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創作:展現歷史 謳歌時代

2021-01-07 人民網

8月25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在青島啟動。新華社發

幾十年來,廣大電視劇工作者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文化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類型不斷豐富、品質持續提升,或書寫革命徵程、傳承紅色基因,或記錄時代發展、表現百姓生活,或表現歷史真實、弘揚傳統文化,總體上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局面。

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一批優秀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先後推出。這些作品以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為指導,旗幟鮮明、主題突出,展現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傳播效果不斷提升,有力地弘揚了愛黨愛國精神。如反映偉大長徵精神的《長徵》、反映紅軍壯烈事跡的《絕命後衛師》、反映抗日戰爭的《太行山上》、反映新中國成立的《解放》、反映新中國首次特赦國民黨高級戰犯故事的《特赦1959》、反映我國研製「兩彈一星」曲折歷程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等;也有表現偉大革命先輩的傳記類作品,如《恰同學少年》《海棠依舊》《彭德懷元帥》《共產黨人劉少奇》《可愛的中國》等。

這些佳作在忠於史實的基礎上,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理念,在藝術表達上追求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收視效果。有的以宏大的歷史視野、雄渾的史詩氣質,真實而生動地再現驚心動魄的重要歷史階段、重大革命事件,有的在歷史洪流中細膩描摹個體命運,在敘事中讓領袖人物貼近普通人,深入展現其豐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一個個有溫度、有誠意、有風採的人物形象。與此同時,不少作品春風化雨般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贏得勝利」,讓觀眾在看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意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及其在中國革命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現實題材一直是電視劇創作的主流。一系列優質劇作著力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曆程及其給普通人帶來的命運變遷。從《喬廠長上任記》《新星》,到《情滿珠江》《外來妹》,再到《北風那個吹》《溫州一家人》,均對改革開放中的時代弄潮兒做了生動立體的描摹。近年來,《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黃土高天》《雞毛飛上天》等,從植樹拓荒、艱難創業、青年奮鬥、農村改革等不同角度,對時代的巨大變遷和個體命運的轉變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映。

在回應時代話題、引導大眾輿論等方面,現實題材電視劇也發揮了獨特且積極的作用。《北京人在紐約》對於當時的「出國熱」進行了社會與文化層面的雙重剖解;《蒼天在上》帶有批判反思意味地揭露出官場的貪腐問題;《歡樂頌》表現出現代都市女性的焦慮與成長;《都挺好》折射出「贍養老人」「代際溝通」等熱門話題;《小別離》《小歡喜》從不同家庭的角度反思子女教育問題;《破冰行動》通過觸目驚心的製毒販毒現象昭示緝毒警察的奉獻和擔當。這些作品不但精準找到了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而且通過故事情節的編織、人物命運的設定來表達創作者的鮮明立場和態度,實現了藝術追求與人民要求的統一,正面引導了這些問題的社會輿論。

觀察中國電視劇史上那些優秀的現實題材劇作不難發現,百姓真心歡迎的作品,相當一部分是以小人物作為主人公,這些角色顯示的現實溫度與生活質感,讓觀眾產生親近感和代入感。充溢著煙火氣的《渴望》《編輯部的故事》《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金婚》《平凡的世界》《情滿四合院》等已成為大眾心目中的經典之作。凡此種種,均從不同側面表現出創作者的民生情懷,彰顯出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的美好願景,激發起觀眾為夢想而奮鬥的精神和勇氣,給人以溫暖與前進的動力。

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也是經歷了蛻變與成長,逐漸遠離歷史虛無主義、隨意戲說曲解歷史、貶損褻瀆經典傳統、篡改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不良傾向,強調此類題材的正劇屬性,堅持正確的唯物史觀,創新藝術表達方式。《雍正王朝》展現歷史縱深處的矛盾漩渦與人性真實,《大明王朝1566》對歷史做了深刻而厚重的生動解讀,《于成龍》傳遞的「天理良心」之正氣、「待民要寬、治吏當嚴」的為官主張、「為政以德」的精神追求,《天下糧倉》揭示的糧食關乎立國之根本、國運之興衰的治國理念,都較好地實現了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表現出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追求。

