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律事實?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法律事實

2021-01-12 中華第一財稅網

法律事實,是指法律所確認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客觀現象。比如,合同的成立,即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權利義務關係;災害發生了,就可以引起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人的死亡,能引起撫養關係的消滅和繼承關係的發生。因此,籤訂合同、災害發生、人的死亡,都是法律事實。

在社會生活中,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是永遠不變的,民事法律關係也是這樣,它不斷地在產生著、改變著、消滅著。比如,向一個工廠訂購一批貨,買賣關係這個法律事實就發生了。工廠供給了一部分貨,買賣關係的內容就變化了,也就是法律事實有變化。全部供完了貨,買賣關係這個法律事實就消滅了。

法律事實可以是自然現象,也可以是人的活動,前者是指法律事件,即與個人意志無關的客觀現象;後者是指人(自然人與法人)的有意識的活動。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自然現象和人的活動都可以成為法律事實。比如,颳風、下雨等自然現象;散步、看書等人類活動都不是法律事實,因為它不能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改變和消滅。客觀事實只有由法律規定將它和一定法律後果聯繫起來,才能成為法律事實,有法律意義。如暴雨成災,使鐵路運輸中斷,可以免除不履行合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的責任;籤訂合同、籤署遺囑等人的活動能產生民事法律關係。

此外,能夠引起法律後果的行為還包括行政行為,比如,計劃信貸合同是按照政府的信貸計劃而籤訂的;司法行為,比如,法院的判決等。

僅有法律規定,而沒有法律事實,固然不能引起現實生活中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改變和消滅;如果發生的客觀現象並不合乎法律規定,同樣也不會引起相應的法律後果。比如,甲提出向乙購買一批貨,乙只是口頭隨意答應,而未具體磋商,更沒有正式籤訂合同。後來乙不賣給甲,甲不能因此去法院控告乙違反合同而要求賠償損失。

任何民事法律關係的設立、變更和終止,都不能離開法律事實。有的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只需要一個法律事實,有的要幾個法律事實。引起某一民事法律關係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幾個法律事實的總和,稱為民事法律關係的「事實構成」。只有「事實構成」的幾個法律事實完全具備,民事法律關係才能產生、變更或消滅,否則就不能。比如,甲廠與乙店訂立供應合同,合同規定如甲廠在年內增產,則供應乙店一批貨。甲廠與乙店訂立合同是一個法律事實;甲廠增產也是一個法律事實。只有這兩個事實都具備時,才能產生甲廠與乙店之間的供應關係。如只有訂立合同,而甲廠不增產;或甲廠增產,而未與乙店訂立合同,都不能產生甲廠與乙店之間的供應關係。

