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太陽三百倍,光度八百萬倍的R136a1,如果在4光年外會怎樣?

2020-12-24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中的R136a1有一個如雷貫耳的稱號:已知質量最高的恆星,這是一顆超出了愛丁頓極限的恆星,從理論上來看它就不應該存在,但它不僅誕生了,而且正在劇烈的放出光芒!

關於宇宙中質量最高的恆星R136a1

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是一個產出大質量恆星的風水寶地,R136a星團中的1、2、3都在這裡,每一顆都是超過愛丁頓極限、太陽150倍質量以上的恆星!

蜘蛛星雲放大至R136a超星團,R136a1、R136a2和R136a3位於右下方

R136a1是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物理學教授保羅·克勞瑟的研究小組在2010年7月發布的,他們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和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資料,通過全像的斑點幹涉測量解析發現了R136a這個高密度的星團,這些恆星表面溫度高達40000K,是太陽的7倍以上!

中心R136a1和其附近的恆星

而R136a1的溫度則超過了50000K,經過測量它的質量大約為太陽的265倍,大小則是太陽的35倍,光度這超過了太陽的870萬倍,但根據其當前丟失物質的速度計算,在它誕生初期,質量可能高達太陽的320倍以上。

關於愛丁頓極限

恆星和行星都是靜力平衡的天體,但與恆星不一樣的是,恆星的內核存在核聚變,其強大的能量釋放會產生向外的輻射壓,以支撐恆星不坍縮,這就是主序階段的恆星穩定燃燒的原因,到了紅巨星階段就是輻射壓超過了引力坍縮,恆星逐漸膨脹,而超新星爆發則是內核發展了鐵核,內核失去了輻射壓,外殼坍縮撞擊內核,引發超新星爆發!

所以穩定的輻射壓很重要,但它與恆星的質量相關,質量越高,內核的引力坍縮致溫度也就越高,核聚變燃燒也就越劇烈,即使在主序星階段,內核也開始蠢蠢欲動,恆星表面物質將被超強的恆星風帶離恆星,造成大量物質丟失!

因此恆星的質量極限大約在150個太陽質量,這就是英國物理學家愛丁頓名字命名的愛丁頓光度極限,超過則輻射壓會引起物質大量丟失,自然狀態下,150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是不可能產生的,這是恆星的發光機制決定的,其實如果不發光,那麼質量更小,天體超過奧本海默極限的3.2倍太陽質量,就坍縮成黑洞了!

為什麼R136a1還會存在?

天文學家猜測,它可能是多顆恆星合併而成的,這和R136a高密度星團有關係,一般在原始星雲中誕生雙星和多星期是非常普遍,反而像太陽那樣的恆星卻很少見,因此這就有了合併產生R136a1這顆超級恆星的機會!

看來是作弊產生的,不過存在即合理,也確實大大拓寬了天文學家的視野,原本他們一直認為超過15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是不存在的!

假如R136a1在比鄰星位置,地球會怎麼樣?

那麼亮的R136a1,按理應該很容易找到才對,為什麼從來沒聽說過有那麼亮的恆星?其實大麥哲倫星系距離我們至少有16.5萬光年,因此像R136a1那麼亮的恆星,看起來的只有12.77等,肉眼能極限看到6等,這個12.77比肉眼能看要暗500多倍!

假如將R136a1放到比鄰星,地球上會變怎麼樣?

地球會變成咋樣,算算就知道了,第一個影響是,它會變多亮?根據絕對星等公式換算下即可

視星等和絕對星等換算

經過計算,R136a1在比鄰星的位置時星等約為-12.65等,這個大約是滿月的亮度略低,但它要比滿月刺眼得多,因為這是一個點光源,而滿月則是面光源。

另一個問題則是,它的引力會影響地球嗎?其實根據希爾球就可以知道,地球並不會受到四光年外的R136a1引力影響,因為它對地球的影響只有太陽的兩億分之一,所以各位還是沒法洗洗睡,因為R136a1如果在4光年外超新星爆發,那就不得了了!

R136a1超新星爆發有多厲害?

R136a1的未來是極超新星,能量超過普通超新星爆發的100倍以上,核心將坍縮成黑洞,或者R136a1發展成不穩定對超新星,那麼連黑洞都沒有,26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將徹底在超新星爆發中飛散!4光年外星雲擴散物質對太陽系的直接衝擊比較難評估,但爆發的光輻射和伽馬射線輻射,將會讓地球徹底毀滅!

