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冷凍電鏡+人工智慧,「埃空間」要讓新藥研發更「簡單」

2020-12-14 36氪

作為重要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方法,冷凍電鏡是目前最先進、發展最快的蛋白結構解析技術,它能獲得核酸、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進而闡釋其功能機制,即了解疾病產生的原理以及在人體內作用的機制,而這也是新藥研發的前提條件。

冷凍電鏡在解決分子成像大數據來源問題的同時,AI則可解決圖像大數據分析和藥物設計問題,兩項技術交叉運用能讓解析蛋白結構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大大的提高,將極大加速藥物研發:篩藥初期,對藥物設計提供可靠的靶點,為小分子藥物指明方向;藥物設計後期,也能直接提供結構生物學的證據。

隨著市場對原創靶蛋白需求的提高,以及硬體、算法軟體上的突破性進展,冷凍電鏡解析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取得了質的飛躍,預計未來,冷凍電鏡+人工智慧將成為結構生物學和癌症藥物研發中的強大工具,深度參與藥物研發。36氪近期了解到的埃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埃空間)便是布局上述業務的一家企業。

簡單來說,埃空間搭建了一個整合 AI 和冷凍電鏡的醫藥研發平臺,意在從分子結構動態多構象切入新藥研發,並使用冷凍電鏡技術將藥物研發從「盲篩」變為「設計」,通過實驗解析靶點藥物複合體的動態結構,再通過人工智慧、建模模擬和計算化學的方法找到與之匹配的優化藥物,進而彌補傳統藥物研發方式下靶點結構未知、隨機性強、研發周期長、成本高的缺點。

埃空間CEO程功指出,冷凍電鏡雖然可以產生海量生物製藥數據,但絕大部分設備使用效率非常低,購買設備後的數據處理和計算都處於空白,海量生物數據處理的精度、速度遠遠不夠,存在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在後期數據處理上,AI則能發揮較大作用。

為此,埃空間聚焦在研發+製藥大數據+三維測序上,區別於目前集中於「篩選、識別、預測」的AI+藥物初創企業。據悉,其目標是,將冷凍電鏡的「三維測序」變成類似目前低成本的基因測序,並完成臨床應用,通過電鏡本身和 AI 的技術革新把「三維測序」成本降下去。

程功指出,其團隊使用的 AI 及其特殊的算法,使得計算速度大幅加快,縮短了時間,從而跟上藥物開發的節奏;AI 還提高了結構解析精準度,對藥物靶點鑑定更精準,降低了藥物研發脫靶的概率;另外,多構象及動態和能量信息的提取也有利於更全面的結構解析,有利於指導後續藥物設計。

用冷凍電鏡技術,實現「藥物靶點鑑定和分析」,為合作客戶提供基於冷凍電鏡技術的高解析度三維蛋白質分子結構動力學可視化,以及生物大分子和藥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埃空間的冷凍電鏡+AI 平臺(企業供圖)

據他介紹,目前該團隊正在將該技術運用到蛋白酶體靶向藥、NLRP3 靶向藥和新冠病毒研究等3個主要藥物研發方向上。

商業化方面,據介紹,埃空間的收入構成分為兩種,一種為技術服務換取現金——轉讓智慧財產權專利獲得一次性收益;另一種為技術服務換合作藥物的股權——分擔開發費用投入,共享專利,按照裡程碑付款方式,分享藥物階段的成果,持有長期股權收益。

另外,埃空間推出了ROME(Cryo-AI 的 demo 版本)開源軟體,在歐美被很多科研和製藥領域同行採用,某些與藥物設計緊密相關的多構象及動態信息的計算,速度相比目前主流軟體 RELION 提升100倍以上(數量級的提升);接下來,埃空間也將繼續進行數據計算的算法升級。

而除了原創藥物靶點和機理的新藥物設計,例如正在進行地 NLRP3 靶向藥,埃空間還對研發失敗的藥物重新靶點分析和設計,和已成功上市的藥物的藥性改良、專利延長。

目前,在進行地案例是蛋白酶體靶向藥地研發設計。埃空間的團隊也正在進行基S蛋白的新冠病毒疫苗設計,設計的重點在於通過精準的結構和動態信息,評估和彌補已有疫苗在潛在安全性方面的風險,以及加強對病毒突變的應對。

