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食名宴菜名趣談-滿漢全席

2020-12-22 楊易程

滿漢全席,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與漢族菜的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全席食畢,可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中國菜品從來源看,主要由宮廷菜、官府菜、商賈菜、市肆菜、民族菜、寺觀菜、民間菜和外來菜構成,此外還有祭祀菜、軍旅萊、食療菜等。這些菜種,在明清都有發展變化,趨向成熟。其中宮廷菜、宮府菜和市肆菜發展最快。滿漢全席以豪華的宮廷大宴為標誌形成的中國飲膳,達到封建時代的最高水平。這時京師更是名師雲集,這裡有:菜譜食經莫不通曉的董小婉,被譽為「天廚星」的董桃媚,遂將食品擅千秋的蕭靈人,十景點心壓天下的陶方任夫人,五色膾「妙不可及」的餘媚娘。嘉興美饌「美蓉蟹」的創始者朱二嫂,川味名珍「麻婆豆腐」的創製人陳麻婆,四川才女、「中饋能手」曾懿等。晚清,又湧現出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佛跳牆創始者鄭春發,叫化雞創製人米阿二,義興張燒雞創製者張炳,散燴八寶的首創人肖代,皮條鱔魚首創者曾永海,早湯麵創製人餘四方,什錦飯過橋創製者詹阿定,以及抓炒王王玉山,魯菜大師周進臣、劉桂祥,川菜大師關正興、王海泉、戚樂齋、黃晉齡、貴寶書、杜小恬、傅吉廷、陳吉山,粵菜大師梁賢,蘇菜大師孫春陽,京菜大師劉海泉、趙潤齋、孫紹然、趙永壽等。這些名廚勇於創新,利用豐富的陸海原料,五光十色的調料品,成龍配套的餐具,變化萬千的技法,帶來了佳餚豐收的金秋。菜名也是極具水平:如水晶餚蹄、川豬頭、蟹粉獅子頭、五元神仙雞、鍾祥蟠龍、軟熘黃河鯉魚、李鴻章雜燴、九轉大腸、龍虎鬥、蝸牛膾、飛龍湯、青州全蠍、冰糖燕菜、雪梨果子狸、白扒猴頭蘑、清炒茉莉簪、八寶奶豬火鍋、燕窩炒爐鴨絲、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白菜、肉片筍片炒鮑魚、鴨條熘海參、蜜制醬肉、腿羊肉烏叉、掛爐豬、寧古塔雞腿蘑菇、草紙幹燒魷魚、摸刺刀魚、臺鯗煨肉、西施舌、雲南雞、魔芋豆腐、芝麻山藥、香菇麵筋、冬筍乾絲、蘿蔔丸子、酥炸藕夾、野菜春卷、金針銀耳神仙湯等奇珍異品和清素精品。

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獻藝的著名相聲演員萬人迷編了一段「貫口」詞,羅列大量菜名,名為「報菜名」,頗受聽眾歡迎。30年代在北京與張傻子。高德名,緒德貴,湯瞎子一同登臺表演的著名相聲演員戴少埔擅長這個段子(戴少埔於40年代初逝世於天津),當時仍稱這段貫口為「報菜名」。 「滿漢全席」系官場筵席,始於清代,然正史闕佚,僅一些筆記文集有錄,名曰:「滿漢席」、「滿漢大菜」。最初,官場中宴請嘉賓,先吃滿菜席,再上漢菜席,謂之「翻臺」,蓋賓客中有滿族和漢族,以適應不同飲食習慣之故1995年時,由徐克執導的《滿漢全席》在中國大陸上映,在張國榮、袁詠儀等人的精彩演繹下,這部影片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片中,對於「滿漢全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尤其是製作過程進行了生動的刻畫。郭德綱和于謙的《滿漢全席》道: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豬、滷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什錦蘇盤、燻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

