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講鬼故事製造驚悚18年 常年被問候:恨透你了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本報記者 李洋

  7月3日,曾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風靡中國的「張震講故事」將首次搬上大銀幕,那些常年躲在電波與文字背後的神異鬼怪,會從銀幕上跳出來嗎?

  志怪故事自魏晉形成至今,曾誕生了《聊齋志異》等諸多名作,近幾年,它又成為引人注目的文學類別。不少故事還頻頻跳出書本以「真面目」示人,《朝內81號》正在樂視網熱播;明天,《盜墓筆記》在愛奇藝上線;9月,《靈魂擺渡》第二季開播;國慶節,《鬼吹燈之九層妖塔》亮相大銀幕。

  這些光怪陸離故事的背後,其實也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現實問題。

  原創寫手,五年翻了三倍

  《懸疑志》是一本以刊登懸疑、靈異、驚悚、志怪小說為主的通俗文學期刊,2013年停刊。奇怪的是,這本雜誌從前的編輯布迪,今年每周依然收到大約20封投稿信。「在它停刊前,我大概每周也就收到新人投稿信十幾封的樣子。」布迪說,這個小小的事情讓他切身感受到,志怪故事的市場正在變大。

  「志怪故事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鬼故事。」布迪說,雖然每個網站對這類作品的稱呼從「鬼話」到「靈異」,再到「懸疑驚悚」「懸念恐怖」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包含了懸疑、罪案、獵奇、推理、驚悚、靈異、探險、盜墓等12個子題材。業內也普遍認為,所謂鬼故事,通常只是鬼魅其表,故事內容包羅萬象,設懸疑之謎,又提供解鎖,再帶些恐怖驚悚色彩。用網絡劇《靈魂擺渡》的總監製、著名編劇兼導演郭靖宇的話來說,就是「借鬼說人事兒,增加獵奇感」。

  布迪熱衷閱讀鬼故事13年,從事這類題材的編輯出版工作5年,正好見證了本土鬼故事進入快速發展期。他發現,經營15年之久,號稱中國本土「懸疑文學聖地」「恐怖故事集散地」的天涯論壇「蓮蓬鬼話」板塊上,非常活躍的創作者從5年前的千人左右,上升到如今的五千餘人。起點中文網、17k小說網等原創文學網站為這類題材專設了頻道,其作者也呈直線上升趨勢。「平均來看,5年內懸疑驚悚類網絡原創作者人數翻了3倍。」布迪說,目前全國非常活躍的創作者約有三萬人,其中在網上公開發表完整作品的約有五千人,年發表作品約8500部。

  數字出版行業的領軍者中文在線,甚至在旗下的商業創作閱讀平臺APP「湯圓創作」上,將懸疑驚悚小說列為僅次於青春校園題材的第二大產品線,開設「驚悚夜劇場」,專門展示這類作品。「其中大部分是三萬字至五萬字的短篇小說,也有多達60萬字的長篇。」湯圓創作內容總負責人血酬說。

  不僅原創網絡文學興盛,在兩岸三地合拍片風潮的帶動下,鬼故事電影也有了一絲生氣。2010年之前,內地恐怖電影常常幾年不出品一部,但2010年一年就上映了8部,2011年上映11部,2012年和2013年則分別上映27部和28部。不過,這些影片大多因質量粗糙成為「爛片」代名詞。直到2014年,出現了票房過億元的《京城81號》和《催眠大師》,恐怖電影終於迎來了轉折點。

  在網絡劇領域,鬼故事也呈爆發之勢。2014年被稱為「網絡劇元年」,製作精細、20分鐘左右一集的自製網劇成為各大視頻網站重磅推出的單元。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懸疑驚悚劇成為自製劇的新類別。僅以愛奇藝為例,去年該網站第一次上線靈異類自製網劇《靈魂擺渡》,總播放量超6億次,高居愛奇藝自製劇點擊量之首,點擊量幾乎是第二名的3倍。今年5月8日,愛奇藝又將網絡閱讀量高達10億次的網絡恐怖懸疑小說《心理罪》,轉化為季播網劇重磅推出。該劇上線僅8集,總播放量已破一億次,堪稱「現象級」作品。

  「應該說,隨著網際網路媒介的發展,更多創作者介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創作群體本身在擴大,將恐怖靈異題材劇的市場空間釋放出來了。」愛奇藝自製劇總監戴瑩分析。

