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侃股:上市公司更名要有理有據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據報導,今年以來有70多家上市公司更名,本欄認為公司更名要能自圓其說,要符合上市公司實際情況,不能蹭熱點,必須要有理有據,要能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不能想改啥就改啥。

比較經典的改名是有公司更名為匹凸匹,結果受到管理層和投資者的一致詬病,這就是蹭熱點的典型。本欄認為,上市公司在兩個前提下可以更名。一是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公司主營業務和大股東都發生了變化,即完成了借殼上市,此時可以更名。二是上市公司通過重大資產購買,主營業務出現了變更,原先的主營業務已經頹廢,新的主營業務已經佔據主導地位。

有三種情況本欄認為不適合更名。一是公司計劃投資某個新領域;二是投資了某個熱門領域但是營收所佔比例太低,例如沒有超過一半;三是公司雙主業或者多主業之後就給自己起名叫某某高科、某某高新、某某科技,畢竟高科技這事,太玄乎,都這麼弄最終滿市場的都是高科技概念股。

假如某公司覺得現在新能源電池比較熱門,然後要麼收購一家新能源電池企業,要麼參股一家,然後就給自己改名某某電池,但事實上,公司主營業務還是原本的傳統行業,新能源電池的營收佔比微乎其微,這樣的更名就不太合適,屬於明顯的蹭熱點。

還有更不靠譜的,就是公司計劃向哪個方向發展,結果八字還沒一撇,就先要改名,這樣的做法也不合適。

上述兩類不適合更名的情況比較好理解,另外一種情況比較隱蔽,但本欄認為也不適合更名。這就是公司通過重大資產購買,將公司主要的資產都變更成新的行業,從而從報表上看,公司主營業務發生了改變,於是公司提出更名。

但事實上,很多重大資產購買的時候,都是上市公司支付了大量現金或者股票,然後溢價10倍甚至更多去收購資產,於是從財務報表上顯示這部分資產的價值量很高,而且還有業績承諾對未來三年的業績提供保證,表面上看,公司的主營業務確實改變了,但是真相可能並非如此。

公司原本的傳統業務都是實打實的資產,沒有水分,但是新收購的資產都是高溢價買入,那麼其中的理性價值部分可能並不高,而且很多公司在3年業績承諾期過後都會出現收購標的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此時的原本主營業務可能就會佔據上風,所以剛剛收購時的資產高價值可能屬於假象,此時如果上市公司進行更名操作,最終倒黴的還是中小投資者。

