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供水總表安裝率已達99%,年底前實現100%。本市正在分階段推進用水分戶計量設施安裝工作,預計到2021年底全市行政村基本實現 「一戶一表、分戶計量」。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共有3920個行政村,按照供水形式統計,有550個村莊通過中心城區、副中心和新城供水管網延伸供水,597個村莊由100座鄉鎮集中供水廠供水,其餘2773個村由3169個村莊供水站供水。按照水利部評價標準,本市農村地區自來水普及率已達到99%以上,供水保證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然而,農村供水依然存在短板,尤其是分戶計量率仍然較低。因此,為了健全完善農村供水水價制定和水費收繳機制,本市水務部門制定了《北京市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市除東城區、西城區和石景山區外的13個區均已印發計量收費方案,全市供水總表安裝率99%,年底前實現100%。
下一步,水務部門將按照「低起步、全計量,全收費」的原則,破除由村委會承擔水費的現象,保障村民用水權益和正常用水需求,提高供水設施運行保障水平和村民用水滿意程度。力爭到2021年底前,實現「一戶一表、計量收費」,農村供水從「包費制」向「計量制」的根本轉變。
馬上就訪:
村裡裝水錶收水費後 月用水量下降兩成多
自今年4月啟動農村飲用水計量收費工作後,順義區不少村莊的用水習慣發生了改變,村民的節水意識也有所提高。截至10月底,全區19個鎮已安裝水錶6.8萬塊,293個村通過「一事一議」確定了收費標準,108個村已開展農村飲用水計量收費工作。
在大孫各莊鎮大孫各莊村,不收水費的時候,個別村民夜裡澆菜地不關水龍頭,村裡的供水水泵整夜整夜地供水,很多水都白白流走了。安裝了計量收費表後,每天晚上10時到第二天凌晨,村裡的供水水泵基本停止運轉,節約了大量水資源。
在李橋鎮北莊頭村,不收水費的時候,村民們沒有節水意識,洗菜洗衣服的時候,會一直開著水龍頭。計量收費之後,村民們的節水意識一下子提高了,根據最新統計,10月份北莊頭村的用水量為4150噸,同比下降了24.2%。
「以前水費特別難收,水泵壞了都難找資金來修。」南彩鎮後俸伯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外來人口較多,計量收費前村每月平均只能收上6萬元多元的水費,計量收費後,每月收繳的水費翻了倍,能達到12萬元,用於設施運行維修的資金將更有保障。
在細化農村飲用水計量收費政策和標準的同時,順義區農村汙水的產生量和處理量也有所減少。大孫各莊鎮吳雄寺村2020年7月份實行計量收費後,汙水處理站日均處理汙水148噸,比6月份日均下降40噸。
值得一提的是,順義區專門制定了財政補貼政策,對整村完成計量收費的村,區財政按收費戶數給予每戶100元的補貼,對於2021年6月底前整村完成計量收費的村,經各屬地鎮政府申報、區水務局審核後,由區財政按照每村5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