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藥物所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樣肽-2受體複合物三維結構

2020-12-24 騰訊網

2020年11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王明偉/楊德華團隊和徐華強團隊攜手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巖團隊於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A unique hormonal recognition feature of the human 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的研究成果。該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胰高血糖素樣肽-2受體(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 GLP-2R)與其內源性配體和Gs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該受體獨特的配體識別和亞型選擇性機制,闡明了不同B類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成員第一胞外環(Extracellular loop 1, ECL1)迥異的構象及其功能,為拓展受體藥理學內涵和相關藥物發現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胰高血糖素樣肽-2都源自胰高血糖素原基因,但生理功能各不相同。GLP-1通過激活GLP-1R增加餐後胰島素的分泌,起到維持血糖穩態的作用,其類似物廣泛用於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療。GLP-2選擇性地結合位於腸道和大腦的GLP-2R,具有促進腸道細胞生長、保持腸黏膜完整性、提升腸道血流量和加快營養物質吸收等功能1,2。GLP-2的類似物如替度魯肽(Teduglutide)目前用來治療小腸短小綜合症(Short bowel syndrome, SBS)和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3。參加這項研究的科研人員經過前期載體篩選和應用NanoBiT系連技術4獲得了顆粒均一且性狀穩定的高質量蛋白複合物。藉助上海藥物研究所300 Kv冷凍電鏡拍攝到的清晰圖像和後繼單顆粒三維重構獲得了解析度為3.0 的GLP-2–GLP-2R–Gs三元複合物的立體結構(圖1)。突變受體的胺基酸殘基和改造多肽嵌合體等實驗研究發現了GLP-2R獨特的配體識別和受體激活機制,為深化對B類G蛋白偶聯受體結構與功能的認識提供了新的視角。

圖1. 胰高血糖素樣肽-2激活的胰高血糖素樣肽-2受體與Gs蛋白的冷凍電鏡結構。左,GLP-2–GLP-2R–Gs複合物結構;右,GLP-2R與GLP-1R分別結合其內源性多肽配體的構象比較

儘管GLP-1和GLP-2都以α-螺旋方式插入到受體跨膜域的配體結合口袋,但其作用形式不盡相同。與結合GLP-1的GLP-1R複合物結構相比,GLP-2R通過微調其跨膜域胞外側的第1、5和7跨膜螺旋(Transmembrane helices, TMs)和ECL1的構象實現對GLP-2的選擇性識別(圖1)。具體而言,GLP-2氨基端的第一個殘基組氨酸朝向TM3,而GLP-1同位置的殘基則由於ECL2上的R299垂下指向結合口袋而朝向TM5。得益於GLP-2R延伸的TM1,GLP-2的中間部分與TM1和TM7形成較GLP-1更為廣泛和豐富的相互作用。由於GLP-2R具有B類受體最為凸出的ECL1,GLP-2的羧基端緊緊依附於ECL1,使兩者的接觸面積(791 2)成為所有B類受體家族成員之最(圖2)。功能研究表明,GLP-2的三個區域(氨基端、羧基端和中間部分)對受體選擇性都有貢獻,特別是中間部分:將其(第7到19個殘基)替換為GLP-1的對應部分可完全激活GLP-1R並保留較強的GLP-2R激動活性。

圖2. B類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成員第一胞外環(ECL1)的高度和與激動劑接觸面積的比較。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王明偉講座教授、浙江大學張巖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雯、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陳禮楠、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青年研究員周慶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趙麗華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德華為共同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丹麥哥本哈根大學Mette M Rosenkilde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軼研究員和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趙素文研究員等。該項研究工作的第一完成單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先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和復旦大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融合創新基金等的經費資助。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0-00442-0

參考文獻:

1.Nelson, D.W., Sharp, J.W., Brownfield, M.S., Raybould, H.E. and Ney, D.M. Localization and activa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s on vagal afferents in the rat. Endocrinology 148, 1954-1962 (2007).

2. Estall, J.L. and Drucker, D.J. Glucagon-like Peptide-2.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26, 391-411 (2006).

3.Hornby, P.J. and Moore, B.A.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argeting the 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Targets 15, 637-646 (2011).

4. Duan, J. et al. Cryo-EM structure of an activated VIP1 receptor-G 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by a NanoBiT tethering strate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4121 (2020).