運用豐富而創新的藝術手法,讓歷史故事、年代傳奇實現當代表達,進而展示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成為我國電視劇創作的顯著特徵之一。諸如《琅琊榜》《白鹿原》《軍師聯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並著力將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激發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生機活力,讓文化自信的光芒閃耀於螢屏。

(作者:易凱,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相關焦點

  • 電視劇《新世界》:獨特視角展現時代巨變
    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的電視劇《新世界》,以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北平城作為故事背景,展現了新世界與舊時代的更迭交替下普通人的命運沉浮,刻畫出北平解放前22天裡北平城人心浮動的眾生群像
  • 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 大時代與小人物
    在電視劇創作領域,解釋時代命題、回答人生問卷的最佳方式,就是對千千萬萬追夢人的奮鬥史和創業譜的傾情謳歌和真誠禮讚。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中國今日之成就,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幾代人接續努力、各行各業勞動者攜手並進的成果。
  • 2019年中國電視劇:時代發展的鮮活註腳
    【高揚主流價值 贏得市場人心——二○一九我們的文藝 ·影視篇】  2019年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國電視劇創作成績斐然,現實主義劇集更是呈現「井噴」之勢。中國電視劇作為時代發展的鮮活註腳,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
  • 未來3年電視劇要抓好3個重大創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廣電總局正在大力推進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生產,正在深入研究電視劇創作生產播出全流程管理和高質量發展若干重要問題。面對新時代、新發展、新課題,如何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電視劇創作者如何用心、用情、用功抒寫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高長力司長的這封賀信給出了有力答案。
  • 獻禮70華誕 四部劇入選「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榜單
    「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將彰顯新時代,集中宣傳推廣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電視劇作品,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變化、新使命、新擔當、新作為的精品力作。8月25日晚8點,《我愛你中國》慶祝建國7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啟動儀式在青島隆重舉行,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湖南衛視、山東衛視及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TV同步直播。
  • 傳播精品電視劇 君和傳媒喜獲「飛天獎」11項大獎
    以央視熱播劇《什剎海》為例,該劇以什剎海胡同為背景,講述了宮廷菜名廚莊為天一家人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的百姓生活,深刻展現了以北京為代表的中國歷史文化和勤勞奮進、崇德敬業的時代精神。在君和傳媒高舉高打、特色突圍的口碑營銷下,該劇收視一路走高,強勢領跑收視榜。此外,該劇相關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什剎海#高居熱搜榜第二位,引爆網絡。
  • 中國藝術展現新時代勃勃生機
    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藝術發展呈現出觀念加強、創作提質、產業增穩的基本面貌。中國藝術以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勇氣和多樣探索的藝術精神,回應這個偉大的時代對文藝的要求,有效地發揮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實現精神引領的作用,展現出新時代藝術的勃勃生機。
  •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展播(七):《年畫》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展播(七):《年畫》 2021-01-05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銘記歷史!《破獄鬥爭》動畫電影紀錄片劇本創作研討活動隆重舉行!
    2020年11月27日下午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海峽兩岸電影交流工作委員會、福建省電影家協會、福建省電影動畫協會、廈門市思明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系列活動之《破獄鬥爭》動畫電影紀錄片劇本創作研討活動在廈門華僑大廈隆重舉行
  • 姚偉創作勵志歌曲《追》入選「聽見中國聽見你」2019年度優秀歌曲
    人民網長沙5月27日電 近日,在中宣部、中國文聯支持下,由中國音協主辦的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聽見中國聽見你」2019年度優秀歌曲評選結果揭曉,20首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可聽性強、傳唱度高為特點的年度優秀歌曲從全國各地音協機構限額報送的 400 多首作品中脫穎而出。
  • 總局就進一步推動電視劇精品生產創作作出重要部署
