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生活深處,留存一份紙上的鄉愁

2020-12-17 光明日報

《一個人的平原》描繪了一幅裡下河平原萬物生長的畫卷。圖為裡下河平原風光。資料圖片

江蘇高郵作家周榮池的長篇散文《一個人的平原》(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聚焦裡下河平原的風物民情與村莊歷史,詳細描繪了一幅裡下河平原萬物生長的畫卷,建造了一座裡下河平原的文化博物館,為市場化進程中進退失據的鄉人留存了一份紙上的鄉愁。

作者寫到自己釣魚的情景:「我在熟悉的河流邊坐下,沉下去的魚鉤就像聯繫過往的信息系統,我指望在顫動的漂浮上得到某種溝通來往的信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者就是一個裡下河平原文化記憶的垂釣者,用手中的筆把那些隱沒於日常生活的文化傳統打撈出來,復活那些與傳統農耕漁業相關的文化記憶。

面對日益加速的城鎮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人與傳統的農耕文化日益疏離。但傳統的力量是巨大的,如同靜水深流,一直在頑強地抗拒著時代的變遷,以各種形式留存在日常生活之中,成為味蕾上的記憶或者村莊的時序節令,並表現在各種民俗事象之中。《一個人的平原》以三蕩河邊一個名叫南角墩的村莊為中心,用一個孩童的視角講述裡下河平原上的河流、莊臺、歌聲、漁事、鄉人、生死以及回鄉,詳細描摹裡下河地區的自然風物和風土民情,全景展示裡下河平原的生活方式和鄉土變遷。

《一個人的平原》如同一部裡下河平原上南角墩村莊的知識手冊。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人們如何養鴨打魚、婚喪嫁娶、繁衍生息。水鄉一年四季河鮮不斷,從一月的「糊塗呆子」到二月的季花魚,再到三月的甲魚、四月的螺螄、五月的白魚、六月的鯿魚、七月的昂嗤魚、八月的雜魚、九月的鯽魚、十月的螃蟹、冬月的鰱魚和臘月的青魚等,種種吃法讀來都讓人興味十足。作者還詳細地展現了用網籪、罩箔、鉤叉、籠壺、纜索等傳統漁具捕魚的方式。這些漁事勞作已經逐漸消失在生產的現場。作者感嘆技術在解放雙手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屏蔽和隱藏了天然的智慧。作者以知識考古的方式對裡下河平原曾孕育出的逸聞趣事、名人雅士、歌謠與傳統進行挖掘和再現,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視野出發,力圖打破過去與當下的阻礙,復原裡下河的傳統文化記憶,並試圖建構人們對裡下河的集體記憶。

這部散文作品以南角墩為中心,輻射周邊區域,向歷史縱深處掘進,寫出一個村莊的前世今生,從中映現了裡下河平原生命與文化的綿延。「河流是裡下河平原上最為普通的存在,河流造就了平原的秘密,讓日子充滿故事。河流在平原上所有的表達方式體現在一個微小的村落,有了河流村莊就有了一切,有了河流一個人也就有了一切。」魚在水中是神秘的,那些在河流上打魚的人也是神秘的。漁民卞寶富冒著酒氣的嘴裡總是留半截話,唯恐洩露天機,他的身上帶著一種神秘的氣息,與腳下的河流構成了一個完整而詭譎的世界,讓人著迷。還有那講《蘇小妹三難秦少遊》的外來女人周如紅,用帶有「黴味」的古話講「消寒」故事的老正祺,作者寫出一個隱秘的民間傳統,充沛著原始生命的激情與活力。

村莊作為當代中國鄉村的基本單位,可以從中見出當下鄉土中國的風貌。《一個人的平原》採用一種「以小搏大」的寫作方法,聚焦三蕩河邊的一座村莊南角墩,以一個人的故鄉、一個人的鄉村、一個人的平原為敘事視角,具體而微地展現了以南角墩為代表的村莊的變遷與現狀,寫出了每一個人的故鄉,留住一種逝去的鄉愁。周榮池之所以將目光長期投注於南角墩和裡下河平原,意圖在於為南角墩這個村莊立傳,記錄那些在城鎮化進程中消失的事物,留住一種難能可貴的情緒。作者不僅僅是在寫南角墩和裡下河平原,更是在嘗試著表現當下鄉土中國的發展與變遷,正如他所說,「我想讓自己的故鄉成為更多人紙本上共同的故鄉,這才是我努力追求的」。

《一個人的平原》既是一種鄉土散文,也是一種文化大散文,顯示出了一種特別的氣勢和格調。作者以土地為現場,深入到以南角墩為代表的眾多裡下河村莊腹地,用腳步丈量自己的寫作對象,重建一個鄉村的真實生活,深刻地表現了裡下河平原民間社會生活的豐富與蕪雜。作者沒有糾結於現代化進程中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孰優孰劣的兩難困境,自覺規避了那種表演式的鄉愁寫作,寫出生活的艱辛與歡欣,以及生活重壓之下的世道人心。

