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掌握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一、高考真題體驗
(2015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
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張說《鄴都引》,選自《全唐詩》)
【注】虛:廢墟。
(1)請賞析「城郭為墟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詩句所抒發的人生感悟。(6分)
【答案】 「城郭為墟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以都邑變為廢墟,人世盛衰更替與月之千秋永照對比,突顯人非物換,抒發了世事滄桑,人生如寄的感慨。
【感知】詠史懷古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遊覽古蹟時,有感於歷史人物的功過或歷史事件的成敗、以往朝代的興衰發表評論,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我們合稱為詠史懷古詩詞。近幾年高考,各地多有涉及,複習時應慎重對待。
二、詠史懷古詩常識及解題規律
(一)詠史懷古詩類別:
1. 詠古蹟2.懷古人3.憶古事
(二)詠史懷古詩形式標誌。
標題有古蹟、古人名,或有「詠」「懷古」「詠懷」等字眼。
(三)懷古詠史詩特點
內容:國家-----國運衰微 統治者------荒淫奢侈
名勝-----昔盛今衰 古人------壯志未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
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手法:常用典故、借景抒情、今昔對比、借古諷今、襯託、抑揚、諷刺等。
(四)鑑賞步驟:
弄清史實 → 體悟感情 → 分析技巧
即 懷什麼古 → 作者懷古的態度情感 → 怎麼懷古
(1)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弄清史實、典故)
(2)為什麼要寫這個古人這段往事 ?其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度和觀點(體悟意圖、領悟感情)
(3)這種態度運用什麼方法表達 (分析技巧手法)
【小結】答題方法:尋找連接點; 歸類,探求主旨
凡是課本、讀本及其注釋、練習中所出現過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應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閒視之。對於唐宋著名詩人的大體經歷,也要略知一二,這樣,在不懂得詩人創作該篇時的背景之情況下,也能做個大體的猜測,不至於兩眼抹黑。這是最基本的。
三、【範例】(08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4分)
(2)「總為浮雲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6分)
【解題步驟】
1.了解詩人筆下的古人、古事、古蹟是怎樣的? (作者"懷"什麼"古")
2.把握詩人態度,歸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懷古中的態度、感情)
3. 運用什麼手法來表現?(特別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1)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蹟,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懷什麼古);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作者在懷古中的態度、感情)
(2)比喻。(手法)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四、鞏固練習
1、(2011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裡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裡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係的?(6分)
2、(2011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登城 望湖樓晚景
劉敞 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 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閒上倚城隅。 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 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 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答:
(2)兩詩第一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3、(2011全國卷)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4、(2010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湖北卷)
華清宮 吳融 過華清宮 李約
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便幹。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綠樹碧簷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並作簡要說明。(4分)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5、(2011江蘇揚州模擬)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 依舊煙籠十裡堤。
(1)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蹟的詩,詩人為什麼說「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弔古蹟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6、(07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雲端,唯此宮中落旋幹。
綠樹碧簷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並作簡要說明。(4分)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7、(2014山西呂梁高考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金陵懷古
王 珪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
故國悽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 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概括這首詩中間兩聯的內容,並說說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受?(3分)
(2)作者在詩中是怎樣表達「悽涼」的?(4分)
8、(2011聊城檢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杜 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1)首句中的「深」字如何理解?請簡要分析首句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本詩的前四句和後四句分別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5分)
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7分)
南 鄉 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遊,上盡層樓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注] 此詩為王安石晚年謫居金陵、任江寧知府時所作
