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我正在隔離,除了繼續遠程支持武漢金域的工作,我給自己布置了一個任務——全面總結50多天來親臨全國四個省份抗疫現場遇到的問題,以及各方因地施策的經驗。這對以後第三方醫檢機構迅速反應參與國家大型公共衛生事件有重要價值。」日前,金域醫學集團副總裁、金域醫學華東大區總經理謝江濤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
除夕當天,金域醫學即向全集團發布出總動員令,在全國範圍內調集資源,做好從備戰、請戰到參戰的部署。1月27日,金域集團武漢實驗室被納入湖北省新冠病毒檢測機構。
自年初四(1月28日)開始,謝江濤就一直奮戰在一線,並於2月2日被派往合肥、南京地區,帶領子公司快速進入抗疫戰態。緊接著,他又以金域武漢湖北前方抗疫總指揮的身份前往武漢,親自全面指導金域抗疫工作,並交出了滿意的成績單。
與此同時,武漢金域醫學也和其他第三方醫學檢驗企業一起,在遠離公眾視野的「第二戰場」,和公立衛生醫療機構開展了一場高密度的配合戰。截至4月8日,其在湖北累計檢測超過17.5萬例,成為了武漢湖北核酸檢測的絕對主力軍。
在階段性完成本地新冠疫情的核酸檢測事務後,這支來自「民間」的隊伍還在配合各地嚴防境外輸入病例。3月初,境外疫情擴散蔓延,給分管上海金域醫學的謝江濤帶來了新挑戰。憑著在武漢總結的提升檢測效率和梳理冷鏈物流的經驗,謝江濤提前布局,親自盯梢把關中國的「東大門」輸入性病例防控工作。
「民兵隊伍」積極配合的同時,第三方醫學檢驗於中國的發展亦引發關注。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滲透率為5%-6%,遠低於歐美。「我覺得經過這一次之後,應該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謝江濤指出。
1
嚴防境外輸入
每天在指定的地點,上海金域醫學身穿防護服的人員均在耐心等待入境人員到來。採樣入境人員的咽拭子樣本後,為確保安全,需經過金域專屬標本袋加固包裝後放於95Kpa罐內密封,最後再置於帶有UN2814標識的A類標本運輸箱中保存防護。每隔兩個小時,就有一個樣本箱通過金域醫學專業的物流人員和冷鏈物流車輛送至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在此之前,樣本箱將經歷重重消毒,先進行滅活才通過隔離窗進入檢測環節。儘管工序較多,但整個過程井然有序。幾個小時後,這些樣本的檢測結果就可出來。
這是上海金域醫學嚴防境外輸入病例的日常整套工作流程。
作為中國的「東大門」,上海出入境的疫情防控壓力日漸增加。為了嚴格防控境外輸入疫情的風險,不久前,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冠病毒防控指揮部正式委託上海金域醫學檢驗所負責浦東新區重點國家入境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上海金域醫學當時也成為了浦東新區唯一一家參與檢測的第三方醫檢機構。
據了解,此次承擔任務的上海金域醫學核酸檢測團隊包含專業採樣、信息錄入、物流運輸、滅活、核酸檢測等人員超70人。他們實行四班倒輪流蹲守現場採樣,實驗室三班倒進行核酸檢測,機器24小時不停機,確保檢測報告按時發出。
▲廣州金域核酸檢測實驗室
60天抗疫積累的經驗讓金域在此次嚴守「東大門」項目中得以快速反應。
謝江濤告訴記者,「(3月)13號我還在武漢,那時候國內的防控形勢已經很大程度上好轉,但我關注到境外人員入境,發現上海開始一天1例、2例,到後幾天不斷上漲後,當時就通知上海金域提前準備,隨時做好承接入境人員核酸檢測的準備。
隨後的3月15日晚上,金域醫學方面就接到了浦東新區防控指揮部的通知,3月17日下午,任務正式派發。
3月17日,上海金域醫學安排了採樣人員奔赴浦東新區採樣點為第一批重點國家入境人員進行採樣,送回實驗室檢測,並於次日凌晨完成了第一批標本的檢測任務,順利將結果上報給浦東新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謝江濤表示,在上海,其最初配備的產能達每天2500-3000例,可以說非常充足。「核酸檢測技術本身並不是很複雜,在非常短的時間提升產能,並能馬上出報告,這對流程梳理的要求比較高。我們快速的應變給海關爭取了一個緩衝時間。」
2
從廣州到武漢
這和兩個月前的其他省份情況有些不同。「此前在廣東和武漢,我們的壓力是送檢樣本體量大,並且多變。所以人和機器都是火力全開運轉,摸索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且高效的模式:3臺全自動核酸提取機,配備12臺PCR儀,再加6個技術人員三班倒,每天的檢測量可達到1.1到1.2萬例。」謝江濤告訴記者。
▲武漢金域核酸檢測實驗室
他表示,提前準備產能到全力配合,金域醫學在上海的這場防輸入輔助戰中十分從容。「在武漢,我一直在幫助公司調整實驗室的產能,保質保量從5000例/天,提升到10000例/天。所以,在上海,按需落實產能有完善的運營經驗,另外,上海金域的部分檢測骨幹在廣州總部培訓並實踐多天,內部實力也很強。」
