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遇刺拔不出劍,劍有多長?兵馬俑出土的一把青銅劍給出答案

2021-01-07 史家之韻

司馬遷在其著作《史記·刺客列傳》中,描寫了荊軻刺秦時的情景:荊軻取燕國地圖呈給秦始皇觀看,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左手揪住秦始皇的衣袖,右手拿住匕首就刺向秦始皇。

秦始皇一躲,袖子被撕裂,秦始皇拔劍,結果一時因劍長而拔不出,秦始皇只好一邊跑,一邊往出拔劍,結果因劍堅固,仍不能把長劍拔出來。

御醫夏無且用所帶著的醫囊砸向了荊軻,荊軻躲避過,秦始皇繞著柱子跑,也不知道該怎麼才能把劍拔出來,最後是還左右的手下們大呼:大王把劍背起來再拔。

秦始皇照做後果然拔出了長劍,這才幾劍砍死了荊軻,保住了自己尊貴的性命。

那麼,秦始皇當時所佩戴的劍到底有多長呢?為什麼一急之下還拔不出劍來呢?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劍一般是做不長的,因為青銅材料易斷,所以青銅劍通常是寬而短的,最長也不超過60釐米。最負盛名的越王勾踐劍(1965年出土),全長也不過55.7釐米。

按說,60釐米的佩劍隨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麼可能因為太長而拔不出來呢?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解釋很讓歷史學家們費解。

兵馬俑出土的青銅長劍

上世紀七十年代,秦始皇的兵馬俑橫空出世,考古人員在坑內發現了一把十分特別的青銅劍,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把劍的長度竟然超過了91釐米!

由此推測,當年秦始皇身邊佩帶的長劍很有可能就是這種加長版的青銅劍,在荊軻緊逼的追殺中,秦始皇要迅速拔出近一米的長劍,確實不容易。

那麼,秦代的人為什麼要把青銅劍做的這麼長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在冷兵器的格鬥中,假如你的劍比對方的劍長出30釐米,在格鬥中是不是更具威力?

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秦代的人又是怎樣做到讓青銅劍加長而不易折斷的呢?

在青銅時代,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裡加入的錫。錫少了,劍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

科學家對兵馬俑出土的這把秦劍做了化學定量分析,結果顯示: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的恰到好處。

這樣一來,說明在秦國有一套高標準高質量的兵器製造技術,它能保證秦軍的武器在六國面前佔有相對的優勢,再加上秦國的「軍功爵制」激勵著士兵勇猛無畏的衝鋒,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也就不難理解了。

