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指標?做到這5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2020-12-17 騰訊網

我們對於兒童的認知,遠沒有達到對外部世界、物質世界那樣的程度。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和永遠的老師。把孩子的教育全盤託付給學校,是家長的失職和瀆職。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學校所不能代替的。在發達國家,學生的在校時間受到嚴格控制。

尤其是小學生,下午一點半要把孩子接回家,因為學校必須為家庭教育讓出必要的時間。

家庭教育的重點

家長對於兒童教育的概念,第一是要寬容、善待。

保護他們正常的生活,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種最重要的教育。

也就是說,把兒童當作兒童來對待,兒童不是馬戲團的小狗,必須學十八般武藝,走鋼絲,鑽火圈。

第二是等待。

韓國有一本書叫《好媽媽慢慢來》。現在家長太著急,容不得孩子自然成長,找各種速成的門道,拼命施化肥,能接什麼好果子嗎?

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3歲不會的事5歲做得很好,5歲不會背的東西6歲不成問題,三年級不會做的題四年級做起來輕輕鬆鬆,著什麼急呢?

各種速成的東西滿足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是家長的虛榮心!

第三是解放。

陶行知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耳朵,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空間。

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不能過多地限制管控,也不宜過早定向。花盆裡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

現在的做法是,層層施壓,拔苗助長,大量施「化肥、農藥」,把孩子的時間、空間全部佔據了,那就把人教傻了,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第四是發現。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孩子發現他的自我,發現他的個性。

更為具體的呢,第一,身心健康比上名校更重要。

對於孩童來說,身心健康無疑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並不是一句空話,體現在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體育能力和體育習慣,熱愛戶外活動。

只要具備條件,應當讓小學生學會騎自行車、遊泳,兩者是孩子能夠終生享用的生存技能,意義非同尋常。

喜愛戶外活動、身體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較健康,這同樣意義非凡。

我們知道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身體健康,性格開朗,人緣好,活動和動手能力強,「除了學習不好,什麼都好」。

他們這種開朗、樂觀的性格是戰勝應試教育挫折、自我療傷的「秘密武器」,並將帶給他們一生的好運,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

人格養成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片面強調智商,使他成為一個大氣、包容、有愛心的人。

所謂的「3歲看小,7歲看老」,看的並不是會背幾首唐詩,而是遵守遊戲規則。

有感恩之心,樂於助人,有寬容心,為人正直,學會尊重,樂於分享,善以待人,等等。

是開朗、大氣、親和力、合作性、講規矩,這些決定了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決定了他能不能成「大器」。一個小心眼、不合群、病懨懨的孩子,肯定是走不遠的。

人格養成還包括生活能力的培養,其價值是培養一個人自強自立的能力,這是中國家庭非常缺乏的。

美國孩子很早就開始做家務了:

2—3歲,自己扔垃圾,整理玩具;3—4歲,刷牙、澆花,餵寵物;4—5歲,鋪床,擺餐具;5—6歲擦桌子,收拾房間;6—7歲洗碗盤,獨立打掃房間;

7—12歲:做簡單的飯,清理洗手間,使用洗衣機;13歲以上:換燈泡,擦玻璃,清理冰箱,做飯,修草地,等等。

有一個日本小學生吃早飯的視頻,食品的分配、餐後的餐具收拾、地面清潔都是小學生自己做的。

與書為友

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

對兒童而言,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個性和興趣、好奇心、想像力、熱愛閱讀,等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終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試排名、競賽證書重要得多。

過去有一句電子琴的廣告語「學琴的孩子不會學壞」,閱讀同樣如此。

我們看到太多被考試壓倒的孩子,他們經常抱怨負擔太重,沒有閒暇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

但是如果你真的給他三天時間讓他自主安排,就會發現他其實沒有自己想看的書、想做的事,不知道做什麼,精神上一片空白,如同崔健所唱的「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所謂「閱讀奠基人生」,就是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

孩子在幼年與書結緣是一件大事。當一個孩子喜歡閱讀、與書為友時,教育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好的兒童讀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會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響孩子的終生成長。