  欲罷不能,源於心理宣洩

  上大學時聽「張震講故事」的磁帶,嚇得大白天和幾個女同學擠在一個被窩裡發抖,從此不敢晚上一個人穿過醫學院的走廊;工作以後看《午夜兇鈴》,則好多天根本見不得電視,就怕貞子從裡面爬出來;有時一個人在家看驚悚劇,常常看著看著忽然回一下頭,以防背後有人;後來看多了,漸漸摸出了規律,但只要鏡頭聚焦在走廊盡頭的房間,或主人公衛生間的水龍頭不停滴水,仍會下意識伸出手擋住眼睛……這是一位75後女生真實的虐心看片史。

  這位75後女生和她的同學們一樣,儘管害怕,還是忍不住想看。經典恐怖片擁躉眾多,即便是一些被詬病為無製作、無陣容、無故事的「三無」本土驚悚片,劇情有明顯缺陷,畫質粗糙,質量評分低至2分、3分,也會有很多人看。最極端的例子如電影《B區32號》,投資僅7萬元,片子爛到有觀眾中途要求退票,竟也能收回1600萬元票房。

  「其實,人們愛看恐怖片,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北京最大的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回龍觀醫院專家宋崇升,早就注意到了驚悚電影的爆發態勢。他解釋,人們在觀看恐怖片的時候,會出現心率加快、瞳孔放大、部分肌肉繃緊等生理反應,這種感覺類似觀看足球比賽或其他競技類賽事,都使人興奮,興奮之後就會進入鬆弛狀態。這種生理、心理的一張一弛,可以釋放一些壓力,使人產生良好的感覺。另外,大腦皮層的興奮存在此消彼長的特點。人們在看恐怖片的時候,參與其中的大腦皮層往往不同於學習工作時所調動的腦區,這會使部分腦區得到休息。也就是說,看恐怖片是一種另類放鬆。而且,恐怖片與實際探險不同,雖然兩者都很刺激,但藝術創作無論內容多麼駭人,都是有驚無險的。它儘管讓人感受恐懼,但不會讓人受到實質性的傷害。這種安全的恐懼,如同隔岸觀火,也很吸引人。

  不過,回龍觀醫院副院長龐宇提醒,恐怖片的畫面如果太血腥、暴力和變態,容易導致觀者的無意識學習,有可能在日後激起模仿行為。所以,一味追求刺激性畫面的視覺恐怖片不值得提倡,最好加以限制。

  恐怖元素,現實的另類投射

  每年,在全國的初中三年級中選出一個紀律和成績最差的班級,人們將全班學生送往荒無人煙的地方,讓他們自相殘殺。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必須殺戮到只剩最後一個,否則所有生還者都將被殺。

  這段話描述的是一部名為《大逃殺》的日本恐怖片,多年後深圳都市陽光心理諮詢中心的一位心理諮詢師依然記得非常清楚。他在高中時就看過這部片子,如今以專業知識反觀,他認為影片要展示的絕非單純的恐怖,而是當失去了文明社會的秩序後,人類內心獸性的爆發。「很多恐怖片往往投射出現實社會的某些問題,以一種反常態的手法表現出真實的人性。」這位心理諮詢師說。

  鬼故事中虛擬誇張的情節,大都建立在真實的細節之上。布迪曾總結整理過鬼故事的常用經典意象,有燈光幽暗的封閉空間、電梯、衛生間、夜晚沒人的辦公室、度假山莊等14個,有的是空間,有的是物品,也有的是人物外貌特徵。「其實它們本身並沒有多恐怖,但是因為這些場景、物品和你的現實生活關係太密切了,當大量恐怖作品重複它們時,就會讓你產生既定的聯想,它提醒你,隨時都會遇到。」布迪說。

  「這些經年累月形成的經典意象,也成為眼前的現實與隱藏的現實之間的雙面鏡,隱晦地反映出社會問題。」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洪瀟楠發現,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華語恐怖電影的敘事場景就增加了辦公大樓。「這裡白天總是人聲鼎沸,可晚上卻相對陌生。空曠的辦公區、停車場、電梯和天台,仿佛都潛伏著伺機而動的鬼怪。」洪瀟楠說,這種日與夜、熟悉與陌生的落差,容易使觀眾產生孤獨的錯覺。而最讓人感到恐懼的是,在《兇榜》《office有鬼》等影片中,無論晚上曾發生過多麼驚悚的故事,辦公大樓在第二天總會一切如常,職場精英們依舊忙忙碌碌。「這不僅喻示社會經濟發展的車輪永不停息,也投射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缺失信任等城市孤獨病。」洪瀟楠說,而這種城市孤獨症候,還曾藉助衛生間的鏡子、鬧市中的住宅等意象在影片《異度空間》《薔薇紅蓮》《三更之回家》中投射出來。

