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引爆A股,離臺積電還有多遠?

2020-12-22 騰訊網

摘要

  • 1在港股中芯國際的股東中,可以見到花旗、UBS、摩根大通、貝萊德、紫光系、清華系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的身影。
  • 22017-2019年,中芯國際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0.24億元、11.07億元和20.39億元,佔同期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為82.23%、148.09%和113.69%。
  • 3與可比公司相比較,中芯國際的毛利率處於平均水平之下,特別是與臺積電的差距非常巨大。儘管在剔除了臺積電情況下,中芯國際的毛利率在2019年和2018年依舊低於平均水平。
  • 42017-2019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5.76億元、44.71億元、47.44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6.72%、19.42%、21.55%。近3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 5自中芯國際遞交招股書日起,上下遊產業鏈業務涉及到材料、設備和設計等A股半導體股票紛紛暴漲。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人才和技術差距依舊巨大。

出品|零壹智庫

作者|陳成

7月8日晚,中芯國際披露了網上申購中籤結果,網上發行最終中籤率為0.21%,超額配售選擇權已全部行使。

此次中芯國際IPO發行價為27.46元/股,整體可以募集資金達532億元,將是目前科創板最大規模的IPO,也是在2010年繼農業銀行之後,A股規模最大的IPO。自今年6月1日中芯國際正式遞交招股書開始,截至7月8日,中芯國際(000981.HK)港股累計上漲136.9%,可見國際資本市場對中芯國際的認可程度。中芯國際的相關影子股更是紛紛大漲。

一、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博士管理層,成立以來吸引國內外頂級機構投資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大陸一家規模最大、技術領先和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

截至2020年5月末,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為大唐控股(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5.77%;第二大股東為鑫芯(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4.62%。大唐香港實控人為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鑫芯香港實控人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另外,中芯國際69.61%股份為其他股東,並無實際控制人。

根據企查查信息,中芯國際在2001年就獲得了DCM資本的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2001年完成了A輪融資,由德意志銀行、高盛、新加坡淡馬錫、深創投等知名機構投資。2004年,中芯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預託證券股份於美國紐交所上市。2019年,中芯國際的預託證券股份從紐交所退市。

在港股中芯國際的股東中,可以見到花旗、UBS、摩根大通、貝萊德、紫光系、清華系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的身影。

中芯國際的高管大部分為博士學位,董事長周子學曾任工信部財務司司長、總經濟師;聯合執行長趙海軍擁有20多年半導體運營及技術研發經驗;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擁有逾450項專利,曾任職臺積電和三星;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周梅生曾在泛林半導體、臺積電、聯華電子和格羅方德半導體等公司任職。

截至2019年末,中芯國際共有37家控股子公司,其中境內子公司17家、境外子公司20家。在這37家公司當中,有21家公司處於虧損狀態。

圖1:中芯國際IPO募資用途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根據招股書信息,中芯國際此次初始發行股票數量為16.86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數的 23.62%。若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新發股本擴大到19.38億股,約佔發行後總股數的 26.23%。此次IPO募集的資金,中芯國際將計劃投12英寸晶片SN1項目、工藝研發和補充流動資金。

二、從財務和市場看中芯國際

1. 政府補貼兩年超淨利潤,毛利率走低,28nm產品滯銷

在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表現上,2019年末,中芯國際取得營業收入220.18億元,同比下降4.34%,淨利潤為17.94億元,同比上升140.04%。收入下滑,但是利潤卻大幅上升,這種情況一般離不開售出旗下資產或獲得補貼等原因。

根據招股書披露數據,2017-2019年,中芯國際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0.24億元、11.07億元和20.39億元,佔同期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為82.23%、148.09%和113.69%。那麼若扣除政府補貼,中芯國際在2018和2019年都是出於虧損狀態。

圖2:中芯國際經營情況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目前,中芯國際的主要業務為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光掩模製造、凸塊加工及測試、設計服務與IP支持。2019年末,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佔比為93.12%,光掩模製造為3.33%,凸塊加工及測試為2.22%,其他業務為1.33%。