據悉,從大年初二開始,金域醫學就向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中心以及各省疾控中心、防控指揮部「請戰」,成為了國內首個向政府「請戰」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並隨即對公司全國200多名持有PCR上崗證和檢驗技師職稱證的檢驗人員,分批開展培訓。
「因為我們知道公立醫療機構在這次核酸檢測當中,承擔的檢測能力有限,第三方力量可發揮自己的規模化優勢和專業價值,形成互補。」
2月12日,武漢金域受雷神山醫院委託檢測新冠病毒標本,金域同時還派出10名技術骨幹支持雷神山醫院檢驗科工作。
謝江濤直言,在那一階段,金域醫學的管理層幾乎24小時不眠不休。「對接政府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了解具體的需求才能有效行動,不斷討論優化流程,並在全國子公司推廣,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化力量的機制靈活、服務創新和責任擔當。疫情還沒有終結,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們會一直最好新冠核酸檢測工作,聽從政府安排。」
此前,金域醫學董事長兼執行長梁耀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在抗疫緊張時期,其最大的難度是遇到突發情況,會打亂許多既定設計流程。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檢測需求,金域同事夜以繼日地調整和優化檢測方案,內部「吵架」都不知吵了多少次。
謝江濤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金域醫學在各地的實驗室檢測樣本驟增的情況並不在少數,為此,設備、人員以及試劑耗材物資的調集一度成為棘手難題。但最終,其還是用快於平常的速度解決了這些問題。
3
「民兵隊伍」的轉折點
目前,作為「民兵隊伍」的金域集團日檢測樣本可達7萬人份。根據公司方面給到《國際金融報》記者的數據,其在全國累計檢測核酸已超過200萬例。在疫情於全球蔓延的情況下,這些檢測樣本背後的經驗具備相當意義。
梁耀銘日前曾表示,目前,金域醫學與美國最大的實驗室Quest、拉丁美洲最大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巴西DASA、歐洲最大的第三方實驗室SYNLAB以及北美華人臨床化學協會NACCCA都有進行技術經驗的交流。接下來,其還要進一步與海外分享檢測「實戰」經驗。
對此,謝江濤向記者表示,目前思考更多的是,金域現在積累了超過200萬例新冠病毒樣本數據,從流行病學、方法學,以及全國27個省市區實驗室參與新冠檢測過程中的地域性特點出發,需要繼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這對未來國家呼吸道病毒的預防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謝江濤和員工合影
從一路抗疫到和國際同行分享經驗,金域醫學讓第三方醫學檢驗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記者注意到,在過去一段時間,不僅是金域醫學,據《南方周末》報導,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提速核酸檢測的「民兵隊伍」還包括了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武漢康聖達、武漢艾迪康等13家第三方醫檢機構。
3月9日,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實驗診斷與社會化服務分會會長申子瑜建議,將集團化、連鎖化的第三方醫檢實驗室納入未來國家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第三方醫檢機構可迅速集中資源開展大規模病原體檢測,以彌補疾控中心和醫院實驗室檢測能力的不足。
據金域醫學方面表示,當前,國內檢驗市場總量大約為3000億元,國內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市場規模在150億元左右,相當於整體市場的約5%,佔比仍較低。而相關數據顯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滲透率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已分別達到38%、50%和67%。
謝江濤向記者指出,中國檢驗市場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滲透率低存在一定的歷史因素,相比於歐美50年甚至百年的基礎,中國第三方發展醫學檢驗的發展時間並不長。
「新冠疫情以後,第三方檢驗在這一次的疫情表現突出,應該充分考慮繼續把第三方檢驗的專業能力,『平戰結合』的規模化效應,高效率發揮起來。」謝江濤說,從行業發展角度,他希望國家能夠認可第三方醫學檢驗的力量,能為國家所用。
記者 王敏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