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地吃掉一隻河豚?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環行星球 環行星球

文/丁東

圖文: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

音頻:聲音出鏡-邱大碗、製作-大綠

封面圖:©唯亞 / 圖蟲創意

得食河豚不戀魚

春暖花開,正是吃貨們品嘗河豚、大快朵頤的最佳季節。

河魨,俗稱河豚,是一種海洋魚類,早春洄遊江河。明人姚可成《食物本草》言:「河豚,今吳越最多。」因其發出與豬叫類似的哼唧聲而得名。古人又因其吹氣後狀如皮球,謂之「魚規」「吹肚魚」「氣泡魚」等,江浙一帶則另有「烏狼」「西施乳」的稱謂。

網紋河豚,©dreamstime / 圖蟲創意

河豚與普通魚類差別甚大,魚體較短,頭腹肥大,尾部纖細,呈紡槌狀,牙癒合成牙板。有背鰭,無腹鰭,皮面平滑無鱗,背面及腹面布滿小棘。背部多為黑灰色,並有各種顏色的條紋或斑塊,腹部為乳白色。

河豚雖長相花俏,看上去胖胖的、憨憨的、傻傻的,但一旦遇到危險,身體迅速膨脹,呈球狀,豎起小刺,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

©deposit / 圖蟲創意

©我就叫寧寧呀 / 圖蟲創意

江南「飯稻羹魚」,自古為魚米之鄉。遍地的食材、豐富的水產,讓好吃會吃的江南人有了「不時不食」的選擇。諸如「清明節前吃刀魚,油菜花開吃河豚」等。春光明媚,遊人踏青江南,倘若不嘗回刀魚、不吃回河豚,就好比去美國沒到紐約、去北京沒登長城、去新疆沒遊天池一樣,無論如何都是一件憾事。

筆者是土生土長的江南人,吃魚蝦長大。在兒時的記憶中,河豚並非稀罕物,集鎮農貿市場有很多從長江捕撈上來的野生河豚,價格不貴,一斤也就八、九元錢。但因河豚體藏劇毒,一般人不敢買回家吃。

白斑河豚,©deposit / 圖蟲創意

©fxy1223 / 圖蟲創意

說起河豚,自然會冒出「拼死吃河豚」這句老話。其意為,你若吃河豚,須提前做好魂歸西天的思想準備。《太平廣記》云:「鯸鮐魚文斑如虎,俗雲煮之不熟,食者必死。」 《本草綱目》也告誡世人:「河豚有大毒,修治失法,食之殺人,厚生者宜遠之。」

河豚的毒素富集於內臟、血液和頭部,「其肝、子與血尤毒」。毒素為神經性毒素,是目前自然界發現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毒性比氰化鉀高千倍以上,區區0.5毫克即足以讓一個成年人致命。假如燒河豚前,沒把內臟、血液等清理乾淨,食之中毒,基本無救。吃河豚魚的兇險,可見一斑。

©deposit / 圖蟲創意

即便如此,面對河豚這一「水族之奇味」,古往今來,為一飽口福而不惜以身弄險的「猛士」不乏其人。正應了「年年吃河豚,年年吃死人;年年吃死人,年年吃河豚」這句順口溜。

筆者小時候,經常聽到吃河豚死人的事。老家一位副鄉長的老婆,幾個小姐妹聚餐,因吃河豚中毒,讓副鄉長成了鰥夫。其他幾個姐妹,統統拉到醫院治療,全沒了幾小時前酒桌上鶯聲燕語、胭霞可掬的熱鬧。

鄰鄉一位鄉長,吃河豚中毒,經搶救活了過來。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此後非但官運亨通,而且百毒不侵,幾十年間身體倍棒,連感冒都從未患過,真是奇了怪了。

©任梓涵 / 圖蟲創意

為何眾多吃貨,拼了命也要吃河豚呢?其中,雖有好奇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受了河豚美味的誘惑。「不吃河豚,焉知魚味?吃了河豚,百鮮無味」。在同屬河豚的諸多品種中,以魚鰭和肚皮處有一兩塊橘黃色斑紋、毒性深重的「橘黃」最佳,堪稱極品。