圖3:中芯國際業務收入佔比(%)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中芯國際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以8英寸或12英寸的晶圓為基礎,開發了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產品可以應用在通訊產品、消費品、汽車、工業、計算機等多個行業。光掩模業務則指通過光刻工藝,將掩模上的集成電路設計圖形轉移到晶圓上,而中芯國際目前擁有中國大陸最大、最先進的光掩模製造設施。凸塊加工服務指通過高精密曝光、離子處理、電鍍等步驟,在晶圓上實現集成電路的重布線和凸塊生產。

另外,中芯國際已聯合多家EDA廠商、設計服務企業和第三IP供應商,能夠向客戶提供自研IP、第三方IP、參考設計流程和設計支持等一站式設計與流片服務。

圖4:中芯國際業務範圍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2017-2019年,中芯國際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4.76%、23.02%、20.83%。其中,同期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毛利率分別為24.96%、17.31%及19.52%,2018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2018 年下半年集成電路行業景氣度有所下降,導致晶圓代工平均單價下降。

2017至2019年,中芯國際28納米產品收入分別為16.34億元、12.45億元和8.07億元,產品收入顯著下降。上述產品出現滯銷,主要因為近兩年全球28納米製程產品產能過剩,而中芯國際的28納米產品毛利率為負,或將面臨較高的折舊壓力。

圖5:中芯國際與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與可比公司相比較,中芯國際的毛利率處於平均水平之下,特別是與臺積電的差距非常巨大。儘管在剔除了臺積電情況下,中芯國際的毛利率在2019年和2018年依舊低於平均水平。

2. 純晶圓代工大陸第一廠商,研發費用率顯著高於同行,現金流表現良好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臺積電全球市佔率為59%,高居行業第一,中芯國際為6%,位居全球第四位。

圖6:2018 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在中國市場上,2018年中芯國際佔中國純晶圓代工市場份額為18%,同期臺積電為56%。由此可見,中芯國際為中國大陸純晶圓代工龍頭,但與臺積電等廠商差距依舊巨大。

圖7:2018 年純晶圓代工行業中國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半導體行業可謂集資金、人才和技術於一體,特別是對於技術或產品研發的要求非常高。2017-2019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5.76億元、44.71億元、47.44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6.72%、19.42%、21.55%。近3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圖8:中芯國際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另外,截至2019年末,中芯國際共有員工15795人,研發人員佔比為16.02%,生產人員佔70.94%。學歷構成上,員工學曆本科及以上佔比為52.35%。

期間費用表現上,2017至2019年,中芯國際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07%、0.83%和0.83%,管理費用率分別為5.24%、5.04%和6.89%,財務費用率分別為0.86%、-0.42%和-2.55%。由此可見,中芯國際的三費在管理水平和財務健康度上都處於比較優秀的狀況,其中銷售費用率顯著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管理費用率略高於平均水平。

圖9:中芯國際期間費用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現金流上,2019年中芯國際經營現金流淨額為81.4億元,投資現金流淨額為-135.53億元,籌資現金流淨額為82.87億元。經營現金流淨額整體表現較為穩定,投資現金流出較多主要是中芯國際大量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籌資現金流則反映出中芯國際優秀的吸收資金能力,也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外部機構對其的信賴程度。

圖10:中芯國際現金流淨額情況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3. 客戶集中度較高,在美業務逐步收縮

客戶集中度上,2017至2019年,中芯國際前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比例分別50.45%、45.22%和43.21%,佔比雖然逐年下降,客戶集中度依然較高,但也反映出與客戶之間建立的較為穩固的合作關係。

業務收入按地區構成上,2019年中芯國際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的收入佔比為59.39%,在美國為26.36%,其他地區為14.25%。其中,2017至2019年美國地區收入比例分別為40.01%、31.61%和26.36%。顯然,中美貿易摩擦對中芯國際的業務造成了較為明顯的影響,逐步收縮在美業務,也是無奈之舉。

圖11:中芯國際按地區業務收入佔比(%)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另外,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修訂直接產品規則。據此修訂後的規則,若干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中芯國際可能無法將自美國進口設備和技術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ST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123億美元,其中美國公司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達到47%。美國的產品規則修訂事件,無疑對中芯國際的業務開展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圖12:全球半導體銷售額

