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貓科動物之間真的不吃同類嗎?錯,只是機會多寡問題

2021-01-19 科學獵奇

許多人說,貓科動物從來不吃同類的肉。其實貓科動物之間是吃同類的肉的,只是發生的頻率較低而已。在現實中,不同的貓科動物在分布上有著較大的重合,例如非洲獅的分布與花豹在非洲的亞種以及獵豹都有重合,老虎的一些亞種與花豹在亞洲的亞種也有一定的重合等等,作為食肉動物,生境的重合就意味著有競爭性,而有競爭性就會發生衝突。所以在野生環境下,老虎捕獵花豹、花豹捕獵獰貓,獅子捕獵花豹、獵豹等等都是存在的。只不過,發生的機率較低,而且大多數的貓科動物確實很少吃同類的肉。那麼,是什麼造成了貓科動物之間很少吃對方的肉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貓科「內戰」的主要原因

貓科動物的「內戰」,最經常爆發在同種類之間,也就是獅子和獅子、老虎和老虎之間,這是因為從生存環境上看,同種的動物是最接近的。我們以獅子為例,獅子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族群之間也是有領地範圍的,並且獅群中的雄獅主要的職責就是巡視領地,而雄獅最需要防範的就是流浪雄獅,因為流浪雄獅只有挑戰了「獅王」才會有屬於自己的獅群。所以,雄獅之間的戰鬥往往是最慘烈的,尤其是一些年邁的「獅王」遇到年輕的流浪雄獅的圍攻,獅王即使不死也是傷痕累累。

其次就是不同種間貓科動物之間的大戰,比如花豹和獰貓,獅子和花豹等。不同種間的貓科動物之所以會有衝突,無非就是強勢的一方故意「欺負」弱勢的一方,就像獅子捕殺花豹,目的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獅子搶奪花豹的獵物,第二個就是獵殺了花豹能夠一定程度的減少生境中的競爭者。

小結:貓科動物之間的大戰通常爆發在同種的動物之間,而目的就是為了爭奪領地、配偶、食物。對於不同種間的貓科動物大戰,它們的目的則大都是以搶奪對方的食物為主。

貓科動物大戰,獵殺對方的機率

雖然從體型上看,獅子、老虎等大型的貓科動物比花豹、獵豹等動物要大很多,而且論戰鬥力體型更大的貓科動物顯然也更有優勢。但是,即使有體型優勢,貓科動物之間的獵殺也並不簡單。

首先,同種的貓科動物體型差距很小,如果都拼死一搏,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必然會受重傷,這也是貓科動物之間的大戰大都以驅逐為目的的主要原因。

其次,即使體型差距大且不同種類的貓科動物,它們也大都有自己的「保命絕技」,比如花豹在捕獵完成後或者遇到獅子時,它們會選擇第一時間爬到就近的大樹上,而獅子幾乎沒有什麼爬樹能力,所以,即使戰鬥力強,獅子也很難捕殺花豹。再比如獵豹,獵豹雖然戰鬥力連一隻稍大的鬣狗都不如,但是在面對其他食肉動物時,它可以用自己極致的速度來擺脫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

因此,貓科動物之間的大戰其實死亡率是比較的低的,而我們看到的獅子獵殺花豹、花豹獵殺獰貓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貓科動物為什麼很少吃同類?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貓科動物之間生死大戰很少,這也就意味著它們之間就不是捕獵者和獵物的關係,再加上貓科動物之間能吃對方的機會也很少,所以不是常規的獵物,是它們很少有互食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捕獵的難度,無論是哪種貓科動物都有很強的攻擊性,所以如果將同類當成獵物的話,捕獵的風險無疑是比捕獵其他食草動物要高很多的。

第三是食性。每一種貓科動物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食譜,它們本身就很少吃「食譜」以外的動物。而且食肉動物之間的大戰本身就不是以捕食對方為目的的。

因此,並不是只有貓科動物之間很少有互食的行為,整個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大都很少吃其他食肉動物,而主要以驅逐,或者減少競爭者為目的。

