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小時暴漲1.2倍 中地乳業的「原奶」開始香了……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東方財富網

繼昨日股價暴漲一度155%,創歷史新高之後,今日中地乳業(01492)的股價走勢再次引人矚目。

從盤面上來看,中地乳業股價高開低走,盤中一度拉漲超36%,隨後漲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其股價上漲2.36%,報於1.3港元,最新總市值為28.26億港元。

結合昨日119%的收漲幅度來看,雖然都呈現高開低走的行情,但兩日暴漲超120%的漲勢也是沒誰了。。。

不過,港股乳業這把「漲勢之火」怎能只燒到中地乳業身上,中國聖牧(01432)的股價也不出意外地連翻大漲了——昨日中國聖牧股價暴力拉漲至60%,今日其股價再度攀升了33.85%。

原奶龍頭股價雙雙走紅之際,主要原因還是歸功於乳業雙雄的加碼動作。

日前,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公告表示,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以自有資金認購中地乳業截止本公告日已發行股本約19.9%的定向增發股票,認購數量約4.3億股,認購價格為每股0.47港元,認購總價為約2億港元。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成為其主要股東。

不久前,也就是在7月27日,蒙牛乳業(02319)也發布公告指出,公司以每股0.33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國聖牧11.97億股股份,中國聖牧於7月28日收到認購款3.95億港元。本次增持完成後,公司合計持有中國聖牧14.67億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17.8%,並將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

雙方的爭搶原料奶市場的動作,自然而然地讓原料奶在業界「C位出道」了。

不受寵的原奶乳企翻身了

據資料顯示,中地乳業是一家主要從事牧場運營及原料奶生產業務的中國投資控股公司。且主要通過兩個業務分部進行運營,即進口貿易業務分部進口及銷售奶牛及飼料,並提供進口代理服務。其中,奶牛牧場經營業務分部飼養及繁育奶牛、生產原料奶及銷售牧場自繁育奶牛。

一言蔽之,中地乳業是一家專門做原料奶的乳企。

在國內,真正在原料奶上作出成績的的上市乳企不多,掰掰手指頭就可以數清楚了,除了知名的「乳業雙雄」蒙牛和伊利,光明乳業、新乳業,通過買買買拿下大部分奶源地,擁有一定話語權之外,剩下的就是一門心思做原料奶的現代牧業、中國聖牧及西部牧業了。

當然,中地乳業也算得上一家較有盛名的原料奶乳企。目前其擁有8個現代化牧場和6.5萬頭的牛群歸母,且2019年原奶蛋白質平均含量為3.33克/百克,高於美國標準的3.2克/百克。

雖然身負「盛名」,但它前期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搖搖晃晃地走過來的。

據觀察,2013年,國內原奶收購價格進入快速上漲階段,由於當時國內出現口蹄疫,同時疊加國際原奶主產區紐西蘭遭遇大旱等諸多因素推動,導致乳製品行業一度出現「奶荒」的事件。彼時,國內奶牛養殖企業為了搶佔市場,開始大肆擴群。

結果一不小,「奶荒」擴成了「奶剩」。

自2014年到2018年12月,我國的原奶市場步入明顯下行周期,奶價大幅下滑。其中,2015年,農業部的數據一度跌至3.4元/公斤,但實際在很多主產區,收奶價格甚至跌至2.5-2.6元/公斤,行業再現倒奶殺牛。

之後的3年中,國內奶價雖然連續三次反彈,但大多淺嘗輒止,很快又跌出新低,而這也導致國內牧場大面積虧損。

(數據來源:

方正證券

)

不可避免的是,中地乳業的業績也隨著下行的原奶周期度過了一段波動的歲月。

2015年,中地乳業營收、淨利雙降,皆下滑了30%多,這一年是它的上市之年,結果就那這麼寒磣的成績交給了其投資者。隨後的幾年內,業績亦表現的比較波動,2016年至2018年,其營收增速為99.03%、17.71%、25.6%,淨利潤增速14.94%、-88.14%、37.38%。

撇開這一段財報表現不談,實際上其盈利能力也並不是很強。銷售毛利率常年不超過5%,從2015年的2.95%提升到2019年的4.29%,淨利率從2015年的20.25%下降至2019年的6.81%。賣了這麼久的原奶了,盈利能力依然停滯不前。