通過閱讀和探究,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己特定的趣味和愛好。

例如,喜歡科幻、喜歡歷史、喜歡張愛玲或龍應臺,通過熱愛,形成一種生活方式,逐漸具備主動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營養的能力。

而且,閱讀可以抵禦電子遊戲、過多看電視等對兒童有害的娛樂。

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

作為家長,你知道自己身上肩負的重要使命嗎?很可惜,現在很多家長只知道分數和名次。

其實今後的競爭,將越來越不是「爭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不同於別人的、真正屬於你的獨特的優勢。

因為教育的真諦,就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沒有個性就沒有真正的成長。

家長不要光盯著考分,而要觀察和發現孩子獨特的稟賦、潛質、愛好,點燃兒童內心的火焰,找到兒童成長的方向,這也許需要很長時間。

因此,有這麼一句話:「讓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展現,是家長的終極使命!」

巴菲特說,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找到熱情是一個辛苦而又玄妙的過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間,父母如果施加壓力,只會適得其反,父母只要告訴孩子做選擇時不要考慮地位、回報或收入,要問心中的真誠和共鳴。

旅美學者薛湧的教子經驗是這樣的。他說,早教有兩個基本面向:

一是「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即培養孩子的信心、對世界的好奇心,刺激他對學習的興趣,這就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啟發式教育。

二是「給內心的火焰加柴」。孩子畢竟是孩子,面對困難、挫折時容易灰心,甚至放棄,而人類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以一系列挫折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為基本條件的。只有不斷地加柴,火焰才能持續地燃燒,一塊粗糙的礦石才能百鍊成金。

孩子的精神發展、人格成長,包括如何幫助他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令家長苦惱的事。

究竟該不該讓孩子上特長班學琴、學畫、學吉他、學跳舞?如果不學,是否會「輸在起跑線上」?

這裡並沒有普遍適用的方法,關鍵是要從孩子的興趣和條件出發,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而非強加於人。逼一個愛畫的孩子去學琴,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但是孩子無常性,愛好會變化,該不該逼孩子堅持下去?這需要對每一個孩子的情況做具體分析,不宜籠統地下結論。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一個家長能為孩子所做的,是提供儘可能寬鬆的成長環境,在這一過程中鑑別和認識孩子真正的愛好和習性,加以引導和培養。

俞平伯有一個教子理念,叫作大水養魚,就是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長成大魚。

另一個問題是,什麼是符合兒童特點的學習。

關於兒童究竟幾歲學英語才合適,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陳琳教授說得好:

幾歲都可以,關鍵是要符合兒童的特點,如在遊戲中以兒歌、口語為主的學習。

兒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護和滋養他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可惜的是,我們很多的早期教育恰恰是急功近利地以培養「小大人」為目標,以磨滅、摧毀孩子的童心和創造力為能事的。

孩子的人格發展和健康成長還有許多途徑,在閱讀和藝術教育之外,還需要靠與同齡兒童的遊戲和交往,靠走進和熱愛大自然,等等。

家庭教育的成功指標

1. 孩子在幼年與書籍為友,與書結伴,從而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

2. 合作性。預測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能走多遠,能不能成大器,不是看乖不乖、聽不聽話、學習好不好,而是看他的情商、悟性、綜合素質。

3. 在高中前後能夠形成比較明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找到和形成「自我」,今後能夠去自主地強化和發展。