文章來源:中科院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網際網路,僅供參考。轉載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只吃二甲雙胍血糖不達標時,該聯合哪種藥物?
    一種降糖藥治療而血糖不達標者,採用2種甚至3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治療,也可加用胰島素治療。 合併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風險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糖化血紅蛋白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有好處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或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年來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核糖體組裝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酵母的大小亞基在不同細胞空間(核仁、核質、細胞質)以及不同組裝階段的前體複合物高分辨結構得到了解析,數目眾多的組裝因子的分子功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釋。
  •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8:07:01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Terunaga Nakagawa報導了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他們首次解析出這些致幻劑與腦細胞表面上的5-HT2A血清素受體(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 美股異動|公布旗下候選藥物Tirzepatide積極試驗結果,禮來(LLY.US...
    此前該公司宣布旗下候選藥物Tirzepatide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A1C(糖化血紅蛋白)和體重。公司表示,Tirzepatide的總體安全性曲線與已建立的GLP-1受體激動劑類別相似,研究中最常報告的不良事件是與胃腸相關的,嚴重程度為輕度至中度。
  • 我科學家解析出新冠病毒細胞受體全長結構
    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
  • 美股異動 | 公布旗下候選藥物Tirzepatide積極試驗結果,禮來(LLY...
    此前該公司宣布旗下候選藥物Tirzepatide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A1C(糖化血紅蛋白)和體重。公司表示,Tirzepatide的總體安全性曲線與已建立的GLP-1受體激動劑類別相似,研究中最常報告的不良事件是與胃腸相關的,嚴重程度為輕度至中度。
  • ​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發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瞬間
    但是新冠病毒表面蛋白與人體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的解析,毫無疑問為後續一系列工作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人類面臨著來自病原微生物愈發嚴重的挑戰,只有居安思危,持之以恆的努力,基礎研發的強大,才能讓我們少一些措手不及。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哺乳生物中Pol II的C端結構域(C-Terminal Domain,CTD)由52個七肽重複序列組成,它的不同位點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動態調控與Pol II的轉錄進程緊密相連【1,2】。比如,CDK7催化的CTD第五位絲氨酸(pSer5)的磷酸化調控了轉錄暫停,而CDK9和CDK12/13共同調控的CTD第二位絲氨酸的磷酸化(pSer2)調控了轉錄延伸和終止【3】。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SIMM)的柳紅教授、許葉春教授,上海工業大學高級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教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張磊砢教授及其他合著者進行。而由於SARS-CoV-2主蛋白酶沒有人類同源物,它將成為理想的抗病毒藥物靶標——抑制這種酶的活性,將有效阻止病毒複製。在分析了SARS-CoV-2主蛋白酶的底物結合口袋(the substrate-binding pocket)後,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科學家設計併合成了兩個擬肽類化合物11a和11b。然後,使用基於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裂解試驗確定其IC50值。
  • 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破解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合作組建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新近率先在國際上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3種不同的藥物發現計策,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相關學術論文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科技前沿】柳紅/楊海濤/許葉春/張磊砢合作團隊基於結構的藥物...
    ,發現一類結構新穎、高效、安全的抗SARS-CoV-2病毒候選藥物。 圖1 SARS-CoV-2主蛋白酶抑制劑的設計策略及化合物11a和11b的化學結構化合物11a和11b與SARS-CoV-2主蛋白酶複合物的三維結構顯示這兩個化合物均佔據底物結合口袋,其中化合物的醛基和蛋白酶催化位點145位半胱氨酸殘基形成共價鍵,牢牢地將其鎖住。
  • 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組報導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的冷凍電鏡結構
    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組裝過程中兩個關鍵複合物ORC2-5和ORC1-5的冷凍電鏡結構,從結構上部分闡釋了人源複製起點識別複合物ORC的分步組裝和逐步激活的分子機制。2018年,高寧教授與合作者BikKwoonTye教授和翟元樑博士以結構研究為基礎,闡釋了釀酒酵母ORC特異性識別DNA複製起點的分子機制(Nature, 2018)。人源ORC有著更為複雜的功能調控機制:ORC2-5四個亞基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核心複合物,ORC複合物組裝到DNA上依賴於ORC1,ORC1自身的蛋白水平以及ORC1與ORC2-5的結合或解離都受到細胞周期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