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書法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020-12-14 騰訊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一名句。

王勃,唐代詩人,六歲就能寫文章,被贊為「神童」,代表作品即是《滕王閣序》。

而在這篇序文中,最有名的一句便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小編今天就用行書書法的形式創作王勃《滕王閣序》的這一名句。

王勃《滕王閣序》名句,行書創作:馮彬藏墨

凡是讀過或者研究過這篇序文的朋友都知道,滕王閣是因滕王李元嬰而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整天遊手好閒,特別喜歡玩樂,對歌舞也是異常的精通,而且在藝術造詣上還有幾分天賦。

當時這座滕王閣就是由他修建在我們江西南昌的,因小編是土生土長的南昌人,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贛江邊,滕王閣的身影天天都在眼前晃來晃去,她的氣勢確實很是恢弘。

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王勃《滕王閣序》名句(局部),行書創作:馮彬藏墨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中談到這篇文章的背景時說,《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所以王勃當時做這篇序文的地點是在江西南昌贛江,這點通過多方的查證,已經得到證實。

王勃《滕王閣序》名句(局部),行書創作:馮彬藏墨

朋友們,您對小編的這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行書書法拙作有怎樣的看法呢?請進行交流與探討。

相關焦點

  • 絕唱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概就屬此類。今天,又偶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感覺這兩句千古絕唱,依然蔚為壯觀、嘆為觀止。但是,作為一種自然景觀的觀照、發現、再現,作為一種審美意境的捕捉、定格、放大,「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確實將視角的宏觀、微觀的交錯轉換把握、拿捏的精當絕妙,把色彩的明暗暖冷、明麗流動點綴、描摹的恰如其分,把狀態的或動或靜、位置的或高或低變幻的靈動自然。
  • 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被人誤解
    短短的一篇序裡面創造了很多成語和俗語,如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高朋滿座,萍水相逢……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這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我們的印象裡,這兩句一般都解釋為落霞與野鴨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寫的就是美麗的鄱陽湖
    前一陣鄱陽湖大水漫捲,許多焦慮的目光注視著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寫的就是美麗的鄱陽湖。唐朝詩人王勃曾在他的那篇膾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用大手筆描繪美麗的鄱陽湖。一千多年前,詩人王勃來到滕王閣上,推開精美的閣門,俯視雕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在眼底,紆迴的河流,沼澤使人看了感到驚豔。正值雨過天晴,虹消雲散,陽光照耀著天空,美麗的鄱陽湖漁歌唱晚。落霞與湖上的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
  •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為什麼可以用在詞中不可用在詩中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是在古代詩詞中是什麼水平?前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化用了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
  • 這油畫有秋水長天一色的感受!
    葆拉·霍爾茨克勞是一位美國的畫家,她畫的風景油畫作品,真是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感覺。太美啦!她繪畫的風景油畫以古典的方式展現出來,無論是高山大川,森林湖泊,都是她的最愛。我們可以盡情欣賞她的藝術作品。葆拉·霍爾茨克勞從小受到家庭的薰陶,她的祖父母都是藝術家,對她的影響很大。儘管她從事了受人尊重的醫學之夜,但是2002年的時候她還是毅然放棄了醫學職業,專職開始畫畫。受到廣泛的好評,並被眾多的博物館收藏了她的作品,獲得了多次的獎項。藝術家能把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美麗瞬間,畫作了永恆!
  • 對馬島之魂上線多日,鬥魚主播一致好評:這是一等一的極品大作
