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研院新材料學院與中科院化學所合作發現新型「金屬氧立方...

2021-01-07 北京大學新聞網

「一代材料、一代產業」。新材料是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新興戰略產業的基礎。就像生命體中基因研究類似,新材料可以解構為結構基元、相互連結和作用、排序與對稱性等「材料基因」。對新型的結構基元和團簇的探索與發現是材料基因研究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聯合團隊(姚建年院士、潘鋒教授、駱智訓研究員)基於自主研製的深紫外儀器平臺,並結合量子化學計算,發現了具有特殊穩定性的類鈣鈦礦結構中性團簇Co13O8,是新型的「金屬氧立方」(metalloxocubes)團簇,具有獨特的立方芳香性,這類新型的氧鈍化金屬團簇有望用作新型「基因」開發新材料。研究成果以「Co13O8—metalloxocubes: A new class of perovskite-like neutral clusters with cubic aromaticity」為題,最近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doi.org/10.1093/nsr/nwaa201)上。

Co13O8團簇結構及芳香性示意圖

研究團隊使用先進的皮秒脈寬177.3nm深紫外雷射高效光電離質譜(DUV-LIMS)技術,氣相合成了一系列Con團簇,並觀測了中性鈷團簇與氧氣的反應,從中發現了具有特殊穩定性的幻數團簇Co13O8(如下圖)。

A為純的中性Con團簇質譜分布;B/C為Con團簇與中量及大量氧氣反應後質譜分布;插圖為儀器制樣方法與Co13O8氧立方的NICS芳香性描述

為了研究Co13O8團簇的幾何結構及化學/物理性質,研究者運用3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結構搜索,發現13個金屬在中心而8個氧原子錨定8個角的金屬氧立方結構(metalloxocubes),其獨特的穩定性與其體心立方結構、突出的前線軌道能隙,乃至芳香性均相關。通過計算其核獨立化學位移與磁感應電流密度,並結合電子結構與軌道分析,研究者還深入詮釋了Co13O8的立方芳香性及其化學本質。