滿漢全席源於努爾哈赤的旨諭,使得大批從關內遷此的漢人與滿人長期和睦相處,這其中便有飲食習俗和制食技藝傳播和融合,無形使滿、漢民間的烹調互相影響和促進。天命七年,努爾哈赤下過一道諭旨,「滿漢等合居一處,同住同食同耕。若滿洲人欺索漢人故違此諭,則漢人可扭而告之執法之官;而漢人亦不準因降此諭任意誣誑滿洲人,因爾等同為一帝之民故耳。」滿漢全席孕育於滿族入關,定鼎北京這個政治歷史的背景中,當時清兵入關後,開始時,他們的飲食習慣還保持著傳統的民族特色。如皇太極崇德元年二月二十二日, 「和碩貝勒濟爾哈朗, 娶察哈爾林丹汗之妻蘇泰太后, 殺馬、牛、羊共八十一, 列筵一百二十, 舉大宴」。此時的滿洲宴席依舊是以濃厚的牧獵氛圍為主。進入中原之後,康熙皇帝力主將滿洲習俗與明朝宮廷食品相結合,在公元1683年宣布「自後元旦賜宴, 應改滿席為漢席。」

隨著清王朝的強大和昌盛,滿族統治者在飲食上大大考究起來。從《光祿寺則例》記載來看,滿席分六等,其中一等滿席每桌用銀八兩,往往用於帝後死後的隨宴。四等席每桌用銀四兩四錢,主要用於元旦等大型節日的宴席。六等席每桌用銀二兩二分,主要用於賜宴。漢席則分一二三及上席和中席五類,主要用於文武會試出帷宴等場面。清宮膳菜基本由三種不同風味構成。原本北京的飲食並沒有什麼特色,明朝都城遷到北京後,宮廷裡的廚師大多來自山東。因此,山東風味便從宮中乃至民間流行起來。滿清入關定都北京後,基本承用的前明宮中魯菜膳飲的班底。其次是滿族自己的民族食飲風味。入關前,滿族一直處於遊牧狀態,從而形成了濃厚的遊牧民族煮食吃肉的飲食特色,因此清宮菜中煮涮盛行。如北京的涮羊肉,就這種風格飲食的遺孑。清宮膳菜的第三種風味來源於江浙飲食,從康熙開始,清朝天下基本穩定,歷代皇帝多次南巡東巡,不但享盡榮威,而且嘗遍江南美菜佳餚。尤其是乾隆,對蘇杭菜點大為欣賞下令編制菜譜,並將江南名廚帶進宮中。於是,清宮膳飲中,出現了「蘇造」。這三種風味,實際上也為後來的「滿漢全席」定下了基調。清代管理御膳和朝廷筵宴的機構有尚膳監、光祿和鴻臚寺,各設專官執掌。清代御廚分工也細,為太后做飯的叫「壽膳房」,為皇帝做飯叫「御膳房」,為后妃做飯的叫「主子膳房」,隨著行宮走的叫「野筵房」。御膳房下又設葷局、素局、點心局、飯局、包哈局(專做烤豬、烤鴨和鹹菜),有廚師300餘人,每人僅做幾種拿手菜。清官日食兩餐,還有隨時進奉的茶點果品。皇帝吃飯的時間與地點多不固定,一旦「傳膳』,立即就得把飯菜送上。因此許多菜都是提前做好,保溫存放著的。皇帝用膳時菜點一般有幾十種,另外還有太后和后妃們送來的加菜。

《清宮檔案》記載,宮廷菜的原料多以燕窩、肥鴨、鹿脯、羊羔、乳豬、口蘑、雞脯、蛋奶為主;製法以燉、烤、炒、溜、燜、燒、炸、燻為多;調味清淡,注重湯汁;菜名樸實,通常將主料、輔料、技法和餐具同時列出,如「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琺瑯銀碟小菜四品」「肥雞豆腐片湯一品」(五福琺瑯碗)、「老米水膳一品」。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朝局鼎盛。據《大清會典·光祿寺則例》記載:當時光祿寺舉辦的各類宴席中,已分為「滿席」和「漢席」,其中滿席分為六等,漢席分為三等,每等滿席和漢席所用的原料的數量,餑餑用料定額,乾鮮果品定額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滿漢全席」首次出自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李鬥《揚州畫舫錄》中: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 卿魚舌燴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籤、一品級湯飯碗。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 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斑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飯碗。第四份,毛血盤二十件-- 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面餑餑卷子、什錦火燒、梅花包子。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光緒年間的《海上花列傳》也出現「滿漢全席」這個詞。按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滿漢全席是清乾隆年間的「官場之菜」,用於「新親入門,上司入境」。