資料來源:WSTS,SIA,零壹智庫

不過,2019年美國公司在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約為48.8%,特別是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半導體市場上,美國商務部修訂規則也會反噬國家大量半導體企業,自損八百,傷敵一千的策略無疑對中美雙方半導體行業發展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圖13:美國公司全球半導體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WSTS,SIA,零壹智庫

4. 科創板IPO引爆產業鏈,配售涵蓋央地政府投資基金、國企和海外政府基金

中芯國際主營為晶圓代工,上下遊產業鏈業務涉及到材料、設備和設計等行業。其中,上遊材料包括矽片、光阻、化學品、氣體、研磨材料、靶材等,設備包括光刻機、刻蝕機、PVD、CVD、清洗劑等,下遊設計涉及CIS、Nor/NAND、MEMS等多個板塊。

自今年6月1日中芯國際遞交招股書以來,在A股市場相關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股價紛紛大漲,中芯國際概念股在機構、遊資、散戶和媒體當中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表1:中芯國際A股產業鏈概念股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wind,零壹智庫

註:統計時間截止2020年7月8日收盤價,起始價格為5月29日收盤價,採用前復權計算,紅色代表上漲

其中,上海新陽、中環股份、韋爾股份、瀾起科技、匯頂科技、全志科技、聚辰股份、徠木股份、江豐電子、滬矽產業、中微公司、至純科技等公司參與了認繳1至3億元的聚源芯星以獲得中芯國際戰略配售超22億元份額。

另外,此次中芯國際戰略配售還吸引了包括中國信科(19.9億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35億元)、中國保險投資基金(15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30億元)等多家機構,涵蓋了央地政府投資基金、國有企業以及海外政府投資公司等。

5. 與臺積電的差距:技術、人才,亦或是時間?

上文提到,臺積電在全球純晶圓代工市場佔據了過半的市場份額,中芯國際作為一家中國大陸公司,與臺積電之間的市佔率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在技術層面上的差距也較大。

技術上兩家公司的差距主要在製程上。根據招股書信息,臺積電在2011年就完成了28nm晶圓量產,而中芯國際在2015年才完成量產。如今,臺積電的5nm晶圓已經投產,並在攻克3nm製程工藝,而中芯國際在2019年四季度才開始量產14nm晶圓。單純從時間上來看,中芯國際大概落後了臺積電5年。

圖14:同行業可比公司關鍵技術節點量產時間

資料來源:中芯國際,零壹智庫

另一個重要的要點則是良率和產能。根據相關公開資料,中芯國際14nm晶片試產良率為95%,中芯國際預計2020年3月底14nm產能建設目標為4千片/月,7月產能將達到9千片/月,年底12月達到1.5萬片/月。業界預計2020年臺積電上半年7nm產能為11萬片/月,下半年為14萬片/月。雖然華為問題對臺積電的業務造成一定影響,但隨著高通、聯發科、AMD、蘋果等公司追加訂單,迅速補上華為訂單的缺口,臺積電7nm產能更是已經全部滿載。據相關信息,臺積電7nm良率已經穩定,5nm良率高於7nm初期,測試達80%。

在中美貿易摩擦下,華為晶片業務受到了美國新一輪升級限制,鑑於臺積電與美國之間的關係,華為部分晶片代工業務落到了中芯國際手上。今年4月,榮耀推出的Play 4T內置的14nm麒麟710A晶片,就是由中芯國際代工。

顯然,華為部分相關的訂單落到了中芯國際上,對中芯國際形成了實質利好。但是,隨著手機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因中芯國際製程工藝、產能等問題,華為又能用到或等到什麼時候。

TrendForce資料顯示,2020年二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份額佔有率排行依次是臺積電、三星電子、格羅方德、聯華電子、中芯國際和其他。2018年2月,三星宣布投資60億美元新建半導體廠房,以擴大晶圓代工業務,2019年已經實現7nm量產,預計2020年年底開始生產5nm,高通、谷歌相關產品將採用三星5nm工藝製程。在晶圓代工上,三星一直在追趕臺積電,並在2019年4月宣布將在未來十年投資1157億美元以改善晶圓製造技術與設備。

圖15:2020年2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TrendForce,零壹智庫

顯然,中芯國際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上還有不少對手需要追趕。但是在這個集人才、資金和技術一體的行業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是一個巨大的壁壘。無疑,藉此次IPO,中芯國際的資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補充。

