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劇中,經常聽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十八般武藝到底都有什麼呢?古代將軍打仗,最常用的兵器又是什麼呢?
十八般武藝
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嶽撰《翠微北徵錄》。該書卷七記 「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但沒有給出「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
元末明初,明代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中:「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明代後期萬曆年間,「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又有了新的表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白打」即徒手搏擊,拳術。
由於說法眾多,就說說當前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錘等18種兵器。
刀
種類:撥風刀、大斫刀、九環刀、兩刃刀等,皆大刀、關王大刀等
用法:劈、抹、撩、斬、刺、壓、掛、格等
劍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鹹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
名劍:幹將、莫邪、龍泉、太阿、純鈞、湛盧、魚腸、巨闕等。
槍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
種類:大槍、花槍、雙頭槍、短槍、雙槍、鉤、槍等。
用法: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
鐧
鐧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稜,連把約長四尺,因形似簡故名。鐧無刃,每距六七寸有節者,名竹節鐧;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稜鐧。
使用者:秦瓊
戟
戟為古兵器之一,創於弓箭之後,形與戈略同。
使用者:呂布、薛仁貴
弓和弩
弩亦弓屬,相傳為黃帝所造,亦名窩弓、其發矢不仗人力,而用機括,強而及遠,較弓為烈,獵人恆設置叢莽閶,使虎豹等誤踐其機而中矢,於此可見其力之強也。
所謂「十八般」,並非僅僅局限於十八種兵器,而是古代多種武藝的概說。實際上,冷兵器時代產生了許多武器,其數目遠遠超過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國時期,「十八般兵器」成為各個武館的必須陳設,而成為中國武術和武館的象徵之一。
喜歡的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