乾隆49年《四庫全書》編纂告竣,年過七旬的乾隆喜添五世元孫。這位皇帝為了「與民同樂」,次年在乾清宮舉行有3000耆老參加的千叟宴。乾隆60年,農業豐收,「十月大雪盈尺」。次年,年逾八旬的乾隆再開千叟宴,入宴者多達5000人。千叟宴按官階、爵位和聲譽分為兩等。設宴地點與膳品、餐具也有明顯區別。一等席面上有火鍋兩個、豬肉片一盤、腿羊肉片一個、鹿尾燒鹿肉一盤、腿羊肉烏叉一盤,葷菜四碗、蒸食壽意一盤,爐食壽意一盤,螺絲盒小菜兩個、烏木筋二隻,另備肉絲燙飯。二等席面菜點稍減。此宴一開,紅木桌椅擺滿丹臺畫廊,王公貴胄盛裝入席,歌舞昇平,弦樂齊奏,一派皇家飲膳的綺麗風光。千叟宴的耗費也驚人!乾隆50年的大宴,共800桌,另加御桌,消耗白面、白糖、澄沙、香油、雞蛋、甜醬、白鹽、綠豆、江米、山藥、核桃、幹棗、香蕈、豬肉、菜鴨、菜雞、肘子、玉泉酒等共3000多公斤;宴畢還要賞賜詩刻、如意、壽枚、朝珠、繒綺、貂皮、文玩、銀牌、荷包等物。康熙帝的60壽辰,宮廷首開千叟宴,康熙在3月25日和27日兩次宴賞老,先後有65歲以上的老人2800餘人與宴。相傳,康熙在皇宮首嘗滿漢全席,並親筆書下「滿漢全席」四字,從而確定了滿漢全席的地位。

清乾隆,郎世寧等繪 《萬樹園賜宴圖》軸

滿漢全席一共有108道菜式:

(一)親藩宴

茶臺茗敘 :白玉奶茶

到奉點心 :茶食刀切、杏仁佛手、 香酥蘋果、 合意餅

攢盒一品 :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乾果蜜餞八品)

四喜乾果: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餞: 蜜餞蘋果、 蜜餞桂圓 、蜜餞鮮桃、 蜜餞青梅

前菜五品:龍鳳呈祥、洪字雞絲黃瓜、 福字紅燒裡脊、 萬字麻辣肚絲 、年字口蘑髮菜

餑餑四品:御膳豆黃、芝麻卷、金糕、棗泥糕

醬菜四品: 宮廷小黃瓜 、醬黑菜、糖蒜、醃水芥皮

敬奉環漿: 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

膳湯一品:龍井竹蓀

御菜三品: 鳳尾魚翅、紅梅珠香、 宮保野兔

餑餑二品: 豆面餑餑、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龍雙飛、 爆炒田雞、 芫爆仔鴿

御菜三品: 八寶野鴨、佛手金卷、炒墨魚絲

餑餑二品: 金絲酥雀、如意卷

御菜三品: 繡球乾貝、 炒珍珠雞、 奶汁魚片

御菜三品: 幹連福海參、 花菇鴨掌 、五彩牛柳

餑餑二品:肉末燒餅、龍鬚麵

燒烤二品: 掛爐山雞、 生烤狍肉、 隨上荷葉卷、 蔥段、甜麵醬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龍芽、蓮蓬豆腐、草菇西蘭花

膳粥一品: 紅豆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信陽毛尖

(二)廷臣宴

麗人獻茗:獅峰龍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蘋果軟糖

蜜餞四品:蜜餞銀杏、 蜜餞櫻桃 、蜜餞瓜條、 蜜餞金棗

餑餑四品:翠玉豆糕、慄子糕、雙色豆糕、豆沙卷

醬菜四品:甜醬蘿葡、 五香熟芥、甜酸乳瓜、甜合錦

前菜七品:喜鵲登梅、 蝴蝶暇卷、 薑汁魚片、五香仔鴿、 糖醋荷藕、 泡綠菜花、 辣白菜卷

膳湯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鍋煨鹿筋、 雞絲銀耳、 桂花魚條 、八寶兔丁、 玉筍蕨菜