  還有一些鬼故事承載著正能量,帶給觀眾一絲溫情。下半年上線的網絡劇《靈魂擺渡》第二季,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了抗日戰爭時期,展現出人對侵略的抗爭,對自由、對家園的熱愛。編劇小吉祥天透露「非常正能量」。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連山分析,志怪類小說早在我國魏晉時期就已全面形成,並且誕生了大量作品,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學類別。借志怪作品實現道德教化,也一直是這個文學類別的社會功能之一。當代鬼故事和口頭傳說的興盛,延續了這個文學傳統,具有一定的正面意義,而且這也是社會開放和包容的表現。如果對其壓制,反而會刺激一些不健康內容的地下傳播。不過,他特別強調,「應該控制鬼故事的傳播範圍。比如在文化產品上添加『兒童不宜』等警示標識,避免年齡太小、辨別力差的孩子看到這些東西,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

  市場

  鬼魅的消費潛力巨大

  志怪故事產品正是因為不斷挑逗、挖掘、滿足受眾的恐懼快感和心理需求,激發了人們消費「鬼」的欲望。

  去年公映的驚悚電影《京城81號》是國產驚悚片中票房最高的大電影了,在它上映前7個月,出品方就圍繞「故事發生地為『京城四大鬼宅』之首」而大做文章,引導觀眾相信,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真實存在的北京朝內大街81號的老宅院裡。「強調真實性是中國當代城市恐怖傳說的主要特點。」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鬼故事多年的陳冠豪分析,帶有強烈真實性的恐怖傳說,更能營造出一種在身邊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令人措手不及的恐懼感。在商業運作上強調故事的「真實性」顯然非常有效。

  出品方又與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的10家密室合作,將這些密室的前廳改造為《京城81號》電影中老宅大堂的樣式。「連牆壁上的壁紙都和影片中的一模一樣。」出品方、恆業電影宣傳副總監廖文斌說,這讓潛在觀眾提前體會到了影片恐怖感。此外,出品方還與百家密室合作,張貼電影海報,贈送電影票,讓本來就容易產生勾連的「密室」與「兇宅」,形成一對固定搭配的恐怖暗示。

  果然,影片上映後密室逃脫遊戲大熱,片方還與連鎖品牌「無間密室」合作,推出環境、機關、氛圍、環節等都緊扣《京城81號》的主題密室。出品方甚至打算未來在三裡屯太古裡建一座「京城81號」體驗式鬼屋,讓消費者可以沒完沒了、多角度、多種方式消費81號的鬼魅故事。

  而這種基於一個優質內容展開的既深且廣的商業開發,如今有個時髦詞彙來形容——IP生態。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為智慧財產權,說白了就是內容,優質IP可以等同於好的故事和角色,也是優質文化產品的基礎。

  正是因為意識到鬼故事是亞文化題材中開發尚不充足的類別,且具有巨大的IP價值,視頻播放平臺、影視製作與發行、電商平臺等,現在都忙於為同一個IP提供各種形態的轉換。《盜墓筆記》就在文本之外有了同名網絡劇、同名主題密室、同名舞臺劇,以及同名遊戲;同樣,《鬼吹燈》也在文本之外演變出電影、舞臺劇。據悉,還有些故事正在謀劃推出漫畫,進而開發代表性的衍生品。

  可以說,從遊戲、文學、動漫、再到影視,一個圍繞志怪故事交織構成的智慧財產權新生態,正在挖掘著鬼魅的消費潛力。

  人物

  張震製造驚悚18年

  「張震?講鬼故事那個?他不是被自己講的故事嚇死了嗎?」五月下旬的一天,深夜10時,瀋陽街頭,計程車司機聽到記者提起這個名字時,下意識地回問了一句。身為本土第一個有聲恐怖故事品牌「張震講故事」的創立者,張震似乎在公開場合露面太少了,以致於這條傳聞肆無忌憚地傳了十年。

