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掉東漢、大唐、朱明的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厲害?

2020-12-15 枯藤老樹文明史

東漢光和七年,既公元184年,全國大旱,顆粒無收,而賦稅不減,民不聊生

黃巾起義

巨鹿人張角揭竿而起,處於絕境之中的窮苦農民紛紛響應,他們頭戴黃巾,高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向著當時腐朽的統治階級發動了天崩地裂般的攻擊,雖然最後起義被無情的鎮壓了,但是起義撼動了東漢的統治基礎。

從此,東漢政權便朝著黃泉之路頭也不回地猛扎了過去,而後便是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

大唐乾符五年,既公元878年,全國大旱,顆粒無收,而賦稅不減,民不聊生

黃巢起義

王仙芝在長垣起兵,黃巢在冤句起兵,處於絕境之中的窮苦農民紛紛響應,黃巢起義正式爆發。黃巢起義是唐末起義時間最久、影響最強、破壞程度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起義的根源在於全國大旱,政治黑暗,起義的結果大大削減了唐朝的國力。

從此,唐朝政權便朝著黃泉之路頭也不回地猛扎了過去,而後便是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

明末天啟七年,既公元1627年,全國大旱,顆粒無收,而賦稅不減,民不聊生

明末農民起義

面對災荒與苛政,陝北的窮苦百姓,忍無可忍,遂揭竿而起,西北瞬間遍地狼煙,經過一系列的優勝劣汰,前浪被拍死在了沙灘上,湧現了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等一批優秀的後起之秀,將大明攪了個天翻地覆。

從此,哦,沒有從此,明朝政權直接就掛了,崇禎自縊身亡。如果不是在外面有著強大的後金,也許明朝也會像東漢和唐朝那樣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然後慢慢的在糜爛之中悄無聲息地發芽,最終綻放出另一朵色彩燦烈的花兒。

歸納總結

東漢、唐朝、明朝的滅亡,都和統治階級的腐朽、黑暗有著極大的關係,但是直接導致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的,卻都是全國大旱,民不聊生。

忍無可忍的窮苦百姓揭竿而起,徹底掀翻了政權的統治基礎,有人說明朝如果沒有後金搗亂,崇禎是搞得定農民起義的,但是搞定農民起義之後呢?沒有人知道局勢會怎樣發展。

女將軍

東漢大旱到唐朝大旱694年,四不舍五入差不多700年,唐朝大旱到明朝大旱749年,四舍五不入也差不多700年。

為何如此湊巧?又為何如此神秘?難道在這一切的背後,真的隱藏著天命,隱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規律?

是的,這就是朝代的冷血殺手小冰河期。

朝代殺手小冰河期

太陽活動

小冰河期指的是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主要表現為:極度嚴寒、旱災頻發、糧食減產、鼠疫頻發。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很多次小冰河期,每一次氣溫顯著的降低,旱災頻發,糧食大規模減產,因此往往導致社會動蕩不安,人口銳減,以此來適應糧食不足、災難不斷的客觀環境。

東漢末年、唐朝末年、明朝末年正好處於小冰河期,全國大旱,糧食銳減,再加上統治階級腐朽不堪,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活下去,他們只好冒著身死族滅的危險,鋌而走險,用僅存的勇氣,和那個垂死掙扎的龐然大物進行最後的拼死搏殺。

最終舊的勢力土崩瓦解,新的勢力在廢墟之上冉冉升起,於是新的輪迴又開始了。

全國大旱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寫的《物候學》可以推斷出,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小冰河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而不僅僅是統治階級的統治失敗導致的。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西周革命,殷商滅亡。

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黃巾起義,東漢瓦解,三國鼎立。

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黃巢起義,唐朝瓦解,五代十國。

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農民起義。明朝滅亡,滿清入主中原。

統治階級的腐朽也是社會動亂的原因

當處於小冰河期時,氣溫劇降,造成全國性的大乾旱,糧食產量銳減,由此往往形成幾十年的動蕩局面,長期的饑荒和資源不足是導致戰亂無限擴大的根本原因。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屆時太陽活動可能會減少60%,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進入新的一次小冰河期。

但是我相信,憑藉著如今的科學技術,就算科學家的預測成真,我們也一定能夠度過難關,開創更加美好和輝煌的未來。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點個讚,評個論,加個關注,鼓勵一下唄。以後小編會多多的給各位老爺奉送更加精彩的歷史類文章哦。