(作者:張堂會,系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定格「記憶深處」:從遙遠鄉愁走入當代空間
    從「寫給自然的詩」到「鄉愁」,再到此次更加包容的「記憶深處」,每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既伴隨著熟悉的元素,又帶著預想之外的新意。首度鵬城開展 鄉愁依然如故「好久不見。」時隔一年半再次遇到蔣正楊,依舊是過肩的蓬鬆長發,依舊是近乎及地的長裙,有些風格或許已化為習慣,甚至是個人符號,正如此次個展的「鄉愁」主題。
  • 廣角|「速寫廣州」:在城市記錄鄉愁,留駐一份藝術初心
    為城市變遷留存歷史底片今年已是「速寫廣州」成立的第四年,近日,在沙面展覽館展出的「速寫廣州」四周年作品展《在一起·速寫》,集中展示了「速寫廣州」團隊近年的創作成果。「速寫廣州」成員肥仔斌就是一位老廣,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老西關。
  • 百年前魯迅的故鄉蕭瑟斑駁,現今故鄉秀美富裕,唯一不變是鄉愁
    魯迅先生內心深處一直在惦記著那個兒時歡快記憶的故鄉,有那難忘的三味書屋,更有他的有趣朋友閏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魯迅先生最後一次回鄉是需要將整個家庭搬離老屋,心情是比較沉重的,舊社會的生活就沒有快樂可言,唯一覺得快樂還要追溯到小時候聽閏土講鄉村趣事。多想急切的見到自己兒時朋友,多想找回那一段真摯美好的兒時光。
  • 《鄉愁》:而未來,鄉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你來這頭,我去那頭!
    在三千年前,鄉愁是《詩經》裡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在兩千年前,鄉愁是古詩十九首裡的「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在一千年前,鄉愁是李白筆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在今天,鄉愁是余光中紙上的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余光中,當代著名學者,出生於江蘇南京,自稱「江南人」。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 風花雪月是最美鄉愁!中國美術界大咖筆下的大理
    儀式上,參加活動的領導和美術家代表們共同觸摸感應球,啟動「風花雪月 鄉愁大理」 中國美術名家採風創作活動。 留存大理鄉愁記憶
  • 不忘鄉愁/宦吉光
    水悠悠,船悠悠;天涯何處不鄉愁……一首《難忘鄉愁》,把我帶進了深思。 試嘗了一下,味道果然不錯,從此就迷上了它,每次路過保康,我就會買上幾個過一下癮。 緣由中秋臨近,鄉愁更濃,月是故鄉明,今年中秋還是忙於工作不能回家團聚,難忘鄉愁,就想起了雙桂月餅。我是通過熱情的文友提供通訊的信息,聯繫上雙桂月餅鄧老闆。不曾想,未曾謀面的老闆為人和善客氣,知道我要把家鄉的月餅傳出大山,二話不說,直接打折,根本不嫌棄量少麻煩和影響其它生意。 科技時代,速度就是快,隨包裝隨發貨,千餘之多的路程,三天就到了。
  • 走進阿歪古寨,品味鄉愁、重溫三國歷史
    什麼叫做鄉愁?鄉愁,是兒時的美好時光;是久違了的那一道菜餚;是故鄉絲絲香甜的空氣;是老屋的那一道石牆;更是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那一抹回憶!但是,隨著鋼筋混泥土的廣泛應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的老屋不見了;我們都身處大城市中,呼吸著充滿汽車尾氣味道的空氣;最重要的是,當年父母做出來的味道,已經多年沒有嘗到了!
  • 十堰如果選一個地方上央視《鄉愁》,我推薦房縣西關!
    央視《鄉愁》是一檔介紹地方風土人情,展示地方文化特色,追憶鄉愁,延續鄉情的優秀節目,節目由國家五部委發起,已歷時多年,在全國引進巨大反響,其主題歌《鄉愁》以「一碗水,一杯酒,一朵雲,一生情」打動著億萬觀眾的心。
  • 鄉愁散文: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鄉愁,是每個遊子筆下故事裡泛黃的橋段,即使間隔春秋,山河阻攔,風雨交加,路遙馬遠,那份思念卻在流年裡愈加豐腴起來。多少深情歲月裡,多少次離合聚散後,惆悵在低眉間蜿蜒,我們在一次次轉身裡,被光陰拋遠。
  • 煙臺,一座風光無限的城市|​帶一份「煙臺好禮」,留存物阜民豐...
    煙臺,一座風光無限的城市|​帶一份「煙臺好禮」,留存物阜民豐美好記憶 2020-03-09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深山好米 一份鄉愁
    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本刊記者探訪十位手藝人,通過鏡頭和筆,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手藝人形象,展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中國人的鄉愁,講述他們堅守、傳承、創新的故事。期望通過我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堅持的力量,讓老手藝傳承下去。