餑餑二品:慈禧小窩頭、金絲燒麥

御菜五品:羅漢大蝦、 串炸鮮貝、蔥爆牛柳、蠔油仔雞、 鮮蘑菜心

餑餑二品:喇嘛糕 、杏仁豆腐

御菜五品:白扒廣肚 菊花裡脊 山珍刺五加 清炸鵪鶉 紅燒赤貝

餑餑二品:絨雞待哺 、豆沙蘋果

御菜三品:白扒魚唇、紅燒魚骨、 蔥燒鯊魚皮

燒烤二品:片皮乳豬、 維族烤羊肉、 隨上薄餅、 蔥段 甜醬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珠蘭大方

(三)萬壽宴

麗人獻茗:廬山雲霧

乾果四品:奶白棗寶、 雙色軟糖、 糖炒大扁、 可可桃仁

蜜餞四品:蜜餞菠蘿 、蜜餞紅果、蜜餞葡萄、 蜜餞馬蹄

餑餑四品:金糕卷、小豆糕、蓮子糕、 豌豆黃

醬菜四品:桂花辣醬芥 、紫香乾、 什香菜、 暇油黃瓜

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

五香醬雞鹽水裡脊、 紅油鴨子、 麻辣口條

桂花醬雞 蕃茄馬蹄、 油燜草菇、 椒油銀耳

前菜四品: 萬字珊瑚白、 壽字油燜大蝦、 無字鹽水牛肉、 疆字紅油百葉

膳湯一品: 長春鹿鞭湯

御菜四品:玉掌獻壽、明珠豆腐、首烏雞丁 、百花鴨舌

餑餑二品: 長壽龍鬚麵 、百壽桃

御菜四品: 參芪燉白鳳 、龍抱鳳蛋、 父子同歡、 山珍大葉芹

餑餑二品: 長春卷 、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 金腿燒圓魚、 巧手燒雁鳶、桃仁山雞丁 、蟹肉雙筍絲

餑餑二品: 人參果、核桃酪

御菜四品: 松樹猴頭蘑、墨魚羹、荷葉雞、 牛柳炒白蘑

燒烤二品: 掛爐沙板雞 、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 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茉莉雀舌毫

(四)千叟宴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軟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桔子、 蜜餞海棠、 蜜餞香蕉、 蜜餞李子

餑餑四品:花盞龍眼、 艾窩窩、 果醬金糕、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 蜜汁辣黃瓜、 桂花大頭菜、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 陳皮兔肉、 怪味雞條 、天香鮑魚 、三絲瓜卷、蝦籽冬筍、 椒油茭白

膳湯一品:罐燜魚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蝦、龍鳳柔情、 香油膳糊肉丁、黃瓜醬

餑餑二品:千層蒸糕 、什錦花籃

御菜五品:龍舟鱖魚、 滑溜貝球、 醬燜鵪鶉、 蠔油牛柳、 川汁鴨掌

餑餑二品:鳳尾燒麥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雞脯、 香麻鹿肉餅

餑餑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餃

燒烤二品:御膳烤雞、 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

一品 : 鹿肉片 、飛龍脯 狍子脊、 山雞片、

野豬肉、 野鴨脯、魷魚卷 、鮮魚肉、

刺龍牙、 大葉芹、 刺五加、 鮮豆苗

膳粥一品:荷葉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五)九白宴

麗人獻茗: 熬乳茶

乾果四品: 芝麻南糖 、冰糖核桃、 五香杏仁、 菠蘿軟糖

蜜餞四品: 蜜餞龍眼、 蜜餞萊陽梨 、蜜餞菱角 、蜜餞檳子

餑餑四品: 糯米涼糕 、芸豆卷、鴿子玻璃糕、奶油菠蘿凍

醬菜四品: 北京辣菜 、香辣黃瓜條 、甜辣乾 、雪裡蕻

前菜七品:松鶴延年、芥末鴨掌、 麻辣鵪鶉、 芝麻魚、腰果芹心、油燜鮮蘑蜜汁蕃茄

膳湯一品:蛤什蟆湯

御菜一品:紅燒麒麟面

熱炒四品:鼓板龍蟹、麻辣蹄筋 、烏龍吐珠、三鮮龍鳳球

餑餑二品: 木犀糕 、玉面葫蘆

御菜一品: 金蟾玉鮑

熱炒四品:山珍蕨菜、鹽煎肉、香烹狍脊、 湖米茭白

餑餑二品:黃金角 、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五彩炒駝峰

熱炒四品: 野鴨桃仁丁、爆炒魷魚、箱子豆腐、酥炸金糕

餑餑二品:大救駕、 蓮花卷

燒烤二品: 持爐珍珠雞、 烤鹿脯

膳粥一品: 蓮子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洞庭碧螺春

(六)節令宴

麗人獻茗:福建烏龍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 柿霜軟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