已有40000+老師/家長/園長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家庭教育: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5點教育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將來有所成就,希望孩子前程似錦,大有作為。有些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是力不從心。優秀的孩子,成長離不開很好的家庭教育 ,做不到優秀,合格也是可以的。就怕我們的家庭教育是不合格的,這樣我們覺得自己也合格了,但實際上是不合格的,這樣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極其不順的。那麼家長如何判斷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合格的?
  • 做到這5點,女朋友想和你吵架都難
    一般和女朋友吵架呢,無非是女朋友生氣了,你不知道,過了之後又不總結。做到以下幾點,保證女朋友想和你吵架都難1.分析女朋友生氣原因,如果找到原因要哄好,只要對症下藥就很好哄了。2.萬一找不到原因呢,先道歉,先說自己錯了。然後這個時候一般女朋友會問:你錯哪了?
  • 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我表姐家兒子今年9歲了,每晚寫作業都要表姐坐到跟前看著,就這還磨磨蹭蹭寫到十一點。表姐很發愁,別人家孩子不用管不用吼,每天不用父母怎麼操心,就很優秀。為什麼自己家兒子就這麼難管呢?其實,我表姐是忽略了跟兒子良性溝通。就比如,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以下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 太要強不一定是優點,讓孩子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做到這四點
    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小林同學都是一個追求完美並且非常要強的孩子,哪怕是在和朋友玩遊戲都要玩到贏才肯罷休。一次班級要組織英語演講大賽,要求學生們課後自行練習。到了比賽這一天,小林同學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怕上場後表現不好而失去面子,於是和老師說自己不舒服,想把自己的比賽時間改成下次。
  • 家長是孩子一生的榜樣,履行自己的家庭角色,做好「家庭教育」
    所以孩子要變得優秀不可能光依靠學校的力量,更多的還是家長自身的力量。但是很多家長都拿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教育孩子來推辭。一、工作忙,沒時間教育孩子?很多家長的工作非常繁忙,都說自己不僅要在外賺錢,回家還要教育孩子,都覺得是自己沒有時間,所以就把孩子全部寄托在學校上。朋友就是如此,朋友平時特別忙工作,孩子有什麼事基本上都不參與,這次還是因為學校老師找了自己才知道平時的確對孩子的關心教育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 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因素」不容忽視,根本是教孩子先學會做人
    究其根本,這段視頻反映出該女子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學會如何做人。缺失家庭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應該懂得辨別是非,感知真善美醜惡的啟蒙期,不但沒有學會正確辨別,而且很有可能接受誤導,從而不辨是非曲直,才會出現視頻中的現象。視頻中現象也可以看成是家庭問題,但最終會導致一定社會問題的出現,因此,應引起每位做父母的足夠重視。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六歲前很關鍵,養成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
    育兒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三到六歲很關鍵,養成這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一、早睡早起,這是健全腦補和身體發育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沒有捷徑可尋。早睡早起的孩子,自律性較其他孩子要強很多。二、聽英語或背誦古詩詞,每天聽十到二十分鐘,別怕孩子聽不懂,因為孩子長期停英語和古詩詞,潛意識裡會形成一種思維,這樣會大大增加孩子的語感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這樣的培養方法你贊成嗎?三、堅持每天讀繪本,每天只需十分鐘,三年後孩子不僅智商高,情商更高。
  • 3-6歲是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更優秀
    很多父母都是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是否優秀,其實,成績的好壞僅代表著孩子智商的高低,這關乎的是孩子聰不聰明,而非優不優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曾說「一個優秀的人,20%靠智商,剩下的80%靠情商,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主要標準」。
  • 這3種媽媽是家庭「負能量」,就算爸爸再優秀,兒子也難有出息
    在這之後,郭先生還提出過其他方面的教育內容,但都被妻子的強硬態度勸退。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受到了媽媽強硬態度的影響,事無巨細都要得到媽媽的準許才敢去做,完全沒有個人主見。等到孩子步入校園以後,缺乏主見的弊端開始顯露,此時郭先生才意識到,妻子的強勢正在慢慢毀了孩子的前程。
  • 破難行動 | 凝聚社會團體之智慧 創新推進家庭教育縱深發展
