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深半導體設計專家來嵐創業 「牽手」集成電路產業鏈

2020-12-22 中國平潭
↑楊家奇(右)和同事討論工作

說起平潭臺灣創業園,不得不提起在這裡日益壯大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不僅有落地創業的成功樣板宗仁科技,還有兩岸集成電路測試服務中心來推動產業鏈上下遊配套形成。在臺創園集成電路辦公大樓裡,已經吸引了多家電子產業企業入駐,同為臺資企業的鰭軟科技(平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鰭軟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日前,當記者走進鰭軟科技辦公區時,公司創始人楊家奇正在給團隊技術人員開會,目前公司已經順利復工並進入了運營常態。作為資深半導體行業設計專家,楊家奇團隊的加入,為平潭臺創園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行業大拿 來嵐創業

現年56歲的楊家奇發間有些許銀絲,舉手投足溫潤儒雅、文質彬彬。他出生在臺灣,1987年畢業於臺灣成功大學,在1992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獲得碩士學位,因表現優異,成為美國工程榮譽協會會員。這是美國歷史悠久的工程榮譽協會,許多工程界與科技界的傑出人物都是美國工程榮譽協會的成員,其中包括19名諾貝爾獎得主。

楊家奇在半導體行業已經超過25年,在來平潭之前,他曾在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之一——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公司工作了12年,擔任設計服務中心、通用IP平臺開發部門資深總監,帶領超百人的研發設計團隊。他本人目前已發表超過60項中國專利、超8項美國專利及國際論文8篇。

這樣的資深人士,為什麼會選擇來到平潭創業?

楊家奇說,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兩點。其一是平潭與臺灣的先天地域優勢,臺灣擁有大量的集成電路行業設計師,方便引進高級人才來嵐就業;其二,則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對臺資企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能夠幫助企業快速落地,吸引更多高級技術型人才留在平潭就業,為企業發展添磚加瓦。

↑楊家奇講解工作重點內容

同窗情深 攜手發展

談及和平潭的緣分,楊家奇不免要提起他大學時的同班同學、宗仁科技創始人陳孟邦。2018年3月,楊家奇打算從上海中芯國際辭職,去加拿大與家人團聚。離開前,他和在大陸生活的一些老同學道別。陳孟邦在得知此消息後,多次聯繫楊家奇,希望他能夠考慮來平潭發展,做宗仁科技的服務商,共同推動平潭集成電路產業鏈形成。2018年7月,楊家奇第一次來到平潭考察;2018年11月,楊家奇在平潭臺灣創業園成立鰭軟科技。從考察到公司成立,前後僅4個月時間。

目前,鰭軟科技經營範圍涵蓋基礎軟體開發、集成電路設計、網絡與信息安全軟體開發、支撐軟體開發、應用軟體開發、軟體運行維護服務等。公司成立以來,不僅服務平潭在地集成電路企業,還承接了國內電子設計自動化(簡稱「EDA」)領軍企業北京華大九天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九天」)相關服務。許多一線城市集成電路行業的相關業務都是楊家奇親自對接,他用自身多年的從業經驗讓眾多知名企業願意信任這個新成立的小公司。

鰭軟科技的加入填補了平潭集成電路產業鏈EDA服務端的空缺。「比如宗仁科技原先是用國外的EDA平臺設計版圖,現在想要轉移到華大九天的EDA平臺來,那麼在轉移的過程就可能會遇到一些素材丟失等問題,那我們的技術人員就可以幫忙解決。同時,如果各個平臺實時更新的一些元器件如何在繪圖中使用,我們就會先試用摸透,然後去服務協助企業操作,傳授經驗。」楊家奇的解釋通俗易懂。

政策加持 留住人才

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層次技術人員,而對於如何吸引人才來滿足日益壯大的企業需求,楊家奇沒有表現出絲毫擔心。對於鰭軟科技而言,企業不僅需要高新技術人才,更重要的是人才流動穩定,而這正是平潭的優勢。楊家奇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的員工目前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一部分是平潭本地的,另一部分則來自臺灣。對於臺灣過來就業的青年而言,平潭離家近又有政策補貼,競爭也沒有大城市那麼激烈,何樂不為呢?」

楊家奇還表示,鰭軟科技目前合作平臺大多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集成電路企業,公司所提供的平臺經驗是眾多初入社會的高材生夢寐以求的業內先進技術。「我們和國內EDA龍頭企業華大九天、國際上少數擁有良率仿真EDA技術的德國公司MunEDA等合作,平時所接觸的都是引進國內市場的先進技術,這點對年輕人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未來他們不管是從事上下遊就業還是創業,都是寶貴的經驗。」他說,「平潭的優惠政策為我們降低成本、擴大市場、研發新產品帶來了新機遇。」

