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作者|王晶晶|一鳴網(ID:yimingtmt)原創內容
視頻江湖又生故事。
Vlog破圈,巨頭圍獵。短視頻平臺的割據版圖趨於成型,巨頭需要尋找新的機會,恰逢其時,Vlog乘勢而起。
據媒體報導,阿里正在冷啟動一款名為「粗鹽」的Vlog產品。無獨有偶,百度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也推出一款名為「PAO」的Vlog 產品。而在不久前,愛奇藝就曾推出過對標YouTube的APP「愛奇藝隨刻版」。
Vlog的巔峰時刻即將來臨?這不是巨頭的第一次在短視頻領域尋覓新的契機,B站、抖音、小紅書、微博等玩家都曾將觸手探至Vlog這一形式,但不可否認的是, Vlog形式在中國作為短視頻領域的一個方向,長期以來並未探索出本土化的價值點。這次巨頭們加碼布局,是否能迎來Vlog的高光時刻?
Vlog
舶來品的本土化歷程
不同於抖音快手等傳統短視頻,Vlog是典型的的舶來品。
Vlog興起於YouTube,在國內從小眾走向大眾,還要得益於明星歐陽娜娜。2018年,歐陽娜娜與字節跳動合作,在今日頭條及西瓜視頻上推出自己的Vlog系列視頻,收穫大量粉絲,Vlog一時燃爆國內。
然而,接踵而至的就是Vlog平臺爭奪戰。
2019年,百度旗下「好看視頻」發布Vlog蒲公英計劃,宣布將給予5億現金補貼,20億流量扶持。不久後,B站上線「Vlog星計劃」,全年500億站內流量曝光、上線「Vlog領域優秀UP主」認證系統。
無獨有偶,抖音也宣布進軍Vlog,並推出「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值得注意的是,抖音作為一個專注15秒內容的短視頻平臺,正是在此時向用戶前面開放1分鐘視頻權限的。
Vlog不僅在短視頻平臺與b站、微博「猛刷存在感」,也是主流視頻平臺的內容補充。
Vlog主打平民化的視頻內容,以呈現故事背後的故事為主要內容,背後折射的新一代青年群體對生活內容的偏好口味。
艾媒諮詢顯示,2018年中國Vlog用戶規模為1.26億人,預計到2020年或達到3.68億以上。隨著5G和「新基建」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勢必將迎來新一輪顛覆性的發展,短視頻平臺將面對怎樣的衝擊,未來可期。
國內的Vlog處於起步階段。當前的Vlog平臺更多是以明星網紅的帶動為主,在通過平臺自身培養的創作者去形成底部的流動。未來,像「粗鹽」這類低門檻的垂直類Vlog創作平臺將陸續上線,或將形成新一輪衝擊短視頻的微光。
短視頻窘境難解
Vlog難當大任
Vlog的火爆,讓平臺巨頭們蜂擁而至,並將其視為下個視頻風口,但事實顯然不容樂觀。
一方面,創作門檻高。相比於抖音等短視頻,Vlog拍攝門檻更高,不僅更加注重內容,對於出鏡者的要求也更高,更加突出出鏡者的人格魅力。拍攝一條Vlog視頻短則兩三天,長則兩三周,制定詳盡的拍攝和旅遊計劃,撰寫文案大綱,有計劃且專業性的拍攝,場景轉換、後期剪輯等拍攝門檻都在將許多中小部創作者拒之門外。
另一方面,盈利難。這是國內諸多視頻平臺都面臨的窘境,雖然各大平臺都在激勵用戶創作Vlog,但Vlog高格調的特點必然決定著其無法達到像傳統短視頻一樣的海量創作規模。而且視頻盈利問題是視頻行業發展多年的痛點,廣告、會員等收入在高額的內容和運營成本中略顯微不足道。
Vlog是短視頻平臺在流量紅利觸頂之後探尋的另一價值增長點,吸引新的流量入局在各大平臺競爭之餘,成效並不顯著,當然,盈利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中國式Vlog:造星
巨頭入局,在Vlog中看到了什麼?
實際上,Vlog具備很強的造星功能和塑造明星形象功能,在營銷之路或將有新的打法。
就造星而言,素人博主憑藉自身特色、優質的腳本一炮而紅也是比比皆是。就如博主馬鯊鯊在發布《去超市找我媽的情敵》Vlog。Vlog中既有傳統家庭倫理的俗套劇情,又有文藝電影般的哲學氣質,發布之後迅速引燃全網,一天之內她的粉絲增長數十倍。
再者,明星重塑自身人設,收割粉絲也是一大看點。
明星生活不同於大眾生活,非常契合Vlog所需要的故事性。在追求新鮮感與觀賞性的Vlog內容領域,明星私下的平凡生活更是成為吸引粉絲的看點。
同時,Vlog的沉浸式體驗讓明星—粉絲的交聯更為緊密,粉絲情感聯結、個人形象與品牌營銷,「人格化」的Vlog實際上能補足明星在影視作品、綜藝之外的形象短板。
囿於Vlog的拍攝門檻,未來很難實現「全民Vlog」的願景,但風口之下,或會出現一大批具備個人號召力的Vlogger,憑藉內容聚攏粉絲,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偶像生態,品牌方勢必會將Vlog領域作為投放重點,Vlog可在國內或將形成從內容創作、粉絲文化、形象塑造、商業變現的全閉環商業模式,建立更加長遠的發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