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遺址為唐代北庭大都護府治所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城正北12千米處,古時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中轉站,古代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圖為故城遺址的北城牆及洞穴。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此地為車師後部王庭所在地金滿城。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戊巳校尉耿恭屯田車師後部金滿城,屯田士卒數百人。兩漢時,金滿城(吉木薩爾)一帶成為車師後國。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仍設西城長史和戊巳校尉(治所高昌)管理西域。圖為故城遺址的北城牆及洞穴。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討平高昌後,經其地設庭州,發展成為天山北麓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有重兵駐守。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任命西突厥開國主室點密五世孫阿斯那賀魯為瑤池都督府都督,稱「可汗浮圖」。圖為故城遺址的北城牆。
高宗永微四年(公元653年)賀魯率眾叛亂,顯慶二至三年(公元658-659年)叛亂平定,隨即撤銷瑤池都督府,並在庭州設立金山都護府一起分管西域。武后長安二年(公元703年)在此設北庭都護府,下轄金滿、輪臺、蒲類(後改後庭)、西海4縣,與安西都護府以天山為界分疆而治。圖為故城遺址的城牆。
清乾隆四十年 (1775)在此曾經出土唐碑,嘉慶二十五年 (1820)徐松曾調查城址,發現金滿縣殘碑。19世紀以後,英、日等國先後派探險隊在此調查挖掘。圖為故城遺址的信號塔廢墟。
景龍二年(708年)升為北庭大都護府,轄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西達鹹海廣大地區的軍政事務。後改北庭節度史,所轄瀚海軍駐此,貞元六年(790)陷於吐蕃。九世紀中期高昌回鶻王國建立後,稱夏都,為其政治中心之一;又稱「別失八裡」,意為五城。元代在此設別失八裡行尚書省、宣慰司、元帥府。15世紀前期毀於戰火。圖為故城遺址的西城牆。
故城遺址的防禦工事附近。
故城遺址的住宅。
故城遺址附近發現的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