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亞峰(北京航天總醫院)
是藥三分毒,這是說藥物在治病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機體產生藥物毒性,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事物辯證的兩方面。因為不僅是藥物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藥物毒性,即使我們吃的食物和水,過度的攝入也會對機體產生嚴重的損害。
因此,只要我們把握好用藥的適應徵、用藥劑量、給藥方式、給藥時間以及監控藥物使用過程中不良反應,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藥物的毒副反應發生。
抗生素是臨床上使用最廣的一種藥物,因為我們人類暴露在一個被無數病原微生物包圍的環境中,很容易發生各種侵襲性或機會性的相關感染,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選擇。
人體的呼吸系統因為直接和外界相通,是最容易發生細菌感染的部位,肺炎就是呼吸道感染中相對較重的一種感染。一旦我們得了肺炎,我們都知道要用消炎藥(專業稱之為抗生素),但是很多病人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都患有很多其他的機體基礎疾病,患有這些基礎疾病在使用抗生素時就必須了解相關的藥物使用知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這類患者很多都需要長期服用地高辛,地高辛為強心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各類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或撲動等。
由於地高辛本身毒副作用大,藥動學及藥效學個體差異大,治療濃度與中毒濃度區間又存在重疊現象,很多藥物使用時會影響其血藥濃度及幹擾其代謝,使其有效治療劑量難以掌握。
四環素、紅黴素、兩性黴素 B 均可改變腸道菌群種類,導致地高辛腸道細菌降解減少,增加地高辛的血藥濃度從而增加其中毒發生的機率。
很多慢性心臟病的患者很多患有高血壓病,在服用降血壓藥中的一種叫鈣離子拮抗劑的藥物(例如硝苯地平)時,如果同時服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中的克拉黴素、紅黴素,可能會導致血壓急速降低,甚至引起 Q-T 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
2.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
我們攝入體內的藥物主要由肝膽系統或經腎臟代謝排洩,很多藥物會發生腎損傷,有些藥物即使沒有腎損傷,但因腎功能發生障礙會減少藥物通過腎臟排洩,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從而引起毒性反應。
抗生素中的四環素、土黴素、呋喃妥因、鏈黴素、慶大黴素、妥布黴素等藥物因為有比較明顯的腎損傷,應避免使用。
依據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在腎功能減退時,按原治療量或略減量的抗菌藥物有:紅黴素、阿奇黴素等大環內酯類,利福平、克林黴、多西環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治療量需減少的有:青黴素、羧苄西林、阿洛西林、頭孢唑啉、頭孢噻吩、頭孢氨苄、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西丁、頭孢他定、頭孢唑肟、頭孢比肟、氨曲南、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們常用的氟喹諾酮類藥物,就是我們老百姓常稱為「沙星」類的藥物,雖無明顯腎毒性,但因為主要經腎臟排洩,腎功能減退時,可在體內明顯積聚。因此,腎功能不全時應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劑量。
腎功能不全病人合併肺炎在應用抗菌藥物時,不能按常量給予,必須根據腎功能損害程度調整給藥方案,而且用藥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藥物的臨床療效及毒性反應,若有毒副反應發生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3.慢性肝功能損傷患者
很多抗生素在體內主要由肝臟清除,肝功能減退時清除減少,為避免體內聚集發生毒副反應需要適當減量,如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林可黴素和克林黴素等。
有些抗生素是肝功能減退時發生有毒性反應概率增加,除非使用這些藥物後的益處明顯大於使用的風險,否則應該儘量避免使用,如利福平、紅黴素酯化物、氨苄西林酯化物、異煙肼、兩性黴素 B、四環素類、磺胺藥、三唑類抗真菌藥等。
有些藥物是肝、腎兩種途徑清除,即使腎功能正常時,嚴重肝病時也需要減量,例如頭孢哌酮、頭孢曲松、卡泊芬淨、頭孢噻肟、頭孢噻吩和氨曲南等。
氟喹諾酮類中的諾氟沙星和環丙沙星僅在重度肝功能減退時藥物清除減少,通常可正常劑量使用;莫西沙星在輕中度肝功能減退時可正常劑量使用,在重度肝功能損害時使用尚需謹慎;氧氟沙星雖主要經腎排洩,嚴重肝功能不全者也需要減量使用。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