蜜餞四品:蜜餞鴨梨 、蜜餞小棗、 蜜餞荔枝、 蜜餞哈密杏

餑餑四品: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盞、鴛鴦卷

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 醬小椒、 甜醬姜牙、 醬甘螺

前菜七品:鳳凰展翅、 熊貓蟹肉蝦、籽冬筍 、五絲洋粉、 五香鱖魚 、酸辣黃瓜、 陳皮牛肉

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

御菜五品:原殼鮮鮑魚、 燒鷓鴣 、蕪爆散丹、 雞絲豆苗、 珍珠魚丸

餑餑二品:重陽花糕 、松子海羅幹

御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 滑熘鴨脯、 素炒鱔絲、 腰果鹿丁、 扒魚肚卷

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 、月餅

御菜五品:清蒸時鮮 、炒時蔬、 釀冬菇盒、荷葉雞、 山東海參

餑餑二品:時令點心 、高湯水餃

燒烤二品:掛爐烤鴨 、烤山雞、

薄餅、 甜麵醬、 蔥段 、瓜條、

蘿葡條、 白糖、 蒜泥

膳粥一品:臘八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嘉慶( 1796——1820 年)之後,隨著民間奢靡風氣的不斷攀升,便真正出現了比「滿席」 或「漢席」任何一種席面規格更張大豐盛的新筵式—「滿漢席」。民國末年的老北京,逐漸在各大酒樓之中出現了所謂的「滿漢全席」是由漢席中之最上式「 燕窩席」 外加滿人好尚之燒烤大件變化而來。故其實為「 燕菜燒烤席」 , 習慣上稱為「燒烤席, 俗稱滿漢大席」。

民間流傳的故事更富傳奇色彩:「滿漢全席」由蘇州城一介平民張東官所創,他也憑藉於此由一介布衣草民升為皇宮御廚、成為一代廚藝宗師。張東官本來做菜技藝一般。但他身藏兩樣絕活,一樣在手上:他會一手耍雜技一般的切菜功夫;一樣在嘴上:他有一條能嘗出百味配料的舌頭,而且巧舌善辯,能背大段菜名。張東官就在這期間憑藉巧舌善辯之舌被康熙御封為「江南第一名廚」,被選進了皇宮御膳房。從此開始了他創立滿漢全席的人生四部曲。不懂規矩又不會做菜的張東官在宮廷中險象環生,張東官被迫逃出皇宮,在逃避追殺的過程中走上學習廚藝的歷練之路。他博採眾家之長,憑藉自己的超人天賦,將中華民族各地美食精粹「燴」於一爐,成為一代廚藝宗師。

在被重新召回皇宮之後,張東官成為「千叟宴」的主廚,並在這次著名的大宴上大功告成,張東官自編一套一百零八品的宴席食譜,創立了滿漢全席。「千叟宴」之後,張東官辭去御膳房總管之職,在京城開了一家最大的酒樓,「為天下人做菜」。康熙御筆欽賜「滿漢樓」招牌。滿漢樓賓客盈門,「滿漢全席」流傳到民間,逐漸成為天下第一宴,這就是滿漢全席的名字由來。

山東曲阜的孔府內宅,前上房的室內,如今仍陳列著一套精美豪華的銀質滿漢全席餐具。命名為「滿漢宴銀質點銅錫仿古象形水火餐具」。全套計404件,可上196道菜。

參考文獻:

[1]「滿漢全席」名實考辨,歷史研究,1995

[2]滿漢全席之中國飲食文化探析.張千.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01-01

[3]滿漢全席成席的背景和條件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22/19/38663716_900998312.shtml

[4] 滿漢全席研究.吳正格.滿族研究.1991-04-02

[5]楊易程.《中國起名學》.時代經典出版社.2019年

[6]趙榮光.滿族食文化變遷與滿漢全席問題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

[7]清宮膳檔《宮中雜件· 膳單》

[8]淺析「滿漢全席」的文化構成.鄭南; 王倩倩.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20-09-20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自搜狐網,百度詞條,360網詞條)