相關焦點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差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事實」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事實勝於雄辯」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的真實情況,要比空口無憑的雄辯更具有說服力。其實事實這個詞,相信大家都解其含義,就是事情的實際情況,實有的事情。
  • 民事法律事實: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的導火索
    民事法律事實是什麼?民事法律事實,是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從定義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的生活事實都可以被稱為民事法律事實,比如談戀愛、聚餐、約會等,哪怕這些事實在生活中很重要,可是並不具有民法上的意義,不能產生民事權利與義務,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 為什麼說法律事實不是客觀真相?
    你好,歡迎來到劉含法律思維30講。我是劉涵。在第1個模塊我給你講了法律人的6種基本思維模型,從這一講開始,咱們正式進入第2個模塊。事實的發現與描述,我將帶你看看法律中的事實和普通人眼裡的真相有什麼不同?在普通人的眼裡,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於我們的主觀意識。法律要實現公平正義,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事實真相嗎?
  • 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法人的基本特徵
    法人的本質是法律對一定的社會組織賦予法律上的人格。這種法律上的人格使法人成為除自然人以外的民事法律關係權利義務主體,從而使它具有主體所應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法人應當具備以下4個條件:第一,依法成立。
  • 在合同法律關係的組成中,屬於合同法律事實中行為的是( )。
    2021年監理工程師備考現在就要準備起來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監理工程師知識點相關習題,小夥伴們快做起來吧!在合同法律關係的組成中,屬於合同法律事實中行為的是( )。A、有效合同B、罷工C、戰爭D、颱風【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合同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與消滅。法律事實包括行為和事件,行為是指法律關係主體有意識的活動,能夠引起法律關係發生變更和消滅的行為。罷工、戰爭和颱風屬於事件。參見教材P9。
  • 考點解密|2020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一章法律關係和法律事實...
    永圖教育每天為你精選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章節考點,經濟法考前學習效果更佳喲!跟著我們一起來!通關考試我們更有經驗!法律關係和法律事實1.基本概念1)法律關係的概念法律關係是指被法律規範所調整的權利與義務關係。
  • 下列引起合同法律關係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法律事實中,屬於「事件」的
    2021年監理工程師備考現在就要準備起來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監理工程師知識點相關習題,小夥伴們快做起來吧!下列引起合同法律關係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法律事實中,屬於「事件」的是( )。A、建築合同的分包人違約B、發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決C、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協商變更工程承包範圍D、因工程所在地震,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協商解除合同【正確答案】 D【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合同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與消滅。事件可分為自然事件和社會事件兩種。自然事件是指由於自然現象所引起的客觀事實,如地震、颱風等。
  • 事實婚姻法律特徵有哪些,怎樣才構成事實婚姻?
    事實婚姻,是指沒有在結婚登記機關登記結婚的男女,以夫妻關係同居生活。那麼事實婚姻法律特徵有哪些,怎樣才構成事實婚姻?網友諮詢:事實婚姻法律特徵有哪些,怎樣才構成事實婚姻?北京市國漢律師事務所郭志宇律師解答:事實婚姻的法律特徵如下:1、事實婚姻的男女應無配偶;2、事實婚姻的當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3、事實婚姻的男女雙方具有公開的夫妻身份
  • 何謂法律知識?
    >知識是什麼? 知識是什麼?當我們面對這個以為很簡單的問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自己的無知。諸多哲學家對「什麼是知識」進行了追問,整體而言存在經驗主義與懷疑主義兩種進路。 經驗主義認為實踐所取得的結果,所謂「實踐出真知」。懷疑論者認為知識是感官所存在的產物,所謂「我思故我在」。
  • 法譯網-法律知識科普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秦安縣關工委開展送法律知識送法律服務進校園活動
    新天水訊據秦安縣融媒體中心消息 5月15日,秦安縣關工委開展了送法律知識、送法律服務進校園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學法意識、知法意識和守法意識,提高自我識別、自我防範能力。縣關工委宣傳組先後來到縣職校、興國二小通過播放案例視頻、講解禁毒和交通安全知識、現場交流互動、參觀禁毒和交通安全知識展板、散發宣傳資料等方式,為現場500餘名師生就禁毒工作和交通安全知識進行了宣講。
  • 秦安縣送法律知識進校園
    秦安縣送法律知識進校園每日甘肅網5月18日訊據天水日報報導【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陳少娟】5月15日,秦安縣關工委開展了送法律知識、送法律服務進校園活動。當天,宣傳組先後來到縣職校、興國二小,通過播放案例視頻、講解禁毒和交通安全知識、現場交流互動、參觀禁毒和交通安全知識展板、散發宣傳資料等方式,為現場500餘名師生就禁毒工作和交通安全知識進行了宣講。
  • 在家門口學習法律知識
    近日,九三學社鐵嶺市委組織社員走進昌圖縣泉頭鎮農林村開展「送法下鄉」專題講座活動,為村民送去一場《民法典》普法宣講專題報告會,旨在進一步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制理念,增強法律意識。報告會上,九三學社社員、遼寧正業律師事務所主任孫曉巖就《民法典》中村民普遍關心的婚姻家庭問題、贍養問題等,用大量案例進行講解和解讀,帶領村民一起學習《民法典》。村民們精力集中,認真做筆記,並與律師進行了互動,現場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 國家憲法日|一起學憲法,做個「法律明白人」
    全國法治宣傳日 為弘揚憲法精神 活動中,儀隴縣檢察院幹警採取設置宣傳諮詢臺、展示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重點介紹了該院公益訴訟、事實孤兒司法救助
  • 舉辦勞動合同法律知識培訓班
    田橫人社中心 舉辦勞動合同法律知識培訓班
  • 事實婚姻和同居關係法律上在有何不同?
    但考慮到雙方已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已建立相當於合法婚姻關係認為的深厚「夫妻」感情,僅缺少一張被法律承認男女雙方為合法婚姻的「結婚證」,且共同生活過程中,黃某經濟收入的背後,也離不開鈕某對其生活照顧和工作輔助。
  • 巴基斯坦法律裡真的有破壞中巴友誼罪?巴鐵法律專家蒙了:沒聽過
    作者|種花知興衰中巴友誼比金堅這句話在中國與巴基斯坦人民之間廣為傳頌,網上一直流傳巴基斯坦法律裡有「破壞中巴友誼罪」這一條?辱罵中國人要被判刑?巴鐵法律專家聽了詫異:我怎麼沒聽過?其實在新一期的"暴走兄弟"視頻裡面已經給大家揭曉答案,在巴基斯坦的法律裡面並沒有明文規定「破壞中巴友誼罪」"這一條,而網上一直樂此不彼的版本的都是道聽途說,沒有任何事實根據。不過在巴基斯坦的小學課本上則寫了中巴友誼以及中國的努力,而這個是真實存在的。
  • 憲法進校園丨「我會多學習法律,用法律武裝自己!」
    法律保護網絡虛擬財產嗎?想了解更多知識嗎?來,往下瞅!近日,延邊州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作為法治副校長來到延邊第一中學,以《民法典學習解讀》為主題為全校師生帶去了一堂精彩紛呈、內容豐富的法治課。講座中,法治副校長講述了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典型案例,由淺入深向同學們講解國家憲法日的來歷、民法典的概念、民法典基本原則以及重要意義,並以民法典的七大編為核心,以案釋法,講解民法典中的具體規定,引導同學們以法律為行動指南,教會大家如何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權益。同學們聽得很認真,現場氣氛熱烈,互動頻繁。
  • 「書摘」哈特|《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
    其實,對某種形式的自然法學說的持久不斷的主張,一部分是由於求助於自然法是為擺脫神的或人的權威這種事實;一部分是由於如下事實:不管術語和眾多形上學如何(現在已沒有多少人接受它們),自然法確實包含著對於理解道德和法律有重要意義的某些真理。
  • 法律定義的意義詮釋
    法律定義既是明確法律所指的活動,也是關於法律是什麼的探究。目前關於「法律是什麼」的文獻很多,但閱讀後不是清晰了對法律的認識,反而是更加迷茫。很少有人從知識就是權力的角度建構法學思維,反而在論證權力意志的合法性、正當性等。從整體上看,這就是沒有意識到法律定義(作為法學知識體系)及定義思維(作為方法體系的組成部分)的限權作用。法治思維需要探究法律定義及基礎功能,用定義思維限制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