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區內昨夜下雨,今日上午霧氣重,瞭望能見度不好。10點霧氣散去,區內無異常。」35歲的張明元手邊是一本厚厚的瞭望日記,他站在長白山頭西保護站的「07」瞭望塔上,再次拿起望遠鏡望向森林。
他望向的正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廣袤森林,是數千種野生動植物的「生態天堂」。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共有15座高聳的防火瞭望塔守護著連綿青山和無垠林海,其中這座編號「07」的瞭望塔比較特殊,也被習慣稱作「洞拐」瞭望塔。
「洞拐」瞭望塔除了日常瞭望,還承擔了其他瞭望塔信號中轉的作用,保障巡護員的信號通暢。因此,這裡全年無休,常年值守。「總得有人來,沒啥!」張明元皮膚黝黑,炯炯有神的眼睛總會笑成兩條縫兒。
「洞拐」瞭望塔建在遠離市區的一座山頂上,1000多級臺階連通著山下和山上的兩個「世界」。兩個瞭望員值一周班,每次他們都要背著幾十斤重的糧食和水上山,作為一周的給養。「我們也總會多存點大米和白面,有一年大雪封山,半個月沒下去!」張明元說。
與吃飯相比,過去用電也很困難。張明元二十幾歲就開始駐紮在「洞拐」瞭望塔。「以前吃飯都得趁著天亮,晚上睡覺耳邊山風呼嘯,挺嚇人的!」張明元說,「但是現在條件已經好多了!」
吃穿住行的艱苦對他們來說不是最難的,生活裡的寂寞最熬人。山頂手機信號不好,「洞拐」瞭望塔的瞭望員習慣了和收音機相伴,同組的兩個人剛上山總會不停聊天。「大家往往聊到周三就沒話說了!」張明元笑著調侃自己。每次上山,他就和家裡幾乎「失聯」一周。他錯過了陪伴自己第二個孩子的出生。他說,等孩子長大了就帶他來看看爸爸是怎麼守護森林的。張明元還嘗試養過幾次貓來陪伴自己,蓋了貓舍、買了貓糧,但貓總會跑進山林再也不回來。
在28米高、4平方米左右的狹小瞭望塔樓裡,張明元每天都會用高倍望遠鏡觀測森林的變化,時刻注意是否有火情發生。多年的瞭望工作,練就了他的一雙「火眼金睛」。遠處飄著的是雲還是煙,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瞭望是枯燥的,張明元已經記不清是三年還是四年沒有過明顯火情,但他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前幾年有一天,風乾物燥,我剛報完一次火點,沒過多久,又起一個火點。那時候就得連著瞅,精神高度緊張。」張明元回憶說。而每次找到火險,他都能感到肩上擔子更重了一些。
「好在人們生態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這些我都看在眼裡。我看到森林是如何被保護的,我看到遊客是如何開心地來度假的,我心裡高興。」張明元說。
今年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建區60周年。60年來,保護區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森林火災,而這些瞭望塔就像一雙雙「眼睛」,守護著這片山林的平安。每每提起,張明元都非常自豪。「我們是在寂寞中打硬仗,我也有微薄的貢獻。」他說。
來源:新華社 吉林頻道
原標題:《「洞拐」瞭望塔:長白山上寂寞而自豪的「眼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