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2020-12-22 聞是藝術

趙無極作品

淺論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作者:楊晨光

在具象的事物中本來就存在很多抽象的因素,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探討有助於加深對具象和抽象藝術的理解,對於我們如何把握自己的創作語言和學術的高度,反映時代的變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抽象 具象 繪畫

康定斯基作品

步入21世紀的中國美術,已經進入了多元化的新時代。西方的藝術樣式應有盡有,古典主義、表現主義、各種抽象繪畫等各種藝術表現手法、風格幾乎都已經出現過,再加上中國的傳統繪畫,更使得今天的中國藝術流派五彩繽紛。西方的抽象繪畫在中國經過百年的碰撞、磨合,已經為中國人所接受,它與具象繪畫成為當今並存和常見的風格樣式,這反映了社會審美需要的變化。人們總是喜歡將具象和抽象對立起來,很少考慮它們之間的聯繫,其實在具象的事物中本來就存在很多抽象的因素,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探討有助於加深對具象和抽象藝術的理解,對於我們如何把握自己的創作語言和學術的高度,反映時代的變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顧愷之作品

一、抽象、具象與時代的發展      何謂抽象?辭海上的解釋是指從具體事物中被抽取出來的相對獨立的各個方面、屬性、關係等。在20世紀的藝術用語中,人們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抽象」一詞,其一是指再現性藝術作品所傳達的外在世界的信息不完整,消除了某些細節或誇大了某些特徵,在這種意義上,「抽象」相當於不完整的說明;另一種意義上的「抽象」通常被當作一種總結性的描述術語,用來指那些不傳達,或意在不傳達外在世界信息的藝術作品。

在人類早期的藝術史中,人們很少考慮抽象這一概念。中國在六朝時,畫家們崇尚寫實,認為藝術應該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如顧愷之主張畫人要「實對」「覽之若面」和「以形寫神」,宗炳提出畫山水要「以形寫形」「以色貌色」,謝赫要求畫家對客體對象「觀察詳審」要「應物象形」「隨類賦彩」,不「失真」,等等都是強調畫家要真實地再現客觀現實世界。但到後來中國繪畫並沒有沿著這條寫實之路走下去,而是逐漸轉向了繪畫表現主觀精神的方向。如宋代蘇軾提出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觀點,元代畫家倪瓚認為繪畫要「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近代齊白石有「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名言,到了現代,由於受西方的影響,則出現了完全抽象的「實驗水墨」。   在歐洲,藝術的軌跡反映了技術的漸漸完善和寫實能力的逐步提高。為了達到客觀而真實地再現世界的目的,人們很好地研究了透視、解剖、光影等科學規律,將它們與藝術結合起來,達到了很高的寫實成就。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藝術才從具象向抽象轉變,後來形成了五花八門的藝術流派。   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的藝術,總的趨勢是從寫實到抽象和多元化,也是從對抽象的無意識走向對抽象的認知和運用的過程。這是隨著對社會和藝術的認知而必然產生的變化。

元 倪瓚 《水竹居》

二、抽象、具象的轉換與空間      人們居住的樓房和其他建築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有著鮮明的人工痕跡,我們很難想到它們的抽象性。但我們在高山上或看到高空中拍攝的照片時,就很容易發現它們已經脫離了我們習慣的現實世界,它們在極遠處會有一種形象的不確定性、模糊性、不易辨認性,使這一常見的形象陌生化了。它們在有些地方連成一片,有些地方稀稀落落、錯落有致,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再如:在地球上的山脈縱橫交錯、深溝大河,使得高低反差十分懸殊,這是我們熟悉的自然界景象。然而從太空上看,地球表面其實是比較平坦的,山脈彎彎曲曲,形成複雜多變的、不規則的抽象形態。如果距離太近也會失去具象而進入到抽象狀態,我們在大山中,大山的雄偉壯觀就不會感受到,此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在欣賞一幅中國畫大寫意作品時,近觀就會看到粗狂的用筆使得形象缺乏完整性,這種不完整性即抽象的意味,遠觀就會具象一些。一幅表現性的寫實油畫作品,我們過近地欣賞就會看到完整的具象形象消失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些筆觸,它們的形狀,有各種各樣的變化,這本身就是一些抽象的形,它們是按照美學的法則去組織並和客觀進行參照相結合的產物。由於筆觸的作用,看上去不那麼細膩,這與實際情況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越大距離具象就越遠。作者選取這樣的藝術語言正是要獲得一定的抽象美,在一定的距離中這種筆觸減弱了,抽象還原為具象。由此可見,不管是在自然界還是在藝術作品中,抽象和具象會隨著距離的遠近產生互相的轉變。   