不過,不僅僅是中地乳業,「原奶三巨頭」中國聖牧、現代牧業、西部牧業的日子都不好過,虧損的狀態甚至成為了家常便飯。

其中,現代牧業更是連虧了三年,2016年至2018年,淨虧損分別為7.42億元、9.75億元、4.96億元。而中國聖牧則連虧了兩年,2017年虧損9.73億元,2018年則虧損為22.29億元。

可以說,在這一段原料奶下行歲月,是國內原料奶乳企們都難以承受的經營之痛。

轉機出現在2018年底。經過一輪調整,國內奶牛存欄數量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導致市場供應嚴重不足。於是,2018年12月開始,原奶價格突破前期旺季高點,而後在2019年淡季價格格也沒有明顯下降,進而促使奶價波動中樞上了一個新臺階——2019年原奶平均價格為3.65元/公斤,同比上漲5.38%。

在這個供給緊張的背景下,原料奶乳企自然翻身做主,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了。

近期,中國聖牧發布了上半年盈利預告表示,預計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1.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近7350萬元;而現代牧業也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指出,上半年原奶產量和銷量均同比增長近兩位數,預計公司淨利潤不低於1.9億元,同比增長不低於40%。

而對於中地乳業來說,可觀的利潤也早已顯現至2019年的財報中了。據其年報顯示,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4.99億元,同比上漲5.2%;實現淨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上漲62.0%。

更有意思的是,中地乳業還在財報中坦言稱——「這是自2016年以來形勢最好的一年」。

需求有多大,原奶就有多香

據了解,我國乳製品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在2005年達到千億規模之後迅速擴容,其後十年間複合增長率達13.91%。而由於經歷過一段奶價下行周期,2015-2019年行業的增速已轉向個位數增長,2019年乳製品市場零售總額突破4000億元。

不過,隨著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逐漸轉變、消費習慣逐漸培養,我國乳製品行業規模還將有望繼續增長。據歐睿預測,未來五年我國乳製品市場仍然將穩步發展,至2024年乳製品市場零售額或將突破5500億元。

(數據來源:渤海證券)

尤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這一隻黑天鵝的出現,也加劇了公眾對喝牛奶的重視,畢竟「硬核醫生」張文宏所言的「多喝牛奶,可以提高免疫力」這一醒世名言再次讓大眾認識到牛奶的重要性。

據《2020中國奶商指數報告》中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眾對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非常關注,超過96%的公眾認為乳製品對提升免疫力作用很大,近50%的公眾增加了乳品攝入的種類,並堅持每天足量喝奶。

此外,從人均消費量來看,2018年,我國人均消費量為17.44千克,同期日本與美國的人均消費量分別為38.65/84.85千克,二者的人均消費量分別是我國的2.22/4.87倍。換言之,我國的乳製品行業規模遠未觸及天花板。

在這其中,採用巴氏殺菌工藝的低溫奶將成為細分賽道成長性最高的板塊。

一直以來,牛奶是飲用奶市場的頂梁柱,拿下66.43%的零售額。前期,牛奶主要是通過常溫奶打江山,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在消費升級的影響下,低溫奶便以迅雷之勢走紅了——其未來五年其複合增長率或達到8.90%,是乳製品行業當中最具成長性的細分品類。

由於低溫奶,營養成分相對更高,保質短且需要低溫儲存,所以上遊奶源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資料來源:渤海證券)

於是,秉承著「得奶源者得天下」的這一理念,近兩年龍頭乳企開始掀起了「奶源爭奪戰」,目前幾家大型牧業上市公司多「名花有主」。

目前上市的大型奶牛養殖企業包括現代牧業、中國聖牧、中地乳業、原生態牧業、西部牧業、賽科星等,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被蒙牛收入囊中,賽科星被攬入伊利麾下,中地乳業此前一直主要供應伊利、蒙牛,原生態牧業和飛鶴深度綁定,只剩背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西部牧業還在獨立運營。

而如今,從伊利、蒙牛再度加碼的動作來看,可想而知當前的原奶乳企是有多香了。

基於上述,不難看出,乳製品行業作為一個周期性比較強的行業,既有難以承受的下行周期,又有喜大普奔的上行周期。這也就意味著中地乳業雖然備靠伊利這一座大山,解決了不少後顧之憂。

(文章來源:智通財經網)

(責任編輯:DF381)