總結

貓科動物很少吃同類,與捕獵難度、成功率、食性、目的等多方面的因素。當然,凡事也不是絕對的,在食物匱乏時,任何食肉動物都有吃同類的習慣,包括貓科動物。

相關焦點

  • 總有人說鬣狗是貓科動物,此說法不對,須知貓型總科並不是指貓科
    但是接踵而來的卻是另外一個認知誤區,有人說鬣狗其實是貓科動物,事實上這也是不正確的,雖然相較於犬科來說,鬣狗跟貓科的關係的確要近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貓科動物了。主要是一些闢謠文章裡面沒有說清楚,或者說博主自己本身都沒有搞懂,一知半解就出來說話,導致了許多人誤解了其中的知識點。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生物之間相同、相異的程度,親緣關係的遠近,使用不同的等級特徵,可以將動物分成界、門、綱、目等幾個重要的分類階元,比如拿獅子來說,它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獅種。
  • 鬣狗到底是貓科動物還是犬科動物
    其實早就想對這說法糾錯/闢謠了,但後來把這事忘了(撓頭),現在我又想起來了。鬣狗到底是什麼科的動物?但在實際中這七個基本階元常常是不夠用的,為了更好地表達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基本階元之間又可以附加一些次生階元,比如「目」與「科」之間依次有「亞目」、「下目」、「超科(總科)」。可以看出,鬣狗科與貓科可以算是遠房親戚,同屬於貓型亞目;與犬科的關係則要更遠一些。
  • 這個問題從未如此重要:如何保護野生貓科動物
    在由他編撰的《世界野生貓科動物》一書中,他結合自己多年的實地考察經驗和研究,從保護地、解決報復性獵殺問題、圈養與圈養繁殖三方面,對如何保護貓科動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保護地保護貓科動物,要從保護它們在各國家公園、保護區中的棲息地以及獵物開始。
  • 同屬貓科動物,為何老虎可以吃魚,而獅子卻不吃魚?
    在貓科動物的大家族中,細分共有14屬近40種左右。嚴格意義上說,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是純肉食性動物。但請大家記住,貓科動物的絕大部分的必需營養素都由肉類所提供的,素食食物中僅含利用效率低的植物性蛋白質及大量碳水化合物,且因貓咪的腸胃道較短,不適合消化需長時間發酵,所以鏟屎官在餵養貓咪的時候千萬不要逆天而行。在肉類中,魚肉也是肉,只是水分含量比較大,脂肪含量比較低而已。
  • 動物世界,貓科動物&犬科動物
    大家好,我是晨讀小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動物是千奇百怪的,尤其是那些大型的食肉動物,看就覺得毛骨悚然。那麼接下來我帶大家聊一聊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犬科成員之間的親緣關係和亞科的劃分有很多不同意見,這些意見甚至差異極大。簡單的從體型和習性來說,犬科可以分成體型較大,食肉性較強,可以捕食較大型獵物的犬類,以及體型較小,食性略雜,主要捕食小型動物的狐類。通常情況下,貓科動物要強於犬科動物,那麼貓科動物的優勢在哪裡呢?
  • 貓能打過蛇嗎?4種貓科動物中的捕蛇高手,吃蛇如同吃「家常菜」
    貓能打過蛇嗎?4種貓科動物中的捕蛇高手,吃蛇如同吃「家常菜」貓給人的印象就是溫順,膽小,而蛇給大家的印象是可怕毒牙。那麼問題來了貓怕蛇嗎?其實通常情況下,貓科動物都是不懼怕蛇的。從它們本性來說不懼怕,但不意味著雙方戰鬥貓能勝出。
  • 食人族存在過嗎?人類的祖先曾經同類相食嗎?
    凡事都要講證據,不然就是憑空捏造,古人類化石上的痕跡和現生靈長類動物是支持「同類相食」的兩個主要證據。骨骼上殘留的痕跡古人類化石是一把打開過去之門的鑰匙,骨骼上的切割痕、砍砸痕、咬痕,必定有其形成的原因,但是這些真的是同類行為造成的嗎?
  • 原來美洲獅屬於貓科動物,你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慣嗎?
    原來美洲獅屬於貓科動物,你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慣嗎?眾所周知,獅子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很容易不敢靠近。上海動物園近期爆出的更多被獅子撕咬的新聞,更讓人震驚。每個人都覺得獅子不是溫順的動物。這種獅子分布得很廣,並非所有的美洲獅都生活在美洲地區,這只是被稱為美洲獅而已。美洲獅在不同的地區,其特徵當然略有不同。這隻美洲獅有棕色和灰色兩個系,它們的外形很相像,體毛都很短,整體看起來差不多一樣。正常情況下,我們看貓是很溫順的,但在動物王國中,美洲獅佔統治地位,其兇猛程度僅次於老虎。
  • 被人稱為「王」的3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只是倚強凌弱的殺手嗎?
    被人稱為「王」的3種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只是倚強凌弱的殺手嗎?在數十種貓科動物中,被人們稱為「王」的貓科動物一般只有3種,它們分別是森林之王老虎、草原之王獅子和雪山之王雪豹。這3種貓科動物之王,個個是矯健的獵手,在捕食的時候兇猛而迅捷,很多動物都被它們吃掉了。
  • 為何同體型犬科動物打不過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有天敵嗎?