  「這可能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期待吧,覺著你是幹這個的,你被自己的鬼故事嚇死就像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是悲壯的死法。」說這話時,這個娃娃臉、滿頭自來卷、皮膚黝黑的大男生,臉上帶著輕描淡寫的微笑。張震略顯可愛的外貌實在難和恐怖二字聯繫起來,可十幾分鐘後,他善於營造驚悚氣氛的習慣就不自覺地流露了出來。「商場裡人群熙攘,邊上的一個安全門平常都是關著的,可今天,它忽然開了一道縫。」很平常的一句話,被電臺主持人出身的張震以一種抑揚頓挫的語調說出來,竟令聽者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其實他只是想舉個例子,解釋自己幹上這一行,是因為從小就喜歡捕捉常態生活裡的變化,他總是猜想這些細微變化可能的原因和可能導致的結果,從而得到鬼故事的靈感。

  「對面樓的姑娘,一直伏在案頭奮筆疾書。白天、晚上,每時每刻。」怕聽者害怕,張震加快語速,草草講了他第一張恐怖故事專輯裡的《對面樓的姑娘》。這個故事之所以特別,是因為這是他早期作品中罕見地描繪了極端異象的一個。「十多年前,對公開出版物的要求還是挺嚴格的,所以我的鬼故事裡其實沒有鬼,都是人,而且都是現實題材。」張震記得,1998年他第一張「張震講故事」專輯首發時,他所在的遼寧廣播電臺的一位領導還特地發言強調,世界上沒有鬼神的存在。

  沒有鬼的鬼故事,常被很多創作者抱怨難以精彩。但張震恰恰從這裡找到一種獨特的「審鬼」美學——在鬼與非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兩可猜疑。張震說,真鬼可以滿天飛,無所不能,但未必嚇人。「恐懼的內核是緊張感。」他覺得鬼故事裡的緊張感是靠懸念來支撐的,懸念需要紮實的邏輯落點,一連串信息先講哪一個,後講哪一個,直接決定了故事的驚悚指數。「一點點啃噬人的安全感,才能讓人越來越害怕。」

  這種啃噬的效果甚至可以一直延續到今天,只要碰見醫學院、美術學院畢業的學生,張震得到的問候語,免不了有一句「恨透你了」。早年他講的《解剖室的舊窗戶》《請不要畫我的臉》等直接取材於這兩類學校,真實的校園環境伴著磁帶裡腳步聲、哭笑聲、撞門聲、呻吟聲等各種音效,嚇得學生們聽後拿不起解剖刀,更不敢畫模特,嚴重「內傷」。

  畢業於瀋陽大學師範學院中文系的張震,近十年變「講」為「寫」,轉向純文學創作。他的鬼故事也早已告別拿解剖室裡的人體說事兒的階段,想像力好像長了翅膀,藉助整個社會對靈異題材的放開而飛翔。長篇小說「失眠三部曲」已出版了兩部,電腦裡寫好還沒發表的短篇鬼故事還有37個!

  有時寫完一個故事張震的眼圈會泛紅,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感動。他覺得在無所不能的鬼世界中,牽動讀者的除了一如既往的恐懼,更應該有一份人文關懷。張震想要在作品中點醒人的執念,警告仇恨的破壞力,揭示人性的自私以及孤獨帶給人的傷害。

  「鬼故事要麼講逝者的不甘、要麼講活人的不智,都是要喚起受眾的不安,最終讓人得到一點感懷和思考。」張震這樣總結道。

  從1997年在電臺推出「張震講故事」起,張震鬼故事以音頻、文字等形式講了18年,發表的故事總量三百多個,在網上的收聽、下載、閱讀總量超過十億次!今年,根據其故事改編的網劇版和電影版也即將面世。