梁楷《潑墨仙人》

三、抽象與具象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具象的形中隱藏著抽象的因素,抽象的形中也有與具象形的巧合。我們常常在生活中發現一些抽象形酷似現實世界的具象形,使我們常加以想像而把它們看作是現實的具象形,如菊花石就是因為花紋特別像菊花而得名,又如某些鐵鏽跡像人或山等,飄動的雲像某些動物,等等。這類的巧合的形似充斥這世界的方方面面的事物中。   樹根的形本來是自然界中的抽象狀態,但人們根據它的形狀加以想像,然後加工成自然界的具象形或半具象的形。這也說明樹根在加工前就已經具備了某些具象的形的特徵。   抽象和具象的事物是不可分的,是有機結合的,有時它們是可以轉化的。在人類的早期,人們首先發現和注意的就是具象的事物,就是現在不是從事美術專業的人士,對抽象的事物還是不太在意。其實抽象和具象一樣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有的一種常見的形態。如果將大片的草地連起來看,就會發現它們的形是不規則的、抽象的。再如樹皮、沙地、水的漩渦、枯葉上的斑紋、石上的紋理等等。如果我們觀察一下集市上的人群,我們就會發現人們時聚時散、川流不息,總是符合多少、聚散、深淺等自然變化規律,並總是保持著這種不規則的抽象形態。

大到山巒的起伏,小到顯微鏡下的物體,無不充滿了抽象的形態。甚至可以說抽象無處不在,它和具象一樣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抽象和具象具有高度和諧的統一性。   抽象狀態是世界的常態,20世紀抽象藝術的空前發展,是隨著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的加深而產生的必然結果。在以後的藝術發展中,包括抽象藝術、具象藝術在內的多元化格局將長期存在,它們反映了時代的需求和不同人的不同的審美需要。      參考文獻:   [1]哈德羅·奧斯本著閻嘉、黃歡譯 《20世紀藝術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術出版社1987   [2]《美術論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3]周積寅編著 《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 1985   [4]李浴編著《西方美術史綱》 遼寧美術出版社1980

