆家村文化禮堂——大雲社區文化家園——鄉村振興學院——甜蜜小鎮迎客廳,構築起紅色引領、社會善治的文化景觀帶;往西,洋橋村文化禮堂——江家村文化禮堂——高裕家居企業文化俱樂部——福氣多企業文化俱樂部,講好城鄉融合、生活幸福新故事……借文化禮堂、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以文化搭臺,讓旅遊唱戲,按5A、4A、3A級標準分區打造的帶上有故事、點上有景致的三條文化禮堂風景線,大雲鎮將鄉村的歷史、文化、情感和發展都凝聚起來,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還吸引了四方遊客,文化禮堂成為了鄉村旅遊的新景點,讓美麗城鎮人文文化真正活起來。
一村一鏈 共建共享築牢常態運行根基
日前,雲瀾灣景區的雲上文化客廳人頭攢動,時不時傳來嘖嘖讚嘆聲,不少市民和遊客特意前來,只為在這場「閒愁萬種」——老樹畫畫作品展上一睹老樹畫畫先生的最新作品。作為大雲鎮第一個引入社會力量運營的文化禮堂,雲上文化客廳已先後舉辦不少業內頗具影響力的展覽,並不時開展理論研究、聲樂雅集等活動,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文化禮堂三分在建,七分在用。怎樣才能讓文化禮堂熱鬧起來?大雲的經驗是:通過社會力量參與禮堂建設,讓社會服務豐富禮堂內涵,從而盤活禮堂文化。雲上文化客廳自成立以來,通過常態化舉辦藝術展覽、文化講座、讀書會、籤售會等文化活動,為廣大文藝愛好者搭建了一座舒適、開放、分享的公共文化平臺,成為了附近村民和往來遊客的網紅打卡點,這也是大雲鎮文化禮堂「建、管、用、育」提升過程中的又一項探索與實踐。
每當夜幕降臨,大雲鎮洋橋村文化禮堂的社會管理人員鄒秀琴就會拿著禮堂鑰匙來開門,開放農家書屋、舞蹈排練廳等,村民們早已把文化禮堂當成了自己的小天地,這得益於大雲鎮率先提出的文化禮堂「兩把鑰匙」村民自主管理模式。「以往,禮堂鑰匙都是由村宣傳文化員保管,宣傳文化員下班了,禮堂也就關門了。現在,我們備了兩把鑰匙,一把交給宣傳文化員,一把交給社會管理人員,『兩把鑰匙,一門雙開』,每天開放時間延長到晚上8時左右,更好地滿足了百姓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大雲鎮文化站負責人表示,目前,「兩把鑰匙」工程已在全鎮各村(社區)推廣,文化禮堂真正實現了「門常開、燈常亮、人常來」。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大駐堂制度實現資源有整合,小聯盟制度實現資源有團抱,公益培訓制度實現資源有流通,理事會制度推動有效運營……以一村一鏈探索文化禮堂資源共享,問需於民提升文化禮堂服務及管理,大雲鎮實現了禮堂從「有人管」到「管得好」的轉變,築牢文化禮堂常態化運行的根基。
一村一韻 甜蜜文化架構品牌化體系
10月19日下午,東雲村文化禮堂裡,曲聲悠揚,飯菜飄香。全村83位80歲以上老人及小輩相聚一堂,共同歡慶東雲村第十四屆孝親文化節開幕式暨「孝親六禮」推介活動。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新時代下,如何為敬老孝親的文化基因找到新表達?依託農村文化禮堂、「善文化·道德講堂」等陣地,東雲村大力推行孝親文化,打造「孝親東雲」道德文化品牌,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在村裡形成了濃厚的孝親文化氛圍。
五星級繆家村文化禮堂是老菜市場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完美蛻變,由中國美院設計,突出對繆家傳統文化的禮制復興和演繹,禮堂格局彰顯「勤和繆家」的人文內涵;以村部改建為契機,洋橋村文化禮堂深度挖掘洋橋本土文化,確立以江南橋文化為核心的禮堂定位,從江南橋文化歷史、縣域名橋風採、洋橋轄區內18座古橋故事著手,打造別具一格的「橋文化」主題禮堂……在大雲,每走進一個村的文化禮堂,就仿佛走進了一段厚重的歷史。
挖掘、傳承各個村落的自然稟賦和歷史資源,以個性化、差異化建設為主題,將「主打品牌」植入文化禮堂建設,讓每個村都擁有自己的特色「故事」,從而形成一村一品、一堂一色、各美其美的人文景觀——這些密布在雲鄉的文化禮堂,像是一個個小型的村級博物館,皆有自己精緻而獨特的文化韻味。
「金色年華」「歡樂一家」「乞巧祈福」「相親相會」「書場評話」「七夕故事」「粉墨春秋」……今年七夕,大雲鎮六村一社區聯動開展的甜蜜七夕民俗大聯歡現場,各村(社區)文化禮堂圍繞各自特色主題挖掘弘揚傳統文化。
以一村一韻架構甜蜜特色的品牌化體系,舉辦貫穿全年的甜蜜文化節,制定百項子活動清單;連續舉辦四屆杜鵑文化節、十四屆杜鵑花展、十四屆孝親文化節、八屆參軍禮儀活動、四屆七夕民俗活動等,打響「甜蜜文化」品牌……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節點、不同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堂宣傳文化活動,「甜蜜文化」在這裡盡情綻放。
一村一格 微志願激活鄉村文明基因
最美建設者、最美城市美容師、最美少年……10月25日晚,「奮進新時代 歡歌小康年」2020年大雲鎮「九星十美」評創·文化禮堂原創作品大賽隆重舉行,開啟了一場群眾文化的盛宴。
通過「九星十美」評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孝親婆媳戶」宣傳、「幸福指數牆」創建、「和美鄰裡榜」評選……潛移默化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好鄉風、好習俗自然而然地成為大雲村民的自覺。
群眾是文化禮堂的建設者,更是禮堂文化的創造者。從「要我建」變成「我要建」,以村(社區)八大文化禮堂(家園)為「枝幹神經」,以全域383個微網格為「神經末梢」,以「甜蜜群團聯盟」為基礎,由村民自發組成的7支志願服務分隊和17支志願服務特色隊積極參與到文化禮堂建設中來,一村一格形成多元志願服務網。
九點半暖陽課堂,讓老人們在養生保健、戲曲輔導、書畫培訓等活動中享受高質量的暮年生活;三點半春泥課堂,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六點半雲賢課堂,鄉賢們紛紛走進文化禮堂,用自己所學、所遇、所悟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一場場充滿鄉土味的文藝演出精彩紛呈,皆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確保文化禮堂活動常年不斷,文化禮堂建設越來越「接地氣」、有特色。
如今,在大雲鎮,文化禮堂成為精神家園,傳統民居凝聚鄉愁記憶,身邊好人可親可學,鄉賢回歸延續村莊文脈,家規家訓涵育道德風尚,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推動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從而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