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2021-01-09 瀟湘晨報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成果以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receptor GPR97-Go complex為題,於2021年1月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上。

黏附類G蛋白偶聯受體(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GPCRs)是GPCR超家族成員之一,在生物體一些重要的生理過程中發揮關鍵分子開關的作用,如腦的發育、水鹽調節、炎症以及細胞命運決定等。與GPCR超家族其他成員相比,aGPCRs除了具有經典的7次跨膜核心(7TM)外,還具有較長的胞外區域,組成了擁有不同功能的結構域。目前普遍認為aGPCRs可被結合胞外的基質蛋白或可溶性小分子激活,然而,學界尚不清楚小分子配體是否可以直接結合7TM並激活受體。

糖皮質激素對機體的發育、生長、代謝及免疫等功能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是機體應激反應最重要的調節激素和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抗炎及免疫抑制劑之一。經典理論認為,糖皮質激素通過與糖皮質激素核受體結合,並穿過核孔,在細胞核內發揮調控相關基因表達的作用。該作用方式通常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被稱為基因組機制。徐華強課題組分別在2002年和2014年解析了糖皮質激素核受體與地塞米松(Cell, 110: 93-105)和內源性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Cell Research, 24: 713–726)的晶體結構,揭示了糖皮質激素識別與功能調控其核受體的機制,推動了糖皮質激素受體靶向藥物的開發。此外,糖皮質激素被發現能夠快速引起細胞和機體的變化,這提示生物體內可能存在糖皮質激素的膜受體,其能夠介導糖皮質激素的快速反應。研究發現,糖皮質激素的快速反應與G蛋白有密切關係,Gi的抑制劑PTX能夠抑制糖皮質激素的快速作用,並據此推測GPCR是糖皮質激素的潛在膜受體。孫金鵬和山東大學教授易凡團隊等對GPR97進行了受體生理學和內源性配體發現等工作,發現包括糖皮質激素類的氫化可的松、可的松以及11-脫氧皮質醇等在內的內源性類固醇激素均能夠激活GPR97,其中,地塞米松具有更強的GPR97激活能力,並最終確認Go是GPR97激活後偶聯的G蛋白通路。

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合作團隊採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分別對外源配體倍氯米松(BCM)以及內源性配體氫化可的松(cortisol)激活GPR97後形成的複合物進行了結構解析,最終分別獲得了兩個配體激活態的GPR97受體與Go蛋白的複合物結構,解析度分別為3.1埃和2.9埃(圖1a和1b)。

與其他GPCR亞家族成員相比,GPR97的7TM呈現獨特的空間分布,其螺旋展現出與其他受體不同的長度。根據傳統理論,aGPCR特有的胞外GAIN結構域和7TM在激活GPCR的過程中作為整體發揮其核心功能,然而,研究人員在結構中首次發現糖皮質激素結合在GPR977TM核心中的一個橢圓形正構結合口袋(圖1c);此外,GPR97還展現出不同於其他A類GPCR成員的獨特激活機制。GPR97序列中不含有保守的PIF、DRY和NPxxY等motif,其首先通過toggle switch W6.53識別配體並被激活。激活的受體藉助首次發現的upper Quaternary core(UQC)將受體TM3-TM5-TM6捆綁在一起,繼而通過HLY motif介導與Go蛋白的結合。受體7TM組成較大的胞內側G蛋白結合口袋,3個胞內環均參與受體與G蛋白的相互作用,胞內環與受體的組成性激活密切相關;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還首次闡述了G蛋白的棕櫚醯化修飾在其偶聯GPCR中的關鍵作用。研究首次發現Gαo的α5螺旋C351位點被棕櫚醯化修飾(圖2),並進一步驗證了該修飾在Go與GPR97的偶聯中的獨特作用。

綜上,合作團隊首次發現了糖皮質激素的高親和力膜受體,並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黏附類GPCR家族中GPR97在糖皮質激素的激活作用下與Go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從而在近原子解析度上揭示了糖皮質激素識別並激活膜GPR97,以及受體偶聯Go蛋白的分子機制。該成果將對糖皮質激素膜受體功能研究和黏附類GPCR的激活機制理解發揮重要的示範及推動作用。

上海藥物所為該研究的第一完成單位。上海藥物所與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生平玉奇,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後毛春友,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肖鵬、碩士研究生趙儒嘉,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蔣軼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孫金鵬、張巖、徐華強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易凡和山東大學教授於曉為論文的共同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單位的支持。

