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省湘潭縣,一個叫韶山沖的美麗小山村,23歲的農民毛貽昌26歲的妻子文素勤,又生下了一個可愛壯實的小男孩。這一年,是中國生肖的蛇年,這對年輕的農村夫妻做夢也不曾想到,他們的這個兒子,在50年以後,會成為領導中國人民獲得民族解放,重塑了中國和地球東方的面貌,贏得了億萬人民敬仰的領袖。
這一年是光緒19年,是23歲的光緒皇帝親政的第四年,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手中。
文素琴在此之前已經生5過兩個男孩,可惜在襁褓中就夭折了,她擔心養不活這個孩子,就抱著嬰兒回到娘家,距離韶山沖大約12裡遠的一個叫唐家沱的村子。 唐家沱的後山,有個龍潭溪,清澈的溪水沿著山谷流到山腳,積水成潭。潭邊聳立著一塊六米寬八九米高的巨石,人們把它叫做石觀音。外婆讓女兒七妹抱著小外甥來到石觀音前面燒香叩頭,拜巨石做乾娘,祈求觀音菩薩保佑自己的孩子健康長大,這個小男孩就有了一個「石三伢子」的乳名。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省親,在設宴招待鄉親父老時,還開玩笑說,今天該請的都請到了,就差「石乾娘」沒來。
毛澤東童年時代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唐家陀的外婆家度過的,外祖父家雖說是務農,但有一個舅舅在開私塾教讀,石三伢子有時也在那兒旁聽一會兒。外婆家大小20多口人,生活比較富裕。一大幫孫兒孫女,多了一個根基不穩的小外甥,外婆對他格外寵愛。三伢子在這裡過著無憂無慮的集體生活,跟著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們,一塊兒玩耍,一塊兒放牛打豬草。從六歲開始,他就到田裡幫助勞動。
在石三伢子出生的第二年,1894年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耗費巨資歷時六年建成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籤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兩億兩白銀。《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了其侵略野心。巨額賠款,也成為中國人民的沉重負擔。
那個年代,韶山沖沒有報紙,沒有廣播,更沒有網絡,村子裡的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外面發生的大小事,全都不知道,似乎一時半會兒也影響不到他們的生活。
韶山屬湘潭市,位於湖南湘潭、寧鄉、湘江交界處。韶山的頂峰叫做韶峰,又稱仙女峰,是南嶽衡山72峰的第71峰,海拔500多米,山勢挺拔陡峭,氣勢雄偉。
相傳在大約4500年前,統治著中國的皇帝舜巡遊南方,路過韶山的時候,在山頭停下來休息,跟隨的宮廷樂師們演奏了當時流行的音樂《韶》。美妙的樂曲,把天上的鳳凰吸引過來了,他們環繞在舜的周圍,跟隨著樂曲的節奏翩翩起舞,舜帝龍顏大悅。後來,當地人就把舜停留的山頭叫韶山,山腳下狹長的谷地則被稱為韶山沖。
山谷裡的這個村子裡許多居民都姓毛,他們源於同一個祖先毛太華。毛太華是江西吉州府龍城縣人(今江西省吉水縣),500多年前,參加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跟著朱元璋麾下大將傅友德和藍玉的部隊打到雲南。戰爭結束,娶了當地一個姓王的少數民族姑娘為妻,1380年遷回湖南湘鄉縣。大約十年以後,毛太華的兩個兒子,來到韶山沖安了家,他們兩人成為韶山毛氏的祖先,傳承到毛貽昌這裡已是第19代。看來毛家的基因還是強大,毛太華身材高大,成年以後的毛澤東身高達一米八五,繼承了祖先的這個身體特徵。
