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臨期食品賣白菜價,價格、保質期、渠道,你最關心哪一樣?

2020-12-16 新零售商業評論電子版

作者:從淺,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

「臨期食品是一門好生意嗎?」

丹麥,哥本哈根。Amagerbrogade購物街上,有一家名為Wefood的超市,頗具傳奇色彩——它的開業典禮不僅吸引了丹麥王妃和食品環境部門大臣到場參加,並且開業僅3周便在Facebook上吸引了3萬多名粉絲,一些當地居民專門騎車繞道前往Wefood選購食物。

中國,上海。四川北路上的新海食品商城裡熙熙攘攘擠滿了人,即便是在工作日,也時常能看到拖著簡易小拖車在店裡購物的消費者,甚至有人專門橫穿整個上海市區來新海食品淘貨。

雖然所在城市相距10000多公裡,但新海食品與Wefood有著一個共同點——售賣臨期食品。

Wefood是丹麥第一家臨期食品超市,以折扣價售賣即將過期的產品。據悉,為了減少食物浪費,當地一家慈善機構與一些連鎖超市、咖啡館合作,由後者將臨近保質期的食物送到Wefood售賣,收入被用於減少貧困國家飢餓人口的慈善事業。

新海食品則是上海一家老牌臨期食品折扣店。「天貓超市賣38元一瓶的義大利橄欖油,只賣10元」「天貓超市14元一罐的德國黑啤,10元3罐」……優惠的價格、超高的性價比,使新海食品極受上海爺叔、阿姨們的歡迎。

近幾年,如Wefood、新海這樣的臨期食品店鋪突然在全球火爆了起來,與以往只把價格作為賣點的粗暴銷售方式不同,它們開始倡導商品的低碳、環保,打出拒絕食物浪費的口號。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些超市的消費者不再局限於愛買打折商品的老年群體,年輕人也成了臨期食品的消費主力軍。

消費理念符合流行趨勢,消費群體也具備超強的購買力,表面看,臨期食品具備了一門好生意必需的所有外在條件,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遍地開花

瑪拾特進口食品折扣店、德力士進口食品折扣店、百特進口食品折扣店……在上海,各類臨期進口食品折扣店如毛細血管般深入到社區、菜市場等人流聚集區。

以位於上海市長寧區北新涇地區的某品牌折扣店為例,2公裡內開了2家店,一家位於菜市場旁邊,一家位於地鐵站附近。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醒目的價格標籤、擁擠的過道,據老闆介紹,單店日均營業額能夠輕鬆破萬。

「飴食貨倉」的創始人徐鵬曾公開介紹,飴食貨倉自2016年開出第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以來,目前門店已有16家,營業額從500萬元增長到去年的3900多萬元,預計今年還有30%左右的增長。徐鵬將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歸結於穩定的顧客群和購買黏性

略顯雜亂的店鋪陳列、豐富的SKU,臨期食品折扣店的這些硬體「標配」似乎很能滿足消費者「淘貨」的需求。以合肥銀泰城某折扣店為例,14平方米的小店內容納了300多個SKU,單日營業額能達到萬元以上。

零售君的朋友小陳就經常光顧臨期食品折扣店。他告訴零售君,逛折扣店是一種性價比最高的、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消費方式。「10塊2瓶的依雲水,喝的是牌子,帶出去倍兒有面子。只要不過期,都沒問題。」

對於消費者而言,相比保質期,他們或許更關注品牌和價格。但這並不意味著保質期不重要,畢竟是吃進肚子的食物。然而,零售君發現,線下臨期食品折扣店通常不會明確標明產品剩餘保質期。

相比之下,臨期食品特賣電商的做法更為到位。以「好食期」為例,其App上所陳列的商品,全都按照保質期剩餘時間動態顯示倒計時,並據此調整價格。舉例來說:還剩6個月保質期的商品打6折,還剩3個月保質期的打3折……

除了明確列出每一件商品的生產日期,好食期還承諾消費者收到商品的生產日期與購買時顯示的一致,否則消費者有權選擇退貨。

好食期創立於2016年,2018年獲得阿里巴巴獨家1.1億元C輪融資。創始人雷勇在接受零售君的採訪時強調:「好食期不同於市面上食品折扣店的低價模式,是一個日期越近越便宜的食品清倉電商平臺。」

除了好食期,淘寶、天貓平臺上陸續冒出了不少臨期食品折扣店。以林濤負責運營的裸價臨期特賣店鋪為例,4年時間從2顆鑽升級為四顆皇冠,林濤明顯感覺到,臨期食品市場正越來越被消費者關注,「生意越來越好做,90天復購率在63%左右。」