河豚肉質細嫩潔白,滋味腴美,營養豐富,每100克鮮肉中含粗蛋白質18.7克。一筷子魚肉進嘴,有點像湯圓滑入口中,細嫩到無法咀嚼,其鮮其嫩,超乎想像。魚肉之外,魚皮之糯超過鱉裙,雄魚精巢之嫩勝似乳酪。此類珍饈,唯貴客或長者方可享用。

據說,魚皮最養胃。吃時,用筷子將整張皮稍稍捲起,囫圇吞入胃中。皮中暗藏的細釘似的魚刺,借胃消化魚皮時,把胃壁刷一遍,去除油膩,刷胃如新。

所謂河豚「以柔且甘而殺人」,此時的你,沉迷於美味,而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唯亞 / 圖蟲創意

要說吃貨,哪個朝代都有。文人墨客中痴迷河豚的吃貨,多了去。其中名氣最大者,非蘇東坡莫屬。他不但留下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題惠崇春江晚景》)膾炙人口的佳句,而且生生成就了「拼死吃河豚」之民諺。

相傳,1084年春,蘇東坡赴任常州團練副使時,應當地一位善烹河豚、久仰東坡大名的廚婦之約,去吃河豚。其間,蘇東坡只顧埋頭勁吃,未發一語,令躲在屏風後窺探的廚婦大失所望。臨了,忽見東坡放下筷子,大叫一聲:「也值一死!」這便是「拼死吃河豚」的由來。蘇東坡一生被貶謫無數次,宦跡遍布南北,嘗遍天下美食,竟然對河豚貪戀至此,足見河豚之美味。

除蘇東坡外,北宋詩人梅堯臣對河豚也是情有獨鍾。公元1038年,梅堯臣在範仲淹席上,即興賦詩曰:「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更是將河豚與奇珍猩唇相提並論,曰:「此魚舊傳聞,珍異等猩狒。」

白燒河豚,©唯亞 / 圖蟲創意

元王逢《江邊竹枝詞》也云:「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獨河魨天下稀。」明代大文豪徐渭也寫有一首《河豚》詩:「萬事隨評品,諸鱗屬併兼。惟應西子乳,臣妾百無鹽。」大才子李漁在《閒情偶寄》裡說:「河魨為江南最尚之物,予亦食而甘之。」

清代文人朱彝尊《鴛鴦湖棹歌》則曰:「鴨餛飩小漉微鹽,雪後壚頭酒價廉。聽說河豚新入市,蔞蒿荻筍急須拈。」清代楊光輔《淞南樂府》:「淞南好,命險一杯羹,生願西施乳下死,死憑和尚腹中生,生死眩奇情。」其「拼死吃河豚」的情狀,躍然紙上。

即便是不太講究吃喝的大文豪魯迅,也曾在情緒低落時光顧河豚餐館,在日記中寫有「坪井先生來邀至日本飯館食河豚,同去並有濱之上醫士」之語,並留下一首《無題》:「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厄酒食河豚。」

這河豚令如此眾多的名家垂涎三尺,也就難怪凡人吃貨們犯賤了。

江南人家,吃河豚有個潛規則——不「請」而「約」。被「約」之人,你若好這口,願來隨你意;你若有顧慮,不來隨你便。其潛臺詞是,如果你因為吃河豚魚而偶遇「不測」,那是你自願的,怨不得別人。

©趙冰895 / 圖蟲創意

因河豚劇毒,對燒河豚的廚師來說,是一種生死考驗。敢擔此重任者,必是有祖傳廚藝的資深廚師。河豚殺、洗、燒的程序,甚為講究,容不得絲毫馬虎。借用李漁的話說,「洗烹河豚,無不全神貫注,費功良苦」。