臺胞張唯揚將於今年畢業,目前正在鰭軟科技實習並進行碩士課題研究。張唯揚坦言,來鰭軟科技實習主要是因為楊家奇的資歷和公司所提供的鍛鍊平臺。他說:「楊老師本身有很高的專業水準,會帶著我們一步步前進,這是在大公司感受不到的,同時,我們在這裡還能享受到平潭對臺人才政策補貼。」畢業後,他仍會選擇留下工作,在北京生活過的臺胞陳聖文也作出了同樣的決定。他表示,相比大城市的激烈競爭,他更想留在平潭,在這樣相對慢節奏的城市裡逐漸充實自己,讓自己得到更多成長,去挖掘這座新興城市更多的可能性。

來源:平潭時報 孫夢玲/文 江信恆/攝

責編:馬孔多

相關焦點

  • 臺灣《中國時報》:長沙打造半導體集成電路研發基地 將實現年產值...
    中新社長沙7月20日電 (向一鵬 何清隆)三安光電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研發及產業化基地20日在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開工,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人民幣,下同)。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已成為當前全球半導體材料產業的前沿和制高點之一,並引發了新一代科技變革。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眾所周知,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非常發達的,也擁有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晶片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業。全產業鏈。代工實力名列前茅,並不意味著其他產業板塊寂寂無名,實際上,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從上遊的 IC 設計、中遊的晶圓生產、下遊的封裝和測試以及設備、材料全領域都有布局,聯發科、臺積電、聯電、日月光、聯詠、瑞昱等企業迅速發展,也帶動了整個電子工業的興盛,成為臺灣地區的「稻米產業」。        3. 政企協作。
  • 泉州半導體高新區:超500名臺灣人才入駐發展 打造泉臺交流新高地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訊 近年來,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高度重視引才聚才工作,發揮園區對臺地域、血緣及產業優勢,不斷加強泉臺合作交流,充分對接臺灣集成電路產業轉移的現實需要,優化臺灣人才就業創業環境,引進了大批臺灣創新創業團隊和產業高層次人才入駐發展
  • ICCAD 2020:從設計到流片封測,半導體服務趨向專業細分化
    半導體產業鏈的供應商,不管是晶圓代工,封裝測試還是EDA/IP廠商,營收體量普遍在10億人民幣以上,比90%的晶片公司都大1-2個數量級,供應商高度集中而客戶高度分散;而中國前13%的晶片公司就覆蓋了80%的銷售額,供應商理性的選擇就是按照「二八定律」,把資源專注在這前13%的公司身上,所以有很多中小公司得不到合理的價格、及時的技術支持和公平競爭的機會,創業團隊沒有能夠發揮出來自己的優勢
  • 晶片行業投資邏輯梳理|晶片|集成電路|半導體|臺積電|華為
    半導體是把集成電路落實為晶片的基本而關鍵材料;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鍺、砷化鎵等,而矽更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最後我再概括一下:集成電路是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晶片屬於集成電路的一種,一般個頭較小;半導體是用於集成電路裡的核心材料,也會被用於其他科技領域。
  • 如何建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鏈?
    如何建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鏈? 從價格考量到供應鏈保障 長期以來,歐美、日韓、臺灣等地的供應商伴隨著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通過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實現了對上遊材料、設備市場的壟斷,國內半導體供應商普遍只能依靠成本優勢以及更好的配合度參與市場競爭。 同時,下遊製造廠商也更多是出於價格考量採購國產產品,但半導體和顯示面板行業投資額巨大,試錯成本很高,在驗證過程中和產能也有衝突。
  •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專題報告:產業鏈概覽及投資方向
    一、 第三代半導體是「十四五」重要發展方向 據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介紹,國家2030計劃和「十四五」國家研發計劃已明確第三代半導體是重要發展方向。
  • 清華校友三創大賽集成電路總決賽9日佛山舉行
    專家把脈行業發展,搭建交流對接平臺以科技創新和創業來帶動集成電路產業鏈發展,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讓科技基礎研究成果和創新創業的優質項目應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來,以此加快培育和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推動技術創新,引領集成電路產業升級換代,已經成為解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化痛點的重要舉措之一。
  • 蘇州:讓創新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硬內核」
    精準發力產業鏈 細分領域全國領先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一個全球性產業,涉及研發、設計、製造、測試、封裝、分銷等眾多環節,僅憑單一的國家或者地區很難面面俱到,這意味著地方不能一味貪求「大而全」,必須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發力點。