相關焦點

  • 《張震講故事2》今日上映 驚悚恐怖片套路反轉
    「張震講故事2」口碑不俗 驚悚恐怖片套路反轉在觀眾本著「我已經猜出了結局」的輕鬆心態之下,《張震講鬼故事之合租屋》頻繁地給出各種驚嚇鏡頭給觀眾的心臟會心一擊,而且本片在驚悚橋段的設計上,有比較強的日韓風格,所以觀影效果還是比較帶感的,更有觀眾在看完影片之後稱「就算是老司機,也免不了中招個三五次。」
  • 張震講恐怖故事二十年,卻最害怕老婆分娩
    聽過電臺的朋友一定對《張震講故事》這個欄目不陌生,《張震講故事》是張震於1997年3月推出的廣播節目,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張震時間」節目,99年至今創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風靡長江以北各大院校。每到午夜人們會聚在一起打開電臺聽張震講鬼故事,聽完後恐怕好幾天都不敢一個人睡覺和走夜路。
  • 講鬼故事的張震,與他所經歷的時代
    張震作品的內核多是「人嚇人」,沒有厲鬼和殭屍,超自然因素的情節也不多,但盜版將其變作《張震講鬼故事》。很多地方電臺也會半夜播放。小靜對未來有很多很多暢想。她覺得《張震講故事》應該變成一個持久的品牌,張震應該成為一個作家,畢竟第一個原創故事《盒子》就那麼精彩。賺夠了錢,他們要環遊世界。小靜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搬去北京。
  • 《張震講故事》海報盤點 國產恐怖電影的教科書
    搜狐娛樂訊 最大驚悚IP「張震講故事」系列大電影的第二部《張震講故事之合租屋》,7月8日上映在即。提起如今的國產恐怖電影,可能觀眾的第一反應都是小成本和粗製濫造,而在海報的設計上更是堅定不移的貫徹「暗黑鬼魅+鮮血淋漓」的老路數,而《張震講故事之合租屋》卻不落窠臼,只在海報風格上就如一股清流從以往的驚悚恐怖片中脫穎而出。  黑:神秘深淵 竟不可測
  • 講鬼故事的人,是怎麼錯過時代的
    比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更早一輩,有講鬼故事的張震,有周德東、蔡駿、那多等懸疑恐怖小說家。比這倆同期或更晚,當年的志怪、盜墓小說不在少數,不少也是火過的。那些講鬼故事的人,怎麼就沒能登上IP的航母?嚇得住讀者,留不住觀眾?
  • 張震講故事成大IP,任泉李冰冰投資數億粉絲狂追
    從1997年開始,張震潛心創作驚悚恐怖故事,其中的「鬼故事」更是聞名大江南北,他的作品和聲音幾乎讓一兩代中國年輕人在驚嚇中體會到戰慄快感。現在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故事品牌——張震講故事,然後這個花花世界似乎向他伸開了雙臂。
  • 講鬼故事的人,是怎麼錯過時代的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比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更早一輩,有講鬼故事的張震,有周德東、蔡駿、那多等懸疑恐怖小說家。比這倆同期或更晚,當年的志怪、盜墓小說不在少數,不少也是火過的。 那些講鬼故事的人,怎麼就沒能登上IP的航母? 嚇得住讀者,留不住觀眾?
  • 非人哉:九月在晚上講鬼故事,最先被嚇到的竟然是刑天
    九月在山上給大家講起了鬼故事,沒想到刑天卻是最被嚇到的那個,而哮天的膽子好大呀。九月哮天,刑天和精衛一起去爬山。小玉和哪吒他們在家裡支起了火鍋,九月好不容易才登上了山頂。正想感嘆一下自然的美好,突然被三眼哥發的吃火鍋的朋友圈給擾亂了好心情。玉總看到三眼哥發的朋友圈,猜想九月一定會扔手機。然後玉總真相了,看到朋友圈的九月真的把手機給扔了。小玉真的了解很九月啊!
  • 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與那些妖豔的國產鬼片有啥不一樣?
    「你現在收聽的是,張震講故事」,當年神神叨叨、聲情並茂的張震恐怖故事,不知嚇壞了多少聽眾,自編自製自述的張震,不知成了多少同齡人心目中的恐怖代言人。當初聽的是廣播,後來看的是盜版,隨著MP3的時代過去,曾經張震和他的有聲恐怖故事,似乎很久沒跟大眾有過交集了。
  • 燕子|二哥講鬼故事
    文|燕子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昨天娘這值班,聽二哥講鬼故事,我偷偷地錄下來發心夢群。臧老師說:有趣;琴語姐說:有哥真好,燕子你太幸福了,好羨慕你!琴語姐還誇:有本事,膽大福就大;清風說:現在的農村小孩可能已經體會不到偷瓜偷菜的樂趣了,這是一代甚至幾代人特有的記憶。
  • 銀時居然也會講鬼故事?而且還把我嚇尿了
