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下午,「溝通思想,創造未來——世博語境下的藝術與文化傳播」學術論壇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廳舉辦。此次學術論壇與當天開幕的「世說新藝——中外藝術設計新銳創意特展」均由上海美術學院與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聯合主辦,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繡華、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現場致辭,保科豐巳、黃克儉、黃聖智、何一贊、韓勇煒五位嘉賓先後發表了主題演講。文旅局領導、世博會博物館理事長洪浩、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貿促會代表、華文字庫創始人、上海市工業美術設計協會代表、文旅局兄弟單位代表、藝術家與上海美術學院師生等出席了此次學術論壇,並參觀了展覽。
「溝通思想,創造未來——世博語境下的藝術與文化傳播」學術論壇圍繞2020年杜拜世博會主題「溝通思想,創造未來」開展,從「機遇」與「可持續性」角度,解讀世博會與當代藝術設計的關係及未來發展趨勢。自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到2020年杜拜世博會「未來暢想,溝通橋梁」,十年間世博會與藝術設計始終是一個帶有溫度的話題,感動著你我每一個人。在世博會「機遇與可持續性」的背景下,當代設計應勇於嘗試跨界合作與跨平臺發展,遵循「和而不同,兼收並蓄,崇尚自然,綠色發展,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設計方法,這是世博會始終保有生命力的能量之源。
在論壇的開始,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繡華首先代表館方歡迎出席的嘉賓們。她表示杜拜世博會將於2020年舉辦,作為由國際展覽局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全球唯一世博專題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承載著參與世博,傳播世博理念的責任和使命。此次「世說新藝——中外藝術設計新銳創意特展」將給中外新銳藝術家提供思考和發生的平臺。世博會博物館與上海美院戰略合作籤約一周年之際,集結美院與中外藝術領域的新鮮力量,對2020年杜拜世博會的主題做了藝術的演繹與嘗試。展覽旨在用「世博」的主題詮釋藝術,在「世界」的舞臺傳承文化,令「出世」的新人展現自己。
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教授接著進行了開場致辭。他表示世博會承擔了讓人類共享創造成果,洞悉未來前景,交流互動的責任。2010年的世博會便為上海的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建設帶來了新興動力,而世博會和藝術院校的合作勢必能培養出當下社會實際需要的藝術人才。他期待文教結合能更進一步,在學術層面、展覽展示層面為城市文化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並向世博會博物館以及所有為此次展覽付出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東京藝術大學副校長、日本當代藝術家保科豐巳教授介紹了日本對於藝術之道的理解。「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特點,日本在19世紀創造了「藝道」一一詞。保科教授認為藝術是日常生活的升級,在日本,藝術的「藝」字主要體現為精神性、思想性,這也是日本藝術家研究探索的方向。日本當代藝術起源於14世紀的日本造型,如今已經成為融合視覺、聽覺、宗教思想等美的意識的綜合體。除了現代技術之外,茶道、花道、書道等傳統技藝仍然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保科教授總結道,對於我們東方文明來說,我們需要將現代與傳統結合起來,既尊重傳統而又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現代。
北京奧申委陳述報告多媒體總策劃、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黃克儉向在場嘉賓展示了文字的魅力。漢字與語言之間的關係一直在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實現了書同文,但是語卻是不同音的,直到普通話的推廣才讓中文的文字和語言趨向統一,因此也保留了八大方言等珍貴的文化遺產。目前我們的常用字大約只有一千餘個,但是漢字的實際數量卻數以萬計。字體設計如今已經成為了一項文化遺產,在2012年成立的「漢字字形專業委員會」上,學界開始正式地討論漢字字型的設計和美學基礎。黃教授便用數年時間打造了智雲黑體,並通過字體工作營、字體工作室等方式,來和上海美院一道,在漢字的繼承與傳授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黃聖智先生現任上海K11美術館館長。他介紹道,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的一體化是發展趨勢所向,在文化圈實現一體化則是每一位藝術人需要思考的問題。西安的燈光節、杭州的淘寶造物節等活動都成為了城市的新名片。K11也希望能將藝術與商業進行結合,在藝術產品、文化產業方面進行探索,並試圖將景區旅遊資源與文化結合,再加以國際論壇輔助,總結其成功經驗。黃館長認為項目前期需要企業與政府共同進行規劃,後期則透過商業運行的模式來進行推廣與運作,打造品牌價值與精準的社區服務。文化藝術項目的品牌價值不容忽視,一旦打造成功,便能極大地助力城市文化的騰飛,同時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V&A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有超過400萬件藏品,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藝術設計博物館。品源文化作為V&A博物館在中國的獨家運營商,目前致力於將文化藝術帶入尋常生活。品源文化創始人兼董事長何一贊先生介紹道,他們致力於通過IP資產開發運作將博物文化打造成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並在這個過程中營造獨特的購物體驗。品源文化的商業模式可以用幾個權力來概括,一是獲取獨家授權,二是開發主題二次授權的權力,三是線上零售的權力,四是打造線下體驗館的權力。近年來,品源文化已經打造了大英博物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聯名款等多個成功產品,還通過表演、餐飲等沉浸式的線下零售方式讓藝術完全進入生活。
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主創設計師韓勇煒介紹道,中國在2000年之後在世博會場館的設計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建築的設計高度被完全展示了出來,這也是中國館最成功、最亮眼的一次;之後米蘭世博會的「風吹麥浪」造型也足夠亮眼,但卻少了一絲中國傳統元素。2020年杜拜世博會的主題是「溝通思想、創造未來」,此外還有「機遇」、「流動」和「可持續性」三個副主題區,中國館便在「機遇」展區中。中國館的造型取自中國傳統燈籠,代表光明、團圓、吉祥和幸福,並取名為「華夏之光」,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精神的融合。中國館的主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屆時在館內將展出「天眼」FAST、北鬥衛星、5G技術、高鐵模擬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等展品,集中展示中國在科技和信息通訊領域的創新成果,將中國館打造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增進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2010年的世博會為上海留下了無數寶貴的財富,上海的城市建設藉此機會有了長足的發展,其成長路徑也成為了許多城市的未來藍本。此次論壇便是受「永不落幕的世博會」的感召,一代又一代的設計者們將不斷嘗試突破與跨界,以奇思妙想和詩意棲居進行城市空間與城市建築的規劃和設計,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口號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