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

2020-12-10 新浪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

城市經濟競爭力是當前和短期的經濟績效的決定力量。報告提出,北半球經濟競爭力上升,南半球經濟競爭力下降。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

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是城市長期發展的決定力量。報告提出,亞洲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全面提升,深圳進步尤為顯著。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

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2020-2021)

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總體有所上升,可持續競爭力整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頭部城市呈上升發展趨勢。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

報告顯示,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強城市分別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中國可持續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

從2015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已出版5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本報告是《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系列第六部。報告詳細評價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整體上衡量了全球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討論了全球城市發展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

經濟競爭力排名: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

城市經濟競爭力是當前和短期的經濟績效的決定力量,也是城市未來和長期發展的關鍵基礎。研究發現,頂級城市洗牌;北半球經濟競爭力上升,南半球經濟競爭力下降。

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科技新貴闖進前10,多個發達的中小都市區闖入前20。

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紐約和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排名沒變,東京上升122名,倫敦上升14名,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下降2名,頂級城市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

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

其中,北美洲的城市上升幅度最大,排名平均上升13.8名,亞洲的城市排名平均上升8.6名,歐洲的城市排名平均上升3.4名。南美洲下降幅度最大,平均下降65.1名,非洲平均下降21.1名,大洋洲平均下降7.1名。

此外,無論是國家還是區域,均呈現綜合經濟競爭力較高的分化加劇,綜合經濟競爭力較低的趨於收斂。

從細分指標看,影響城市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信貸市場融資便利度、資本市場融資便利度、學術論文指數、專利申請指數、青年人才比例指數、勞動力總數指數等當地要素。其中,資本市場融資便利度、專利申請指數和青年人才指數對當地要素競爭力影響最大。

當地要素競爭力前20強城市分別為紐約、深圳、芝加哥、倫敦、波士頓、上海、東京、首爾、都柏林、新加坡、北京、巴黎、舊金山、莫斯科、雪梨、洛杉磯、孟買、香港、杜拜和多倫多,均為全球、區域或國家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各地的科技、資本和人才,主導全球當地要素競爭力。

可持續競爭力排名:亞洲全面提升,深圳進步尤為顯著

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是城市長期發展的決定力量,也是城市不斷滿足居民日益複雜和苛刻的社會福利需求的關鍵所在。研究發現,亞洲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全面提升;各區域分化逐步加劇,亞洲、歐洲、北美洲主導全球城市可持續競爭力。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相對於2015-2016年,東京、新加坡、紐約位列前三的格局沒有變化;香港、舊金山、巴塞隆納和深圳均有上升,其中深圳進步尤為顯著;倫敦、巴黎略有下滑。

亞洲城市顯著提升,2020-2021年度,亞洲城市在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200名中的數量,對比5年前由60個城市提升為66個城市,在6大洲中提升幅度最大。這66個城市的排名平均上升19.20名,而亞洲城市整體平均排名也上升了11.78名,亞洲城市在可持續競爭力方面全面提升。

從各區域來看,美國引導北美城市格局並處絕對領先;歐洲可持續競爭力、人才密度及人才增量均處於領先地位;亞洲頭部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在全球處於較強地位,且人才增量提升勢頭明顯;南美洲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總體處於全球前列;非洲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水平整體偏低,且分化嚴峻。

從影響可持續競爭力的細分指標看,經濟活力是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活力競爭力指數涵蓋經商便利度、產權保護度、青年人才比例、經濟增長率及勞動生產率五個分項指標。新興城市在全球十強中佔主體,青年人口數量是決定經濟活力的最重要因素。經濟活力指標全球前10強城市分別是都柏林、紐約、奧斯陸、杜拜、深圳、舊金山聖何塞、阿布達比、新加坡和西雅圖。

科技企業是全球科技創新的最重要的因素。對科技創新競爭力的研究發現,東京、北京、紐約、倫敦、首爾、波士頓、舊金山、上海、芝加哥、西雅圖位居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前10。所有頭部城市不僅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也是全球的綜合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

中國城市競爭力在分化中提升

從經濟競爭力排名來看,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總體有所上升。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強城市分別是深圳(全球第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廣州(42)、蘇州(71)、臺北(74)、南京(83)、武漢(87)和無錫(91)。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

5年變化中,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前10強城市總體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降低狀態,但仍然均在全球前100強以內。

總體來看,2020-2021年度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相對與2015年有所上升,在291個中國城市樣本中,106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降低狀態,183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上升狀態,綜合來看總體上升6.5名。

細分指標中,中國多數樣本城市的當地要素已處在較具競爭力的水平之上。深圳、上海、北京、香港、廣州、臺北、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均處於全球前50強;其中深圳和上海處於全球前10強,分別排全球第2名和全球第6名。北京、香港的當地要素指標處於全球前20強,分別排全球第11名和全球第18名。共有19個城市處於全球前100強以內,有50個城市處於全球前200強以內。

從可持續競爭力排名來看,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整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頭部城市呈上升發展趨勢。中國可持續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全球第4)、深圳(9)、臺北(24)、上海(33)、北京(47)、廣州(69)、蘇州(78)、南京(89)、青島(94)和武漢(102),十大城市均有上升。

研究發現,一方面,中國城市內部差距較大,291個樣本中,5個城市躋身全球前50,9個城市躋身全球前100,30個城市躋身全球前200;157個城市位於全球500名以後,佔比約54%。另一方面,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分化加劇。從5年變化來看,159個城市排名上升,130個城市排名下滑。

