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小冰河期,死傷過億,導致明朝滅亡?

2021-01-11 錦瑟華年

明朝滅亡距今已有近 400 年,然對其滅亡原因探究,各家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歷史學家多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科學的角度出發,將其滅的原因歸結於政治腐敗、吏治黑暗、農民起義、軍事失利等,很少或幾乎不考慮自然環境變遷對其造成的影響。事實上,認真研究中國古代王朝興替原因後就會發現,無論是夏、商、周的更替,還是漢唐的興盛,抑或明朝的滅亡,都與氣候變遷有著千絲萬縷聯繫。

明朝小冰河時期主要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後、在鴉片戰爭以前(一說康乾盛世以前),當時因為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得多,因此夏天大旱與大澇的時期也會相繼出現,所以冬天則會奇寒無比,因為不光是河北,就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也都是狂降暴雪。在明末清初的《閱世編》、《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的文獻當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的氣象。

這個小冰期有多冷呢?據記載太湖,鄱陽湖,洞庭湖,漢水,淮河都曾經結冰,我們知道這些地區屬於南方亞熱帶氣候,冬天不會結冰的,但是就是結冰了,可見確實出現了極寒天氣,《廣東通志》: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廣東瓊州府萬州雨雪。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冬,廣東潮州隕雪,厚尺許,瓊州就是今天的雷州半島,潮州在廣州的東南部,近海地區,這兩個地區都下雪了,說明當時的冰期是很嚴重的。

從竺可幀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未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蕩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

旱災、蝗災、瘟疫的流行,再加上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起義、明朝與後清(清)之間發生的戰爭,使得明末清初的人口銳減,明朝人口在萬曆年間達到了2億,萬曆以後,人口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到了清朝順治年間,中國的人口可能不到1億,損失了至少4000萬人口,有的學者甚至認為,明末清初,中國損失了約40%的人口,直到康熙年間,人口才突破1億,到了乾隆年間,人口增長到2億,乾隆、嘉慶年間,是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長期,至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4億了。

明朝滅亡以後,此時大順政權自己「作死」,吳三桂放清軍入關趕跑了大順政權,大清上臺,1650年後全球氣溫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康乾盛世」。