相關焦點

  • 滿漢全席至少108道菜,花費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真相讓你不敢相信
    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作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在重新改造乾隆口感的情況下「滿漢全席」這道中華大席的命運也開始悄悄地改變。一次,乾隆吃完張東官一道菜後嘖嘖稱奇。變成乾隆親信廚師的張東官,在宮內官居七品。常常由於菜做得寓意深遠,口感與眾不同而獲得獎勵。更激起了他在菜餚上自主創新的驅動力,一道道特色美食讓乾隆如願以償。因此乾隆指使他主持和改善康熙朝傳下的「滿漢全席」。
  • 說起「滿漢全席」大家肯定耳熟,裡面有108道菜,總有幾道你吃過
    既有宮廷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焰、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
  • 中國美食再申遺 盤點那些爆笑的菜名神翻譯
    中國日報網5月20日電(高晴)中國美食正在申遺。今年3月,「2015中國非遺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在法國巴黎舉行,中餐再次正式提交非遺申請。按照程序,此次申遺是否成功,今年年內就能見分曉。 據《揚州晚報》報導,為了讓老外了解中國菜,中國烹飪協會、八大菜系領軍大師等將在全國開展揚州炒飯大賽、四川火鍋大賽等一系列中國烹飪絕技大賽。
  • 「成都十大名宴」創建與推介走進崇德裡 「錦繡十樣」再現川菜錦衣...
    十大名宴之錦繡十樣 2020年12月5、6號,由四川省美食家協會主辦,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成都範兒協辦,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服務委員會、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烹飪協會等諸多機構支持的「成都十大名宴」創建與推介活動第六場走進崇德裡·食舍。
  • 有趣的菜名萬裡挑一,看到這些菜名之後,直接刷新世界觀!
    有趣的菜名萬裡挑一,看到這些菜名之後,直接刷新世界觀! 各位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們,大家好!想必大家都吃了很多美食,也見識過很多東西,但是這些菜名,你絕對沒有見過!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有趣的菜名萬裡挑一,看到這些菜名之後,直接刷新世界觀!
  • 滿漢全席:形成的原因及形制,一起了解清朝宴客的最高規格
    【引言】說起美食的集大成者,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四個字:「滿漢全席。」2004年,徐崢與張庭主演了一部電視劇,講述神廚張東官如何在清朝的御膳房闖出一番天地,劇名就叫《滿漢全席》。人們口耳相傳,認為滿漢全席代表了清朝最高的待客規格。傳說滿漢全席融合了滿漢兩家的飲食精華,山珍海味,無所不全。
  • 打造意境川菜新繁榮時代 子非「魚麗之宴」 亮相成都名宴
    16年過去,國內意境菜各派系越來越多,南有川式意境菜雲門錦翠、呈現唐宋詩、詞、書、畫中的意境的璞月中華,主打江南融合菜系的魚小妖·江南意境菜……北有「一菜一詩句」的大董意境菜,立足於傳統融匯國際的黃埔會......都是國際公認的高手
  • 別被徐克電影《滿漢全席》騙了
    1995年由徐克執導的電影《滿漢全席》(又名《金玉滿堂》)是一部十分經典的影片,除了張國榮與袁詠儀等人的精彩演繹,其中豐富的中國飲食文化也是一大亮點。這部電影的名字,便是源自劇中提到的關於清朝滿漢全席的典故,話說清朝皇帝為了彌合滿漢矛盾,於是便下令在宮廷中舉辦兼有滿漢兩個民族飲食特點的宴會,因菜品豐富,規格較高,所以俗稱滿漢全席。乍一看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民族文化大融合,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色,只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個典故其實是導演和編劇杜撰的。
  • 舌尖上的盛宴,有關美食的影視劇你看過幾部