殺河豚有幾個極其重要的細節。在刮乾淨魚的內臟後,剪掉魚尾處的橫骨,再扒下整張魚皮。然後,把殺好的魚放入事先備好的一盆清水中,擰開水龍頭,用「譁譁」的「活水」不停地衝。衝洗至少半小時,方入鍋烹飪。

河豚魚的做法有多種,諸如白汁河豚、春筍燒河豚、河豚幹燒肉等。在眾多做法中,最常見的是紅燒秧草河豚。秧草須採用剛拔苗的小秧草。與小秧草配伍燒出的河豚,秧草嫩滑入味,魚肉鮮嫩不膩。烹飪河豚往往「必須一、二時之久」,相當繁瑣。李漁曾記述廚家制河豚,言「所需之作料甚繁,合而計之,不下十餘種,且又不可缺一」。

紅燒秧草河豚,©唯亞 / 圖蟲創意

燒好的河豚端上桌,有一道看似簡樸、實則慎重的儀式——廚師當著眾人,拿筷子在河豚魚的頭、身子和尾巴三個部位,各挾一塊肉,吃進嘴裡。與客人閒談十來分鐘後,但見無妨,眾人開吃。此儀式既是對廚師手藝和職業素養的考驗,更是一種冷酷的試毒方式。

過去,醫療水平不發達,沒有特效的解毒藥。烹製河豚的飯店,一般都會在後院搭建一個茅廁。但凡遇上中毒的食客,廚師持大勺奔至茅廁,舀一勺糞湯,給中毒者灌下救命。

「一朝得食河豚肉,始終不戀天下魚,當遍世問魚萬種,唯有河豚味最鮮。」現如今,野生河豚少之又少,且價格昂貴,吃野生河豚,既是勇敢者和美食家的象徵,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好在河豚可以養殖。人工養殖的河豚,無毒性,也便宜,雖味道差些,但無性命之虞,可一飽口福,留存記憶。