本文參考文獻:《史記》、《夢回大秦看奇案》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而在荊軻刺殺秦王的時候周圍的武士們都是沒有武器的,只有秦王自己有佩劍,但秦王當時拔了三次都沒有拔出自己的劍。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荊軻刺秦王先說一下,荊軻刺秦王的背景,這件事情的背景發生在戰國時期。
  • 青銅劍:映射幾千年刀光劍影
    東周時貴族當中開始流行佩戴青銅長劍,當時的青銅劍比較脆,在形制上比較寬,並且很貴重,說是戰爭利器,毋寧說裝飾功能更強一些,是貴族身份的標誌——只有有地位和有品德的人才有資格佩劍。   春秋時代,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佩劍開始在社會各階層人物中流行,以顯示自己的禮制和道德高度。劍身普遍被加長到50~60釐米。在抵禦外族入侵與群雄爭霸的過程,青銅劍顯示出它的威力,成為武士最好的夥伴。
  • 兵馬俑坑出土一秦劍,一劍劃破12層紙,考古家:改寫科學
    眾所周知,兵馬俑是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僅如此還被譽為是「世界十大古墓奇珍」之一。之所以有如此稱號是因為兵馬俑坑出土的秦俑以及其他秦代文物非常的震撼,能夠使世界都為之震動。想必秦始皇陵以及兵馬俑坑的發現過程以及民間傳說大家都有耳聞,今天說一個關於兵馬俑坑中出土的青銅劍。
  • 除兵馬俑,「手辦達人」秦始皇,還有哪些珍藏?
    不得不說秦始皇真可算是一位「手辦達人」!還有彩色版哦!圖片來自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秦長劍1994年在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內出土了一批青銅劍,劍身長度86釐米,這些秦劍不僅長,而且很鋒利。一些劍出土時毫無鏽蝕,光潔如新,鋒刃銳利。
  •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劍,真的只是因為劍太長了嗎?
    但又有誰想過如果荊軻真的刺殺秦始皇成功,那秦朝統一六國不知道又要延遲多少年,中國的大一統制度又是否能夠重新建立,幸好的是荊軻刺秦失敗了,可秦始皇卻也因為秦劍太長而差點被刺中,那歷史之中秦始皇連續三次都拔不出劍真的是因為秦劍太長了嗎?
  • 20世紀才發明的高科技,怎麼會出現在秦始皇陵這件出土文物上
    一些軍事大國為了保持自己的威懾和強勢地位,不斷推陳出新,研製出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高科技武器。這充分說明,科技的優勢對於軍事的強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冷兵器時代,科技對軍事戰鬥力的提升有今天影響這麼大嗎?答案是, 在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科技對軍隊的裝備起到的作用同樣重要。
  • 秦皇陵「神秘」的第19把青銅劍,是科技遠超現代還是另有隱情?
    比如說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19把來自秦皇陵的神秘青銅劍,尤其是其中的第19把,原本以為是已經折損了的"廢棄品",卻發揮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能力,這究竟是科技水平遠超現代還是另有隱情?咱接著往下看。折騰完定陵不算,郭沫若又把目光放到了武則天的乾陵跟秦始皇陵上,這下子大家說什麼也不同意,並且特地制定了100年內不準隨意再開任何皇陵的規定,這才將這些大名鼎鼎的皇陵保存了下來。有人估計要問了,不是說不準挖皇陵嗎,那秦始皇兵馬俑怎麼來的?這還真是個意外。
  • 秦始皇究竟身高几許?為何嚴苛的秦法中,身高不足6尺可不坐牢?
    關於歷史上秦始皇的身高之謎,人們曾經有過這樣的討論,那就是在秦始皇遭遇「荊軻刺秦王」的時候,荊軻追著他轉了幾圈,他都因劍身過長,而很難一下子從腰中拔出佩著的長劍。因此,不少人覺得歷史上的秦始皇應該是個矮子,如果不然,他怎麼連腰中的劍都不容易拔出呢?
  • 劍的起源及演變
    在陝西省長安縣張家坡、北京市琉璃河等地的西周時代的墓中,都曾經挖掘出柳葉形青銅短劍。青銅是用錫鉛銅混合而成具有較強的硬度。 春秋時期,與中原地區士兵用戈、用矛不同,吳、越等國的步兵都擅長用劍。他們使用的劍,劍身很長。如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等,長度都在50釐米以上。那時候,吳國、越國善於鑄劍,鑄劍技術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鑄出的寶劍名揚天下。