(1)這首詞的上闋是運用什麼表現手法來表達情感的?請簡要分析(3分)
(2)這首詞以「檻外長江空自流」作結,有何妙處?(4分)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7分)
題金城①臨河驛樓
岑 參
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涼②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牆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如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注] ①金城:在今甘肅蘭州西北②五涼:指晉和南朝宋時北方十六國中的前涼、後涼、西涼、北涼、南涼,其地均在甘肅境內
(1)詩中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重險」的?(4分)
(2)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3分)
11、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臺城 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注釋】臺城:舊址南京,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結綺、臨春:樓閣名
(1)前人認為劉詩中「競」用的較好,認為韋詩中「無情」用的較好,請你說說他們分別好在何處?(4分)
(2)劉禹錫的《臺城》和韋莊的《臺城》,有哪些相同的表現手法,請結合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
12、(09年重慶卷)閱讀下面的曲詞,回答問題。(6分)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 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麼修辭手法?(2分)
(2)「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1)【答案】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儘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答案】①觸景生情;②寓情於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
2、(1)【答案】濛濛細雨
(2)【答案】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
(3)【答案】劉詩用「雨映寒江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
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電光時掣」先後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顯其壯觀。
3、【答案】「水無情」明寫落日餘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4、(1)【答案】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2分)第一首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雲,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分)
(2)【答案】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於享樂的統治者。(2分)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2分)
5、(1)【答案】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2)【答案】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弔臺城古蹟,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後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6、(1)【答案】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2分)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血陰雲,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時間):昔日霓裳羽衣,歌舞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分)
(2)【答案】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於享樂的統治者。(2分)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2分)(意思答對即可。)
7、(1) 【答案】中間兩聯,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別渚孤鳥,數帆歸舟,晚風落葉,寒雲壓樓,一句一景,(2分)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蕭瑟搖落,創造了一個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沉重的心情(2分)
(2) 【答案】①選擇「一鳥」「數帆」等意象,融情於景,營造了悽涼的意境;(2分)②以「誰與問」對應「獨上江城」,直抒胸臆,表達悽涼心境(2分)
8、(1) 【答案】「深」字,既表示對宋玉理解的程度,又體現出了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詩一開頭就對吟詠對象灌注了強烈的感情,為全篇的抒情定下了基調
(2) 【答案】詩的前四句主要寫宋玉生前懷才不遇,後四句主要寫其死後被世人誤解表明詩人既崇拜宋玉的辭章,又深感同樣的悲涼寂寞,感慨中對國運的興衰懷有諷喻
9、(1) 【答案】運用對比手法,將一片鬱鬱蔥蔥的王氣正盛之地與四百年後的古墓荒丘作對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涼,抒發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對比」1分,對比的內容1分,突出「荒涼」1分,「昔盛今衰」1分)
(2) 【答案】①緊承上文的遊蹤和感慨,銜接自然 ②一個「空」字,寫出了長江奔流不息,從不因任何事而改變的特點,抒發了人生盛衰無常而宇宙永恆(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使人展開聯想和想像,擴大了詩歌的意境,豐富了詩歌的意蘊 (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給滿分)
10、(1)【答案】從城樓高峻、山勢險要、河水繞城三個方面具體表現了「重險」(3分)站在樓上能看到五涼,說明地勢之高;山道盤旋環繞,說明山勢陡峭;水浸城牆,說明有河流作軍事屏障(1分) (意思對即可)
(2) 【答案】詩人客居塞外,忽然回憶起在故鄉捕魚的閒適情景(1分)運用聯想和想像,寫出了詩人羈旅漂泊生活中的孤獨和寂寞,表達了深切的思鄉之情(3分) (意思對即可)
11、(1)【答案】「競」是「競賽」、「競相」之意,「競」使豪華形象豐滿,涵蓋廣泛,(1分)表現詩人對六朝敗亡引起無限感慨之情;(1分)「無情」是沒有情義,臺城柳本就無情,(1分)詩人指責柳無情,是人情思的體現,恰恰是詩人無限傷痛的表露。(1分)
(2)【答案】對比,借景抒情;(2分)劉詩「萬戶千們成野草」與當年六代的帝王們競相比奢,建築供享樂的高樓萬巍閣相對比,韋詩通過點綴臺城繁華和體現今日荒涼破敗的六朝遺蹟的臺城柳今昔對比,通過景物描寫,抒發對歷史變遷和王朝盛衰興亡的感慨和思考。(2分)
12、(1)【答案】答:借代、反問。
(2)【答案】通過「百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等描繪了初秋景色。又通過「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等表達了因昔盛今衰引發的冷寂落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