一般認為100光年內的超新星爆發的伽瑪射線即可滅絕地球生命,如果在4光年外爆發,那麼地球將遭受全波段輻射,估計能燒焦地球好幾次,甚至連伽馬射線破壞DNA都不用考慮了,因為地球已經被燒焦了!

所以把R136a1搬過來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最右側為盾牌座UY

最後提醒下,盾牌座UY只是已知最大(直徑大約和土星軌道直徑差不多),不過它質量只有太陽的7-10倍,而R136a1卻是其巨大質量,直徑並不大!

相關焦點

  • 假如把最大質量恆星R136a1放到比鄰星的位置,地球會怎樣?
    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會有其相應的極限,無論是溫度、速度,還是星體的質量,都會在不同程度之間呈現一定的狀態,而且不會超出上下界限的束縛,恆星當然也不例外。我們知道,當一個星體的質量大於0.08倍太陽質量時,就會引發內部核聚變反應,形成恆星,而當恆星主序期結束之後,殘餘質量仍然大於太陽質量的3.2倍時就有可能會坍縮形成黑洞。
  • 形象比喻:地球縮小成一個小彈珠,太陽有多大,最大天體有多大?
    一定要把地球縮小到一枚硬幣大,同比例太陽是多少呢?這要看這枚硬幣是什麼硬幣,如果按照人民幣1元硬幣來看,第一版1元硬幣為3cm直徑,第二版開始為2.5cm直徑,按照第二版2.5釐米計算,乘以109倍,就是272.5cm,也就是說,如果半徑6371km的地球縮小成直徑只有2.5cm的球,那么半徑69.6萬千米的太陽同比例縮小,就成為272.5cm的一個球。
  • 宇宙中的特超巨星,最小的一顆是太陽的十幾倍
    這顆恆星也列名在最亮恆星列表中,光度是太陽的8.71 × 10^6倍。它不屬於銀河系中,是屬於在十六萬光年外的星系,位在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中,是靠近劍魚座30複合體的R136超星團中的成員。2、天鵝座NML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可比我們的太陽大多了
    太陽就已經很大了,個頭是地球的130萬倍,但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可比我們的太陽大多了,有的相當於太陽的幾十億倍,質量也比太陽大很多 目前人類所發現的質量最大的恆星當然要數R136a1,這是1985年發現,其位於R136超星團中。
  • 一顆不該存在的星球,質量是太陽的300倍,幸好離地球夠遠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主星,對於人類來說,絕對是一個「龐然大物」,而且太陽的威力也是非常恐怖的,比方說,我們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是無法用肉眼直視太陽的,因為陽光會刺痛我們的眼睛,也會讓人產生眩暈感。那麼,太陽是不是宇宙中最大的一顆恆星呢?
  • 目前已知最大的恆星,太陽在它面前猶如沙粒,竟是太陽的50億倍!
    他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體積與質量!但是,在我們普通人的認知中,都覺得太陽是最大的!其實不然,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的恆星以及行星。我們太陽的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星球,直徑大約是139.2萬公裡。相當於地球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佔有太陽系總體積的99.86%。走出太陽系,來到浩瀚的宇宙中。
  • 人類在4光年外找到了新「家」? ——專家解讀比鄰星b:沒有四季,空間環境惡劣
    在光譜儀前露出馬腳    比鄰星b距離比鄰星僅700萬公裡,只有日地距離的5%。即使是太陽系最「內圈」的水星,與太陽的距離也能達到這個數字的8倍多。    鄭永春表示,由於比鄰星是顆紅矮星,質量僅為太陽的0.123倍,光度僅為太陽的1.55‰,表面溫度約2500攝氏度,不到太陽的一半。這使得比鄰星b仍然處於宜居帶內。    今年以來,歐南臺位於智利拉西拉天文臺的3.6米口徑HARPS光譜儀對比鄰星進行了細緻觀測。
  • 60光年外的一個亮點引起了科學家關注,未來地球已提前上演!
    從早期只是接收疑似外星文明信號的SETI計劃,到後來變本加厲、向外星人發射強大無線電信號的METI計劃,沒有任何動靜後,又開始發射攜帶了強大望遠鏡的衛星,從超遠距離(1000光年外的天鵝座區域)的克卜勒系外行星搜索望遠鏡到更務實的搜索300光年內系外行星的TESS系外行星搜索望遠鏡!
  • 1400光年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為何被稱為地球的「表兄弟」?
    科學家們在判定系外行星是否宜居,其標準無外乎以地球為參照,通過觀測到的行星相關參數與地球對應的指標進行對比,如果相似度較高,則被判定為宜居行星。這裡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參數必須要加以考慮,比如:處於宜居帶以內。