    後來孩子們都在聽他講鬼故事,他還通過這種方式,賺錢了!是的,他通過講鬼故事賺錢了!這可是非常適合銀魂的套路,因為萬事屋每次都會給人出謀劃策,每次的結果你也可以猜到!Madao,都銀魂 282 集了,你找誰商量不好,為什麼找萬事屋呢!你忘記你是怎麼丟了工作的嗎?可能是因為找真選組,會被認為是無證擺攤吧。
  • 銀時居然也會講鬼故事?而且還把我嚇尿了!
    後來孩子們都在聽他講鬼故事,他還通過這種方式,賺錢了!是的,他通過講鬼故事賺錢了!感覺這不比我們擺攤賺的少啊魂淡!而且,為什麼孩子,熊孩子又怕鬼又愛聽鬼故事呢!!!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Madao 發現自己的故事儲備到了極點,於是來尋求萬事屋的幫助。原來如此,萬事屋的妙用在這裡!
  • 家長報警:老師幼小銜接班上講鬼故事 孩子嚇哭總被噩夢驚醒
    今日(8月16日),多名家長報料稱,8月14日,在山東青島學子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幼小銜接培訓的課堂上,一代課教師一連講了3個鬼故事,部分幼童當場被嚇哭。經詢問,他們才從孩子口中得知,之前在課堂上,老師曾多次講鬼故事。回家後,有幼童出現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半夜被噩夢嚇醒等反常行為。
  • 六位男聲優聲音演繹恐怖故事,節目「聲優講鬼故事」2月7日播出
    六位男聲優聲音演繹恐怖故事,節目「聲優講鬼故事」2月7日播出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張震《緝魂》你猜中最後的結局了嗎?
    陰鬱的富人別墅,富豪的離奇被殺,逆五芒星的魔鬼學符號,跳大神的詛咒儀式,殺手背上密密麻麻的字符紋身,將觀眾瞬間帶入一種透不過氣的驚悚氛圍中。然而當你以為這是一部鬼片時,導演開始不慌不忙地祭出科幻元素了。影片的發生背景在2032年左右,在這座架空的城市裡,人類似乎並未發明出太多凌駕於現有科技之上的產物,除了平板電腦的整體設計好像更簡約了一些。
  • 喜講鬼故事的湘潭名人,死後20多年,差點家破人亡
    湘潭著名文人張璨,喜歡講鬼故事。他舉人出身,曾受康熙接見而授無錫知縣,才幾個月,因丁母憂而去職;雍正即位後,又召見了他,授河間知府,又升大理寺少卿。卻因得罪了果親王胤禮,而被公報私仇,降級調用。這下,沒得說了,你要回就回吧。回鄉之時,已經57歲了,讀書飲酒帶兒孫,享著天倫之樂,也很不錯。他曾寫詩一首,十分有趣:南軒北牖又東扉,取次園林待我歸。
  • 你知道嗎?張震為了新片暴瘦24斤,光頭造型還被稱:伏地魔
    12月6日18點,懸疑犯罪片《緝魂》在官-博上發布了一條「神秘」消息,消息稱將會在第二天,也就是12月7日上午十點有新消息。果然,隔天上午10點10分,《緝魂》發布主演合體海報,並宣布定檔2021年1月15日。1個小時後,還放出了一分鐘的預告片,緊接著還放出更多劇照。
  • 地縛少年花子君:學校廣播天天講鬼故事,為何老師也不管一管?
    #地縛少年花子君#導讀:地縛少年花子君:學校廣播天天講鬼故事學校的廣播每天能點歌,講熱點、讀美文、說英語,但是講鬼故事的你聽說過嗎?地縛少年花子君裡的海鷗學園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學校。哈嘍大家好,我是動漫新篇章,今天帶大家聊一聊b站一月新番地縛少年花子君中的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海鷗學園中的校園廣播每天播送一些「校園怪談」,為什麼就沒有人制止呢?
  • 《椿之庭》劇情講什麼故事演員有誰 張震飾演神秘客
    《椿之庭》劇情講什麼故事演員有誰 張震飾演神秘客  日前,日本知名攝影師上田義彥的電影導演處女作《椿之庭》曝光一組最新卡司名單,演員張震赫然在列。據了解,此次他將在片中飾演一位不受歡迎的神秘訪客。
  • 又一懸疑力作即將上映,光頭短髮組合,張震張鈞甯為你揭開秘密
    張鈞甯 張震大家都知道懸疑片其實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屬於小眾類型的影片,基本上和文藝片差不多。唐人街探案電視劇版最近剛好又有一部這類型的電影,看到導演以及演員的那一刻。我覺得這應該又是一部口碑爆好的影片。憑藉驚悚懸疑片《紅衣小女孩》入圍第53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擅長營造鬼魅氣氛的他,有著自己對這類題材的見解,電影規格的運鏡及視覺美學的構圖也更加顯出精緻度與高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