灰色地帶

在雷勇看來,食品屬於日期敏感型商品,對消費者而言,購買時必須心中有數,精確也意味著嚴謹和安全。

此前,上市不久的拼多多曾遭遇「臨期奶事件」風波。一張「拼多多平臺7.5元售賣原價888元貝因美紅愛加奶粉」的圖片在網絡廣為流傳,引發輿論對拼多多出售假奶粉、過期奶粉的關注。

後經調查,此舉是商家的引流手段,主要推廣的產品是均價35元左右的貝因美臨期奶粉,而同款臨期商品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的售價為40元。

對於「臨期奶事件」,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針對臨期嬰幼兒奶粉,拼多多將統一標註「臨期」字樣,實時提示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並在真正保質期到來之前先行下架。

他還呼籲淘寶、京東、天貓等平臺,共同商議並制訂新的行業處理標準,攜手消除電商平臺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

在國內,臨期食品一直處於灰色敏感地帶。食品行業對「臨期」二字諱莫如深,而在大眾消費意識裡,臨期約等於過期,因此多數商家更願意以折扣、尾貨等字眼來掩蓋食品臨期的事實。

那麼,臨期食品標準定義是什麼?按照百度百科,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於安全食品的範圍,如超市的「臨期食品專櫃」銷售的即是臨期食品。

根據中國菸草行業協會數據,在中國共有500萬家小超市、百貨店、便利店。線下超市和電商平臺為了減少庫存,不會接收超過保質期限1/3的國產食品和超過保質期限1/2的進口食品。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上遊供應商(涵蓋品牌廠商、進口商、經銷商)飽受臨期食品如何清庫存的困擾。

臨期商品促銷平臺善食者聯盟創始人邱喆曾對外表示:「食品不應該有臨期品,臨期品只是資源錯配,沒有找到適合它的人。」由此看來,信息匹配能夠讓臨期食品變得有價值,而這也印證了臨期食品市場是一條剛需賽道。

駛入深水區

遍地都是入局者,生意難做了。

2016年底,林小皓從生鮮賽道轉做臨期特賣商城「甩甩賣」。最初沒有建立供應鏈時,他從線下折扣店進貨放在微信公眾號上賣,利用信息差將日均營業額做到4000元左右。

林小皓記得早前還有一些酒水類的供應商找到他們,免費給貨,「出個運費錢就能把貨拿走,純賺利潤。」

好景不長,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林小皓明顯感覺到臨期食品全品類的拿貨價提高了。

「好的貨會抬價,要搶,以前原價一折不到的貨,現在要三折甚至更高。」競爭還表現在對貨物的吃銷能力上。「在你眼前有一萬箱臨期貨,還有一個月到期,你敢不敢吃,你敢吃那你是不是一萬箱都能銷掉?」

雷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供應商更青睞於大型收貨商。以好食期為例,好食期與供應商的合作機制有2種:第一,和食品集團籤訂戰略性協議,鎖定定價體系,凡是清倉食品,好食期全包;第二,小供應商凡是有貨,好食期一次性打包買走。

一方面,市場競爭在加強,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很多顧客往往會是多家折扣店鋪的粉絲,今天他家有我要的,我可能就去他家買了,明天你這兒有我需要的,我又會來你這兒買。」林濤管理的店鋪目前擁有超過1600個SKU,在他看來,消費者對SKU豐富度的要求遠高於對店鋪的忠誠度。

而在線下,隨著實體店數量的不斷增加,競爭也異常激烈。經營者們正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加強與顧客之間的強關係連結。例如長寧區某食品折扣店的老闆會主動引導用戶掃碼進社群,通過社群運營提高復購率。

很明顯,臨期食品市場已經進入了深水區。然而,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必然引發我們更深度的思考:臨期食品生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除了足夠低的價格、足夠豐富的SKU外,臨期食品更是一門精細化運營的生意,核心在於對供應鏈的把控,以及更高效的進銷貨匹配能力,唯有此,才能在臨期食品市場跑得更遠。

未來機遇

即便是在經濟低迷時期,也並非所有企業都會受到負面影響,折扣店便是一例。

2016年8月,正當美國面臨線下零售業的低谷期時,一家名為Dollar General的廉價折扣日用品社區連鎖超市宣布,買下沃爾瑪旗下 41 家社區超市(Walmart Express)。

Walmart Express是沃爾瑪在2011年嘗試的社區超市,像是緊湊版沃爾瑪和折扣店的混合,然後這種業態只存在了5年時間就宣告結束,沃爾瑪於2016年宣布關閉所有102家Walmart Express。

當時曾有媒體分析這樁讓人有些驚訝的收購事件,認為沃爾瑪社區超市開不下去的一大原因正是有諸多像Dollar General這樣的折扣店已經密集布局社區,從而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壁壘。

