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中國女孩,發出世界聲音
12月7日,9歲中國女孩黎子琳在聯合國氣候大會發表全英文演講,吸引了眾多吃瓜群眾的眼球,該話題迅速衝上了熱搜榜。
在西班牙馬德裡演講現場,黎子琳以成都大熊貓為切入點,介紹了中國青少年在氣候變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不知道包括不包括螞蟻森林中的貢獻),並向全球發出呼籲,呼籲大家一起踐行環保理念,減緩氣候變化。
在演講過程中, 黎子琳從容淡定,侃侃而談,她優雅、鎮定的氣質也折服了不少人。
9歲的孩子,大概也就是上三年級左右,已經可以站在世界舞臺上,全程用英語演講,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不得不說,這孩子真是太優秀了!
說到這,很多父母想必都羨慕嫉妒(恨有沒有不一定),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有優秀的父母啊!
8日,黎子琳的母親林娜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林女士向我們透露了她養娃的「成功秘訣」。
黎子琳小朋友的父母,都是英語老師,他們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很注重孩子的英語學習,孩子每天聽英語的時間在2-3小時,小時候主要是通過英語兒歌和動畫片給孩子提供英語環境。
這其中,也少不了父母二人的陪伴和督促,多年如一日堅持下來之後,學習英語已經成了黎子琳小朋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完全感覺不到這是在學習,更不用說是負擔了。
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廣大家長朋友們最關心的是,黎子琳小朋友的成功,能否複製?
我們可以從黎子琳母親介紹的情況中,找尋到黎子琳成功的密碼,而且是可複製的密碼:
第一,父母對孩子學習的態度很重要。
黎子琳小朋友英語好,當然得益於父母都是英語老師,他們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也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積極行動,這是孩子能學好英語的前提。
第二,父母的培養很重要。
每天聽2-3小時英語,給孩子找兒歌、放動畫片,這都是父母主動培養的結果。孩子很小,她只是被動接受,當然父母本身就是英語老師這一點,相比很多人有先天優勢。
如果家庭裡沒有英語老師,那麼父母就做好自己和孩子一起學英語的準備。
第三,堅持。
按林女士的說法是,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英語聽力的薰陶,那麼到現在為止,每天聽英語的習慣,已經堅持了9年。
結束語
讓孩子學好英語的關鍵,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英語的環境,畢竟語言不像數理化,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外語學習的關鍵,就是不斷地「聽聽聽、讀讀讀、說說說、寫寫寫」,時間到了,水到渠成。
如果父母沒有這個恆心和毅力,能長時間為孩子營造這個英語的環境,只滿足於自己每周給孩子報的那一兩節英語學習班,那我只能說,你只是看別人都報了英語班,於是自己也去報,給孩子花錢買個安慰而已,又或者是,交了學英語的智商稅。
有關於營造好英語環境,才能學好英語,之前我寫過這樣一篇:
孩子啥時候開始學英語好?別人幼兒園就開始報英語班了,怎麼辦?
有了環境,是不是就能學好英語,也未必,我在這篇文章中,說明了道理:
如果呆在國外一段時間,能快速學會英語嗎?
學好英語,甚至是所有外語的終極方法,在這裡:
有什麼讓英語成績突飛猛進的方法?
剛開始學英語的孩子,能直接應用終極方法嗎,可以看看這篇:
孩子剛接觸英語,怎麼學好英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