相關焦點

  • 13個小時暴漲1.2倍,中地乳業(01492)的「原奶」開始香了…
    公司 13個小時暴漲1.2倍,中地乳業(01492)的「原奶」開始香了… 2020年8月4日 17:18:45
  • 奶價暴漲,乳企該怎麼買?
    截止5月份,全球脫脂奶粉暴漲,美國和歐洲脫脂奶粉6-7月期貨價格漲幅都在14%以上。作為我國乳製品的龍頭企業伊利,從上市到現在,股價上漲了278倍,茅臺上市至今漲幅大概也就190倍。那麼奶價為什麼會漲呢?乳業各個細分板塊該怎麼選擇?今天君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 3天跌逾25%,科迪乳業稱仍按原合同高於市場價收購原奶丨熱公司
    4月13日晚間,科迪乳業公告稱, 隨著企業復產、復工,公司原有市場得到鞏固,南方市場快速發展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疫情期間全國原奶價格整體大幅下降,為了保護奶農利益,公司仍按原合同高於市場價格收購原奶,保障了奶農收益。
  • 新乳業:業績目標三年「翻番」 推出黃金24小時新品打造「新鮮生態...
    且新乳業通過收購、整合,不斷推動企業業務突破性成長,還與多所高等院校成立聯合實驗室進行聯合開發。此外,新乳業擁有12個規模化與標準化牧場的基礎上,還將在年內新增兩個萬頭牧場,且在三季度末推出護眼新品「養眼牛奶」,12月份上市新升級72°C,15秒殺菌溫度的黃金24小時。與此同時,新乳業線上業務迎來逆勢增長,旗下品牌「鮮活go」已上線數十家自營奶站,線上訂奶業務單日銷售破百萬。
  • 國產奶漲價!伊利蒙牛打頭陣 乳業板塊掀漲停潮
    1月5日,海通證券(600837)調研顯示,伊利、蒙牛的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收入佔比15%左右。1月5日,國盛證券研報也顯示,蒙牛於12月底開始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約4-5%。對此,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
  • 「24小時」鮮奶節,新希望乳業如何與「鮮」同樂?
    而在「鮮奶節」的案例中,新希望乳業結合自身24小時鮮奶的品牌定位,早早鎖定了「新中產」這一目標客群,並提出了「領鮮」的洞察。眾所周知,低溫奶產品採用巴氏殺菌法,可以留存更多新鮮營養和口感,但是卻有著嚴苛的冷鏈運輸和保鮮要求,銷售半徑短、生產成本高、消費者認知不足等等都成為了制約其在國內發展的核心。
  • 佳寶乳業開啟線上訂奶、零接觸配送
    2月25日,在濟南佳寶乳業工業園的生產車間內,機器忙碌地運轉著,工人們經過兩次更衣消毒後,方可進入生產車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超市菜市場也未全部運營,給市民及時買到平價菜造成許多不便。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市民「菜籃子」、「奶瓶子」的保障是關鍵。
  • 原奶開啟上漲周期哪些乳製品股會受益?
    上海奶業行業協會確認,上海地區生鮮乳收購基礎價由3.92元/公斤漲至4.03元/公斤,生鮮乳價格執行期從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受該消息刺激,多隻A股奶製品股票掀起漲停潮。1月5日,新乳業(002946.SZ)、光明乳業(600597.SH)等均以漲停報收。隨後,光明乳業、完達山等多家乳製品企業表示暫時不會調整產品價格,相關股票才稍稍降溫。
  • 原奶價四個月累漲10% 伊利蒙牛率先提價或掀行業漲價潮
    長江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向伊利股份、蒙牛乳業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不過,不少分析師認為,本次兩家公司提價主要受國內原奶價格上漲影響。   2020年三季度以來,國內原奶價格一路回升。據農業部數據顯示,2021年1月第一周,內蒙部、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為4.22元/公斤,較去年9月第一周累計增長10.47%。
  • 「黃金24小時」鮮奶營養升級,新希望乳業打的是一張什麼牌
    2020年12月1日,新希望乳業 「黃金24小時」鮮牛乳在成都升級發布。升級版「黃金24小時」 實現了15倍免疫球蛋白的最大化保留,優質乳蛋白提升至3.6g\100ml, 同時相較普通鮮奶,刷新了目前中國市售鮮奶的營養新高度,也讓後疫情時代下的鮮奶消費市場為之一振。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公告顯示,貝因美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2.35億元用於年產2萬噸配方奶粉及區域配送中心項目,4.55億元用於新零售終端賦能項目,1.2億元用於企業數智化信息系統升級項目,0.6億元用於貝因美精準營養技術及產業研發平臺升級項目,3.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1+1>2,輝山乳業跨界來襲開啟牛奶食玩新旅程_河南頻道_鳳凰網