本欄認為,這樣的公司應該在業績承諾期過後的一兩年,確認業績沒有出現大幅下滑,所購買的資產確實有能力撐起主營業務的重擔,到時候再進行更名才是比較審慎的。

此外,對於更名為某某高科的這類公司,投資者也要認真研究一下上市公司的真實科技含量,別認為名字叫高科就是高科技公司。

相關焦點

  • 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新華社上海11月25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徐銳 張問之)金海高科、奧園美谷、山鷹國際、泉陽泉、甘化科工、盛新鋰能……這些看似陌生的上市公司簡稱,並不是剛剛上市或行將上市的新股,而是已在A股市場「摸爬滾打」許久的老面孔,只不過這個月剛剛換了新名字。
  • 「A股第一泉」更名後暴漲,農夫山泉造就新...
    農夫山泉剛剛港股上市不久,A股就迎來了「泉陽泉」。說是「迎來」,實際上是從原來的「吉林森工」換了個名字。但是這一換不得了,11月10日盤後披露更名公告開始,這隻新晉礦泉水股股價節節飛升,暴漲了60%,今天再度大漲3.7%,收報11.18元。
  • 從「匹凸匹」的欲更名,看「泉陽泉」的更名後解除質押,令人深思
    自上市至今,ST巖石已多次變更公司名稱,從最初的福建豪盛,到利嘉股份、再到多倫股份以及匹凸匹,直到如今的巖石股份,ST巖石已經四易其名,其中最令市場熟知的一次更名,出現在2015年5月,公司決定將名稱從多倫股份更名為匹凸匹。公司擬將公司名稱由「上海巖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
  • 悟道|老周:一個大地色系的齒科男人
    這是每一個齒科品牌、齒科人都面臨的元話題今日悟道嘉賓:周於翔隨著年紀漸長,年近不惑的老周,或許已經明顯感知:多年堅持下來的讀書習慣,已把他內心中柔軟與叛逆——這兩股相互撕扯的力量,自洽得剛剛好。他不再有從前的身份焦慮,現在,他成了齒科行業的掌燈人。
  • 「亞洲足球第一股」擬更名,恆大、阿里兩大金主加持!雖連年虧損,仍...
    來源:e公司日前,有「亞洲足球第一股」之稱的ST恆寶(834338)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由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廣州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ST恆寶」變更為「ST廣足」,證券代碼不變。
  • 「中飲巴比」今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包子第一股」
    「中飲巴比」今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包子第一股」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記者 徐曉陽 2020-10-12 14:16
  • 這家劉詩詩、趙麗穎持股的影視公司 要上市了!
    (原標題:這家劉詩詩、趙麗穎持股的影視公司,要上市了!)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雪雖然四年前進入A股未果,但如今,稻草熊終於實現了它的上市夢。12月20日,據港交所網站顯示,稻草熊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若隨後的發行認購股份順利,這家四年前折戟A股的影視公司,終於成功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 老周侃股:如何看待股指期貨貼水轉升水
    本欄7月6日曾說,股指短期有調整需要,調整的形式可能是高位震蕩,也可能是深幅的下跌,投資者可以理解為預期中的調整屬於二浪調整,一浪上漲已經結束,三浪主升浪將在二浪調整後出現,現在的萬億元級別成交量也不會是天量,到了主升三浪,天量還會一浪高過一浪,投資者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二浪調整結束,但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並不好確定。
  • 今天,金田銅業「雲敲鐘」上市!寧波境內外上市公司達102家
    隨著金田銅業上市,寧波境內外上市公司成員也達到10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達到83家。 金田銅業此次發行的股票數量為24200萬股,發行價格為6.55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7倍。
  • 一年級的這道數學題,孩子「有理有據」,家長糊塗了
    一年級的這道數學判斷題題,孩子說得「有理有據」一年級的小學生很聽老師的話,只要老師說的就對,家長要是質疑或者糾正,小朋友直接來一句「我們老師就是這樣講的」,直接堵死了家長的話。最近,李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甚至被自己的孩子問糊塗了。班裡的一次數學考試後,李女士問孩子考得怎麼樣?
  • 艾德證券期貨:物管公司赴港IPO熱度不減,盤點今年物業股上市表現
    來源:新浪證券摘要:2020物業股上市表現盤點從2018年起,房地產公司分拆旗下物業管理業務赴港上市逐漸成為一種行業趨勢。據艾德證券期貨統計,2018年,共5家物業管理公司在港上市,2019年這一數字擴大到9家,而到2020年已有16家物業公司成功上市,未來兩年,上市物業企業數量將超過50家,物業企業迎來一波上市熱潮。
  • TCL集團更名「科技」,名副其實還是任性為之?
    文 | 楊萬裡 A股像個戲劇場,生旦淨末醜輪番表演。 2019年以來,隨著資金持續炒作科技概念股,市場上出現了像東方通信、誠邁科技等妖股。根據遊戲規則,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沾上性感的科技主題,股民便會對它高看一眼。
  • A股上市公司價值趨勢:2019基金對科技股持股數量提升
    12月5日,南方財經國際論壇現場,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布《2019年A股上市公司價值趨勢報告》, 即從上市公司的核心價值邏輯著手,分析和研判A股企業價值趨勢演變。2019年,A股3706家上市公司(剔除長生退)整體價值保持穩步提升趨勢,但是也受到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衝擊。
  • 首批科創板受理公司「影子股」:26家上市公司浮出水面
    可以看到的是,雖然這9家公司仍需接受監管機構的審核、距離正式登陸科創板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毫無疑問的是,這9家企業相關的「影子股」必將在下周一的交易中引發資金追捧和熱炒。話不多說,先來看一下這9家企業背後都有哪些關聯的上市公司。
  • 頭盔股熄火?股價漲後已下跌 有上市公司喊「不賣頭盔」
    原標題:頭盔股熄火?股價漲後已下跌,有上市公司喊「不賣頭盔」   口罩火後,頭盔火。   受政策層面影響,頭盔近日悄然走俏。
  • 新能源到底有多火?上市公司名字一改,股價馬上翻倍!
    如果一家看名字根本不知道主業是什麼的上市公司,把名字一改,變成與晶片和新能源高度相關的名字,那麼它的股價會怎樣?答案自然是:漲!大漲特漲!這家公司,之前叫澳洋順昌,現在叫蔚藍鋰芯。更名引發股價大漲的蔚藍鋰芯,到底是公司本身確實厲害,還是蹭熱度炒概念呢?跨行,毛利率跌成負數更名之前的澳洋順昌,主營業務是金屬物流配送,主要客戶是富士康等企業,公司2008年在A股上市。
  • B站回應赴港上市傳聞,中概股緣何掀起「二次上市」熱潮?
    這不,今日又有來自CNBC的消息稱,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視頻平臺Bilibili要「破圈」赴港二次上市。 二、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掀起赴港「二次上市」浪潮 且不論B站將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是否屬實,細數過去一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選擇回港二次上市的,可謂屢見不鮮。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和網易。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交易所鳴鑼上市,開盤價報187港元/股,較發行價大漲6.25%。
  • 2020年勞動法:離職時這張紙要比勞動合同更重要,切記定要保管好
    據某知名招聘網站統計,一季度的就業市場指數僅為1.43,環比本季度招聘需求人數減少28.45%,從行業來看,線下教育行業、影院行業、建築行業受影響最大,而直播行業出現了高峰,並從二三線城市開始擴散,隨著疫情的好轉,就業形勢會逐漸趨向穩定。
  • A股:7月20晚間,兩家公司傳出「重大利好」,其中一家和馬雲有關
    A股:7月20晚間,兩家公司傳出「重大利好」,其中一家和馬雲有關!【澳洋順昌半年報: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83%】澳洋順昌公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17%;實現營業利潤7874.84萬元,同比增長34.58%;淨利潤6916.42萬元,同比增長20.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69.9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3.35%。
  • 頭部房企加入物業分拆上市大戰 遭遇「寒潮」的物業股能否重振?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啟動上市工作的物管公司還有14家左右,正在研究籌劃上市的物管公司有80家左右。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物業股也走出了一條跌宕起伏的線路,年初在疫情防控下,物業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並創下了自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但是進入9月份後,物業板塊陷入調整,股價持續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