  • 腦筋急轉彎:生活常識中,布和紙怕什麼?答對高智商,答錯就尷尬
    腦筋急轉彎:生活常識中,布和紙怕什麼?答對高智商,答錯就尷尬Halo,大家好!讓小編通過題目來帶你領略下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十道腦筋急轉彎!4、剛上幼兒園第一天的James,從來沒學過數學,但老師laolunsi卻稱讚她的數學程度是數一數二的,為什麼?5、一天,卡車司機老卡撞倒一個騎摩託車的人老鄭,老卡司機受重傷,摩託車騎士老鄭卻沒事,為什麼?
  • 姊妹五個的鄉愁
    □郭旭峰 ●郟縣供電公司    我的嶽父從四川快遞過來一箱臘腸,特地打電話囑咐,姊妹五個每人一份。放下電話,媳婦兒整個人陡然一振,一陣風似的出了門,帶著一份按捺不住的喜悅。在她們看來,這來自遙遠故鄉的年味,滿含著老人家滿滿的慈愛和一縷濃鬱的鄉愁。    嶽父年紀漸漸大了,愈加眷戀家鄉,多次拒絕五個閨女要他來河南一起生活的懇求,如蒼虯老樹盤踞在厚實的故土,不挪不移,堅守著自己的日子。那年,媳婦兒思父心切,加之女婿中只有我沒見到過嶽父,姊妹們一商量,決定由我們一家三口去遙遠的四川盆地探望嶽父。於是,我和媳婦兒帶著剛滿三歲的孩子,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
  • 內卷、加速、鄉愁與現代性
    儘管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渴望別人去觸碰自己孤獨的內心,然而在理性博弈的社會現實面前,情感上撫慰心靈的言語化作默默無聲的獨自忍耐,留存在內心深處的傷痕之間……也因此,濃鬱的「鄉愁」情節漸漸出現在了當代都市人的思緒和情感之中。2019年,李子柒的古風短視頻引發了城市人強烈的「鄉愁」情節。儘管視頻裡的鄉村並不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村落,而是一種被消費文化浸染過的對理想鄉村生活的嚮往,是一種世外桃源般,遠離塵世的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景觀。然而,這並不會淡化人們的思鄉之情。
  • 《沒有過不去的年》主題曲MV上線 喚起國人鄉愁
    《沒有過不去的年》主題曲MV上線 喚起國人鄉愁 歌聲獨具魅力、深情款款,情感與技巧相得益彰,將影片中濃烈的鄉愁與炙熱的親情完美釋放,激發起國人對家庭、對春節的新思考。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主題曲《假如還有來世》編曲感情豐沛,歌詞淳樸動人。主歌部分歌聲纖細如絲,副歌部分唱腔渾厚如磐,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情緒把握婉轉動人,與影片現實主義底色極其契合,以聲動情。
  • 多少人曾跟我一樣於燈火闌珊處眺望鄉愁?
    村裡大多數人都務農,跟土地打交道,特別勤勞樸實,人們互幫互助,生活雖然清貧但日子都過得紅火。因此,我的童年也過得非常快樂。記得那時候爸媽還年輕,他們跟村裡的叔叔阿姨們一樣,每天都在地裡耕作。我幾乎未在早上起來的時候見過他們,因此每次醒來我都會懷疑他們昨晚在不在。
  • 鄉愁是一彎明月,同在月影下,相距已千年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鄉愁,一份憶,無關其他。一物一人,一葉一花,只因鄉愁,就填了一分情,多了一分意。回憶,或喜或悲,有苦有甜,時刻在經歷,時刻就有回憶。鄉愁,卻七分哀傷,喜三分,即為愁,懼妄悅,憶鄉愁,惟悲苦,謹為念,怎敢形喜,亂了愁緒。
  • 野夫:《鄉關何處》鄉愁是一種重負,也是一種痛苦情緒的表達
    鄉愁,對很多人來說,是對對故鄉的情懷牽連。也有人說: 鄉愁,是一杯烈酒,在醇酣中回味。然而,當翻開野夫的散文集《鄉關何處》,卻看到了他對於鄉愁別樣的敘述與理解,以及一種沉重情緒的表達。《鄉關何處》首篇《江上的母親--母親失蹤十年祭》裡,作者用外祖母外祖父和外婆的經歷,作為鋪墊和引子,進而引出了母親在非常時期頂著「右派」帽子,而種種不堪的故事。故事是沉重的,作者寫作時的情緒狀態也是沉重的。
  • 何種用戶留存模型,永遠留住你的玩家?!(上)
    他分享到如何改善免費和付費遊戲中的用戶留存,一直是客戶十分感興趣的核心話題之一。因為玩家留存時間越長,他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就越多,從而拓寬了消費機會。中重度遊戲:用戶留存可能在早期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更長時間內會帶來顯著收益。這是早期值得追求的一種用戶留存率。在某種程度上,遊戲休閒程度越高,則早期越容易獲取用戶,但也難以讓用戶堅持玩下去。
  • 鄉愁,是余光中永恆的《赤子》之心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四時風雲際會,滄海桑田,但余光中的鄉愁卻始終沒有消除,這一點在他的散文集《赤子》中也有所體現。《赤子》收錄了余光中先生,從1961年到2001年間的著名散文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