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吉南
12月21日,中共宜賓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宜賓市委關於制定宜賓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時期,宜賓如何謀劃開局,發展目標和方向是什麼?四川在線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王宇 攝
在「十四五」時期,宜賓將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重點,以「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為路徑,以科教強市建設為支撐,以開放樞紐門戶建設為抓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幸福安康。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宜賓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生態屏障持續築牢,產業活力充分迸發,科技教育支撐強勁,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治理效能顯著增強,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到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建成經濟總量佔比高、綜合承載能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區域帶動作用強的全省經濟副中心;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500億元、力爭達到5000億元,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宜賓將加快把三江新區建成長江上遊沿江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持續深化成宜、渝宜合作,加快建成成宜跨區域合作先行示範市、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加快構建「5+1」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建成現代工業強市;擴內需促開放強產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6+3」特色優勢產業;推動大學城科創城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科教強市和成渝雙城區域科教中心,到2025年,全面實現建成10所以上普通高校、10萬以上大學生,10所以上高職院校、10萬以上高職生的目標;
同時,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力爭2025年建成區面積達24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達240萬人;建設交通強市,形成省到市「2小時通行圈」、市到縣「1小時通行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建成全面創新改革先行市、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宜賓和平安宜賓,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