但在中芯國際披露的《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2018年中芯國際的員工流失率為22%,《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8-2019年版)》中披露的2018年晶片製造行業的主動離職率為17.1%。反觀臺積電,其《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披露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的5年時間內,員工主動離職率最高不超過5%,2019年為4.9%。

招股書披露資料,2019年末,中芯國際研發人員薪酬為92862.78萬元,研發人員數量為2530人,可以得出對應的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為36.70萬元。臺積電披露,2019年,員工薪酬的中位數約為新臺幣163萬元(約合人民幣39萬元)。

可見,中芯國際員工流失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而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比臺積電員工薪酬的中位數還要低。一般,晶片製造廠中研發人員收入要高於普通員工,基於這點,可以看出中芯國際員工薪酬普遍要低於臺積電不少。

技術上,臺積電5nm工藝晶片已經進入量產階段,3nm工藝也在逐步推進,三星的5nm也將投入量產。中芯國際14nm的產能爬坡階段,7nm製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無論如何,中芯國際在「中國芯」的道路上將繼續前行,中國的晶片瓶頸終歸要突破。

End.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蓬勃發展,對傳統行業尤其是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固有的盈利模式被打破,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零壹智庫推出《商業銀行科技戰略案例庫》,選取25家典型銀行(6家國有大行+8家股份行+11家城、農商行),重點從戰略方向、戰略思想、戰略歷程、戰略舉措以及階段成果等方面解讀其金融科技布局,展現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最新成果。

