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上海貝嶺(17.4 -4.5%%,諮詢)公告稱,控股股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子」)將其持有的26.45%%公司股權無償劃轉予中國電子全資子公司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半導體」),華大半導體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公告還顯示,中國電子已經確定華大半導體為集團集成電路產業整合平臺。成為華大半導體旗下上市平臺後,上海貝嶺後續發展的想像空間被打開。
華大半導體入主
中國電子和華大半導體於5月5日籤署國有股權無償劃轉協議。根據協議,中國電子將其持有的上海貝嶺26.45%%的股權無償劃轉予華大半導體,上海貝嶺控股股東變更為華大半導體,中國電子仍為上海貝嶺實際控制人。
華大半導體原名上海中電華大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下稱「中電華大」),成立於2014年5月,註冊資本21515萬元,經營範圍包括集成電路產品的研究、開發和銷售,電子元器件、微電子器件及其電子產品的開發、銷售等。
華大半導體業務整合平臺的地位確立。根據公司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國電子已經明確華大半導體為集團集成電路業務的統一運營平臺,「將加快推進產業整合,實現資源的集中和業務的協同發展」。
去年6月,市場曾傳聞中國電子擬將全資子公司中電華大打造成中國電子的集成電路設計業務整合平臺。中國電子當時回應稱,正在研究以中電華大來管理和整合集成電路業務的方案。但當時的方案和上海貝嶺無關。時隔近一年,上海貝嶺通過股權劃轉成為中國電子集成電路產業整合平臺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平臺,上海貝嶺之後發展的想像空間被打開。
後期整合可期
業內人士認為,華大半導體將整合中國電子集成電路的相關資產,上海貝嶺將承接整合平臺的資產整合、注入等動作。
查閱華大半導體的資料可發現,該公司目前的公開動作不多。知情人士稱,華大半導體在設立之初就是為整合做準備的,未來在華大半導體層面的業務整合和資本運作值得期待。
根據此前消息,中國電子總經理劉烈宏曾表示,中國電子的整合遵循「一個板塊一個上市公司」的思路,調整上市公司業務。集成電路業務明確華大半導體和上海貝嶺這一「組合」後,後續將是加快推進集成電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劉烈宏稱,力爭在未來三年,在整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既做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本身,也做好產融結合,壯大發展能力,使集成電路資產證券化率大幅增加。
中國電子旗下上市公司還有滬市的中電廣通(22.71 -5.34%%,諮詢),深市的振華科技(22.39 -6.32%%,諮詢)、深桑達A(19.48 +3.34%%,諮詢),港交所上市的中國電子和晶門科技。這些資產未來如何整合,大有看頭。
其中,深桑達A去年11月公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本次重組完成以後,深桑達A將成為中國電子旗下整合電子信息板塊和電子物流板塊的平臺。中電廣通此前曾籌劃由北京華大智寶電子系統有限公司借殼上市,但鑑於當時推進該重大資產重組條件尚不成熟,在去年10月17日宣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並承諾6個月內不再商議、討論前述重大資產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