相關焦點

  • 抽象是世界的是人類的,具象是民族的
    弗雷德裡克·萊頓《音樂課》1877年當你想表達一種民族情感時,抽象似乎是不能完成任務的。抽象說到底是人類邏輯情感的一種共同映射。當一幅抽象畫放在你眼前,那麼這幅抽象畫作者的國籍就變得不重要了,似乎那東西被抽象的構圖、線條與筆觸帶走了,消失得徹徹底底又真真切切。因而,一旦你想表達一種民族情緒,你還是得重拾具象,重拾具象的每一個可能的細節,因為正是那種具有民族氣質的具象及細節才能反映且表達出一個民族的影像。
  • 一切古典和巴洛克的、具象和抽象的,西方和東方的藝術一視同仁
    實際上他有些看法並不全面,可是他揭示的古典與巴洛克的對應演化規律卻使人們注意到藝術風格諸因素內在發展的對立統一與向對立面轉化的辯證關係。因此,從古典到巴洛克這種從靜到動,從典雅到激越,從清純到華麗的變化可以見之於古今中外,可以看作是世界藝術史發展中的普遍現象。
  • 汕頭二中「雲美術」課程——說說藝術的具象、抽象和意象
    如果說:具象是再現生活、寫生自然的話,抽象就是將人們看到的事物通過大腦進行高度概括,抽取其本質的過程。 那麼,意象呢?了解和區分具象、意象、抽象藝術; 2. 認識具象、意象、抽象藝術的經典代表作。 一、具象藝術 在古希臘時期,曾有兩個畫技高超的畫家,一位叫宙克斯,一位叫帕爾哈西奧斯,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畫比對方的好,互相看不起對方,於是就約定在希臘的廣場上比拼畫技。
  • 從抽象到具象—2020年前半年對談內容全回顧
    東京美術塾8月27日晚,本期我們圍繞本月主題——「從抽象到具象」,卓先生帶大家回顧了2020年前十四期對談內容。這裡為大家總結了一個小時的節目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對於藝術從業者的我們來說,尤其是在美術領域中,將各種各樣的抽象信息轉化為具象表達是最為核心的一項工作內容。設計亦或藝術,我們所做的工作實質就是將抽象的信息,以具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些抽象信息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帶有共識性的信息,另一種是個人的意象表達。前者是設計的主要目的,後者是藝術的主要功能,然而,不管是哪一個,都需要創作者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將腦海中非物質的信息轉化為具象的對象。
  • 對戲曲程式的「抽象」與「具象」辯證關係解析,一起來學習一下!
    ⑥這種「不同於廣義的藝術程式,而有其進一步的理論上的含義」,筆者認為這恰恰是對戲曲程式「抽象又具象」( 詳見標題二) 的概括和升華,是為戲曲程式向著廣義和狹義的進一步細化區分奠定理論根基。由程式體系構建意境,在意境中欣賞程式,雙向「互動」.當下,筆者認為戲曲程式的理論研究,應該突破狹義的、基礎的技法進入精神思維領域拓展廣義程式研究,構建東方「大寫意」語彙群落,打造「戲曲哲學」新成果。本文探討的程式即廣義程式。二、「原型升華後的真實」---程式與生活在「抽象與具象」的轉換中共同構建意境美的合題    所有的程式都具備規範化的涵義。
  • 兩代「敦煌守護使者」作品再重逢;具象、抽象繪畫迎來重新回望……
    兩代「敦煌守護使者」作品再重逢;具象、抽象繪畫迎來重新回望……7月15日,兩代「敦煌守護使者」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為我們帶來滿滿溫情與感動。展覽展出從未展示過的常書鴻、常沙娜臨摹敦煌壁畫的原作,尤其是常沙娜先生於十三、四歲時的臨摹作品,其用筆之流暢自然與畫面法度之嚴謹令人驚嘆;7月18日,紅磚美術館將以17位藝術家館藏作品組成五周年館藏特展,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此外,這個周末,你還可以選擇去松美術館和偏鋒新藝術空間,那裡將分別呈現抽象、具象繪畫領域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之作。
  • 產品三大法寶:分類、本質、抽象與具象
    這些年的產品工作,讓我習得產品人的三大法寶:分類、本質、抽象與具象。分類解構分類是要我們解構事物而不是混為一談,要求我們結構化和多視角的看等事物。常見的就是你的一些優秀同事,在描述一件事情時會從多個層面來闡述,一下就簡單化、清晰化。
  • 建哥指針數學如何將提分從「抽象」轉為「具象」
    高中數學知識中,有一種函數叫做抽象函數,是指沒有給出具體解析式,在考試中常利用其性質、概念進行考察的函數。看似沒有缺乏核心內容,但又將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圖象集於一身,所以既是高中的常考題型,又對很多同學造成了困擾,失分非常嚴重。
  • 具象、表現、抽象三展並置 呈現當代油畫「解域」力量
    上個月,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已赴德國肯普滕美術館展出,這次,又分別按照具象、表現、抽象的語言取向分布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的三層樓。本次展覽是如何建立內在邏輯的,他們的作品又體現了怎樣的突破?提名展又能為廣美帶來什麼?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展覽的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常務副館長胡斌。