原標題:《如何安全的吃掉一隻河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江蘇江陰一年吃掉500噸 仍難保「河豚之鄉」老大?
    江蘇江陰一年吃掉500噸 仍難保「河豚之鄉」老大?2012-04-10 19: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南晚報        瀏覽量: 767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日本人吃海鮮吃出新高度,把放河豚鐵架上烤,撒上調料吃掉
    小愛特別的喜歡海鮮,每一次發工資的時候都是會去買一大堆,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吃掉,想想起來還是挺過癮。小吃貨們,你們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國內有很多不錯的海鮮,但是跟國外相比還是有些差距。日本這個國家四面環海,有著很多的海鮮,當地人每天都是會去抓海鮮,抓完後立馬就會做成美食,如果說吃不完,那麼就會送到海鮮市場出售賺一些錢。
  • 一隻河豚能毒死30人,日本人為啥還敢冒死吃河豚?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到對河豚這道美味的追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瘋狂。日本人嗜吃河豚就像俄羅斯人玩輪盤,即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正如一句古老的日本短詩所云:昨夜共君食河豚,今朝我來扶爾梓(棺材)。
  • 男子抓到一隻河豚,果斷用來擦鞋,網友:心疼河豚三秒鐘
    除了我們最熟悉的貓狗以外,還有很多小動物都是萌萌的,不過其中也有不少外表呆萌,實則暗藏危機的動物,河豚就是其中一個。其實呢,正規的名稱是「河魨」,因為大家都叫它河豚,無形之中也都被接受了。這傢伙生氣的時候,全身氣鼓鼓的,所以外號「氣鼓魚」「氣泡魚」「膨脹魚」等等。
  • 日本人不喜歡吃河豚?了解一下葵花河豚,肉質鮮嫩無比
    河豚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海鮮,肉質呈現出來的是乳白色,看起來十分的誘人,肉質特別的鮮嫩,做成刺身這種美食來吃,是最適合不過的。不過話說回來,河豚這種海鮮裡面含有一定的毒素,處理的時候弄到裡面的內臟,那麼毒素就會汙染到其他部位,到時候就不可以再吃,很有可能是會出現中毒的情況,畢竟沒有解藥的。
  • 曾經奢侈的河豚現在怎麼樣了?人工養殖安全毒,遊客都能消費起
    在江蘇的沿江一帶都有吃河豚的習慣。 東至靠海的南通 、張家港,西到揚州揚中等地,但是說到吃河豚不得不說的地方還是泰州市轄區的靖江市。同一口長江水,河豚則更喜歡在靖江段產卵,所以讓靖江的河豚更為鮮美。因此也獲得了「中國河豚美食之鄉」的美譽。在很多不明真相的外地遊客的認知裡,「河豚有毒」、「河豚很貴」的概念還是比較根深蒂固的。
  • 河豚小鎮吃河豚,河豚小鎮,全是河豚~
    今天我們來到了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的十裏海河豚小鎮,別看這裡只是一個小小的濱海小鎮,但這裡卻蘊藏著很大的玄機。各種河豚魚做成的美味,河豚魚雕塑,河豚魚塗鴉,河豚魚非遺麵塑,河豚主題民宿。總而言之,無論是吃的,住的,玩的,用的,看的等等,這裡的一切似乎都與河豚有關。什麼,你還在因為吃河豚而害怕嗎?
  • 雄性河豚是如何求偶的?漁人為何不抓河豚?來看看它多奇特
    河豚因其吸氣後圓滾滾的外形萌翻眾多網友,也因為它被獵奇者使用而導致中毒而出名。其實河豚這種生物還是有許多種類上的分別的,根據外形會分為綠河豚、蟲紋、橫紋、鉛點等各種不同的種類。而也並非所有的河豚都不能食用,根據研究得知,人工養殖河豚的毒素相對較低,而且經過無毒的加工處理以後還是可以食用的。其實我們常說的「河豚」並非河豚的學名,這只是它們的別稱,它們的學名叫做「河魨」,雖也念「豚」,但卻沒有那麼形象。「豚」的本義是豬,河豚指的就是在河裡生活長得像小豬一樣的動物,這麼一說大家是不是就覺得很形象了?
  • 日本人為何這麼愛吃河豚?開創了眾多菜式,你敢嘗試?
    日本人可是非常喜歡吃河豚的,河豚是非常有名的毒魚,體內毒素經過高溫也不能完全被分解掉,一旦被人吃掉,輕者嘔吐重者生命受到威脅。中國雖有人吃,但是是少數日本卻非常的喜愛,甚至在法律當中添加了吃河豚的法律規則,吃河豚的規則當中,第1條就是處理河豚的大廚必須得有相關的證件。前期的學習處理河豚的方法,包括任何的品種身體結構拿到證之後還得經過老師的指導,實習合格之後才可以進行相關的工作,每一個河豚處理的廚師都有十幾年的經驗,這樣吃起來才更加的安全。
  • 河豚鼓鼓的肚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剖開一看,真是長見識了!