相關焦點

  • 嚴寒襲卷,小冰河期來了嗎?
    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即小冰河時期。2020年,針對冷得發紫的天氣,科學家們表示:在觀測太陽的時候,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進入了「倦怠期」,致使抵達地球的熱量隨之減少,小冰河期已經在來的路上。何為小冰河期?它與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河期相對應,指相對而言較冷的時期。
  •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小冰河期,既帶來了災難也間接摧毀了四個王朝
    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這段時間,當時的中國處於動亂與割據中,東漢末年,朝廷內部政治黑暗,官員腐朽,土地兼併現象十分嚴重,外戚與宦官輪番幹政,中央無力掌控地方。而在此時,東漢帝國又遭遇了罕見的天災與瘟疫,處於水深火熱中的饑民不得不揭竿而起,由此爆發了黃巾起義,東漢帝國進入了數十年的戰亂紛爭中。漢恆帝永壽二年,當時全國戶數是1607萬多戶,人口是5006萬多口。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它的一舉一動都關乎到了太陽系行星的命運,一旦太陽有什麼變化,對於地球來說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科學家對太陽一直以來都在進行密切的觀測,然而卻發現了一種不好的現象。據了解,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一個周期,科學家計算在2030年太陽將會進入休眠期,到時候地球會因此受到影響,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有人可能會說,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正好地球環境現在越來越熱,小冰河期到來就能夠抵消全球氣候變暖了,那麼地球環境也會出現好轉,但是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地球現在正處於持續升溫的狀態,有不少的科學家卻有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地球有可能會迎來小冰河時期。這一話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畢竟它關於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我國歷史上也曾經歷過4次的小冰河時期,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就是清末明初時期。當時的氣候異變,使得糧食出現大量減產的情況。
  • 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小冰河期,死傷過億,導致明朝滅亡?
    歷史學家多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科學的角度出發,將其滅的原因歸結於政治腐敗、吏治黑暗、農民起義、軍事失利等,很少或幾乎不考慮自然環境變遷對其造成的影響。事實上,認真研究中國古代王朝興替原因後就會發現,無論是夏、商、周的更替,還是漢唐的興盛,抑或明朝的滅亡,都與氣候變遷有著千絲萬縷聯繫。
  • 下一次小冰河期會不會十年內到來?人類要怎麼做才能挺過去?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地球可能會進入小冰河期」這個話題就會引起熱議,而原因通常都是來自哪個地方的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活動又不正常了,比如,太陽黑子又有幾個月都沒有出現一個。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冰河期到底是什麼情況,導致不少人都將其與冰河期混為一談。所以,大家開始擔心小冰河期下一次到來的時間,會不會跟一些科學家預測的十年內一致。
  •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
    NASA有重大發現,太陽活動出現新變化,地球或告別「小冰河期」!在2019年到2020年的過渡階段,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嗎?其實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有許多,例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冰川融化等等。
  •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有休眠跡象,地球或迎來小冰河期
    溫室效應給地球帶來的影響緩解全球變暖或還有別的法子我們都知道,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的氣候不斷變暖,氣候變暖之後,溫度上升就會讓全球的冰川都逐步融化,其中,南北極冰蓋和高海拔地區的冰川是主要目標,一旦這些冰川融化,就會導致海平面快速上升,最終造成的結果有多嚴重
  • 2020年了,小冰河期真的要來了嗎?
    最近有消息說, 2020年,地球將會進入小冰河期??? 太陽表面太陽黑子增多的時候,預示著太陽進入了一個活躍期;太陽黑子和耀斑消失的時候,則意味著其進入了一個低谷期。 有許多人認為,這意味著太陽活動減少到了最低點,太陽會變成「白太陽」,地球溫度將普遍降低,「小冰河時期」即將到來,到2020年左右,地球「凜冬將至」。 那麼,熱情的太陽是不是就此要變成「冷美人」?
  • 白江口戰役後,大唐為何不順勢南下,滅掉日本,建立東瀛都護府?
    東漢時期,日本首次遠渡重洋,來我中華進貢,因為島人長得太矮小,被光武帝劉秀賜名「倭」,在之後很長的時間裡,日本便一直頂著倭國的名字。在這裡要扯一句閒話,日本現在這個名字,也是我們中國賜的,還是女皇武則天欽點,寓意為日出之國,一直用到了現在。