  • 半導體、晶片、集成電路、無塵車間具體釋義及區別
    電子元器件在質量方面國際上有歐盟的CE認證,美國的UL認證,德國的VDE和TUV以及中國的CQC認證等國內外認證,來保證元器件的合格。一、半導體半導體具體是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半導體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都有應用,如二極體就是採用半導體製作的器件。
  • 臺灣堅決不向大陸開放半導體:你奈我何
    陸資赴臺的根源在全球分工中,美國不僅擁有IBM、Intel、AMD、英偉達、高通、鎂光、閃迪等科技公司,還擁有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 Tencor等半導體設備大廠,處於半導體產業鏈上遊。西歐擁有ARM、Inmagination、ASML等公司,處於產業鏈中上遊。
  • 半導體利好來了 中國IDM模式迎機遇?|科技心語
    國務院日前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文件,提出聚焦高端晶片、集成電路裝備和工藝技術、集成電路關鍵材料、集成電路設計工具、基礎軟體、工業軟體、應用軟體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毫無疑問,中國是半導體的最大消費國,佔全球晶片總需求量的一半左右。然而,中國90%的晶片需求仰賴進口。
  • 對半導體產業鏈影響有多大?
    而作為全球半導體封測的重要基地之一,馬來西亞計劃實施的長達14天的「封國」策略,或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造成不利影響。同樣,菲律賓呂宋島上也有不少被動元器件工廠和封測工廠,而且其長度一個月時間的「封島」,也將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造成負面影響。
  • 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提高了嗎?
    1947年,電晶體在美國貝爾實驗室誕生,標誌著半導體時代的開啟。1958年集成電路的出現 加速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經過半個世紀,半導體行業已經非常成熟,形成了從半導體材料、設備到半導體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完整的產業鏈。如今半導體行業垂直分工模式的出現促進了產業鏈分工的全球化。美國作為半導體領域無可爭議領先者,依然需要依賴全球各地的資源與技術。
  • 28nm晶片國內產業鏈2年內有望成熟 2020國產晶片市場發展前景趨勢...
    28nm晶片國內產業鏈2年內有望成熟,在巨大外部壓力下,自力更生、構建國產化的半導體產業鏈成為必然。近來有消息稱上海微電子即將於2021年交付首臺國產的28nm光刻機。
  • 臺灣半導體之路,AITA能否重現工研院輝煌,AI晶片和類腦計算是兩張...
    這個聯盟是由56家信息技術和半導體製造公司、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公司組成,目的在於共同構建AI生態,發展關鍵技術、加速產品研發和快速搶佔AI晶片戰略布局。說起AI晶片產業,目前整個產業布局尚未成形,雖然已經有眾多新老玩家進入,但是囿於技術本身的限制與應用市場的局限性,整個產業尚未真正發展起來。從整體發展走勢上來看,對於臺灣而言,AITA的成立不失為當下明智的選擇。
  • 半導體行業有幾種運作模式?投資為什麼這麼高?
    本文首先詳解半導體晶片行業的三種運作模式,分別有IDM、Fabless和Foundry模式。其次介紹了半導體晶片及半導體晶片產業鏈重要環節,具體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清華校友三創大賽集成電路全球總決賽在佛山舉行
    9月8日、9日,第五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集成電路全球總決賽在南海舉行,清華大學專家教授、優秀項目代表、投融資機構代表和佛山企業代表相聚佛山,聚焦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這是清華校友三創大賽決賽首次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大賽通過座談會、項目決賽、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對接交流等多種形式促進參賽項目成果轉化落地,助推佛山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助力佛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2020年全球半導體材料行業市場現狀 臺灣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臺灣地區連續十年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消費市場 半導體材料是製作電晶體、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的重要材料。半導體材料市場可以分為前端晶圓製造材料和後端封裝材料市場。
  • 2020廣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峰會成功舉辦
    業內專家學者、技術行家和企業領袖匯聚一堂,來自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中下遊的近200位專業觀眾到場參與了本次盛會。邀請行業資深專家、高校教授、著名企業家圍繞集成電路產業創新與應用熱點進行深度討論,探索當前形勢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齊心協力,共創未來。論壇開幕環節,荔灣區區長畢銳明、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陳衛、芯聚能半導體總經理周曉陽做開幕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