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用技能追夢 以奮鬥圓夢——揭秘廣東技能「國手」的冠軍路
作者:周聰 張豪 宋金峪 2020-12-21
近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金牌「國手」的生活,了解了他們的奮進路和未來規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周聰 張豪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宋金峪
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腳下有路、志在四方。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上,廣東代表團表現亮眼,共獲得32金、13銀、11銅和27個優勝獎。比賽的三天時間裡,獲得金牌的廣東「國手」,通過精湛的技藝,打造高精度零件、創造卓越作品,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技能人才的風採。近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這些金牌「國手」的生活,了解了他們的奮進路和未來規劃。
工業機械項目金牌選手林家喜:
有信心繼續拿世賽冠軍
站著領獎臺上,林家喜(上圖)手捧金牌,向觀眾揮手致意,用自信的神情肯定著自己:「我做到了。」
千禧年出生的林家喜,今年20歲,是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的學生。2015年,他還在上初三時,同鄉的林春瀧代表廣東出徵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並一舉拿下世界冠軍。「師兄(林春瀧)奪冠後,在我們家鄉引起不小的轟動。」林家喜說,家人也希望他像林春瀧一樣,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冠軍。2016年初中畢業後,林家喜選擇技能報國,入學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就讀工業機械專業。
入學後,林家喜以林春瀧為榜樣刻苦學習,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考核選拔,最終拿到了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入場券。「我們每天至少訓練12個小時,而且所有的模塊訓練都是站著完成。」林家喜說,雖然很辛苦,但因為心中有一個冠軍夢,堅持了下來。
「比賽比預期的難度要低一些,題目比訓練時要簡單一點。其中有一個模塊,比賽要求的精度是不大於0.05毫米,而我們平時訓練要求是不大於0.04毫米。看到題目後,頓時鬆了一口氣,對完成任務更有信心。」林家喜說。
最終,他不負所望,一舉拿下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該項目冠軍。現在,林家喜正著手準備接下來的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希望最終實現自己的世賽冠軍夢。他說:「2022年的上海世界技能大賽,我很有信心繼續拿冠軍。」
物聯網技術項目金牌選手劉思雨:
要成為強者有學不完的東西
劉思雨(上圖),今年18歲,是廣東省技師學院2017級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的學生。作為全國技能大賽物聯網技術項目裡年紀最小的選手,他「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冠軍。
「沒想到自己能拿冠軍。」劉思雨說,今年6月,他開始在學校參加訓練,相比其他選手訓練時間不長,而且平時訓練多是理論知識的學習,對比賽設備的操作等沒什麼把握。
正是因為「沒把握」,劉思雨不放過任何一個訓練機會。「比賽前一個星期,每天都練習到凌晨。」劉思雨說,甚至在結束全國技能大賽第一天的比賽後,他還不斷復盤當天的操作,希望在第二天的比賽中做得更好。
奪冠後,他對自己的表現並不滿意。「比賽時間有限,如果更充裕一點,可以完成得更完美。」事實上,對技術精益求精,不僅源於劉思雨的自我追求,也是因為行業快速發展,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更精細化的要求。
劉思雨表示,物聯網技術項目是國賽精選項目之一,主要考察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職業從業人員的綜合職業能力,包括物聯網選型規劃設計能力、軟硬體安裝調試能力、網絡系統搭建能力、雲平臺配置管理能力及應用開發能力等。
「我還有一個學期就要畢業了,非常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得了冠軍也不能放鬆,想要成為真正的強者,還有學不完的東西。」劉思雨說,比賽完回到學校,他會繼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許駿(左)和搭檔李曉傑
移動機器人項目金牌選手許駿:
一套動作每天至少練習20次
「時間到!」計時器數字歸零,裁判哨聲響起,圍欄外響起熱烈掌聲,站在一旁的許駿臉上露出一絲微笑。「我應該可以拿一個不錯的名次。」比賽完,許駿說。
果然,12月13日晚,許駿登上了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的領獎臺,拿到了該項目的金牌。
19歲的許駿來自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是2016級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學生。「通過編程就可以讓機器人動起來,感覺很有趣。」許駿說,他從小酷愛組裝機器人,初中畢業後便決定入學技師學院,一頭扎進機器人專業努力學習。
移動機器人項目兩人一組合作進行,許駿負責硬體維修和手動操作。手動搖杆操作對手指尖的動作配合和方向感要求頗高,為了保持肌肉記憶,他經常反覆練習同一個任務。「一套動作每天至少練習20次。」在保證零失誤的基礎之上,許駿完成任務的時間一次又一次地縮減。
年紀輕輕的許駿,其實是賽場上的老手。自2017年8月加入移動機器人項目集訓隊以來,他參加了7場市級以上比賽,並多次獲獎。去年在2019年「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佛山未來技能國際挑戰賽移動機器人賽項上,他以明顯的分數優勢拿下了特等獎。
2020年廣東省選拔賽結束後,許駿和另外5位出線的戰友進入了長達四個多月的高強度特訓。「每天從上午八九時開始,一直到晚上是11時才結束,偶爾加班到凌晨三四時。」當記者問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他笑著說,「發自內心的熱愛,想取得成績證明自己。」
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上,他和搭檔李曉傑順利完成所有模塊任務,總得分96.47分。許駿說:「項目前三名都完成了任務,只不過我們組裝的機器人完成任務時間更短,只需要3分多鐘。」
時裝技術項目金牌選手肖琪:
平時訓練中要格外留意細節
時裝技術項目冠軍肖琪(上圖)來自廣州市白雲工商技師學院,她直言:「拿到冠軍十分驚喜。」
今年21歲的肖琪,是江西贛州人。因父母在廣州做服裝生意,她從小在廣州長大。中考那年,成績並不差的肖琪鐵了心報讀技師學院的服裝專業。
走進學校後,參加過世界技能大賽的師哥李浩棟、師姐溫彩雲,給了肖琪很大的鼓舞。她發現,原來學習服裝技術不僅僅是做一件衣裳這麼簡單。在第45屆世賽選拔賽上,肖琪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最終,她取得全省第四的成績,無緣全國選拔賽。但是她卻獲得了陪世賽冠軍溫彩雲備戰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的機會。
在與溫彩雲一起進行訓練的日子裡,肖琪常常請教溫彩雲。其間,肖琪不僅技術方面得到提升,更擁有了處事不驚的心理素質。
肖琪表示,在全國技能大賽比賽時,她遇到一點小狀況。「在模塊A中,勾線時突然卡了一下,讓作品出現了瑕疵。因為勾線筆卡一下就會多出一些小黑點。」肖琪說,當時她並不慌張,而是靜心把所有東西都做完,再去思考如何將扣分點變成設計點。
在肖琪看來,時裝技術項目耗時12個小時,選手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件衣服的設計製作,不僅考驗技術更考驗耐心,心態比技術更重要。「我們的評分規則非常細,有時候差0.1毫米都不行。這要求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格外留意細節,做完以後一定要檢查,不行就拆了重新再來。」她說。
編輯: 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