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尾,高譚人戴上小丑面具,在街上暴亂。整個城市充滿了火災和暴力,這是一個民粹主義狂歡節。我不認為現實世界會更好,但美國人民暫時還沒有在街上殺人。他們剛剛選出了川普總統。為什麼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小丑在富蘭克林的節目中講得很清楚。因為富人從不從窮人的角度看問題,他們根本不想知道像小丑一樣的失敗者是如何生活的,他有什麼感覺,他在想什麼。
韋恩只把小丑當作殺人犯、失敗者、精神病患者和變態狂;他說,沒有成就的失敗者都是小丑和笑話;至於他自己,我們從蝙蝠俠系列中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慈善家,他(和他的兒子蝙蝠俠)必須感到他是聰明和無可挑剔的。但韋恩斯不明白《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時,記住,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你的優點。」小丑也不想活得像個笑話。如果他不能成為劇中的英雄,至少他可以扮演一個悲劇角色。但是沒有那筆錢他做不到。
小丑工作不努力。他以前很溫順:按時吃藥,按時向醫生報告,保持微笑,隨身帶著「我病了,對不起打擾你」的卡片。他相信韋恩的邏輯,相信他能給世界帶來笑聲的夢想。美國鐵鏽地帶失業的藍領工人可能和小丑有著相似的精神旅程。由於技術創新和全球貿易,他們沒有工作,經濟和社會地位下降。但精英們只會說:你因為學歷低、能力差而失業。
你為什麼不去接受更多的教育、改造和再就業呢?我猜那些失業工人一開始也像小丑一樣,每天都打著「是我的錯,對不起給他家添麻煩」的標籤。但如果他們不等著幫助他們,他們就不會永遠後悔。小丑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希望一個接一個地破滅:他失業了,成了最搞笑的脫口秀藝術家。他不是一個有錢人的私生子,鄰居的女人也不像他想像的那麼好。
後來他看到了韋恩斯是多麼的冷酷無情,對自己的生死存亡毫不關心:社會救助計劃被切斷了,他必須努力工作,讓韋恩只得到一拳,然後韋恩一直在電視上宣傳他的慈善晚宴和競選計劃。失業工人也看到了希望的幻滅:製造業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整個當地社區的衰退越來越嚴重。有人建議回學校提高教育水平,但對於一個高中畢業、離開校園幾十年的人來說,很難再攀上天空;而且,學費很貴,根本負擔不起。
然後他們看到,引發金融危機的大銀行得到了大量政府援助。他們看到華爾街沒有人坐牢。他們看到,僅僅幾年後,高管們就繼續獲得天文數字般的薪水。久而久之,他們開始想:這真的是我們的錯,不是你的錯嗎?小丑說:是非由「你」決定,搞笑與否也由「你」決定。為什麼「我們」要按照「你」的標準生活?是什麼讓「你」覺得「我們」永遠像個好孩子,靜靜地聽憑「你」的擺布?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屈辱和踐踏,即使那些侮辱「有理由」(小丑確實是殺人犯,藍領工人確實缺乏當今市場所要求的生產技能);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不公正,即使這只是他們認為不公平的事。
韋恩斯認為高譚的世界是公平的。他自己做了那麼多慈善,但小丑們只知道如何得到和毀滅。在現實世界中,新興的美國精英甚至都不是斷奶的第二代。他們是矽谷的人民。他們中許多人出生在中產階級。他們有很高的教育和技能,努力工作,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很多財富。他們自然而然地覺得自己是富有的,是有道理的,而那些不能也只是接受一切的窮人是不合理的。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邏輯生活,積累憤怒和分歧。
一位朋友曾經向我引用了《經濟學人》的大量數據。他解釋說,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實際上對窮人的傷害大於對富人的傷害。我以為他是對的。為什麼窮人如此愚蠢,卻看不到如此簡單的事實!
現在我想問他一個問題:你知道失業藍領工人的平均學歷是高中嗎?你高中時懂《經濟學人》嗎?也許你應該在批評別人之前提醒自己:不是每個人都有像你這樣的博士學位。我相信經濟學家是對的。反全球化對窮人的傷害更大。正如富蘭克林對小丑所說,這也是對的:你怎麼能殺人?殺人是不對的!但富蘭克林的話無助於小丑,經濟學家也無助於失業者。
無論韋恩、富蘭克林或《經濟學人》的讀者認為他們多么正確,民粹主義陣營都有自己的力量:小丑發現自己有能力殺人,藍領工人發現自己有能力投票。於是,高譚的街道熊熊燃燒,川普成為美國總統。但我始終認為現實可能比電影更黑暗:高譚人喜歡的小丑確實是其中之一;美國民粹主義者選出的總統是億萬富翁,他顯然是其中一位。
最後,小丑殺死了他的母親,她給韋恩寫信,一直對精英們抱有幻想。也許這標誌著他對韋恩幻想的終結和所有社會秩序的終結。他從電影一開始就完全不同了。他說: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我,也許我就是這樣。但我一直認為他只是想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在電影的前半部分,我知道他不是天生的怪物。他曾經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孤獨、無助、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