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籍老八路到韶山 向毛澤東像敬軍禮(圖)
小林寬澄在韶山向毛主席銅像敬禮小林寬澄(中)在毛主席銅像前留影 據湖南日報3月30日報導,3月26日,一名近百歲的老人在韶山毛主席銅像前熱淚盈眶,敬上一個軍禮。這是誰?他就是96歲的日籍八路軍老戰士小林寬澄,專程來韶山瞻仰偉人風範,重溫紅色記憶。 小林寬澄是日本目前健在的兩位八路軍老戰士之一,曾參加侵華戰爭,被俘後覺醒成長為反戰同盟的八路軍戰士,1955年復員回日本後,成為對華友好人士。回國後,小林寬澄一直受監視,直到85歲後才解除。儘管如此,他依然四處演講,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的真相。
-
最後一名日本老八路去世,會唱八路軍軍歌,終年99歲
海外網1月23日電,日本藉八路軍老兵小林寬澄的葬禮於東京舉行,小林寬澄於16日晚9時19分離世,享年99歲,曾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是一位優秀的日本藉八路軍,同時也是最後一位日本老八路。葬禮於當地時間23日上午11點,在東京中野區的帝都博山大廳舉行,據小林寬澄好友透露,共有20餘人出席葬禮,直系親屬有7人,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也派了專員前來。據了解,小林寬澄,1919年2月出生於日本群馬縣的一個主持家庭,原本可以子承父業,成為一名僧侶,然而由於侵華戰爭,小林被強行拉入部隊,成為了一名侵華日軍。
-
在中國抗日的日本人——小林寬澄,回國後被日本政府監視到85歲!
此時的小林寬澄剛考完僧侶律師考試,本來是作為一個日本和尚,應該在寺廟裡靜心打坐的。可是徵兵令還是送到了他的住處,年紀輕輕的小林寬澄頭腦一熱就去進行了參軍體檢,而他也順利地被選上了。去當兵的途中,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將會成為一個殺人如麻法西斯。但是容不得他多想,體檢一過就派遣到中國青島跟著老日本法西斯進行了將近六個月的洗腦訓練,成了一個小隊的輕機槍手。
-
公者千秋,萬人敬仰,十年重遊韶山沖!
最高獎賞——公者千秋,人民為主席立碑頌德十年前,韶山這還沒有設立「毛主席銅像廣場」。那時人們來看望毛主席,直接就到主席故居,看完也就走了,讓人總感覺:沒有抒發對老人家情感的地方。現在好了,若大的「毛主席銅像廣場」,人山人海,向毛主席鮮花的人流不斷。花的世界、歌的海洋,成了廣場的主旋律。
-
普通作者回望紅色足跡 徹夜未眠寫作韶山情思
據當地統計,2003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那一年來韶山的國內外遊客達到100萬人次。五年後,2008年就增加到320萬人次,2009年再增加到500萬人次,2010年突破了600萬人次。今年是建黨90周年紀念,預計將會有更多的人來。這種盛況,只要到毛澤東銅像廣場就能看到。 在中國,這是獨一無二的以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名字命名的廣場。它依山順勢,恢宏壯觀。
-
南雅中學師生赴韶山開展研學之旅
參觀毛澤東故居。紅網時刻10月26日訊(通訊員 胡星星 記者 彭雙林)尋根革命文化,領略偉人風採。近日,南雅中學高一年級1100餘名師生赴韶山,開展主題為「致敬偉大 · 勵志成長」的研學主題活動。在韶山,南雅中學群體師生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瞻仰偉人風範,深切緬懷偉大領袖的豐功偉績。南雅中學副校長嚴瑩告誡南雅學子要肩負使命,做時代擔當。全體學子高舉右拳宣誓,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求真理,做棟梁。
-
主旋律音樂作品《再唱紅杜鵑》韶山首發
10月7日,主旋律音樂作品《再唱紅杜鵑》首發儀式慶典活動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舉行。著名歌唱家陳笠笠為《再唱紅杜鵑》首唱。紅網時刻10月8日訊(記者 何超 通訊員 陸非)10月7日,主旋律音樂作品《再唱紅杜鵑》首發儀式慶典活動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舉行。《再唱紅杜鵑》是由紅杜鵑認種活動組委會特邀作曲家耿志傑團隊創作,邀請著名歌唱家陳笠笠為《再唱紅杜鵑》首唱。
-
東南汽車駛向第三極:天下韶山染赤彤,九州遊客奉虔誠
在離別了32年之後,毛主席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回到韶山,做了這首《七律·到韶山》,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高遠的思想境界。離開南嶽衡山,我們繞道到了韶山,開了40多公裡狹窄的縣道,終於回到了高速公路,139公裡的路程,我們用了兩個半小時。
-
毛澤東九到板倉
毛新宇所著《爺爺毛澤東》載:「那是1916年的暑假期間,楊先生在板倉家中度假。一天,毛澤東冒著酷熱,從長沙城出發,步行了120裡到楊先生家中拜訪請教。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到板倉……毛澤東回答說在研究體育問題,楊昌濟馬上告訴他,距板倉40多裡路的地方,住著一位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柳午亭先生……他便在第二天,請了一位農民帶路,前去拜訪柳先生。」
-
