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脫離現在的職位,你還有什麼?別人能記住的是什麼?
比如說,你是公司的副總,你是單位的技術骨幹,或者你是銷售精英,甚至是上班摸魚一把好手。所有這些,都是公司這個平臺賦予你的標籤,拿去這些,你還是誰?
就像秋葉大叔在《個人品牌七堂課》中所說,個人品牌,是指你的定位在大眾化人群中有廣泛的知名度,大家認可且喜歡你這個人,是因為你的專長、才華及個性,不是因為你背後的單位。
公司會為一個人賦能,無形之中誇大某一個人的影響力。打造個人品牌也是有類似功效,讓自己從一眾同行中脫穎而出,更容易被識別,進而被記住。區別在於,個人品牌取決於你的個人成績。
於是,秋葉大叔推出了《個人品牌七堂課》這本書,將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進行總結,提煉出成功經驗,再結合其他頭部影響群體的成長路線與目前趨勢,闡述了打造個人品牌的七種思維,為每一個想要構建個人影響力的人助力。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誰也抗拒不了一顆想紅的心,但是,偶爾的爆款終究不能長久,想要建立個人品牌,非冷靜的分析與穩紮穩打的策略不能勝出。
01 找準個人定位,對標賽道榜樣,堅持下去
今天看別人直播帶貨掙錢,便著急忙慌地開始直播;明天看人家寫爆文掙錢,又開始琢磨寫文章;後天看人出書收益可觀,又準備出書......
就這樣忙來忙去,別人都在自己的領域站穩了腳跟,可是你卻依然一頭霧水,不知路在何方。為何?因為你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
首先是選領域。是做教育、出版、培訓或是諮詢?或者是網紅、社群與創始人呢?秋葉大叔說了7個賽道,主要方向概括為兩大類,分別是知識類IP和電商類IP。這兩大方向選好了,下一步的具體策略也就出來了。
如果你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和規劃,那就先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入手,先去追求掙更多的錢,也就是秋葉大叔說的,要走離錢最近的那條路。
錢能讓一個人擁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堅持的過程也就是積澱自我能力的過程。正如書中所說,先不管個人品牌與斜槓青年,就踏踏實實多學一樣有用的技能,在工作中多賺錢,才是正道。
如果你的專長還不能為你賺錢,也就說明,專長尚未形成,仍需進一步努力。
找準方向後,具體怎麼做呢?有一個辦法就是對標榜樣。在榜樣的成長路徑中總結共性發展模式,這樣一來,你就能夠畫出自己的規劃圖,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追隨前人的腳步。
拆解別人成長經驗的同時,最重要的是付出相應的努力,學習再多的先進經驗,也不代表就能一夜爆紅。
最基本的成功規律便是,你需要付出超過99%的人的更多努力,才有可能成為那突出的1%。想要在副業上取得成果,就得拿出在主業上的努力來。
02 靠平臺賦能,收穫更大能量
李佳琦成為全網皆知的網紅,最關鍵的要素是什麼?
他個人的努力?或者說是經紀公司的包裝?
這些都不可或缺,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淘寶為什麼要做直播這個問題,答案會更加清晰。
在如火如荼的電商壓力之下,淘寶必須對自己的產業鏈進一步整合深化。增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的方式之一,就是把線下的導購搬到網上來,這樣一來,「李佳琦」們的誕生是淘寶改革的需求,而李佳琦正是踩準了這個節奏。
他背後是淘寶直播官方的支持,也就是平臺的賦能。
在書中,秋葉大叔細緻分析了李佳琦的成功原因,以及「得到」品牌依靠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快速成長的發展歷程,這都是依託整個行業產業鏈的改進,與全新的商業模式成功的範例。
這就是趨勢的巨大能量,也是平臺的能量。所以,個人的發展,必須爭取平臺的扶持。
那麼,如何爭取呢?在眾多的內容生產者中,如何讓平臺選中你呢?秋葉大叔提供了三個步驟:
第一,掌握平臺規則,在舞臺上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運營策略與推送算法,只有了解平臺的調性,才能掌握正確的方向。
而且,機器算法智能推薦的普及,使得各大平臺從內容去中心化逐漸轉變為中心化分發,也就是說,你的粉絲能否看到你的內容,取決於平臺是否推送,所以粉絲能不能貢獻自己的力量,還是取決於平臺是否允許。
平臺是第一位的。
所以,吃透平臺的規則,是生存下去的基本法則,是自媒體生態下最基本的求生之路。
第二,判斷平臺發展階段,選準一個平臺集中發力。按照秋葉大叔的說法,日活用戶超過1000萬人的有持續生存能力的平臺才是值得依靠的大樹。
任何一個平臺都會出現三種紅利期,包括年末規劃期、平臺融資期與平臺轉型期,這三個時期各有自己的特點,及時掌握平臺信息,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順勢得到平臺的扶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側重點,這就決定了同一個內容創作者,在不同的平臺會有完全不同的發展狀況。有的人在微博混得風生水起,但是到了微信公眾號可能就不靈了,或者說善於拍小視頻的人,做起直播來可能沒有多少人想看。
因此,初期可以集中精力選定一個平臺,重點攻克,了解政策,緊跟形勢,成為頭部帳號,拿到平臺的資源扶持。這樣很有可能會有其他平臺的邀約,甚至能談到更好的入駐方式與條件。
第三,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獲得平臺青睞。內容創作者,最根本的是創作出高質量的內容,如此,才能長久獲得平臺的扶持。幾篇爆文,幾個爆款視頻或許能讓人驟然收穫很多粉絲,或者說大筆進項,但想要持續發展, 穩定輸出高質量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王道。
03 轉變心態,建立運營思維,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
很多人指望工作之餘,搞點副業實現財務自由,真的有這樣的好事嗎?