按照習俗,毛貽昌找到當地一位有名的先生為自己的兒子取名,先生告訴他,這個孩子命裡缺水,名字裡必須有一個字跟水有關。按照毛家的字輩排序應該是「澤」,剛好吻合,於是取名澤東,它的美好寓意是:恩澤東方。那個時代,男孩子還應該有第二個名字,專門在一些特定禮儀性的場合使用。為孩子起的第二個名字是「詠芝」,「詠」是讚頌的意思,「芝」是「芝蘭」,一種蘭花,合起來就是「被讚頌的蘭花」之意。因為沒有水,又改成了「潤芝」,意思是「帶著露水的蘭花」,聽起來更美。「潤」與「澤」二字同義,都有滋潤萬物和給人以恩惠的意思。為了書寫方便,「芝」有時也被寫成同音字「之」,這樣,「潤芝」就成了「潤之」。「之」的意思是他或她或他們,也就是所有人。這樣一來,「潤之」的象徵意思就是:為所有人帶來恩澤。
文素勤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雖然不識字,但心地善良,為人寬厚,她經常帶著年幼的毛澤東去寺廟燒香拜佛。她希望她的這個兒子長大後能夠出家做和尚,以便全身心的侍奉觀音菩薩。
毛貽昌自己只上過兩年學,他曾跟人就一塊山地的歸屬打過一次官司,雖然有理,卻沒法運用聖人語錄(子曰)為自己辯護。 對方卻引經據典,在法庭上口若懸河,結果是毛家輸了官司。於是他暗自下了決心,要把自己的兒子培養出來,成為能夠為自己爭口氣的人。
於是1902年,八歲的毛澤東被接回韶山,送到離家僅僅300米的南岸私塾讀書,塾師鄒春培。那時候的啟蒙教材,一般是用《三字經》和《千字文》、《增廣賢文》識字,然後讀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它們是儒家的主要經典。這些書,即使交給現在的中學生、大學生來讀,也是非常艱澀難懂的,何況那時候還不到十歲的石三伢子。他當然不喜歡這些書,但學不會先生會打板子。好在石三伢子記憶力奇好,背書對他來說一點都不困難,根本不是負擔。先生教過之後,他很快就背下來了。他自己學會了使用《康熙字典》,一些先生沒有教的書,他也能讀懂。學習上不需要先生多操心,所以同學們都叫他「省先生」。 儘管如此,老師還是特別嚴厲,態度粗暴,經常打學生,石三伢子也不例外,時常挨打。
那時候,背書的標準程序是:起立,然後走到老師講臺前,背對老師,面對同學們開始背書。1904年夏季的一天早晨,叫到毛潤之背書的時候,他沒站起來,而是對老師說道:「既然我坐著背書,你也能聽清楚,那為什麼非要我站起來背呢?」老師氣得臉色發白,命令小潤之遵守規矩。十歲的毛潤之拖著他的板凳走到老師的講臺前,面對老師坐下來。老師氣的要死,拉他站起來。小潤之掙脫老師的手,大步走出了學堂。留在學堂,肯定會挨先生打。回家,也會挨父親打。
潤之沿著山谷的小路,向縣城走去。他從來沒有去過縣城,只是見過大人們朝那個方向走,知道那裡是一個很熱鬧很新奇的地方,他想去看看。不知不覺,天漸漸黑了下來,縣城還不見蹤影。毛潤之累極了,在一塊大石頭邊坐下來,靠著石頭睡著了,遠處傳來野狼的嚎叫還有虎嘯聲也沒把他驚醒。第二天天亮繼續走,到天黑也沒見著縣城。直到第三天,人們把他找到的時候,才知道還沒有走出山谷。
多年以後,他對訪問延安的埃德加-斯諾說:「回到家裡以後,意外的發現,家裡的氣氛改善了,父親稍微比過去溫和些了,先生的態度也比過去和善多了。 我這次抗議行動的效果,給了我深刻印象,這次罷課成功了。」
這一年秋天,十歲的毛潤之轉學到關公橋私塾繼續讀書,塾師毛詠生。1905年春,就讀於橋頭灣、鍾家灣私塾,塾師周少希。1906年秋,又到井裡灣私塾就讀,塾師毛宇居。繼續讀四書五經,並開始練習書法。毛潤之在這裡讀的是《公羊春秋》、《左傳》等經史書籍。他當然還是不喜歡讀這些書,而是喜歡讀古典小說,特別是關於造反的故事。他背著老師讀《嶽飛精忠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隋唐演義》等等。毛宇居後來回憶說:「當時私塾的規矩,認為小說等是雜書,不準學生看。因此他總是偷著看,見我來了,就把正書放在上面。後來被我發現了,就故意多點書,叫他背,但他都背的出來。」後來毛澤東回憶自己喜歡讀古典小說,認為這些書對自己影響很大。
文素勤教她的石三伢子要信佛,八歲時,毛潤之曾經同母親認真的討論過父親不信佛的問題,好幾次想把父親轉變過來。但毛潤之自己對佛教卻抱著懷疑態度,因此被母親責備不熱心拜佛。不過,母親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品性,卻深深地影響了毛潤之幼小的心靈。那時讀書要把午飯帶到學校去吃。但有一段時間他晚上放學回來,總是喊餓,吃的特別多。母親感到奇怪,問他怎麼回事?潤之告訴母親:「班裡來了一個新同學,家裡窮,沒飯帶,我就把我的分了一半給他。」「怎麼不早些告訴我?」母親讚揚他,以後總是讓他帶兩個人的飯去。