湖南電子科技職院赴韶山、「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等地開展主題...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建築工程與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部赴韶山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對黨莊嚴宣誓。重溫偉人光輝歷程和「半條被子」的溫暖韶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家鄉,不僅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培養廣大黨員的使命感、責任感之地,有著獨特的紅色魅力。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全體成員認真聆聽毛澤東同志的革命歷程和光輝業績,深刻感受偉人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堅定的革命素養。
-
1959年,暢遊韶山水庫,66歲毛澤東:多遊一次就多活一年
就在兩天前,也就是1959年6月24日下午,毛澤東在長沙暢遊了湘江,並察看水陸洲等地。1959年6月24日,毛澤東遊湘江後,在橘子洲看農家小孩跳舞。兩天後,毛澤東要來韶山水庫,羅瑞卿早就派人作好充分準備。這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羅瑞卿已派工作人員清除了水裡的石頭和一些容易纏人的水草。此時,已有一批熟悉水性的工作人員先下到水裡,試探水情。
-
全國黨員教育業務骨幹培訓示範班在韶山開班
全國黨員教育業務骨幹培訓示範班在韶山開班 來源:人民網 發布時間:2020-12-15 12:00 12月14日上午,由中央組織部主辦、湖南省委組織部承辦的全國黨員教育業務骨幹培訓示範班在韶山幹部學院開班。全國黨員教育業務骨幹近150人齊聚韶山,充電蓄能。
-
為何這個人日本人和白求恩、張自忠一樣成為抗戰烈士
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壞人,由過往的日本戰士告訴其他日本戰士,他們的行為是錯誤的。反戰同盟最初只有前田光繁(即杉本一夫)、 小林武夫、岡田義雄三個戰士,後面還有小林寬澄,山田一郎等等,他們都成為了我們的英雄。比如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戰烈士300名單中就有反戰同盟的宮川英男,這個名單中還包含了著名的吉鴻昌、趙一曼、張自忠、夏雲傑、佟麟閣等寫入教科書的英雄。
-
香港昃臣銅像被掠奪到日本,鳥取制鋼廠為什麼用鋼材壓住它
這樣銅像才老實,沒有再次走下來。並且三角水泥一直到今天都被擺放在昃臣銅像的周圍。日本的鳥取鋼鐵廠也流傳著相似的傳說,二戰期間日本佔領香港,立刻開始搜刮戰略物資,連當時皇后場的幾尊銅質雕像也沒放過,如梅含理銅像,愛德華七世伉儷銅像,雅麗珊皇后全部被當作戰略物資送回日本本土(銅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昃臣銅像也在其中。
-
神十返回艙今起在韶山展出
繼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宣布月壤將毛主席的故鄉韶山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後,比月壤先到韶山的是一份太空大禮——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2月20日運抵韶山,將長期借用給湖南。12月25日,「神十」返回艙將在毛澤東廣場正式交接,並安放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
-
光榮轉身,退伍老兵敬上最後一個軍禮
軍旗獵獵抒壯志駝鈴聲聲道別離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裡,武警北京市總隊執勤第二支隊某中隊舉行冬季退役士兵向軍旗告別儀式,用他們的方式送別親愛的戰友,向戰友致敬,向軍旅致敬。組織是不會忘記的,戰友是不會忘記的指導員肯定了退伍老兵的重要貢獻鼓勵他們不忘初心,繼續努力退伍老兵胸戴紅花,昂首挺立幹部為退伍老兵頒發紀念品和卸銜、帽徽、胸標等向軍旗敬禮
-
小小少年毛澤東
從六歲開始,他就到田裡幫助勞動。在石三伢子出生的第二年,1894年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耗費巨資歷時六年建成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籤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兩億兩白銀。
-
吉首大學青年處級幹部赴韶山紅色聖地接受黨性教育洗禮
紅網時刻湘西11月24日訊(通訊員 李洪雄 尹鵬飛 攝影 王偉 吳嶽衡)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賡續紅色歷史,凝聚紅色力量,吉首大學2020年青年處級領導幹部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儀式11月23日在紅色革命聖地韶山舉行
-
繼日本工程師銅像被毀後,臺北日本百年狛犬石像也遭破壞
繼日本工程師銅像被毀後,臺北日本百年狛犬石像也遭破壞 李寧/中國臺灣網 2017-05-29 15:09
-
神十返回艙今起入館展出 月壤和萬米海底巖石樣品將落戶韶山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石禎專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程放軍 朱炎皇 通訊員 彭昶 郭千千 毛婉瑤 冬陽高照,今日韶山分外妖嬈。 繼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宣布月壤將毛主席的故鄉韶山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後,比月壤先到韶山的是一份太空大禮——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2月20日運抵韶山,將長期借用給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