相關焦點

  • 小冰河期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01引言明朝在自朱元璋建國至崇禎皇帝沒滅亡,明朝一共歷經26個皇帝,一共200多年。但是到最後還是被異族統治者的鐵騎下滅亡了。都說要以史為鑑,不由得就讓人深思,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呢?02氣候降到了極點在明朝的這段時期正處於小冰河期,氣候寒冷。尤其是在公元1453年的冬天可以說是冷到了極點,不僅是東北地區還是山東地區還是南方的江西,都在下雪。
  •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小冰河期,既帶來了災難也間接摧毀了四個王朝
    眾所周知,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河期,冰河期的地球氣候極端寒冷,大部分地表被冰雪覆蓋,同時也造成了大量喜暖動植物的滅絕。小冰河期是相對冰河期而言,氣候沒有冰河期那樣寒冷,但是同樣也會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的下降,進而造成全球糧食產量的大幅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動蕩與人口數量減少。
  • 滅掉東漢、大唐、朱明的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厲害?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很多次小冰河期,每一次氣溫顯著的降低,旱災頻發,糧食大規模減產,因此往往導致社會動蕩不安,人口銳減,以此來適應糧食不足、災難不斷的客觀環境。全國大旱從氣象學家竺可楨寫的《物候學》可以推斷出,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小冰河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而不僅僅是統治階級的統治失敗導致的。
  • 小冰河期影響真這麼大嗎?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一些專家認為,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趕上了小冰河期。什麼是小冰河期?對明朝又有怎樣的影響?顧名思義,小冰河期是指比較冷的時期,歷史上的小冰河期,地球氣溫普遍下降……氣溫下降導致糧食減產,明朝作為農業為主的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還是農業稅。
  • 為什麼明末小冰河時期只有明朝滅亡了呢?
    我國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小冰河期」,每一次伴隨而來的都是大規模的起義暴動,最終導致舊王朝的覆滅 據史料記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小冰河期」是在殷末到周初這一段時間
  • 歷史上的四次小冰河時期, 直接導致四個王朝的滅亡
    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強大的明王朝開始由盛轉衰,雖然後面有個幾次中興,但是仍然無法徹底振興明朝昔日的強盛,特別到了萬曆十年後,萬曆皇帝竟30年不上朝,不理朝政,有人說,明之亡實亡於萬曆。  什麼叫小冰河時期?
  • 我國古代有次奇異天災,過億人員受其影響,否則人口數量可超如今
    在中國歷史上,有的天災和人禍曾一度讓人活不下去,但中國人也挺過來了,甚至將中國文明發揚光大。輝煌和低谷交替出現,也一步步將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但這也不是說中國就很順利地成為現在的樣子,這中間所經歷的一切在歷史典籍中都有詳細記載。
  • 明朝小冰河時期,間接導致中國人口銳減一半,專家:已經算少的了
    不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贏來了中國歷史上第4次小冰河期。大致在公元1420年到1900年期間,持續了近500年的寒冷氣候,不但深深地折磨著朱由檢,也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小冰河期會導致全球氣溫大幅度下降,糧食產量急劇減少,隨之而來的便是災民、災害的不斷增多,大量人口銳減。
  • 嚴寒襲卷,小冰河期來了嗎?
    「我們檢測到了330億瓦的紅外輻射功率,這比太陽活躍時期的功率要小上10倍。」NASA表示。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即小冰河時期。2020年,針對冷得發紫的天氣,科學家們表示:在觀測太陽的時候,發現太陽黑子的活動進入了「倦怠期」,致使抵達地球的熱量隨之減少,小冰河期已經在來的路上。何為小冰河期?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天災和人禍並至,小冰河鼠疫先後來襲
    縱觀歷史長河,每一個王朝的存在時間都是寥寥數百年,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組建的政權也是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都當屬繁華無比,現在很多人對明朝的關注點凸顯在他歷代所出的各類奇葩皇帝上,大明短短十幾代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比較靠譜之外其他多多少少都有著點奇怪的嗜好。但是一個王朝一個國家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龐然大物,他的滅亡必然是個各代積累才導致這可盤根聯結的大樹轟然倒塌。
  • 《哈佛中國史5:元與明》:小冰河期 「籠蓋」下的兩個朝代
    如果說另外五本哈佛史的著者謹小慎微、恭恭敬敬地陳述歷史的話,那麼,卜正民撰寫的「元明」卷的差異性,在於他找到了一個橫貫元與明時代的巨大的隱性的操控者,這個操控者不是中華帝國的體制傳承、不是元明帝國的改朝換代、也不是華夏土地上帝國的地理變遷,而是籠蓋了「元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這就是書中歸納為「小冰河期」的重大氣象特徵。
  • 明末進入小冰河期,人口銳減,古人如何度過寒冷期?
    在竺可楨曲線中,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明朝末年,整個中國進入文明時期以來最寒冷的階段。 中國多地狂降暴雪,河流冰凍,氣溫劇降,氣候嚴寒無比,這持續了500年左右的寒冷氣候,使中國人口銳減,也深深加重了明朝統治的危機。 明末進入小冰河期 依據竺可楨曲線可得,中國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社會動亂和改朝換代,的的確確和小冰河期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繫。
  • 下一次小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以現在的科技發展挺得過去嗎?
    說一下小冰河時期的含義,小冰河時期又稱之為小冰期,就是指地球在某一個時間段進入異常寒冷時期,這一時期氣溫下降,並且常伴有洪災和旱災,導致莊稼歉收,歷史上的小冰期全球人口銳減。
  • 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1000年最冷,1萬年第二冷,100萬年僅4次
    寒冷的天氣,讓小編腦洞大開,想起一個問題,歷史上,最冷的天氣是什麼時候?據查閱,歷史上,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後、清代康熙年間以前,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 下一次小冰河時期是啥時候?憑現在的科技發展挺得過去嗎?
    人類在有記載的歷史中,小冰期是有過幾次的,每一次都讓世界人口減少了很多。在歐洲,十三世紀末迎來了天寒地凍的時期,在那段時間內,夏季天天都是大暴雨,而冬季又是嚴寒。這樣的天氣,導致農作物無法生長,農民們本來就沒有收成,而統治者因為糧食匱乏只能不斷壓榨人民,因此社會上的各種衝突和矛盾非常多。在這個難熬的冬天,許多農民都被餓死了。
  •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科學家預測,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地球現在正處於持續升溫的狀態,有不少的科學家卻有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地球有可能會迎來小冰河時期。這一話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畢竟它關於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我國歷史上也曾經歷過4次的小冰河時期,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就是清末明初時期。當時的氣候異變,使得糧食出現大量減產的情況。
  • 太陽黑子恐將致地球再次小冰河,上一次小冰河導致清軍入關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太陽將會在2020年迎來一次休眠期,此次休眠期可能會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有可能使地球進入一次迷你冰川期。而導致太陽進入休眠期的,正是太陽黑子。那麼問題來了,太陽黑子,太陽耀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目前來說,沒有必然的聯繫。
  •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我們都知道,崇禎帝是一位非常勤懇的皇帝,那麼明朝在他手裡為何會滅亡?李自成的軍隊和努爾哈赤的後金軍果真戰無不勝?這其中到底又發生了哪些變故,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段歷史。 一、崇禎帝鐵腕回擊,重創魏忠賢閹黨勢力
  • 黑子活動明顯減少,或把地球帶入小冰河期
    按照科學家們的近期觀測,太陽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有出現過太陽黑子,這似乎預示著太陽活動正在進入極小期。這似乎預示著太陽正在陷入沉睡狀態,而地球溫度也將隨之下降。或許在未來迎接我們的不是全球變暖,而是三百年一遇的小冰河期。
  • 天氣變冷有多可怕:明朝亡於小冰河期?
    (天啟六年正月的明朝地圖,相比極盛時期的明朝已經縮減了許多)但和哥哥朱由校對權力幾無興趣不同,這位十六歲的少年天子對治國充滿著鬥志,像自己的先祖洪武帝和永樂帝一樣能有一番作為,在大臣們所給的「乾聖、興福、鹹嘉和崇禎」四個年號中,朱由檢毫不猶豫選擇了最後一個,它代表著對帝國幸福美滿的祈願,但災難,並未就此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