36氪獲悉,埃空間近期已啟動天使輪融資,資金計劃用於 AI 軟體硬體升級、市場和客戶開發等。

相關焦點

  • 前瞻·共贏‖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
    · 在生物大分子領域,水木未來冷凍電鏡平臺可以高效鑑定抗體表位,解析度達到3.4A,在全球範圍內領先。· 在小分子藥物領域,觀測蛋白質與藥物結合前後及結合過程中的構象變化,為研發提供豐富的信息,可以快速精準破解藥物潛在作用靶點結構,徹底改變新藥研發的盲曬模式; 解析度達到2.3A。
  • 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在京召開
    2020新冠疫情肆虐,新藥研發在世界範圍備受關注。全球在研藥物數量激增、藥物研發領域活躍的同時,也出現了熱門靶點扎堆、同質化產品競爭激烈等問題。藥物研發的挑戰與機遇在哪裡?前沿技術如何快速賦能產業?近日,第二屆水木未來冷凍電鏡與藥物發現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新藥研發的機遇與挑戰,匯聚行業專家,就新技術在創新藥領域應用場景及新機會深入探討。會議由水木未來主辦,新生巢、DIA和賽默飛世爾科技協辦,北京市昌平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管理委員會共同指導。
  • 原子尺度上的追逐|專訪王宏偉:如何搶佔全球冷凍電鏡先機
    「未來的科學研究希望能出現更加原創性、更加顛覆性的發現,包括理論和概念的建立、開創性的方法學研究,我們要更加注重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更重要的發現。」王宏偉期待依託冷凍電鏡更多重大的科學問題將得以解答,甚至發現一些此前從未認知到的生命現象。2011年,37歲的王宏偉全職回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我回來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牽頭清華大學冷凍電鏡設施的建設。」
  • 看清新冠病毒原子圖的冷凍電鏡是什麼利器?
    據外媒報導:美國奧斯汀得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期刊發表重磅報告,首次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3D原子圖,棘蛋白是吸附和感染人體細胞的蛋白質構造,這朝加速研發疫苗跨出重要一步。據了解,該團隊利用尖端的「冷凍電子顯微術」呈現了新冠病毒原子3D原子圖。
  • 科學家報導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報導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53:03 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匡廷雲/沈建仁課題組合作報導了綠硫細菌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圖1 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光反應系統及FMO-GsbRC複合體空間結構2020年11月20日,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匡廷雲/沈建仁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研究長文Architecture of the photosynthetic complex from a green sulfur bacterium,首次報導了綠硫細菌Chlorobaculum tepidum內周捕光天線FMO-反應中心複合體(FMO-GsbRC)的2.7埃的冷凍電鏡結構
  • 冷凍電鏡首次觀察到單個原子—新聞—科學網
    去鐵蛋白的冷凍電鏡圖譜。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冷凍電鏡產生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識別出了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
  • 科學家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17:36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課題組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 「專訪」病毒研究連登Nature、Science,饒子和院士團隊有何秘訣
    這兩項研究在全球範圍內,率先破解了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內存活、複製至關重要的主蛋白酶和RNA聚合酶的原子級別解析度結構,其中主蛋白酶結構觀察的埃數達到1.7埃(編者備註:1埃等於0.1納米),對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分子篩選和研發具有非凡意義。
  • 36氪首發|用AI研發抗衰老生物技術,「Deep Longevity」完成A輪融資
    來源:時刻頭條Deep Longevity是人工智慧新藥研發企業Insilico Medicine新近成立的子公司36氪獲悉,人工智慧新藥研發企業Insilico Medicine,宣布將其衰老生物標誌物和衰老時鐘業務剝離出來
  • 創投日報 |「Keep」完成8000萬美元E輪融資,低溫酸奶品牌「簡愛...
    安全係數更高、總體成本相對更低的家庭私有雲或將成為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36氪近期接觸到的「極空間」是一家生產小型智能存儲伺服器的科技公司,面向家庭和中小型企業提供私有雲軟硬體一體產品。從去年10月份至今,極空間團隊一直在進行NAS產品的研發,目前首款設備已測試完畢,將在6月份量產並上市……(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融資披露: 36氪獲悉,認知智能公司「樂言科技」近日宣布獲得C1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5億元,由藍湖資本、鐘鼎資本領投,崑崙萬維與老股東雲鋒基金、眾為資本、常春藤資本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 抗菌新藥將實現商業化,「盟科醫藥」完成超7億元E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盈科資本、方正和生、招商證券、德同資本、KIP、中泰創投等多個機構共同參與,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新藥拓展適應症研究,推進後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擴展研發產品管線,以及中國市場的自主商業化。今年8月,「盟科醫藥」還曾獲得由華蓋資本領投,國藥中金醫療產業基金和清科資管共同參與投資的近3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
  • 聚焦基因編輯療法,「瑞風生物」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據悉,「瑞風生物」已於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雅惠投資領投,現有股東聯想之星繼續加碼跟投,強雲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本輪所募集資金將用於繼續推進現有創新療法的研發進度,加快技術迭代和人才體系建設。
  •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讓大阪遊客更便利,空探科技VACAN打造智能空間
    運用IoT以及AI技術,提供空間可視化智能解決方案的株式會社VACAN,與大阪南海電鐵合作推出洗手間空閒情況可視化服務,該服務可在「南海APP」內查看。通過此服務,能夠知道南海電鐵「難波站」以及商業設施「難波CITY」哪裡有馬上能夠使用的洗手間。
  • 接連獲3家製藥巨頭青睞,「Insilico」繼輝瑞後又與安斯泰來達成合作
    36氪獲悉,人工智慧藥物開發公司「Insilico Medicine」與「安斯泰來製藥」宣布達成合作,共同研發候選藥物,用於安斯泰來的新藥研發。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人工智慧藥物開發公司Insilico Medicine在本月披露的第二筆大藥企合作協議。
  • 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組報導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的冷凍電鏡結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Cell Discovery雜誌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ssembly and conformational activation of human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組裝過程中兩個關鍵複合物ORC2-5和ORC1-5的冷凍電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