    從11月24日起,市婦聯在微信公眾號上開闢「破難行動」專欄,選登各縣(市、區)在破難行動中的做法,將通過案例分享展現我市婦聯組織建設改革向縱深推進創新做法。明確了培訓目標:讓所有的爺爺奶奶都了不起;讓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智慧;讓所有的孩子都優秀;讓所有的家庭都幸福。從此,湖口縣家庭教育工作落地開花開啟了強勁動力。 2、依託專業團體組織,完成系列家庭教育課題設計。
  • 怎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9張圖片告訴你!
    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會花時間與孩子溝通,接納孩子的想法,在家庭教育中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拉近親子間的距離。關於比較普通父母:別人家的孩子是個「寶」,自己家的孩子是根「草」。智慧父母:只和孩子自身比較,成功中總結經驗,失敗中提取教訓。
  • 做到這幾點,孩子不愛看書都難!
    家長都接受不了那種畫風和語言表達的方式,這恰巧就是孩子的興趣點所在,比如,宮西達也的系列書,基本沒有孩子不喜歡,但很多家長似乎不接受,其實很多獲獎繪本以及很多大作家的繪本,真的是0—99歲都可以讀,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 2021最大的成功,就是有時間有精力陪伴孩子
    今年10歲,雖然住在一起,但孩子每天睡得早、起得早,9點睡6點起,周末兩天8點起,20點回家,各種輔導班爺爺奶奶負責接送。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母女都沒一起在飯桌上吃過幾頓飯。 和身邊不少中年男士聊到家裡誰管孩子時,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都是: 我不管孩子,我只負責賺錢養家。
  • 奧創百科:做到這些想不通過二建考試都難
    經常有同事給我交流,為什麼我一年都通過了考試,自己考了兩三年都沒有通過,要說二建考試難,其實也不是很難。我當時考二建的時候還在上班,能抽出來學習的時間一點也不多,後來跟著奧創百科的老師學的,老師給了我這幾點意見,我覺得還蠻不錯的,今天就拿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 清華大學「周杰倫」走紅網絡,暴露了家庭教育的3個關鍵(父母必讀)
    沒有哪一種成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尤其是關於孩子的教育。 他的因,在於家,他的果,也在於家,他的家教理念,值得所有父母借鑑。 果然,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因為陳爸陳媽的正確引導和家庭閱讀氛圍的感染,使得孩子沉迷於閱讀之中,無法自拔。 閱讀是孩子與知識接觸的聯結點,想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要做好這3點: 1.
  • 「窮人家孩子藏不住的性格缺陷」,孩子有這三種,將來很難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孩子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窮人對待孩子的教育關心程度不比任何人差,甚至更加強烈,這是他們走出貧困的希望。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這些孩子往往因為自身的一些性格問題中途放棄學習,家長們一定要記住,即使家裡再窮也不要讓孩子養成這三種性格缺陷,不然以後很難有出息:第一:性格自卑,缺乏自信。窮人的孩子因為家裡窮,往往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自卑心理。
  • 稻盛和夫:經營企業只要做到這三點,不成功都難!(深刻)
    他成功經營的秘訣是什麼?那就是他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又是如何界定經營哲學的?接下來將為大家講他的成功之道。01哲學是經營公司的規範、規則,或者說是公司必須遵守的事項稻盛和夫認為,經營公司無論如何都必須有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範規則或事項
  • 電影《獅子王》:揭示我們家庭教育中,缺少這門危及孩子安全的課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是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不足才導致小辛巴聽信了壞人的話。國王木法沙告訴孩子哪些危險的地方不能去,卻忽視了隱藏在孩子身邊來自熟人的危險。如果這一次國王木法沙能夠靜下心來思考這次危險背後的原因,幫助孩子分析刀疤的不良用心,並告訴孩子要當心身邊的「熟人」,告訴他哪些人值得信賴,哪些人的話千萬不要相信,讓辛巴對叔叔有所防備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危機了。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並不能成為父母缺席的理由。記得一位作家說過:「父母」這個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每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親力親為。陪伴並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 高中學生家長「三少三多」,孩子要想不優秀都難!
    高中學生學習時間長,多數地方是早晨6點開始上課,早的學校有五點半的,晚上基本是10點以後才能休息。孩子在學校住還好一點,家長不需要操勞太多。如果孩子走讀,早飯、午飯都需要家長準備,再加上孩子需要接送,家長就很辛苦了。孩子六點上學,家長需要五點起床準備,晚上需要等到十點多。很多家長還需要上班,時間點跟孩子正好錯開,家長要比學生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