  • 宇宙最大天體被發現,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是太陽的2億億倍
    根據科學家們計算,太陽可以裝下一百三十萬個地球、一千多個木星,是一顆相對巨大的恆星,而我們生活的星球地球卻很小,如果拿著同樣比例大小的地球和太陽進行對比,通過調整,你會發現地球在太陽照片上的大小只有一個像素而已,可是就是只有像素那麼大的地球卻生活著70多億人類和數以百億計的動物。
  • 它是地球的6400萬億倍,如果地球也這麼大,人類會怎樣?
    它是地球的6400萬億倍,如果地球也這麼大,人類會怎樣?但是在宇宙當中,恆星的體積和質量自然是要遠遠大於行星的,而在浩瀚無邊的宇宙當中,要比太陽還要大得多的恆星,還有無數顆,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心宿二的體積就是太陽的3億倍不止,當然,這些恆星遠遠距離太陽系都比較的遙遠,人類在地球上用肉眼也僅僅只能當作星星來看待。
  • 旅行者一號,正在飛往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目前正以17千米每秒的速度向太陽系外飛去,雖然旅行者一號是如今人類飛的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但並非是最快的。最快的而是,2018年發射的帕克號太陽探測器,飛行速度超過每秒95千米,最高的時候可達200千米每秒,儘管他只能保持很短的時間。但仍然是人類迄今為止太空飛行器速度的巔峰,那麼如果以如此高的速度,飛到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將需要多久呢?
  • 4.2光年比鄰星發來無線電,地外生命在家門口?科學家正在調查
    研究人員並沒有把這個無線電信號歸因於地球、或者人類活動的幹擾,而是認為這個信號可能跟1977年美國大耳朵射電天文臺在距離地球1.7萬光年的M55球狀星團方向發現的一個神秘「哇
  • 盾牌座UY能裝18億個太陽,但在它面前不值一提
    盾牌座UY能裝18億個太陽,但在它面前不值一提不少人都知道,在偌大的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是太陽,它的體積是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木星的1000倍,要知道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也就是說太陽可以遊刃有餘地容下130萬個地球,如此看來在太陽的面前,渺小的地球如同一顆沙粒,古人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即便太陽能夠在太陽系中成為佼佼者,倘若我們從銀河系的角度看太陽系,
  • 太陽質量9000萬倍!3億光年外,三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合併
    在這三個星系中,都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前兩個黑洞,現在已經找到了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據了解,NGC 6240極亮紅外星系與我們的距離大約有3億光年遠,也就是說,目前我們看得到景象,其實是NGC 6240在3億年之前的實景。雖然過了這麼多年,這三個星系現在還處於合併過程的最後階段,因為星系之間的合併大約需要10億年。
  • 「三體」就在4光年外,那裡真的有外星文明嗎?
    在《三體》中,距離地球僅4光年的地方,存在一個三體文明,他們的科技要比人類更加發達至少數百年。但由於三體世界有三個「太陽」,它們的運動軌跡是混沌的,無法精確預測,有時會過於遠離行星,有時會過於接近行星,導致三體文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毀滅一次。當三體文明知道地球的存在後,盯上了這顆環繞在單一恆星周圍的宜居行星。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
    1.5萬億個太陽!銀河繫到底有多「重」?一個國際團隊報告說,他們利用美國航天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蓋亞」探測器對銀河系進行了迄今最精確的「稱重」,認為銀河系質量大約相當於1.5萬億個太陽質量。過去幾十年,研究人員已嘗試使用多種觀測技術為銀河系「估重」,認為銀河系的質量應該在5000億到3萬億個太陽質量之間,最新測量結果處於這一範圍的中間。宇宙中最輕的星系質量僅相當於10億個太陽質量,最重的星系質量達到30萬億個太陽質量。因此銀河系屬於宇宙中比較重的星系,這對於一個明亮的星系來說十分正常。到底有多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