圖1.GPR97的冷凍電鏡結構

圖2.Go棕櫚醯化修飾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樣肽-2受體複合物三維結構
    該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胰高血糖素樣肽-2受體(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 GLP-2R)與其內源性配體和Gs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該受體獨特的配體識別和亞型選擇性機制,闡明了不同B類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成員第一胞外環(Extracellular loop 1, ECL1)迥異的構象及其功能,為拓展受體藥理學內涵和相關藥物發現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綠硫細菌的光合作用系統整體結構十分獨特,包括外周捕光天線綠小體(chlorosome)、內周捕光天線FMO(Fenna-Matthews-Olson)和鑲嵌於細胞膜上的反應中心(GsbRC)(圖1)。綠硫細菌的光反應中心為鐵-硫型(type-I型),其核心由兩個相同的蛋白亞基構成(即同質二聚體)。
  • 前瞻·共贏‖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
    前言· 水木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結構和計算驅動的新型藥物研發公司,創立了亞太區第一個商業化冷凍電鏡服務平臺,已成功為來自中國、美國、歐洲的30餘家創新藥企和頂級科研機構提供了結構生物學和藥物發現服務。
  • 科學家報導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報導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53:03 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匡廷雲/沈建仁課題組合作報導了綠硫細菌
  • 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在京召開
    百奧賽圖基因董事長兼CEO沈月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水木未來創始人王宏偉,賽默飛世爾科技副總裁周曉斌,應世生物公司董事長兼CEO王在琪,同創偉業投資人龐宇軒等240餘位來自科研領域、醫藥投資圈、醫藥企業的專家齊聚一堂,就冷凍電鏡在小分子、抗體藥物、蛋白降解、基因治療等方面創新應用思路和實際案例,充分交流討論,為與會者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向。
  • 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組報導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的冷凍電鏡結構
    ORC2-5和ORC1-5的冷凍電鏡結構,從結構上部分闡釋了人源複製起點識別複合物ORC的分步組裝和逐步激活的分子機制。2018年,高寧教授與合作者BikKwoonTye教授和翟元樑博士以結構研究為基礎,闡釋了釀酒酵母ORC特異性識別DNA複製起點的分子機制(Nature, 2018)。人源ORC有著更為複雜的功能調控機制:ORC2-5四個亞基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核心複合物,ORC複合物組裝到DNA上依賴於ORC1,ORC1自身的蛋白水平以及ORC1與ORC2-5的結合或解離都受到細胞周期的調控。
  • 精準預測蛋白結構的AlphaFold,會砸了結構生物學家的飯碗嗎?
    對於超大分子量的單一蛋白,體外表達上就存在困難,更別提更大的複合物,所以在獲得高質量的樣品用於結構解析是具有挑戰性,以及費時費力費錢。能夠利用準確預測的結構進行分析,對於相應的研究意義非凡。」 對於AlphaFold的成績,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賽不吝讚美。結構生物學家李賽的研究方向是用冷凍電鏡解析生物樣本,而清華大學擁有國際一流的冷凍電鏡平臺。
  • 聚焦冷凍電鏡+人工智慧,「埃空間」要讓新藥研發更「簡單」
    作為重要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方法,冷凍電鏡是目前最先進、發展最快的蛋白結構解析技術,它能獲得核酸、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進而闡釋其功能機制,即了解疾病產生的原理以及在人體內作用的機制,而這也是新藥研發的前提條件。
  • 上海科學家聯合團隊搞...
    圖說:新冠肺炎病毒的RNA複製酶結合RNA和抑制劑瑞德西韋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抗疫攻關團隊聯合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等多家單位,首次解析新冠肺炎病毒重要藥靶RNA複製酶和抑制劑瑞德西韋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 原子尺度上的追逐|專訪王宏偉:如何搶佔全球冷凍電鏡先機
    主要成果包括利用球差矯正冷凍電鏡和電壓相位板技術在過焦狀態下解析至近原子解析度蛋白結構、分子量52千道爾頓的鏈黴親和素蛋白的3.2埃解析度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設計開發一種新型功能化石墨烯電鏡支撐膜用於冷凍電鏡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解析等。
  • 甲型病毒nsP1蛋白的結構獲解析
    甲型病毒nsP1蛋白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16:51:12 近日,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Juan Reguera及其研究組解析出甲型病毒
  • 【科技前沿】施一公團隊解析核孔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胞質環結構及...
    Akey和貝勒醫學院的Steven J. Ludtke )的核孔複合物結構論文,報導了酵母Yeast細胞核孔複合物低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該結構包括552個蛋白組分,整體解析度為28Å ,內環結構20-25Å,當時被認為是最完整的核孔複合物。當時,BioArt在報導相關工作的時候曾預言,「在未來兩到三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裡,核孔複合物將會被解析到近原子或原子解析度,從技術上來說不是問題。
  • 我科學家解析出新冠病毒細胞受體全長結構
    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年來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核糖體組裝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酵母的大小亞基在不同細胞空間(核仁、核質、細胞質)以及不同組裝階段的前體複合物高分辨結構得到了解析,數目眾多的組裝因子的分子功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釋。
  • ​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發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瞬間
    ACE2-B0AT1 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ACE2全稱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是人體內一種參與血壓調節的蛋白,廣泛存在於肺、心臟、腎臟和腸道等部位。一個人體細胞的蛋白,怎麼會與病毒發生聯繫?兩天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報導了ACE2全長蛋白的高分辨三維空間結構(西湖大學團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隨後,他們進一步解析出ACE2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複合物結構,整體解析度2.9埃,其中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RBD)部分的解析度為3.5 埃。
  • 我國科學家率先解析 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
    本報訊 記者沈慧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團隊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獲得重要突破,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合作用超級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一種新的蛋白結構「構建和檢索」方法
    一種新的蛋白結構「構建和檢索」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39:18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系Edward W. Yu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該項研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16個亞基,分子量近1.5MDa),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INTAC作為一個雙功能酶,同時具備RNA剪切和去磷酸化活性,可去除Pol II的多個CTD磷酸化位點發揮轉錄抑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