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王那些事兒
本文由「帝王那些事兒」獨家原創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轉自百家號。
中國歷史的規律,一個王朝初建時朝氣蓬勃,領導人精明強幹,大小官員廉潔奉公,一心為國;越往後越腐敗,領導人昏聵無能不說,還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大小官員上下蒙蔽,相互傾軋,驕奢淫逸,視百姓為草芥,這個時候的統治集團除了無能二字外還要再加上無恥二字。
元帝時期西漢已經衰落了,要不然也不會有昭君出塞這樣的事情。西漢後面能講得也多啊,江充巫蠱案,戾太子案,霍光廢立皇帝,孝宣之治(也叫孝宣中興),設西域都護府。這些都沒在歷史書上看到。其實陳湯那一仗純粹屬於個人行為,國家層面其實不想打的。陳湯這句話也是幹翻對方以後給自己表功。可憐滿朝文臣上下,一個個軟蛋,竟然沒有幾個是主戰的,到最後一個個自作自受,都被金人押送到東北苦寒之地受盡恥辱,身死國滅,一個個身受恥辱,也一個個釘在歷史的恥辱樹上。嘆息這幫不中用的連累天下百姓遭殃。肉食者鄙,大抵如此。路線錯了,知識也多也反動。
其實趙構殺嶽飛父子與金國媾和也算是一筆畫得來的買賣,宋金停戰條約是宋國每年給金國進歲幣銀25萬兩,但抄了嶽飛的湖北宣撫使庫房發現,裡面存有錢物折價690餘萬緡,若以南宋紹興年間銀貴錢賤核算,每兩白銀值錢而緡,則690於萬緡相當於白銀350萬兩,夠高宗向金國進貢十年所需了。
制度本質上就是宮廷絞肉機制度,內鬥技能首先要點滿,否則輕則被黃袍加身,重則滿門伏誅……外敵來了無非是要錢要糧要地,甚至你還可以繼續當這就是慈禧和老蔣「攘外必先安內」的根本原因。別的不說,明朝的皇室還是很有骨氣的,投降侵略者不就成了自打臉,但這也給明朝外交帶來了包袱,有時候不會為了長遠妥協所以說,哲宗皇帝我現在都懷疑不是神宗的種……徽欽高的表現,從神宗那次跟契丹可謂一脈相承……濮王系真的是。
也不曉得秦檜力主殺嶽飛,有沒有這方面的考慮。但嶽飛府庫藏錢物這麼多,而實際上當時所用掉的軍費才90餘萬緡。嶽飛被殺之後,另一富翁元帥張俊,積極向高宗上交家裡田谷收入100萬緡以助國用,所以高宗就沒有殺他。關鍵是如果這個時候有能人跳出來力挽狂瀾,扶將傾之廣廈,救民之倒懸,還會因為功高震主被殺掉,如果殺不掉就會派個監軍(通常是宦官)在後面拖後腿。所以從形勢上來說,曹操,司馬仲達和劉寄奴的選擇似乎是一種必然,如果當時是徽宗一人乾坤獨斷,事情怕不會落得如此糟糕。
整篇文章讀下來就是北宋政府沒有一個獨立的外交政策,她的外交全是應激性的。戰又不戰和優步和。尤其是先割讓三郡又撕毀條約,跟後面清朝把英國外交團騙進來殺掉幾乎一模一樣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唐朝的後遺症太過慘烈。藩鎮之亂,始於天寶14年,雖在武宗,憲宗,宣宗手裡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架不住如僖宗之流的豬隊友,此後完全失去了控制,後果就是五代十國的君不君臣不臣。
最後亂世終結於柴榮的後周或者說趙大的慫。為避免走上大唐的老路以及五代十國實權武將篡國,趙宋限制武將,打壓武將地位。在宋之前,參軍不說是榮耀也是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的心態。趙宋呢?犯罪充軍,再加上武將地位及其低下,你說能有什麼戰鬥力。不說跟大秦炎漢這種大軍國主義帝國相比,就算是同為宋的劉宋也有骨氣的多。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講解歷史大觀,每天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歷史人物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