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艾薩克·牛頓,你可能不知道的9件事
了解更多關於這個迷人的英國人,從他的工作,包括送人上絞刑架的原因,是他最激烈的競爭之一。
1. 他不幸的童年塑造了他神秘的性格。
1642年聖誕節那天,牛頓在英格蘭格蘭瑟姆鎮附近的伍爾索普莊園的家中早產,幾個月前他的父親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民。牛頓三歲時,他的母親嫁給了一個富有的牧師巴納巴斯·史密斯,他不想要繼子。牛頓的母親和她的新丈夫住在另一個村莊,把年幼的兒子留給他的祖父母照顧。被母親拋棄的經歷使牛頓傷痕累累,這可能是他形成孤獨、不信任的天性的原因之一。十幾歲時,他把自己過去的罪過列了一張清單,其中包括:「威脅我的父母史密斯,要把它們和房子燒掉。」成年後,牛頓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沒有任何愛好,也從未結過婚。他甚至多年來對他的一些科學和數學發現保持沉默,如果他發表了這些發現的話。
2. 牛頓的母親希望他成為一個農民。
12歲時,牛頓被格蘭瑟姆的一所學校錄取,他在當地一家藥劑師家裡寄宿,因為每天從伍爾索普莊園出發的路程太長了。起初,他不是一個堅強的學生;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在與一個校園惡霸的對抗後,牛頓開始努力超越另一個男孩,並成為了一名優等生。然而,在他15、1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勒令他退學(當時他又一次失去了丈夫),並讓他回到伍爾索普莊園,成為一名農夫。這名青少年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幹得也不怎麼樣。最終,牛頓的母親被她兒子在格蘭瑟姆的前任校長說服(順便說一句,1925年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出生在格蘭瑟姆),允許他重返學校。完成了那裡的課程後,牛頓於1661年去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從此告別了農業。
3.黑死病不經意間為他最著名的洞見之一奠定了基礎。
1665年,在英國爆發了黑死病之後,劍橋大學關閉了它的大門,迫使牛頓回到了伍爾索普莊園的家中。有一天,他坐在花園裡,看到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這給了他靈感,讓他最終形成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後來把這個蘋果的故事告訴了威廉·斯蒂克利,斯蒂克利把這個故事寫進了1752年出版的《艾薩克·牛頓爵士的回憶錄》一書。
201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太空人將一棵古老的蘋果樹的碎片帶上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英國皇家學會曾是牛頓領導的一個科學組織,為了慶祝牛頓學會成立350周年,他們把這棵樹借給了牛頓。今天,原來的蘋果樹繼續生長在伍爾索普莊園。
艾薩克·牛頓
資料來源:環球歷史檔案館/蓋蒂圖片社
4. 作為劍橋大學的教授,他的課很少有人聽。
1669年,當時26歲的牛頓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劍橋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209年。(牛頓是第二個擁有盧卡斯教授頭銜的人;第17位(1979年至2009年)是物理學家、《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的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儘管牛頓在劍橋大學呆了近30年,但他對教學或對學生沒什麼興趣,他的課也很少有人聽。通常,根本沒有人出現。牛頓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的研究上。
5. 牛頓掌管皇家鑄幣廠,並處決造假者。
1696年,牛頓被任命為皇家鑄幣廠的典獄長,負責製造英國貨幣。他離開了久居的劍橋,搬到了英國的首都,造幣廠就坐落在倫敦塔。三年後,牛頓被提升到一個更賺錢的職位——鑄幣廠廠長,他一直擔任這個職位直到1727年去世。在他在鑄幣廠任職期間,牛頓監督了一項重大倡議,將全國所有的舊硬幣從流通中取出,換成更可靠的貨幣。他還專注於調查造假者,因此在親子追蹤和採訪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他了解了這座城市骯髒的下層社會,並在此過程中受到了死亡威脅。他追查的許多偽造者都被送上了絞刑架。
6. 他對鍊金術有濃厚的興趣。
除了他最著名的科學研究之外,牛頓在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追求另一個興趣——鍊金術,他的目標包括找到「魔法石」,一種據說可以把鉛和鐵等普通金屬變成金子的物質。他對自己的鍊金術實驗守口如瓶,還用密碼記錄了自己的一些研究。
在他的其他研究項目中,牛頓分析了聖經,試圖找到關於宇宙如何運行的秘密信息。
7. 牛頓在議會任職時很安靜。
從1689年到1690年,牛頓是代表劍橋大學的國會議員。在此期間,立法機構頒布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君主的權力,規定了議會的權利以及某些個人的權利。牛頓對議會的貢獻顯然有限;據報導,他只說過一次話,因為天氣寒冷,他讓引座員把窗戶關上。然而,牛頓在倫敦結識了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從國王威廉三世到哲學家約翰·洛克。1701年至1702年,牛頓在議會中擔任了第二個短暫的任期,但他的貢獻似乎還是很小。
8. 他有激烈的競爭。
當涉及到他的智力對手時,牛頓可能會嫉妒和報復。他與德國數學家和哲學家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不和;這兩個人為誰發明了微積分進行了激烈的鬥爭。牛頓在17世紀60年代發明了微積分的一個版本,但當時並沒有出版他的著作。17世紀70年代,萊布尼茨提出了自己的微積分理論,10年後出版了自己的著作。牛頓後來指控這位德國學者剽竊了他未發表的論文,因為他的論文摘要在皇家學會中流傳。萊布尼茨聲稱他是獨立得出結論的,並暗示牛頓偷了他發表的作品。為了保護自己,萊布尼茨最終向皇家學會提出上訴。1712年,自1703年以來一直擔任該組織主席的牛頓同意成立一個公正的委員會來調查這個問題。相反,他把自己的支持者塞進了委員會,甚至撰寫了該組織的報告,公開稱讚他發現了微積分。然而,今天,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系統是最常用的。
9. 牛頓被封為爵士。
1705年,牛頓被安妮女王封為爵士。在1679年母親去世後,他繼承了母親的財產,變得富有。他還出版了兩部重要著作:1687年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通常被稱為《原理》)和1704年的《光學》。1727年3月20日,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去世,享年84歲。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裡是英國君主以及查爾斯·達爾文、查爾斯·狄更斯和探險家大衛·利文斯通等著名非王室成員的長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