    原標題:1+1>2,輝山乳業跨界來襲開啟牛奶食玩新旅程馬應龍做化妝品、可口可樂變潮牌、旺旺雪餅成氣墊、海底撈出周邊……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跨界浪潮下,只有大眾想不到的產品組合,沒有企業破不開的次元壁。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公告顯示,貝因美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2.35億元用於年產2萬噸配方奶粉及區域配送中心項目,4.55億元用於新零售終端賦能項目,1.2億元用於企業數智化信息系統升級項目,0.6億元用於貝因美精準營養技術及產業研發平臺升級項目,3.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得益乳業:全鏈條自控 打造低溫奶高端品牌
    8月1日晚,山東衛視新聞聯播節目關注了得益乳業的這一創新舉措,報導了得益專注低溫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展現得益的引領創新和社會擔當精神。在得益乳業,8輛大型冷鏈物流車正在發貨平臺前裝車。這些乳品當天就要送到其他城市,呂師傅負責的是濟南幹線,每天配送五萬份奶。
  • 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寰美乳業是寧夏地區單體規模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地區性乳製品企業,覆蓋了包括寧夏、陝西、甘肅等西北市場,主打常溫純牛奶、常溫乳飲料、常溫調製乳等產品。其中,寰美乳業控股子公司夏進乳業是區域龍頭乳製品企業,在寧夏市場擁有領先的市場份額。2、完達山重啟上市5月13日,完達山董事長王貴在表示,完達山正在準備上市工作。
  • 發現新「齊跡」融媒體採訪團走進得益乳業 解碼低溫巴氏奶的活性...
    得益乳業低溫巴氏奶,採用特優級奶源,菌落總數、體細胞數優於歐盟標準,採用75℃/15s優質乳巴氏殺菌工藝,保留更多活性營養物質,尤其是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β-乳球蛋白三大活性免疫蛋白。其中臻優高品質鮮牛奶中乳鐵蛋白≥40mg/L,免疫球蛋白≥100mg/L,β-乳球蛋白≥3000mg/L,乳過氧化物酶≥2000U/L。
  • 溫氏乳業獲「學生奶」生產企業認定,廣大校園我來啦!
    溫氏乳業將以此為契機,生產優質、健康的牛奶走進校園,為學生健康保駕護航! 據悉,中國學生飲用奶標誌是標識在學校推廣的學生飲用奶安全、營養的專用標誌,其使用是促進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推廣實施的重要措施之一。
  • 乳業大咖考察並點讚好一多 專注於「領鮮每一天」
    工作人員介紹說,因自有奶源優質而充足,貴州好一多100%實現奶源自供,用不完的原奶甚至還直供香港。「一看這形態和毛色,就知道這些奶牛被照顧得很好,我們都比不上。」其中一位乳企老總說,乳品品質關鍵還在於奶源,好一多能生產出那麼好的牛奶,是有原因的。
  • 伊利&蒙牛漲超7%、光明乳業等漲停,中國乳業發展趨勢分析
    目前,原奶進入新一輪提價周期,帶動乳製品價格上漲,或將持續支撐股市行情。全球乳製品貿易平臺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月5日的最近兩周中,全球乳製品拍賣價格指數上漲3.9%,平均中標價每噸3420美元。其中,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兩大巨頭漲幅均超過7%,而光明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等個股均漲停。事實上,上遊原奶價格自2018年秋季開始進入上漲通道,2019年平均漲幅+5.4%,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漲幅階段收縮,下半年重回上漲通道,年底同比漲幅擴大至+9.1%。不考慮疫情影響,本輪上漲已持續2年時間。
  • 溫氏乳業獲「學生奶」生產企業認定,將走進廣大校園
    今天,記者從廣東溫氏乳業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近日獲中國奶業協會核准為「中國學生飲用奶生產企業」,許可使用「中國學生飲用奶」標誌。溫氏乳業將以此為契機,生產優質、健康的牛奶走進校園,為學生健康保駕護航。據悉,中國學生飲用奶標誌是標識在學校推廣的學生飲用奶安全、營養的專用標誌,其使用是促進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推廣實施的重要措施之一。企業向中國奶業協會申請使用中國學生飲用奶標誌,需經政府主管部門生產許可、第三方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省級學生飲用奶工作機構推薦和中國奶業協會考核的綜合評定,達到學生飲用奶系列團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