    貓科動物在生物進化當中,屬於獵食者中的佼佼者,許多貓科動物在自己的食物鏈中處於頂尖位置,比如獅子、老虎、獵豹等等,也就人類的生產活動,會讓這些肉食性動物瀕臨滅絕。天敵是指在自然界中,某種動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動物。
  • 38種貓科動物3000萬年前是一個祖先,貓遇到獅子老虎會被吃掉嗎?
    有人問: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大自然裡它們是不是可以相處很融洽?家貓遇上老虎獅子,老虎獅子會吃掉它們嗎?乍一看到這個問題,腦子是有點轉不過彎來,是啊,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現存的38種貓科動物,三千多萬年前還是一家,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所有貓科動物都長得很像,生物學家甚至不能依據化石建立貓科的分類,因為不同貓科動物的化石看起來都太像了,只是大小尺寸不一樣而已。既然這樣,它們不是應該可以友好相處其樂融融了嗎?下面這些畫面看起來是不是很「溫馨」呢?
  • 黑足貓緣何能成為貓科動物裡的「殺手之王」?
    說到貓科裡面強悍的物種,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獅子、老虎這一類的猛獸,的確,獅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在整個陸地生態系統中都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但是這裡面其實是需要參照物或者限定條件的,比如戰鬥力高是強悍,捕食能力出眾也是強悍。說到狩獵能力,你知道嗎?
  •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哪個戰鬥力強?
    假如西伯利亞虎是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那麼狗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就要數北美灰狼了。假如是兩隻動物單打獨鬥,老虎無疑會碾壓灰狼。因為他們的體型差異非常巨大,老虎的大小至少有灰狼三到四倍。這就像你帶著棒球棒到幼兒園去打小朋友。沒有什麼可比性。整體而言,貓科動物的戰鬥力比犬科動物強。其實貓科動物除了咬人外,也比犬科動物多了爪子來輔助。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卻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貓科動物中的獅子和老虎,一直佔據著食物鏈的頂端,但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同樣是非常成功的掠食者,野生動物中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大型犬科動物的數量卻很少。兩個物種間如此大的體型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 為什麼貓科動物打不過棕熊?
    如果動物之間也有武林大會,那麼棕熊的武力值可能名列前茅,即使是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都不是它的對手。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棕熊在自然界中,貓科、犬科、熊科動物佔據著食肉動物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貓科動物中的獅子、老虎。既然所有的貓科動物都不是棕熊的對手,那我們為什麼很少聽到棕熊的名聲呢?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沒有大型犬科動物?
    體型超過50公斤的巨型犬很多,藏獒、聖伯納犬和松獅是很多人喜歡的巨型犬,而體重超過10公斤的寵物貓,卻寥寥無幾,極個別能到達這個重量級的,也有可能是吃胖的。 但在自然界,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結局就完全相反。
  • 人吃人會傳播病毒嗎?人類為什麼沒有亞種?那些年人類吃過的同類
    馬和驢可以交配,生出騾子,但騾子沒有生育能力,不能再繁衍了,因此,馬和驢不是同一物種,它們同屬於馬科、馬屬動物。老虎、豹子、獅子都屬於貓科動物之下的豹屬動物,因此,同一科、同一屬的動物,其實並不是同一個物種,彼此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
  • 為什麼許多人說獵豹是「貓科動物之恥」?
    為什麼有人說獵豹是貓科動物之恥?說這個話的人一般是認為在大型的貓科動物之中,獵豹的戰鬥力相對是較弱的,因為它在非洲大草原上甚至連鬣狗都打不過。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那支「糖漿」的廣告嗎?那個追著要糖漿的就是獵豹。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貓科動物嗎?
    要知道,貓科中的大部分動物都行蹤飄忽、易受驚嚇,出了名的難拍攝,以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豹貓為例,它生活在斯裡蘭卡的熱帶雨林中,僅有成年人手掌的大小,想要捕捉到它的身影是相當不容易。《大貓Big Cats》中的精彩鏡頭,既動靜結合又遠近相宜,不知花費了攝影師多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