一項針對全球零售業的研究表明,折扣店將是未來十年發展最快的業態,它的複合增長率為5.6%——遠遠高於大賣場的2.5%,甚至也要高於便利店的5.5%。

成就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便是龐大的市場規模,雖然零售君沒有找到直接數據,但以下兩個統計數據或許能間接說明我國臨期食品的市場規模。

根據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2006年~2016年,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從4240.36億元增長到22156.4億元,預測到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將接近3萬億元。

此外,我國每年還要進口大量海外食品。據統計,2018年我國進口食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人民幣。

3年前,林小皓曾在合肥開了四五家實體店,因選址問題陸續關閉,唯獨位於合肥銀泰城的店鋪在整體價格下調30%後,營業額上漲了四五倍。這讓林小皓十分看好線下店模式。

今年9月,林小皓計劃在上海、蘇州、南京、合肥、北京等地陸續開出10多家甩甩賣線下店「東羅西搜」,未來,在全套流程跑通後,還將考慮加盟模式。

在選址方面,與多數開在社區、菜場、學校的折扣店不同,林小皓認為,哪裡有便利店、星巴克,就應該往哪裡開

在他看來,一方面社區裡已經布滿了各種零售業態,想衝進去分一杯羹比較難;另一方面,年輕白領對進口食品的品牌認知度更高,也更容易接受進口臨期食品折扣點這種業態。

作為網際網路企業,好食期得到了阿里的支持,堅持繼續加強供應鏈,以及流量獲取能力的建設。

以拾惠惠、悠品食惠、T3進口食品為代表的線下臨期食品店,正在積極擁抱加盟模式,從一線城市不斷下沉開店。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臨期食品市場將出現越來越豐富的零售業態。

然而,這或許只是食品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現象,如果真像邱喆所言,臨期品只是錯配資源後的結果,那麼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當生產端能夠實時匹配需求,並及時提供商品時,臨期食品是否也就不復存在了?