    「民以食為天」自古「食」都是我們人類不可能離開的東西,自從人類發明鑽木取火後,人類對於吃就越發精細起來,各種造型精美,口味獨特的美食不斷被發明出來。隨著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不同地區逐漸開發出了帶有本地特色的菜系,如湘菜,川菜,廣東菜等等。可以說百家爭鳴,各有千秋。
  • 紅樓宴創新短視頻視角,文化美食潮流崛起
    在美食短視頻中,有一支名為「紅樓宴」的短視頻帳號脫穎而出,主打文化美食,在抖音、B站俘獲了年輕人的心。  精湛廚藝與短視頻內容結合的紅樓宴  在美食類短視頻層出不窮的現狀下,通過美食角度講述紅樓夢人物關係、主打中國古典文化的紅樓宴獨樹一幟,以其古雅的音樂、江南青藍色調的畫面以及極具考究的文案,讓網友驚呼「白月光」。
  • 經典動畫《中華小當家》復活 續寫中華美食故事
    原標題:經典動畫《中華小當家》復活 續寫中華美食故事   中華美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日本動畫《中華小當家》就曾對中華美食進行了一番又一番的探究。   本月,《中華小當家》漫畫原作者小川悅司在自己的推特上宣布,今年11月,《中華小當家》的續作漫畫將開始隔周連載,並定名為《中華小當家!極》。
  • 第一美食動漫:中華小當家!
    動漫的類型可以區分為多種多樣,其中不乏玄幻、修真、古風等各種各樣不同的風格和新穎的主題來共同串聯,其中就有一種非常特殊的主題與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息息相關,那就是美食。常言道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而在動漫中就有這樣一部動漫充分的把祖國的大好料理展示了出來,從全國各地的名菜到稀缺罕見的美食無一例外,這部動漫就叫「中華小當家」,推薦指數五顆星!
  • 一部「悲劇」美食番,寓意深刻,反派獲得了勝利?
    一部「悲劇」美食番,寓意深刻,反派獲得了勝利?意味深長的國漫,有美食的治癒,也有世事的悵然!這部動漫《神廚小福貴》或許很多人都看過,但是卻很很少人再記得它。《神廚小福貴》是一部國漫,是一部美食番,非常日常,可是整個故事卻又不日常。
  • 《中華小當家》:來自日本吃貨的 對中華美食的讚美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小編幼時非常喜愛的作品:《中華小當家》。中華美食文化歷來舉世無雙,這部漫畫的作家小川悅司在看過電影《少林寺》之後,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功夫非常崇拜,因為自己非常喜歡吃中國菜的緣故,特意找了很多中國菜的教導書籍來看,後來創造了漫畫作品《中華一番》。
  • 對這部「中華美食」番,我們有太多誤解!
    對這部「中華美食」番,我們有太多誤解!小時候的我們太天真,有些番真的是忽悠了我們許多年,至少對於而言,十幾年之後,我才知道我一直當國產動畫看的作品,竟然是日漫!《中華小當家》這部動漫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風靡一時,很多電視臺都播過,堪稱一部正能量的動漫,宣揚美食文化,以及主人公的堅韌不拔的精神,非常勵志。從動漫名字,以及動漫內容來看,我都以為這是國產啊,從來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 勇敢不言敗,努力探索中華美食,這就是中華小當家中的劉昂星!
    導語: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編看的第一部以烹飪為題材的動畫片——《中華小當家》。尤其記得看中華小當家的時候還是小編比較小的時候,那是的小編是非常愛吃的,但是小編不會做,只能看看電視上來解解饞。用烹飪來作為題材拍動畫片也是非常厲害的,這部動畫雖然是中華美食,但是這是日本拍的,據說當時他們還來中國進行美食考察,但是動畫片中的中華並不完全是真實的中國,因為裡面的服飾、建築都有他們國家的痕跡。
  • 超越《中華小當家》的只有超能力美食?《食戟之靈》是勝?是敗?
    01.超越《中華小當家》的只有超能力美食?《食戟之靈》是勝?是敗?02.《食戟之靈》漫畫版即將完結,是經典還是流星,動畫版繼續戰鬥從2012年開始在《少年Jump》上連載的美食漫畫《食戟之靈》最近突然宣告即將完結,動畫版第四季也將在10月份開播。
  • 《中華小當家》竟是爆衣鼻祖?愈發色氣的美食動漫
    《中華小當家·極》自11月份連載以來,前幾話倍受廣大讀者好評,被稱為是「美食漫畫界一股清流。」實際上《中華小當家》不僅是一部中華料理在日本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日本經濟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