毛澤東的相貌,更多地遺傳自母親,而性格,更多地遺傳了父親。有一天天氣炎熱,先生有事出去了,毛澤東就提議大家去遊泳。於是帶著私塾裡的一幫孩子們,跳到池塘裡撲騰去了。先生回來看見學生們赤身露體遊泳,認為不雅,要懲戒他們。毛澤東說,孔夫子是贊成去河裡洗冷水澡的,並把論語打開,念給先生聽。先生一聽果然是,這下丟了面子,下不了臺,就到上屋場找毛順生告狀:「你家潤之了不得了,他才學比我高,我教不了啦!」
1906年冬至節那天,毛順生請了許多生意上的朋友到家裡做客,叫13歲的大兒子毛潤之端茶送水,幫著招待客人,潤芝不願意。父親就罵他懶而無用。正處於青春少年叛逆期的毛潤之,覺得當眾受到了侮辱,就回懟:「孔子曰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父親氣急,伸手就打,兒子扭頭就跑。父親在後邊追,兒子在前面跑。跑到一個池塘邊,兒子恫嚇父親說,再進一步,他就跳到池塘裡。毛順生停下了腳步。後來在母親文素勤的調解下,父子倆達成了妥協。兒子對父親磕頭認罪,父親答應不再打他。
「父親堅持要我磕頭認罪,我說如果他答應不打我,可以跪一條腿磕頭。」按照毛潤之最要好的同學的說法,他兩次對父親磕頭認罪,一次是在眾多客人面前,另一次是客人走了以後。母親又把他帶到父親跟前,要他磕頭,兒子只跪一條腿,母親雙手按著他的肩頭,要他跪兩條腿。
「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毛澤東對斯諾說:「我從這件事認識到,如果自己公開反抗,保衛自己的權利,父親就軟了下來;可是如果我溫順馴服,他反而打罵我更厲害……我學會了恨他……」
毛潤之十歲的時候寫過一首詩《詠蛙》,已經可以體會到文字中透出的霸氣: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
十歲的時候不守規矩懟老師,逃學,並且離家出走。上課的時候,趁著先生不在,帶著同學們跳到池塘戲水。被先生發現之後,還振振有詞,引經據典,理由充分,氣的先生七竅生煙。不到13歲已經轉學五次。13歲的時候,挑起父子戰爭,並贏得勝利。妥妥的叛逆少年啊,果然不同凡響。所以做父母和做教師的,遇到特別聰明,卻調皮搗蛋,不太守規矩的孩子,心裡應該高興,寬容以待,耐心引導才好。說不定他長大後,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傑出人物呢。
本文參考資料:
1、李敏:《我的父親毛澤東》,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逢先知、金衝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3、【美】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董樂山譯,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4、【美】羅斯-特裡爾《毛澤東傳》1980年版,翻譯:何宇光、劉加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審定
5、【英】迪克-威爾遜《毛澤東傳》,翻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外研究毛澤東思想資料選輯》編輯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6、【俄羅斯】亞歷山大-潘佐夫《毛澤東傳》,翻譯:卿文輝、崔海智、周益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7、高凱、於玲主編:《毛澤東大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