    ,加速推動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的電視劇高質量發展格局,現將推動電視劇精品生產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各省(區、市)廣電局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加強選題規劃、創作引導、跟蹤指導和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行業治理體系,提高行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創新管理、改進服務、挖掘潛力,確保好選題轉化為好作品,加快推動電視劇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
  • 電視劇《大哥》小人物書寫大時代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當代都市情感劇《大哥》著眼在時代變革的歷史洪流中,抓住改革機遇、堅守初心的平凡人,致敬偉大祖國改革開放。《大哥》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大哥》讓小人物書寫大時代,深刻展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普通平凡人身上,體現時代大情懷,與時代同前行,與人民共命運,目前正在山東日照拍攝。聚焦現實題材,致敬改革開放《大哥》由楊影執導,楊影、高恬擔任編劇,熊雄擔任總出品人,中國電視劇十大金牌製片人王鵬舉擔任總監製。
  • 脫貧攻堅題材劇創新升級 主題創作抒寫時代故事-國際在線
    主題創作 找準選題抒寫時代故事  歷年來,每逢重大事件、重要時間節點,影視工作者都會配合推出主題作品。今年不但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而且是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一年,在與疫情的鬥爭中,許多一線抗疫人員的事跡感動了無數民眾,期間湧現了無數的感人故事。  在這些社會主題面前,電視劇創作擁有了巨大的題材空間。
  • 「閩派」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境鑄劍》主創團隊講述創作故事
    人民網福州1月8電(謝小姿)1月7日,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在福州舉辦「閩派」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境鑄劍》創作研討會。 「我們創作這部劇的主旨就是要用故事來詮釋古田會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觀眾從劇裡去體驗初心,感悟鑄魂。」袁錦貴說,希望通過影視作品感染觀眾,將發生在革命鬥爭時代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告訴大家。 福建省廣播電視局局長李強表示,《絕境鑄劍》弘揚「古田會議」精神,通過小視角、小故事詮釋大背景、大情懷。
  • 與時代共振的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 重塑現實主義之魂
    可以說,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是伴隨著中國電視事業共同成長起來的。投射中國社會變遷:從關注個體命運到民生百態早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的電視熒幕以農村題材作為塑造典型,電視劇創作十分明顯地受到了當時文藝創作思潮的影響,忽視了作品的藝術性,將人物英雄化、完美化,脫離了現實主義基礎,並一度進入停滯期。
  • 電視劇用高質量努力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面對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潮流、新的生活風尚,要積極投身火熱的新生活,在新實踐新創造的細微場景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用心用情用功去體會和創作,用符合當代電視劇藝術規律的方式,通過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人物和故事展現生活的期待、人民的創造、思想的力量、時代的魅力。
  • 《石頭開花》創作研評會在京召開_文化_中國西藏網
    12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石頭開花》創作研評會。該劇出品方與編劇、導演、演員、播出平臺代表,專家學者、青年觀眾代表、媒體記者共70多人圍繞主題表達、創作過程、藝術價值、傳播效果以及時代報告劇的創作規律等方面深入研討。
  • 《鄉村第一書記》同名電視劇生動展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2020年6月26日,由華瑞影業、華視瑞景出品,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廣播電視局聯合監製,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中共淅川縣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大型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鄉村第一書記》正式殺青。
  • 陝西電視劇拍出陝派特色
    去年以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大西北》,工業題材電視劇《中國製造》,以推動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電視劇《宣判》,火箭軍題材電視劇《號手就位》,講述延長石油開發為中國革命作出卓越貢獻的電視劇《中國井》,弘揚西商精神的電視劇《光陰童話》,以秦嶺生態保護、美麗鄉村振興為主題的電視劇《尋找北極星》,以農村改革開放為背景的電視劇《日頭日頭照著我》,年代傳奇大劇《百年易俗
  • 電視劇《什剎海》熱播 獨特風情展現京味文化
    原標題:《什剎海》獨特風情展現京味文化   北京的什剎海,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爭相歌詠的風景勝地,如今更成為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正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什剎海》通過一家三代人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以小見大地描繪了什剎海鏡面折射下的大北京風情畫卷,從一個側面展現了飛速發展的當代中國和崇德敬業的時代精神。   從現代家庭視角切入,在歷史人文的底色之上,鋪陳人物群像及當代生活畫卷,是《什剎海》的敘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