  • 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 地球或步入「小冰河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於威爾斯蘭迪德諾召開的國家天文會議上表示,他們研發的太陽活動周期新模型,該模型關注太陽兩個層面——一個靠近太陽表面,另一個深入太陽的對流區——的發電機效應,預測到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屆時地球將很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 小冰河期影響真這麼大嗎?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一些專家認為,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趕上了小冰河期。什麼是小冰河期?對明朝又有怎樣的影響?顧名思義,小冰河期是指比較冷的時期,歷史上的小冰河期,地球氣溫普遍下降……氣溫下降導致糧食減產,明朝作為農業為主的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還是農業稅。
  • 科學家推測「小冰河期」可能會到來,可以抵消全球變暖嗎?
    而如今全球變暖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熱議的一個話題,但美國NASA最近卻發布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那就是全球變暖已經成為過去,推測「小冰河期」或將到來。 小冰河期。 所謂的冰河期,是指地球氣溫大幅度降低的一個時期,冰河期也被稱為大冰河時期,在每個大冰期之間至少會間隔1.5億年的時間,這個間隔被稱為間冰期。
  • 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1000年最冷,1萬年第二冷,100萬年僅4次
    在中國,也冷訊頻傳,中國天氣網訊,中央氣象臺1月3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雪黃色預警:預計,3日08時至4日08時,甘肅東南部、陝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湖北西部和北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等地有大雪,其中山西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河南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雪(10~18毫米)。
  • 黑子活動明顯減少,或把地球帶入小冰河期
    按照科學家們的近期觀測,太陽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出現過太陽黑子,這似乎預示著太陽活動正在進入極小期。這似乎預示著太陽正在陷入沉睡狀態,而地球溫度也將隨之下降。或許在未來迎接我們的不是全球變暖,而是三百年一遇的小冰河期。
  • 明朝小冰河時期,間接導致中國人口銳減一半,專家:已經算少的了
    不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贏來了中國歷史上第4次小冰河期。大致在公元1420年到1900年期間,持續了近500年的寒冷氣候,不但深深地折磨著朱由檢,也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小冰河期會導致全球氣溫大幅度下降,糧食產量急劇減少,隨之而來的便是災民、災害的不斷增多,大量人口銳減。
  • 小冰河期的教訓:我們該如何撐過氣候危機?
    對於生活在此時期的人們而言,「小冰河期」的影響非同小可。長期以來,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認為,很多社會沒能為小冰河期的降溫做好準備,因此才遭受了嚴重損失。比如小冰河期首次襲擊格陵蘭島時,維京人從歐洲帶來的慣常的農耕方法便不再可行。但根據他們的猜想,維京人依然頑固地堅持沿用老方法,在文化設定的思維模式下認為自己不能拋棄過往。隨著溫度在14和15世紀持續下跌,維京人聚集區逐漸消失了。
  • 地球有可能已迎來小冰河期,天氣將慢慢變冷,或許不是壞事
    雖然小冰河期力度弱了很多,但還是會對地球帶來不小的影響,溫度的不斷下降讓糧食產量大降,不少人會因飢餓面死亡。其中17世紀中所發生的「小冰河期」最為強烈,在那個時期裡,北歐地區乃至全球大部分區域都成為饑荒重地,冰雪隨處可見,致使農作物欠收,全球糧食大量減少,餓死的人不斷增加。可能很多人要問了,地球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小冰河期出現了,會不會即將來臨呢?
  • 小冰河期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02氣候降到了極點在明朝的這段時期正處於小冰河期,氣候寒冷。尤其是在公元1453年的冬天可以說是冷到了極點,不僅是東北地區還是山東地區還是南方的江西,都在下雪。這場雪有多嚴重呢,根據相關的統計,僅僅是江蘇常熟這一地區被凍死的就有接近200人,本來就寒冷的北方更是不計其數。公元1454年的的五月份,馬上要進入夏天。揚州地區下來一場大雪,許多的樹木花草都被凍死。這還沒有結束,進入夏天的七月份,又下了一場大雪,這場大雪都多大呢,地上厚厚的雪都有三尺。
  • 為何有人稱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人類的種種行為,觸目驚心!
    為何有人稱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人類的種種行為,觸目驚心!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環境是最溫和的,一年四季分明。人類在此生存是一大幸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有了幾百萬年的歷史,成為地球上的主導者。每個人的習性特徵都各有特色,到累了的時候就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