    《對馬島之魂》作為一款大型開放世界遊戲,講述的是1274年日本受到蒙古入侵,武士Jin在戰亂中倖存,並且竭盡所能以一己之力對抗舉國軍隊的故事。除了玩法獨特之外,《對馬島之魂》中的景色更為迷人,配著背景劇情欣賞遊戲內的風景頗有不一樣的美感。鬥魚主播女流在直播《對馬島之魂》的時候也是被其中的風景所吸引,在直播過程中連連引用了一些古詩詞進行讚美,遇見寬廣的草地時,她用"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來形容,當看到夕陽西下的場景,女流又脫口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北京著名書法家田伯平,行書楷書作品欣賞,網友:意到筆隨真書法
    田伯平的書法結構嚴謹,疏密有緻,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筆鋒細膩,美不勝收。稱當代王羲之,堪當其名!字中規中矩、嫵媚好看,有一種一見喜歡、不過如此的感覺,不像同是行書的王羲之的字,有韻味、越看越有味的那種。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
    百合所思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黃昏的時候獨自散步,小鎮的夜晚,九點鐘後是冷清而深邃. 寂寞瘋狂地湧上我的心頭,我多想此刻下一場安靜的雨,淋溼我,洗刷我不安的靈魂。眼前一地月光,解不開心中茫茫迷霧,生活的天空很美麗,美麗摻雜了萬般的無奈。在大家都在享受節日快樂的時光,而我卻年年守在單位盡職盡責從事我喜歡的工作。用自己的胸襟跟同事之間交流,用博愛包容所有的事,也不管別人怎樣說我的傻!
  • 著名書法家愚翁先生,24幅小行書作品欣賞,能做字帖的好書法
    愚翁先生集百家之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體系及規範字行楷!他好像武壇巨星李小龍一樣掌握了一種哲學理論讓自己與眾不同,以高超的技藝做到了推陳出新而且是承襲傳統筆意的書法高水平。有網友評論愚翁先生的書法說:「在當今書協一些以畫字為能的頭領、權威評委、教授眼中,這種體現帖學精神的書法是「俗書」,沒有「創新」,不是「藝術」。其實,這才是接地氣的真書法,好書法,繼承了中華書法的優秀傳統。」
  • 如何煉就這樣「俗熟」的書法?趙子昂行書《洛神賦》,字字精彩
    許多人認為趙體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熟」字!當然,這並不是貶低其人其字。他的楷書自不必多說,其小楷和行書也是一流,尤其是他的行書手札俊逸瀟灑,更有天然之趣。確實如此,由於其特殊身份,檯面上的所言所行必定是處處謹慎。
  • 蘇軾泛遊西湖,寫出一首宋詩,卻能讀出「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味道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這是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交代了寫作的時間,也交代了寫作的地點。時間就是當年的6月27日,而地點就是西湖岸邊的望湖樓。望湖樓,自然指的是望西湖的一幢高樓。而對於眼前美景的概括,則更是手到擒來,一如這首著名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首先看天,「黑雲翻墨」,烏黑的雲彩在天上集聚,轉眼間一場大雨即將到來。雖然其來勢洶洶,但顯然後續不足,畢竟「未遮山」。然而即便如此,卻也已經是「白雨跳珠」,一場大雨早已經來到了詩人的視野之中。一個「亂入船」,可以看得出雨水的來勢之大,來勢之猛。
  • 書法行書之寶,豐肌秀骨的《土母帖》
    今天我們欣賞北宋的行書《土母帖》,此帖風格豐肌秀骨,堪稱奇貨可居,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副帖子。《土母帖》為北宋李建中行書法帖,深牙色紙本墨跡卷。帖共十行,用筆沉著,有歐陽詢等嚴之法而筆丈稍肥,分布猶存唐代遺風,為傳世李書代表作。
  • 承晉唐書法之正脈:趙體行書《洛神賦》,高清無損單字欣賞
    眾所周知,趙子昂在書中國書法裡的地位和影響是非常大的。他不僅對彼時書壇頹衰之氣加以復古形式的拯救,更成為了有元一代的書風標誌。趙體書法頗得晉唐之筆法與神韻,他的字精熟美妍,雅俗共賞,同時還有著極強的實用性。
  • 最漂亮的毛筆行書欣賞 一個字「妙」
    最漂亮的毛筆行書欣賞 一個字「妙」時間:2018-11-08 17:26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最漂亮的毛筆行書欣賞 一個字妙 中國人常說字如其人,可見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字跡和本人的內在息息相關。 字跡端正娟秀的人,必然心思細膩、謹慎負責。
  • 任政27幅行書翰墨欣賞:工整秀麗、雄健挺拔!初學書法的好字帖
    當代許多的書法愛好者或者從業者常常喜歡把任政、二田的字視作書壇的洪水猛獸,認為他們的字是印刷體、是屬於初級階段的字。比如有的書友說,如果僅僅只是想把自身的字練得規範端正,那麼練他們的字沒錯,而且非常容易上手、見效快,但如果是想在書法一途走得更高更遠,則最好是師古臨古。
  • 當代書法名家丁立田,28幅《立軸行書》欣賞,筆力遒勁,行雲流水
    丁立田老師的書法在前幾期的內容裡,我們已經做了介紹,今天主要是針對網友的創作需要,我們再一次的將丁立田老師的立軸行書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能夠有所啟發。很多的朋友表示學習書法的初衷沒有想過要去創作,直到近期寫春聯,我發現自己只能去臨集字的春聯,沒有辦法自己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