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洋 每經編輯:王麗娜
5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首汽約車方面獲悉,今日,首汽約車CEO魏東發布全員內部信稱,繼2019年7月宣布上海、深圳率先實現正毛利後,「在剛剛過去的4月,首汽約車已實現全國整體正毛利,多個城市進入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魏東還預計,首汽約車有望在2020年第4季度實現EBITA為正。
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開始,首汽約車引入加盟合作,同年,登記註冊車輛規模超50萬,並於2019年底突破80萬輛。同時,2019年底,首汽約車累計轉承包司機達2萬餘名。
魏東還在內部信中透露,首汽約車將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新會員體系,同時其與國內主機廠、地方政府合作構建的智能管控系統,也將於下半年在部分城市落地。
此外,首汽約車與阿里雲近日已開啟基於5G邊緣計算的網約車移動業務合作試點項目,雙方將共同探索5G時代邊緣計算在出行領域的應用和拓展。
據了解,首汽約車成立於2015年,為首汽集團控股公司,主打中高端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首汽約車曾在一個月內融資13億元,其中百度、蔚來資本、絲路華創作為B+輪投資人投資7億元。
包括兩輪、四輪在內的共享出行,一度給人以燒錢換規模之感。對此,魏東也在內部信中坦言,5年的發展道路上充滿挑戰、壓力和誘惑。網約車的上半場戰爭完全是補貼之戰,大魚吃小魚,不被吃就要「跟補」。
「這種扭曲的『平臺價值』無視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分層,造成了網約車DAU的虛增,造成了廉價汽車銷售的過分狂熱,以及計程車收入的下降和駕駛員的流失。」魏東在內部信中指出。
步入網約車發展後半場,魏東表示,首汽約車希望更加彰顯「平臺價值」中的科技力量、質量控制力量和生態權益力量,促進網約車以及出行產業的健康發展。
不只首汽,實際上,近期不少玩家釋放出盈利信號,似乎預示著出行江湖已告別野蠻發展,進入精細化運營的下半場。
以哈囉為例,在2020年哈囉內部分享會上,哈囉聯合創始人兼CEO楊磊表示,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今年哈囉大約還能實現100%的業務增長,並在2020年實現整個集團的首次盈虧平衡。而在近期的媒體溝通會上,他還透露,「哈囉大概在2018年3月份,就實現了公司的EBITDA(自由現金流)轉正,基本上就是維持這個狀態。」
不過,共享出行霸主滴滴仍處於巨虧中。有媒體曾報導,2018全年滴滴虧損109億元,同比虧損擴大4倍多,僅下半年的虧損額就達68.6億元,整年光是司機補貼就投入了113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出行必然呈現長期競爭、局部(一城一地)戰爭的特點。在經歷早期的燒錢大戰,加之資本寒冬之下,目前整個賽道恢復理性。進入下半場之後,主要考驗的是玩家自身的精細化運營、生態內的協同程度以及對用戶、市場的滿足程度。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