  • 插畫的創作是具象還是抽象?看藝術家的繪畫理念
    場景插畫作品在動畫與動漫的作品中,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我們看許多動畫繪畫中不僅有角色,更有龐大的動畫場景在依託,這也是藝術形式上可以展現的一種重要模塊兒,可以使設計明細更加明了,人物角色也更加出彩。
  • 抽象藝術的世界實在是太過於神奇,有點讓人震撼
    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率先使用了這個詞語,他作於1910年的一張水彩畫被某些權威學者認定為第一件屬於完全意義上的抽象繪畫作品。從新石器時代迄今,顯現於藝術品或裝飾藝術中的抽象元素或抽象傾向,貫穿了整個藝術史。
  • 抽象主題雕塑,一起欣賞抽象藝術
    當然,除了抽象畫以外,抽象藝術還應該包括更多的藝術領域、抽象雕塑、抽象裝置、音樂、抽象詩歌、抽象攝影、建築、抽象舞蹈等。抽象是外來語,在藝術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對具象的概括和提煉,使得畫面消解了具體的輪廓和細節,變得高度象徵性。我們可以從畢卡索的《牛》和蒙德裡安的《樹》的演變來理解西方人的抽象概念最初的含義。
  • 中英思維繫列——名詞的抽象和具象表達
    我們首先從名詞開始,談一談名詞的抽象表達和具像表達。一、名詞的抽象表達抽象表達就是把較為具體的中文名詞,用抽象的英文名詞表達出來,使英語表達簡潔明了。中文中「黃連「和「蜂蜜」這兩個具體的形象,代表「苦」與「甜」,而在版本2中只是用了抽象的表達,表達為「bitterness」和「sweetness」。如果像版本1那樣把「黃連」和「蜂蜜」都照搬過來,不僅顯得冗長,而且外國讀者也很難理解句子的意思。下面還有一些例子供大家參考。
  • 3分鐘讀懂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大作:亂中取整的《構成第八號》
    瓦斯裡.康定斯基《構成第八號》很多人看到這張畫都驚呼:「這個?就是用圓規,三角板,直尺搞出來的嘛。我家小孩也能畫!」促使他畫抽象畫的重要因素,除了受印象派、野獸派與立體派的影響,還有他本人的一次奇妙的經歷。有一天傍晚,西斜的太陽染紅了天際。他回到家,在邁進家門的時候,突然發現房中放著一幅極美的油畫。這幅畫在殘陽的餘暉裡,調子,色塊,線條都深深的打動了他。驚訝之餘,看清楚是自己的一幅舊畫放倒了。
  • 抽象畫,不被人所理解的世界
    抽象一詞,本義是指人認知世界過程中,對事物表面因素的捨去,和對內在本質的抽取,應用到美術領域之時,也就誕生了抽象派藝術,抽象主義等多種變化。另一說法,抽象即是「具象」的相對概念,從多個事物種總結提取出相同之處,並加以糅合成一個新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就叫做抽象。
  • 化抽象為具象的硬體編程
    「根據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大部分的孩子都屬於感知類型,所謂感知類型,通俗來講就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後覺得太抽象(不接地氣,無法理解),需要自己動手實驗之後看到了與理論知識相對應的結果,才能真正去理解理論知識指的是孩子需要自己動手實驗之後,這種感知類型的學生的認識過程為:實踐->認識
  • 建構事物模型採取的方法:想像、具象、抽象、模型、表徵!
    談模型之時,當然要意識到模型背後的事物,今天要探討的是構建模型之時,所採取的一些認知,比如想像、抽象、表象、模型、表徵、符號、認知模擬、複雜、簡單!我們通過認知科學上的一個例子來講,孩子們要單獨完成一項實驗任務:看下圖孩子們觀察一個玩具模型屋(圖左),並看著研究人員把一個小狗玩偶藏在模型屋的一件小家具後面。
  • 姚呈遠——具象油畫作品欣賞
    對此,我認為:在大自然中寫生,一定要保持強烈的「自我」,掌控創作的「主動性」,在自然物象的直感衝動中始終保持一份清醒。從這個概念上說,我們不僅要有走進自然的精神和動力,也要有走出自然的魂魄和氣概,而決不被自然界的「真實」所束縛。油畫寫生不是拍照片、不是攝像,油畫寫生是一種情感的外化,是作者激情的再現。
  • 以抽象的方式|侯慶通山水畫
    以抽象的方式|侯慶通山水畫我最近把原來相對具象的東西再打破,再進行重新組合,以抽象的方式重新組合。這種組合方式是我從咱們傳統手卷中得到的啟發,我們手卷講究的是散點透視,它和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不同,比方說我們看一個房子,可以以散點的方式去看它,你在東牆看到一個點,然後你再跑到南牆再去看這個房子,這肯定是不同的兩個面。但是你把它組織到畫面中的時候,筆墨和空間分割它也可以同時存在,它可能還會給人一種很強烈趣味性。
  • 英語裡的那些非凡的抽象名詞
    在短語「go to bed」中,bed 是以抽象名詞的形式出現的,也就意味著它指的不是真正的床,而是去床上睡覺。而在短語「go to the bed」中,bed是以名詞詞組的形式出現的,指的是實際的物體床。所以它的意思是去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