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在疫情與全球化危機的雙重背景之下,二級市場行情究竟將去向何處?
近日,騰訊理財通聯合晨星等機構對來自56家公募機構、合計管理資金規模超過萬億元的108位基金經理髮起了年中調查發布了《2020走出迷霧:百位基金經理調研報告》。
具體來看,報告顯示,超九成基金經理認為下半年國內經濟將迎來復甦;超半數的基金經理認為全年GDP增速會落在1%-3%區間,另有25%的基金經理則認為能夠達到3%-4%。總體來看,絕大部分基金經理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形勢有望復甦,但經濟增速回落或將難以避免。
在資產配置方面,百位基金經理更看好黃金的表現;全球股市中,美股估值偏高,港股估值處於低位,A股目前整體估值適中。
展望下半年,儘管多數受訪者認為下半年市場操作難度會有所加大,但生物醫藥、新基建和電動汽車等三大板塊依然被廣泛看好。
鈦媒體總結了此份報告的核心內容:
受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基金經理對於下半年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保持謹慎,55.6%的受訪者認為全球經濟或能緩慢復甦,另有26.9%判斷可能進一步下滑。
對於投資者關注的大類資產的投資機會,由於政策基調短期不變,63.9%的基金經理對利率債走勢看法較為中性;上半年投資者避險情緒較強,黃金表現強勢,44.4%的基金經理繼續看多下半年的黃金走勢,也有 41.7%的基金經理表達了中性看法。
而在權益類資產的表現上,47%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A股當前整體估值正常,30%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偏低或嚴重偏低;51.9%的基金經理認為 2020年末上證指數會在 2500-3000點之間,而 47.2%的受訪者認為大盤有望突破 3000點。
在市場風格上,37%的基金經理認為下半年A股風格切換可能性不大,也有34.3%的基金經理認為A股未來市場風格將偏中小創。對於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有75%的基金經理認為,目前港股整體估值偏低或嚴重偏低,可上升的空間較大,投資者可逢低進行長線布局,關注A股、港股帶來的投資機會。
1、國內經濟形勢有望復甦
基金經理對國內經濟形勢更為看好,91%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國內經濟將會復甦。58.3%的基金經理認為全年 GDP 走勢會落在 1%-3%區間,另有 25%的基金經理則認為能夠達到 3%-4%。總體來看,絕大部分基金經理認為下半年國內經濟形式有望復甦,但經濟增速回落或將難以避免。
2、居民的資產配置心態更趨保守
41%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在疫情影響下,居民「攢錢心理」更強烈,更注重現金流,居民的資產配置心態更趨保守;在投資難度上,70%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下半年將更難賺取收益。
3、A股、港股長遠配置價值提升
75%的基金經理認為港股整體估值偏低或嚴重偏低,可上升的空間較大,適宜逢低布局。
47%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A股整體估值正常,30%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偏低或嚴重偏低,具有長遠的配置價值。
4、投資獲益難度升級
70%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更難賺取收益,18.5%的基金經理認為投資難度與2019年持平,僅11.1%認為投資難度下降。
展望下半年,機構投資者對 A 股市場整體走勢存在不同看法。51.9%的基金經理認為2020年末上證指數會在2500-3000點之間,而 47.2%的受訪者認為大盤有望突破3000點。
疫情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未來的投資方向如何把握?百位基金經理為廣大投資者甄選出2020年下半年最值得關注的三大熱門板塊。
超五成的基金經理看好生物醫藥主題的投資機會。
長期來看,此次疫情會促進政府加強醫療衛生投入,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平臺的建設。我國醫藥行業與發達國家差距不算大,而且在快速追趕。56.5%的基金經理表示,當前生物醫藥在政策、資金、市場需求和資本市場接軌等方面都有利好。
趙蓓工銀瑞信基金研究部副總監表示,「醫藥行業目前處於「me-too」紅利和工程師紅利拉動的快速創新升級的產業紅利中,疊加藥監系統和醫保系統對創新藥及器械的鼓勵政策,未來創新藥及器械會維持中長期快速增長。」
趙偉農銀匯理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認為,疫情下多數行業是弱復甦,而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確定性相對較強,建議保持樂觀。這是近階段業績穩定性和持續性相對確定的板塊,長期看好醫藥板塊中CDMO、醫療服務、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
另外,在國內經濟強調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新基建有望成為科技股中最強主線。
超五成的基金經理表示看好2020年下半年新基建板塊的相關投資機會。南方基金權益投資部董事蔣秋潔表示,新基建領域符合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方向,其中也有希望孕育出代表新時代的行業龍頭公司。
此外,超四成的基金經理在調研中表示看好電動汽車主題的發展紅利。
景順長城基金股票投資部副總監楊銳文認為,電動智能化是一場大浪潮,只有電動化才能實現電動車和汽車的高階智能化交融發展。前海開源基金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聯席投資總監邱傑也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逐步成熟並獲得市場認可,性價比逐漸提升,對補貼的依賴度降低。傳統車企巨頭也加速轉型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新能源汽車將實現快速發展,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