如果不趕緊從打工者心態調整為經營者心態,認真規劃一下具體的運營措施,又如何獲得流量與熱度呢?
好的作品,自然會有流量,在大部分的平臺,對於作品質量的評判都相對公允。問題是,如何放大這種好作品的影響力,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呢?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運營思維了。
首先,打造自己的品牌故事,建立情感連接。有人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為什麼呢?故事能激起人的興趣,引發進一步的探索需求,這就是建立了品牌與客戶之間的橋梁。
比如說,褚橙講了褚時健老當益壯的故事,對創始人的故事進行宣傳,讓大眾對創始人的經歷產生情感共鳴,產生對這個人的認同感,這樣一來,自然就會對他做的事情感興趣,天然具備了最初的好感。
還可以通過顧客見證故事與團隊故事,來宣傳產品的影響與團隊觀念,這些故事最終都會指向人心,通過打動人心來達成合作意向。
其次,要多做大事件,擴大影響範圍。什麼是大事件呢?秋葉大叔列舉了幾類能夠為品牌建設賦能的事件:
如果你做了這樣的事情,便會被更多的人關注,進而吸引到更多的合作夥伴。這樣的賦能事件帶來的影響是持續且深遠的。
擴大影響範圍,其實就是「出圈」。讓那些原本不了解你的圈子知道你,這就是影響範圍的進一步拓展。
經濟學家薛兆豐到薇婭直播間帶貨,沒等薇婭開始介紹《薛兆豐經濟學講義》,65000冊圖書瞬間售罄。這就是出圈的能量,既能收穫新的流量與思維,又能感受到圈子外的生機力量。
對於出圈,有三條路可以走,要麼向下擴大粉絲基礎,要麼兼容吸收新鮮血液,要麼向上突圍,實現階層躍遷,爭取新的資源。
最後,要善於造勢,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如何造勢?書中提到了造勢的三個階段。比如說,當你有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了十萬加,你把文章轉發在朋友圈的時候,這就是第一層次的造勢,讓更多的好友看到了這一篇文章。但是力度遠遠不夠。
第二層造勢,便是設計一張漂亮的海報,令人矚目的爆文知識點,真誠的轉發文案,讓朋友幫忙轉發,這樣會吸引到更多的人關注你的帳號。
第三次造勢,設置一個轉發福利,邀請人們進群參與爆文分享,福利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分享,這便是另一重刷屏式的分享。
但是,不得不說,縱然秋葉大叔在這裡說的造勢方式再好,在朋友圈還是慎重為好,要不然,一個屏蔽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寫在最後:
這是每個人都想要建立自我品牌的時代,看看這樣一本書還是蠻有必要的。在書中,秋葉大叔分享了自己一步一步發展的經驗與感悟,與其說這是一本實操書,不如說這是秋葉大叔的復盤書,在復盤中總結成長,是另外一種蛻變。
這本書共有7種思維,分別是平臺思維、賽道思維、定位思維、團隊思維、產品思維、渠道思維與運營思維,筆者將其劃分為三大部分,依次是自我、平臺與運營,將七種思維雜糅其間,希望讀者能夠有收穫。
本書案例豐富,語言平實,娓娓道來中盡含具體步驟與主旨要義。其實,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內容,但是只要你想走得更遠,就需要團隊的支撐與全方位的規劃,這本《個人品牌七堂課》應該會有所幫助。
我是松間明月,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正是讀書好時節。關注我,一起讀好書,豐盈人生。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