從影響可持續競爭力的細分指標看,中國城市總體經濟活力呈金字塔型分布,青年人口數量成為造成城市間差異的主要原因。中國共有15個城市躋身經濟活力全球前100,分別是深圳、北京、廣州、上海、珠海、香港、南京、杭州、蘇州、廈門、長沙、武漢、寧波、成都、合肥。經濟活力排名全球前200的中國城市有44個,深圳經濟領銜發展,前200強城市呈自東向西遞減的空間分布格局。

相關焦點

  •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⑦上海全球人才競爭力有待提升
    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報告⑦上海全球人才競爭力有待提升 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課題組 2020-12-13 08:43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過去五年經濟競爭力排名變化情況在頂級城市重新洗牌的同時,報告顯示,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呈現出「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的特點。再看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全球排名總體有所上升。
  • 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最新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
    雖然中國的營商硬環境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橫向比較來看,依然存在很大的質量提升的空間。亞洲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全面提升。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東京、新加坡、紐約位列前三的格局沒有變化;香港、舊金山、巴塞隆納和深圳均有上升,其中深圳進步尤為顯著;倫敦、巴黎略有下滑。
  • 頂級城市洗牌!全球競爭力「北升南降」,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來源:新財富雜誌在頂級城市重新洗牌的同時,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呈現出「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的特點。基於此,中國城市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城市價值鏈體系重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房價影響中國城市生活環境排名
    過去五年經濟競爭力排名變化情況在頂級城市重新洗牌的同時,報告顯示,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呈現出「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的特點
  • 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透視中國城市的真正實力
    11月12日下午,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的第四部研究報告——《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在寧波正式發布。按照慣例,本次報告對全球1006個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測評排位。
  • 202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全球頂級城市洗牌,深圳首次進入可持續...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報告顯示,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報告指出,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紐約和新加坡的排名沒有變化,東京、倫敦大幅上升,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出現小幅下降。
  • 普華永道:RCEP將進一步提升亞洲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融資與併購部主管合伙人陳志堅14日在一場媒體分享會上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將進一步提升亞洲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 香港上海北京躋身前2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中國三個城市躋身前20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
  • 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克羅索:文創崛起將助力成都定位全球坐標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文化對於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至關重要。近年來,成都誕生了《王者榮耀》《哪吒》《中國機長》等現象級文化產品。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嘉賓,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經濟系教授彼得卡爾克羅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各個城市而言,當下積極啟動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繼續努力在全球視野中尋找成都坐標,挖掘成都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將助力這座城市在國際舞臺上走得更遠。」克羅索說。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華為發文感謝庫克,亞洲競爭力報告,英失去脫歐...
    亞洲競爭力報告:韓國位居第一,中國第九26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會上發布的《亞洲競爭力2019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綜合競爭力位居前4位,中國仍保持上年度第9位。
  • 亞洲國家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靠什麼
    最新發布的《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全面分析了亞洲創新發展現狀和趨勢,高度評價亞洲國家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專家建議,亞洲國家在政府和企業層面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雙多邊創新合作,繼續提升綜合創新能力,打造創新驅動型經濟。《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近日在北京發布。
  • 科爾尼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新秩序,新未來
    這次疫情對全球整體運行環境造成的破壞超乎想像,對全球最大的城市中心影響尤其嚴重,城市領導者不得不重新審視城市在當前和未來的全球地位。因此,2020年報告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不過,今年的報告仍由《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和《全球城市潛力排名》兩部分構成,全面分析全球各大城市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 「全球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指數」首次推出,在成都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11日訊 2020國際會議業CEO峰會暨全球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指數發布活動(以下簡稱」峰會「)今天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行,並首次面向全球發布《2020年全球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指數報告》,該指數報告是ICCA全球首個圍繞會議目的地競爭力的專業研究,旨在科學評估各城市在世界會議業的發展方位,為全球城市提供會議產業發展數據支撐和市場評估。
  • 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揭秘五大趨勢九大技術
    12月2日,《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下稱「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博鰲亞洲論壇圍繞科技創新發布的首份專題報告,對亞洲創新發展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五大核心新趨勢和九大前沿技術。報告由博鰲亞洲論壇、德勤中國、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共同撰寫和發布。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亞洲科技創新力量不斷提升,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差距縮小,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現超越。
  • 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廣州進入前50
    2020年12月8日,《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在線上舉辦。會議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聯合國人居署、共同舉辦。《報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和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進行的一項合作研究,重點關注城市競爭力、城市土地和市政金融。
  • 「全球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指數」在成都首發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據悉,峰會上首發的《2020年全球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指數報告》,由ICCA全球唯一的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CIMERT),依託海量大數據,在科學構建評價體系基礎上,選取全球75個知名城市樣本研究而成。
  • 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上海四大品牌建設正在加速跑
    將於2018年6月27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將審議並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全力打響「四大品牌」作為不斷增強城市核心功能和服務能級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戰略加速。
  • 全球城市持續競爭力榜單發布:深圳全球第九,青島排名上升!
    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續競爭力由去年的第19位躍升至第9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內地惟一闖入前十的城市。
  • 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深圳位列內地第三 全球第九_城市·商業_地產...
    金融競爭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一個城市能發展為頂尖城市,離不開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近日,《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揭曉,榜單顯示,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排名第一,綜合得分遙遙領先;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居第三位,穩居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