相關焦點

  • 蔣尚義閃電加盟中芯國際 臺積電董事長如此評價
    今日,蔣尚義閃電加盟中芯國際成為業界熱門話題,根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委任蔣尚義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年薪440萬元),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蔣尚義針對此事件,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對蔣尚義的選擇表示尊重」。
  • a股中芯國際概念股 閃電回A股、募資創紀錄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由於投資中芯國際A/H的投資人重疊度很高,到時中芯國際的A/H估值會趨同。「短期來看,中芯的A股應該還有一輪炒作空間,接下來投資人等的是它正式上市能漲幾倍。那些戰配企業也就有了被炒作的空間了。」張峻愷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在6日的路演互動提問時表示,堅決不會炒自己的股票。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華為710A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臺積電再見了!
    華為710A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臺積電再見了!華為大家都不陌生,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也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如今的華為儘管沒有上市,但已經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61位。中芯國際代工!02麒麟710A根據網絡上的數據顯示,麒麟710A採用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製作,相比於麒麟710性能有所縮水。
  • 中芯國際版權力的遊戲?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加入
    前述離職聲明中,梁孟松還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 ...路透:中芯國際上市反成追趕臺積電的絆腳石;MLCC大廠村田岡山...
    (校對/零叄)5.路透:中芯國際上市反成追趕臺積電的絆腳石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成為A股半導體新王,不少投資者認為藉由市場估值的差異,中芯國際或許有望挑戰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廠臺積電,但有觀點認為,中美關係緊張下,上市反而成為中芯無法趕上臺積電的絆腳石。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 背靠中芯國際,長電科技有望複製「臺積電+日月光」發展模式?
    二、背靠大基金和中芯國際長電科技是不折不扣的資本運作高手,資本運作工具定向增發、槓桿收購、吸收合併、可轉債、重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運用得十分熟練。長電科技股票(600584)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不停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最後將公司稀釋到沒有實際控制人,是非常少見的上市公司運作方式。
  • 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未來怎麼走
    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未來怎麼走 滿天芯 發表於 2020-12-16 11:35:38   在12月15日大家還在閱讀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消息之際
  • 中芯國際版權力的遊戲?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加入 梁孟松或離開
    前述離職聲明中,梁孟松還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 聯姻A股:中芯國際的國產「芯」夢
    作為國內晶片製造領域領先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的成熟工藝是28nm,14nm的量產去年才開始,後續資金缺口非常大。同時,其與臺積電為代表的世界先進位程還有不小的差距,要縮小這個差距也需要資金投入。至於為何選擇在當下回歸A股,原因則是多方面的。有來自政策的鼓勵,有外部貿易戰的圍堵,也有中芯國際想要追趕先進工藝製程的焦慮。
  • 中芯國際「局中局」
    然而,讓外界錯愕的是,梁孟松卻提交辭呈,拂袖離開中芯國際。   對不熟悉中芯國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大瓜;對了解中芯國際的人而言,這不過是其連綿不絕的內訌史上的一幕而已。   20年前,被譽為華人世界半導體產業第三號人物、美籍華人張汝京,因為機緣巧合,在上海張江創辦了「中芯國際」。   他的目標是把中芯國際打造為具備行業話語權的公司,大白話說就是成為臺積電那樣的標杆企業,一消胸中塊壘。當時,因創辦的世大積電被悄悄作價50億美元賣給臺積電,張汝京憤然辭職。
  • 中芯國際N+1工藝繞過ASML光刻機,麒麟晶片不懼斷供,臺積電急了
    普通消費者對手機晶片比較關注,雖然全球有五大科技巨頭能研發出高端手機晶片,但只有三星能自己生產晶片,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則是臺積電,由於三星在同種晶片工藝下的進展稍微慢了半年左右,因此蘋果直接把全部訂單給了臺積電(TSMC),現在高通也把驍龍865訂單給了TSMC進行生產。其實還有一家晶片代工企業能達到三星和臺積電的水平,它就是真正的國內企業中芯國際。
  • 內憂外患 中芯國際一夜「入冬」?
    12月15日,74歲的臺積電前COO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不過,在中芯國際宣布任命的董事會上,現任中芯國際聯合CEO、68歲的梁孟松卻無理由投了棄權票,並遞交了書面辭呈。霎時間,關於中芯國際「蔣梁之爭」的討論此起彼伏。
  •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 2000年4月,張汝京在開曼群島設立了「中芯國際」,並以此為平臺募集資金,再以外商投資的身份在上海設廠。中芯國際的首批投資人中,有來自美國的高盛、華登國際,有來自中國臺灣的漢鼎亞太,有來自新加坡的祥峰投資,還有中國政府背景的上海實業、北大青鳥。
  • 辭職信和公司聲明中暗藏玄機 中芯國際內訌真相是什麼
    來源:AI財經社撰文 / 唐煜 牛耕原標題:中芯國際內訌真相從12月15日晚到12月16日早晨,一封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的辭職信引爆全網,截至收盤,中芯國際A股下跌5.53%,港股下跌4.94%。
  • 中芯國際A股最高募資532.3億元 發行市值達2000億元
    根據安排,中芯國際步入A股市場已「箭在弦上」,公司將在7月6日路演,7月7日正式啟動申購,半導體巨無霸中芯國際要來了。圖片來自中芯國際公告最高募資額在A股排名第六在各大券商紛紛給予IPO定價區間之後,中芯國際的發行價正式敲定。
  • 中芯國際全天成交480億 A股歷史排名第四!臺積電:未計劃9月14日...
    市場題材全線萎靡,受消息影響,白酒板塊指數逼近跌停,半導體板塊遭中芯國際上市抽血繼續大跌,午後銀行股一度護盤,但未能激發市場情緒,券商板塊尾盤跳水帶動指數進一步走低,市場高位股籌碼鬆動加速補跌,集體下殺跌停,市場短線情緒表現恐慌。盤面上,板塊全線收跌,白酒、動物疫苗、半導體等板塊跌幅居前。
  • 內訌+外患,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中芯國際正在經歷多事之秋,這些問題卻一時難以解決。3、重壓之下,如何突圍?中芯國際在今天受到的關注,更多是由於這家企業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位置:它代表著中國大陸地區晶片行業的最高水平,是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也是唯一能夠量產14nm晶片的廠商。2001年4月,張汝京來京,創辦中芯國際,最初便是對標臺積電。
  • 中芯國際內訌,背後也許是離間計
    這幾天中芯國際遇到了內外大麻煩,一方面受到了設備進口斷供的影響,內部更是遇到了聯席CEO鬧辭職,中芯國際的股價也受到了影響,不斷下探。從媒體的報導來看,中芯國際受制於高端光刻機的進口限制,準備放棄更先進位程的研發,想通過小晶片和先進封裝的技術路徑解決,因此引進蔣尚義。面對高端光刻機的缺乏,這樣做是否正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