研究者還探索了從二十面體Co13到立方Co13O8的結構演化過程中的熱力學和反應動力學機理。這項研究是從理解原子到宏觀物質的結構演變出發,並由此構建新材料、探索穩定團簇新物種的一次有益嘗試。具有獨特穩定性和立方芳香性的「金屬氧立方」中性氧鈍化金屬團簇有望成為一種合適的候選基因材料。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材料基因工程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和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北大深研院舉辦「線上+線下」2020年畢業典禮
    深研院今年共有畢業生10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5名,碩士研究生975名,包括70名留學生及港澳臺生。受疫情影響,862名畢業生已通過答辯,262人將參加第二批答辯。畢業典禮現場現場畢業生線上觀禮因北京疫情反彈,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長詹啟敏院士通過線上形式全程參與典禮。
  • 戴彬彬聽取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掛牌、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
    11月17日上午,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戴彬彬主持召開會議,聽取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掛牌儀式、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企業入駐儀式,以及城市客廳項目開工儀式方案的匯報。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彭利鋒參加會議。
  • 深圳市委常委、秘書長高自民為深研院師生講授思政課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楊平,深研院黨政領導班子、黨委委員和師生代表500餘人參加講座,講座由深研院黨委書記譚文長主持。講座現場譚文長表示,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精神,深研院開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新徵程上追夢前行
  • 1+4+X 中科大先研院的故事
    7年來,中科大先研院在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國科大「四方合唱」的創新進行曲中,「協同創新」的基因滲透進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的每一個細胞。「凝心聚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建成一所體制機制創新、一流人才薈萃、高新產業溢出的國際一流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我們未來的發展目標。」中科大先研院常務副院長康宇說。
  • 圖文:中科院研製出不粘油汙不粘水的神奇「納米布」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消息:中科院化學所專家昨天宣布研製成功一種不粘油汙、不粘水的新型納米材料——超雙疏性界面材料。這標誌著中國在納米材料研製方面的又取得新突破。  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大約相當於幾十個原子的長度。
  • 日本東北大學教授Masahiro Yamashita訪問化學所
    日本東北大學教授Masahiro Yamashita訪問化學所 2017-05-08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北大、清華、中科院迎來同一位熟人,還有他念念不忘的話題!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中央研究院總裁查鈞,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龔旗煌,副校長張平文、黃如,校長助理、秘書長孫慶偉,北大相關職能部門和院系負責人、專家學者代表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會。座談會由張平文主持。
  • 今天,中國科大近1400名研究生新生入駐先研院
    今天中國科大近1400名研究生新生入駐先研院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研院」)正式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內招生單位,在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
  • 上海高研院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要突破
    其中,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化學研究所參與了部分工作。通過採用全新催化劑活性位結構,該項研究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下合成氣高選擇性直接製備烯烴,對拓展合成氣催化轉化領域有重大意義。同時,該項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技術部、上海市科委、山西潞安集團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郭煒:AlGaN深紫外量子阱及LED的前沿技術研究
    近日,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ASA)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與北京麥肯橋新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 2020)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20
  • 天津高新區企業天津藥研院向湖北省黃岡市捐贈藥品
    1月25日,北大基礎醫學院團隊發現氨溴索產品有望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的消息一經發布,令人振奮。天津藥研院領導聞訊立即研究決定發揮藥研院的優勢,發揚「奉獻好藥,使命擔當」的情懷,在春節期間藥業公司產能緊張的情況下,全力協調無償向疫情嚴重的湖北省黃岡市捐贈伊諾舒®(鹽酸氨溴索注射液)10000盒(50000支)。後續,這些藥品將在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災急送」項目的支持下,馳援湖北黃岡。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清華航院李曉雁課題組合作在熱解碳納米點陣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清華航院李曉雁課題組合作在熱解碳納米點陣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2日電 3月18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曉雁課題組與美國布朗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浙江大學合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中科院半導體所閆建昌研究員:前沿氮化物深紫外LED研發方向
    近日,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ASA)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與北京麥肯橋新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 2020)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20)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 模切材料|鐵氧體模切材料工藝介紹
    介紹:鐵氧體是一種鐵磁性金屬氧化物。作為一種新型模切材料,由於其具有優良的抗幹擾性和其它性能,被廣泛應用於交通標籤中。今天,小編將與您討論鐵氧體材料模切的技術要點。鐵氧體NFC的應用由於鐵氧體本身的特性,模切過程比一般材料要複雜得多。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鐵氧體。
  • Touch Taiwan 2016登場,臺工研院發表36項最新軟性顯示及觸控科技
    在臺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臺工研院此次發表從材料、基板、模組、設備到應用等36項軟性顯示及觸控科技成果,建構顯示器從「硬」到「軟」所需的關鍵技術,提供給業者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臺工研院24日在Touch Taiwan 2016發表多項軟性顯示創新研發成果,以及榮獲大會「Gold Panel Awards 2016」卓越技術獎。
  • 大連化物所實現界面釕中心高效催化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二氧化釕(RuO2)和石墨烯界面處的釕中心可以顯著提升RuO2基催化劑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工作為設計和製備高效、穩定的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IT之家了解到,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使用成本更低,在鋰離子電池發展遇到瓶頸的今天,採用納金屬製作電池是目前研發的一個方向。根據中科院消息,「鈉元素具有與鋰相似的特性,使鈉離子電池成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電化學儲能器件。」但是鋰離子目前使用的石墨負極材料不適用於鈉離子電池,因此需要研發滿足鈉離子特性的理想負極材料。
  • 金屬所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一種新型亞穩固態-受限晶體結構
    例如,當把多晶體金屬加熱到不足熔點一半時,晶界便開始失穩遷移導致晶粒長大,材料性能變化(如軟化)。在受力時晶界也會發生遷移使多晶體結構失穩。 晶粒尺寸越小晶界上原子比越多,多晶體的穩定性就越下降,當晶粒尺寸降為納米尺度時,有些金屬在室溫下便會出現晶粒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