  • 秦國的「大橙武」—青銅劍
    當他在秦始皇面前將地圖緩緩展開時,一把鋒利的匕首露了出來,這是燕國太子丹花重金從趙國徐夫人手裡購來並讓工匠用毒藥煨淬過的特殊兇器,經過試驗,這把匕首隻要劃破人的皮膚流出血絲,無不當場斃命。荊軻見匕首已現,再無掩飾的必要,急忙扔掉地圖,衝上前去抓住秦始皇的衣袖揮臂欲刺。也就在這一剎那, 秦始皇本能地從座椅上跳起來,荊軻抓住的衣袖哧地一聲被斷為兩截。
  • 秦始皇陪葬品中有三樣寶物,現代人都不一定做到,難怪秦朝最終能...
    —阿諾德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而且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不知道有多少個朝代。咱們現在的腳下說不上千年之前就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城市呢,中國的考古也一直讓人們充滿著期待,很多出土的文物都刷新了咱們的三觀。在人們的印象中古代的科學技術似乎是非常落後的,至少一定比不上現在。
  • 兵馬俑識別指南:秦始皇的「手辦軍團」
    原創 之潯 博物館丨看展覽如果要給秦始皇貼標籤,那麼他會被貼上哪些標籤呢?天選之子?直男?強迫症?霸道總裁?骨灰級手辦玩家?答案大概率會五花八門吧,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秦始皇。
  • 賣了一套房,買了一柄劍
    湧現出了諸如歐冶子、幹將、莫邪等鑄劍名師,這些名師的一柄寶劍的歸屬,甚至能引起國家之間的戰爭。《越絕書》記載,有人出價「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購買越王勾踐的純鈞劍,相劍師薛燭還認為開價太低。自國之重器越王勾踐劍出土之後,越王劍就是多年來博物館和文物部門夢寐以求的館藏珍品,越王劍高超的鑄造技術也充分體現了越國古代先進的冶煉技術。
  • 鋼鐵劍取代青銅劍,一場「材料革命」與「技術革命」的並軌
    但是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躍進不一樣,在青銅劍大行其道,戰場上的士兵有絕大多數都是拿著青銅劍在互砍之時,由「鐵」打造的刀劍其實就已經出現了。就像1990年在三門峽市「虢國墓」出土的距今2800年左右的「虢國玉柄鐵劍」,若是單純推算其製作年代,就已經能推算到西周晚期。
  • 鑄劍大師鑄的八把神劍,一把在秦始皇陵,有幾把劍出土後仍然鋒利
    文/青山獨往鑄劍大師鑄的8把神劍,一把在秦始皇陵,還有幾把出土後仍然鋒利在我國古代,劍在兵器中的地位非常高,很多時候劍不僅是兵器,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很多具有權勢的人都會打造一柄自己心儀的劍,用料考究,還會在劍鞘上裝配一些珍貴飾品。當然說到鑄劍,就得說一下鑄劍師。
  • 秦始皇陵出土8000餘件兵馬俑,沒一個女兵俑,答案藏在兵馬俑本身
    秦朝的軍制秦始皇陵兵馬俑從其陳放的數千件陶俑大部分都身穿鎧甲、手執兵器,就可以知道這些是兵陣,而這些坑中的兵陣的用途,截止目前最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四種:第一:京城的駐防部隊和守衛皇宮的御林軍。第二:象徵著秦始皇東巡時的衛隊。
  • 秦時明月:元旦第一問,赤練劍到底有多長?
    好了,既然是元旦,小編就提第一問,赤練劍到底有多長?我的答案是:赤練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簡單來說,練劍之長,心之所願。這是衛莊送紅蓮赤練劍後,紅蓮揮舞赤練劍的場景。送的時候,赤練劍還只是拖在地上,也不是很長,鏡頭一轉,紅蓮使用的時候,就好像是飄帶一樣,輕盈迴旋,柔軟鋒刃。劍的花紋也是相當地好看,像烈焰一樣。這樣說起來,衛莊的劍氣也是紅色的。
  • 漢代超長柄劍的刃柄比例
    廣州南越王墓共出土鐵劍15件,皆是劍身狹長,有中脊,莖為扁條形,夾木後纏絲線髹漆或再加金絲嵌砌圖形,多數有玉劍飾,鞘黑漆。劍有長有短,較長的劍長80-100釐米,莖10多釐米,劍刃部分70-90釐米,即還有一種柄超長的劍,這類劍劍身尺寸與其他長劍無別,但柄長在30-40餘釐米,加上劍身(含鞘)長度,通長達到130釐米以上,最長的達到146釐米。這類劍刃柄比例與山東巨野紅土山西漢墓出土一口長劍類似。
  • 傳奇的六大名劍:一把來自中國2000年不生鏽,一把深插硬石拔不出
    劍是中國古代的冷兵器,劍有著「百兵之君」的美稱,創始於軒轅黃帝時代,劍早在商代時期就已經有生產。不過商代時期劍的長度比較短,呈現出柳葉或銳三角形,一開始都是由銅質材料打造。在春秋戰國時期,劍已經成為了步戰的主要兵器,這時候劍的長度也增加了不少。那今天就來看看最傳奇的六把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