    河豚鼓鼓的肚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剖開一看,真是長見識了!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河豚的樣子非常可愛,而且總是氣鼓鼓的,整天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其實河豚肉質非常鮮美,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容易被吃掉,合同也進化出了很強的防禦能力,在河豚的眼睛和血液中都含有劇毒,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很容易中毒致死。河豚一旦遇到危險就會鼓成一個球,而且滿身是刺 讓人無從下手,那麼河豚鼓鼓的肚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剖開一看,真是長見識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剝蝦指南 如何快速優雅地吃掉小龍蝦
    原標題:剝蝦指南 如何快速優雅地吃掉小龍蝦   導語:立夏一過,又到了每年吃蝦最好的時節。肉質飽滿、膏豐脂滑的皮皮蝦和小龍蝦,都是食蝦季裡老饕們最愛的美味。面對張牙舞爪、外殼尖利的皮皮蝦和小龍蝦,你知道如何優雅而迅速地剝開外殼、品嘗蝦肉嗎?一起看看最實用的剝蝦指南吧。
  • 怎麼吃河豚才會死?三月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樣做就可放心大膽地吃
    河豚,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故事最多的一種魚類吧?傳說豐臣秀吉出徵前手下大量武士因吃野生河豚而死,於是下令禁吃河豚……許許多多年以後,伊藤博文吃到美味安全的河豚後,才下令解禁。明朝故事裡也有胡惟庸因為河豚烹的好,巴結上了李善長,從而一步一步當上了宰相。
  • 食魚必河豚!一起走進十裏海河豚小鎮
    這種河豚毒性較弱,經過人工養殖並且經過加工處理,可以安全食用。現在的曹妃甸,最流行的說法是——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陪ta去河豚小鎮吧,吃最美味、最安全的河豚,品最棒的海鮮! 走進十裏海河豚小鎮,一幅幅巨大的3D牆畫撲面而來,衝擊著的我們的眼球。蔚藍的海面上海鷗飛翔,呆萌的河豚魚早早的打通了任督二脈,練就一身「硬氣功」,爭先恐後地躍出魚簍。
  • 河豚「禁食令」部分解禁 鄭州市民有望安全嘗鮮
    河南商報記者 王菁河豚自古被視為「天下至味」,但它和「美味」名聲相伴的,還有「劇毒」,我國曾一度徹底禁止河豚進入市場。這條「禁食令」卻在近期有條件「開禁」,這意味著河豚在經過正規企業的養殖和加工後,可以正常進入市場。
  • 河豚,既能毒死別人,也能毒死自己
    河豚,本名其實應該叫做河魨,通常表述為河豚,只不過是一種習慣性的寫法而已。河豚這個習慣性的稱呼其實很有意思,因為河豚既不是豚,也並不生活在河裡,大多數的河豚其實都屬於海洋魚類,只不過一些種類的河豚保留著從海洋回遊江河進行產卵的習慣。
  • 假如用一根針扎一隻氣鼓鼓的河豚會像扎氣球一樣爆炸嗎?
    見過河豚的小夥伴肯定都見過河豚氣鼓鼓的樣子,這可不是因為河豚生氣了,河豚身體會膨脹是因為河豚的肚子裡有一個極具彈性的袋子,當河豚在水裡或者陸地上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迅速大量喝水或者是吸進大量的空氣,使得河豚的身體會迅速的膨脹起來。
  • 日本對河豚肉做到了極致
    日本是全球河豚最大消費國。日本河豚也出口到新加坡,我國食客一年消耗近300公斤河豚。聯合早報記者走入日本九州知名的河豚養殖和買賣區,了解當地人如何養殖、處理和烹調河豚。人們對河豚的印象由「有毒嗎?」而延伸出強烈的好奇。下一個疑問便是「好吃嗎?」「拼死吃河豚」道出了老饕對河豚又愛又恨。
  • 河豚在中國餐廳禁售 日本就不怕中毒?-動物,生物,魚,河豚 ——快...
    在江蘇一帶,河豚與鰣魚、刀魚一起並稱為「長江三鮮」,一直是食客們餐桌上的最愛。但是,哪怕在一些高級餐廳,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不把「河豚」等字樣印在菜單上。懂行的人,會直接點一道「小巴魚」(河豚魚的暗號)。
  • 當河豚時,他放了一支煙,拍了一個有趣的場面
    當河豚時,他放了一支煙,拍了一個有趣的場面!歡迎收看本期世界新聞。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技能,河豚魚也不例外。河豚肉很好吃,不僅人類愛吃其他大魚也喜歡吃。為了避免被吃掉,河豚已經進化出許多功能,例如,當他遇到危險時,他會膨脹成一個球,上面布滿荊棘,這樣人們就無法接近他,同時,河豚眼睛的血液中也含有劇毒物質,之後,就沒人敢輕易吃河豚了。對人類來說,即使我們不吃河豚魚,我們也要玩得開心。當吹泡泡的時候,他放了一支煙進去,因此這將是災難性的,怎麼了?
  • 揚中河豚文化節煙花三月上「雲端」
    金山網訊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20日,揚中第十七屆河豚文化節,以在線新聞發布的形式,轉場「雲端」,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