* 文中林濤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掘金臨期食品
    據「臨期捕手」創始人陳杰觀察,當前的臨期食品,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年輕人是消費主力軍,其佔比大大超過其他年齡段的群體。「一包零食,假設保質期為12個月,日期非常新鮮的是原價10元,距離保質期還有4個月的只要2元,你會買哪個?」新零售商業評論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調研,人群涉及70後~90後。
  • 「臨期食品」安全嗎?別擔心,看看專家怎麼說!
    「臨期食品」安全有保證 原價150元的進口兒童牛奶,30元一箱;市場上70元一袋的日本麥片,50元買兩袋;歐洲進口紅酒5折出售……近日,在一些電商平臺和超市
  • 500萬家超市每天倒掉的臨期食品,潛藏著百億商機!
    食品的宿命當你在商場逛著一排排琳琅滿目的食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食品一旦過期,將會到哪裡去?無一例外,只有一個結果——被丟棄。商超貨架上的食物,多因為臨近保質期和 「僅售當天」等規定,必須被丟棄。針對臨期食品因為流通效率的問題被處理掉的問題,好食期的做法是,回收臨期食品,將其進行線上銷售,為生產商、經銷商提供降損渠道。別擔心沒人買。因為臨期食品價格普遍較低的原因,很多對食品有性價比要求的一類人群還是很願意購買臨期食品的。
  • 臨期貓糧能買嗎?包裝破損貓糧能給貓吃嗎?貓糧到底如何儲存?
    臨期和包裝破損貓糧家裡的貓主子吃進口貓糧的小夥伴們,應該對臨期和包裝破損的貓糧並不陌生吧。不止是貓糧,我們平時去超市可能也會看到單獨的貨架,擺放著各種臨期的商品或者稍有破損的物件兒,價格比正價品要便宜很多。如果馬上可以用到的話,購買這些上商品可以節省很多銀子哦。
  • 有人靠賣白菜價商品,年賺百萬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有人會從自己日常生活開銷下手,購買一些「臨期食品」去節省生活成本。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在大型超市中,基本上每天都會有臨近保質期的打折食品在出售,這些食品的價格十分的便宜,可以用「白菜價」去形容,甚至原價幾百塊錢的產品,如果是臨期的話,用幾十塊錢就能夠買到了。儘管這些商品的已經到臨期了,但是因為價格比較便宜,還是會有很多消費者會去購買。
  • 身處灰色地帶,「臨期食品」背後的龐大市場到底可靠嗎?
    臨期≠過期,便宜一半的價格,你會買嗎?什麼是臨期食品?就是臨近食品的保質期限,還沒有過期的食品,也就是說,臨期食品還在食品的保質期之內。在豆瓣「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裡,有一個題為「你會覺得買臨期丟人嗎?」的帖子,幾百多人在那個帖子下面分享自己購買臨期食品的快樂,省錢、實惠成為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理由,他們各自分享自己的經驗,那裡更像是一個「臨期食品種草小組」。
  • 0.55元臨期餅乾可月銷10萬背後:線下連鎖商超小步快跑,填補缺口仍...
    在上海四川北路上,新海食品商城門前人頭攢動,年齡層從十幾歲跨度到六七十歲。這些消費者並不介意商品接近保質期,反而以較低廉的價格能買到正契合他們心意。新海食品商城一直以這種零售方式存在了多年,直到今年9月,競爭對手來了——一家名為好特賣hotmax的臨期食用品商超計劃在江浙滬布局近45家商超。類似的商超「飴食貨倉」也從2016年開始在北方市場快速擴張。
  • 「點石成金」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
    ——老子今日熱點「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在豆瓣平臺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自今年9月創建以來,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兩萬多網友加入。但網上與臨期食品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給孩子吃臨期食品、臨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EXP、BB、賞味期限……這些進口食品保質期怎麼看?
    很多小夥伴都喜歡買進口食品嘗嘗鮮,但你知道這些食品的保質期應該怎麼看嗎?EXP、BB、賞味期限…這些名詞都是什麼含義? 市市場監管局對進口食品保質期的標示形式 、日期書寫方式、縮寫表示進行了盤點,一起來看看 保質期 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 保質期25年還好吃 這就是日本的「防災食品」
    保質期外,腐爛和氧化就成了食物的兩大殺手。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他們盯上的食物口感會越來越差。如果你吃到的過期食品只是難吃的話,那還算運氣好,更大的可能是吃完之後被直接放倒,住進醫院。防災食品就是針對腐爛和氧化下手的特殊食物,用盡一切可能延長他們的保質期。
  • 進口食品第一股,其實只是一個賣牛奶的?
    作為一家食品零售商,品渥食品的核心業務為從海外進口乳製品(主要是液態奶)並以「德亞」的獨立品牌進行經營,這本質上是一種貼牌生意。利用這一模式,品渥食品成功將低成本的海外牛奶以「德亞」品牌賣到國內。危機之二則在於這家公司的品牌市場化競爭力不足,來自乳品進口方面的數據會加強我們對於這一結論的判斷。2019年,中國液態奶進口額同比增長19.2%;同期品渥食品旗下整體的乳製品收入同比增長22%,與行業增速相比並無優勢。
  • 常年收購過期臨期成年人奶粉重點技術
    、銷毀狗服飾、銷毀牛初乳、銷毀海苔餅乾、銷毀馬肉、銷毀進口脫脂牛奶、銷毀青鰻、銷毀黑糖、銷毀快熟面、銷毀冷卻肉、銷毀單車、銷毀牛嘴、銷毀變質冷藏熟食品、銷毀鴨排我們公司有豐富的過期臨期食品處理回收經驗,高價回收椰子糖,本公司是回收處理過期食品的合法公司,擁有國家頒發的過期食品銷毀處理資質,可承接全國各地過期臨期食品產品的報廢銷毀業務。
  • 國內可購買的應急食品大集!最長保質期可達30年!
    缺 點:保質期較短 碎 碎 念:鄉村基是我當年在重慶最愛的快餐,沒有之一!!!很高興它出了這樣的口袋便當,適合短期生存食用,比如這次疫情期間。很多被隔離的人,可能見到泡麵都想吐了,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食品無罪隱瞞欺騙其罪
    並表示今後「任何人做出有違『客戶第一』的行為,我們將執行最嚴厲處罰,絕不手軟」。同時還正式向消費者發出邀請,擔任盒馬鮮生監督員,隨時轉達遇到的體驗問題。對於這一事件,業內專家普遍表示,消費者完全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毫無疑問,盒馬鮮生被曝光的更改生產標籤的行為,涉嫌消費者欺詐。
  • 為啥賣那麼便宜?看完你還敢吃嗎?
    為啥賣那麼便宜?看完你還敢吃嗎?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超市冷凍丸子,是用肉做的嗎?為啥賣那麼便宜?看完你還敢吃嗎?!』天氣冷了,熱乎乎的火鍋是很多人的最愛,在外面吃太貴,不划算,很多人都喜歡買在家裡煮火鍋吃,邊吃火鍋邊看劇,太愜意了。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專家為你詳解防疫新熱點
    福州日報記者 賴志昌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市民在選購、清洗、加工和烹煮進口冷鏈食品時應注意哪些事項?……3日,就市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科副主任醫師鄭霄雁。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檢測陽性頻發,引發市民普遍關注,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  「消費者仍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