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生動描繪了一幅千裡巴蜀行旅圖,似為今天川渝兩地協作發展埋下美麗的伏筆。
今年,圍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兩地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中頻頻開展互動交流和務實合作:巴蜀世界遺產聯盟、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雙雙成立,川渝各市區間不斷開通文化旅遊直通車、籤訂文旅發展合作協議……共同擦亮著巴蜀文化新名片。12月2日,在重慶市大足區政協的倡議下,川渝八市區政協人相聚一堂,圍繞「攜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首次開展跨區域專題協商,奏響了一曲助推巴山蜀水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樂章。
你有樂山大佛,我有大足石刻;我有天生三橋,你有都江堰;……協商現場,兩地政協人相談甚歡,其樂融融。「關起巫山峽,巴蜀是一家」,四川樂山市政協副主席易志隆借用郭沫若的詩句,生動闡釋了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對於川渝兩地傳承巴蜀歷史文脈、培育文旅消費市場、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大作用。
然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剛剛啟航,如何好風憑藉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儘快統籌編制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總體規劃,為各地開展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提供指揮棒、作戰圖、標準尺。」四川資陽市政協副主席張光祿呼籲。
當前川渝各地正在精心編制本地「十四五」規劃及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四川都江堰市政協主席丁小平建議,各地規劃部門應互通情況,避免規劃定位同質化。
「成立更廣泛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聯盟,每年確定1個主題,定期召開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聯席會議。」重慶江津區政協副主席李世友認為,理順合作機制方能長遠發展。
重慶南川區政協主席簡支全也深有同感。在他看來,巴蜀文旅合作尚有四方面短板需要補齊:政策支撐有待對接完善、聯盟機制有待儘快建立、文旅產品有待統籌錯位、營銷宣傳有待攜手互動。
巴蜀文旅走廊具體怎麼建?與會者還從共同打造旅遊線路、聯合開展旅遊營銷、推出巴蜀特色旅遊產品、優化巴蜀品牌旅遊服務等方面提出建議。
重慶大足區政協副主席李志認為,川渝應利用各地石窟石刻聯手打造唐宋石刻國家遺址公園,提高川渝石窟寺保護與考古工作水平,讓中國南方石質文物保護利用成為全國的典範。
「加強川渝兩地高校、博物館、研究院所的協作研究,實現專家研究成果共享。區域聯手創作,推出一批巴蜀味濃鬱的影視作品。」四川眉山市政協副主席餘自生就加強巴蜀文化的合作研究提出建議。
重慶武隆區政協副主席羅斌也建議,共建巴蜀優秀傳統文化專門研究機構,共同推動川劇、蜀繡、竹編、夏布等兩省市同根同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研究梳理和保護傳承。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川渝政協履職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要繼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更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在思想碰撞中,兩地政協人表示,將持續聚焦「把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攜手發力,為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積極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